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动荡与变革3凡尔赛_华盛顿体系名师教案北师大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初中九年级学生已具一定的分析,归纳,概括和综合能力.
此外九年级学生具有极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迫切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新的知识,展现自己;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极强。
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识知发展规律,因材施教。
根据新课标、教材和学生的实际,采用情景导入法,结合教师讲授法、启发式、讨论等
方法生动活泼地教学。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合约》和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
《九个公约》的基本内容,掌握第一次大战后所形成的国际新秩序。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和实质,培养学生综合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2.揭示美国通过《九国公约,向中国扩张的企图,培养学生透过社会现象来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凡尔赛和约》是在牺牲战败国和弱小民族利益的基础上签订的掠夺性条约。
凡尔赛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同时了解“弱国无外交”的道理。
《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
【教学难点】
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理解。
1.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含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师导入:一战后各帝国主义国家实力的变化,提出问题来复习一战的有关内容:2略教师强调:一战是帝国主义的掠夺性战争,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那么,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是如何对世界安排的呢?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一下。
讲授新课:
一、战后的“新秩序”
1.巴黎和会召开的背景及目的
2.巴黎和会的召开
1918年11月,德国为首的同盟国战败投降,成为战胜国宰割的对象。
但战争的结束并没有使帝国主义的矛盾得到解决,只不过是由战场而转到谈判桌上。
而战胜的协约国之间,实力对比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英法等国力量;美国大发战争横财,经济实力急剧膨胀,妄图支配世界。
1919年初,在法国巴黎附近的凡尔赛宫,召开了27个战胜国的代表参加的会议。
虽然27个国家参加会议,但实际最后决定权操纵在和会的“三巨头”手中。
(请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各大国争霸图谋和矛盾,补充讲解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三人之间的如意算盘。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巴黎和会的实质是什么?
教师点拨:帝国主义战胜国的分赃会议.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展示让内容形象直观,激趣导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探究的主动性。
3.《凡尔赛和约》
巴黎和会的中心问题是对德和约问题,经过长时期激烈的争吵,1919年6月,对德的《凡尔赛和约》正式签订。
(指导学生阅读、讨论教材12页内容,然后归纳《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
)
第一,关于领土问题。
和约重新划定德国疆界,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第二,关于军事问题。
禁止普遍义务兵役制,不准拥有空军,陆军不得超过十万人,莱茵河两岸不得设防。
第三,政治方面,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
第四,关于赔款问题,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
第五,关于德国海外殖民地问题。
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由英、法、日、比等国加以瓜分。
合作探究:
问题1:从和约的内容可以看出巴黎和会的实质是什么?
问题2:从哪一条内容看出这次会议的分赃性质?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归纳:凡尔赛会议的实质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的分赃会议。
《凡尔赛和约》中殖民地问题的处理最能说明巴黎和会是一次大国分赃的会议。
中国在一战中是战胜国,那么中国在和会上提出了自己的什么主张?结果如何?
学生回答:中国要求收回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和会却把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让给日本;中国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中国代表拒绝签字。
另外协约国与哪些其他战败国签订了一系列条约的呢?
对德和约签订后,1921-1922年,协约国同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分别签订了和约。
《凡尔赛和约》和这些条约构成了战胜国列强在战后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国际关系的新体系,即凡尔赛体系。
合作探究:中国是一战的战胜国,战后为什么仍遭受西方列强的欺负和侵略?
(从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一战的性质思考)
学生小组合作得出结论:弱国无外交!
4.凡尔赛体系的形成及评价
二、对亚太地区的“安排”
1.华盛顿会议的背景及目的
巴黎和会虽然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的关系,但它们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日美之间的矛盾尤为激烈。
为了协调美日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在美国的倡议下,1921-1922年,美英法中等12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
2.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出示课件让小组抢答:华盛顿会议的目的,时间,地点,参加国,中心议题。
提出问题:这次会议当中起了主导作用的国家是?
学生回答:美、日、英
3.《九国公约》
会议的主要内容:《九国公约》
出示《九国公约》的部分内容,分析其实质是。
学生讨论:经过门户开放和机会均等的原则下提出的。
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4.华盛顿体系的形成及评价
通过这次会议也构成了华盛顿体系,它是在哪个地区确立了新的国际秩序?
生答:东亚、太平洋地区
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通过这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5.课堂探究
问题探究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是什么?如何认识这一体系?
学生合作探究,得出结论。
实质:是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认识: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问题探究2:两次和会对中国问题的处置及影响是什么?
1、巴黎和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让给日本,引起中国的五四运动,北洋军阀被迫拒绝和约签字.
2、华盛顿会议:归还中国在山东的主权,但<九国公约>又使中国重新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主学习,注重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三、课堂小结:
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帝国主义之间的实力对比,打破了旧的国际关系体系。
战后,战胜国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及其所签订的一系列条约,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欧洲、西亚、非洲和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形成了战后帝国主义统治世界的新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但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