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陶艺设计中的空白意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陶艺设计中的空白意境
作者:饶舜刘静
来源:《艺术评论》 2013年第5期
饶舜刘静
陶瓷设计是心灵移情的产物,设计者把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标准及对大自然的亲身感受
转化成视觉语言,释放“泥与火”、“陶与瓷”的个性色彩,把神韵升华出来,追求艺术的更
高境界。

陶瓷艺术有两个境界,一是可见世界,即表现在陶瓷艺术作品中的具体线条、纹理、
釉色、画面和语言等,可称之为“象”;二是未见世界,是艺术“象”中所隐含的世界,可称
之为“象外之象”。

这种“象外之象”,就是空白意境。

空白不是简单的虚无,而是删繁就简,大朴自然,主张用最简洁的艺术语言营造空的意境,赋予设计以个性和灵性及更多的情感和生
命交流。

而设计者的创造过程与陶瓷本身的造型、材质、颜色等浑然无界地融为一体,满足了
人们回归自然的渴望,以简洁和纯净来调节精神空间,获得完美的审美体验过程。

空白意境带
来的是无限的想象空间和韵味无穷的美感。

一.中国古典美学之空白意境
空白意境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有着深度契合。

首先,空白意境的哲学基础可追溯到道家老
庄哲学的宇宙观思想,体现了道家“虚静”与“空灵”的审美境界,是有无相生的灵动空间,
是“游心于淡,合气于漠”的应世方式的充分反映。

老子有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强
调虚实相生,有无相依。

天地万物之所以会生生不息,因为它既有“有”的一面,又有“无”
的一面。

艺术中的写实和空白意境相结合恰恰体现了道家思想中的虚实结合,有无相生。

其次,魏晋玄学中的“贵无”思想,对空白意境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贵无”派的“无”,为天
地万物的精神本原来探索现象界背后的真实本体,主张超越一切具体形式直达事物和艺术的本质,崇尚自然和本真,追求形式之外的艺术境界。

这种“以立象以尽意也”的理念也成为了中
国艺术家所追求的艺术境界。

最后,禅宗中的顿悟思想映射着空白境界的升华。

禅宗重视“心”和“悟”,是空白意境的更高境界,为创作者创作作品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鉴赏者能够达到
精神境界的超越和顿悟指引了道路,鉴赏者在顿悟的瞬间获得整体的“象外之象”、“文外之至”。

二.空白意境是陶艺设计的重要审美诉求
陶瓷艺术品中的空白意境,是有与无、虚与实的结合,是各种美的元素的源头。

无论是陶
瓷设计或是绘画,都需要这样一种意境,可以让观赏者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给人以遐
想的空间,达到“此处无物胜有物”的意蕴,使陶瓷艺术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

空白意境的营
造能更好地凸显设计主题,其简约、雅致、大方会给人带来不一样的视觉享受。

空白不是空缺,在空白意境里,人们可以享受大自然的安宁,找到一片使心灵栖息的空间,将自己的特有情感
尽情地融入到此种意境中去,获得精神享受的同时,体会到不一样的审美情感。

所以,空白意
境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又是时尚和个性的象征,它不只是一种手法,更是一种境界与智慧。

一幅陶瓷作品如果设计得很满,没有一点空白,会给人造成一种拥挤、堵塞、甚至是窒息
的感觉。

“画留三分空,生气随之发”很好地阐述了这个理念。

设计中适当的空白具有衬托主
体的作用,能更加醒目地突出主体。

陶瓷设计中空白的意境,实质上是遵循艺术创作规律,获
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设计中空白意境的营造可以使陶瓷艺术简约而不失深邃,
单纯而不失丰富,无声更胜似有声。

三.陶艺设计中空白意境的美学价值
空间布局之美
陶瓷的造型多样,角度摆放的不同会出现不同的视觉效果。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它所呈现出
的画面是截然不同的,为了增强观赏者的审美情趣,要做到从各个角度观察都不会给人拥塞的
感觉,应努力营造出一个遐想的空间。

这就要求我们在陶瓷设计过程中要有适当的空白,在空
白的意境里去发掘美的元素。

由陶艺家朱乐耕创作的《行空的天马》(图1),马主体占到的
比例很少,但是马主体前方留出了长长的空白,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这种空白意境丰富了
陶瓷艺术表现力,使画面布局更具空间感。

作者通过简练的笔墨,适当的留白塑造出生动的形象,在进行陶瓷造型设计时充分的运用空白意境来展现陶瓷本身的美。

这种表现手法在众多艺
术手法中可谓别具一格,能恰到好处地反映陶瓷艺术深层的内涵,使陶瓷艺术的意境更加深远,观者在欣赏时获得了愉悦的审美体验。

图2这套茶具的设计,设计者没有用色彩填满整个茶壶,而是在此基础上根据陶瓷的造型
进行合理留白,裸露出陶瓷的白釉,产生一种意蕴丰富绵延不断的视觉效果,成了整个茶具设
计的亮点。

作者极其讲究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的转换,注重视觉的美感,通过造型的变化来展
现灵动的视觉空间。

在陶瓷设计中,空白意境的营造并非凭空臆造,而是要从整体的造型出发,从位置、大小、方向等方面通盘考虑。

在设计构图时注意形式美的统一,同时从观者的审美角度,将空白意境
与实景完美结合。

实景要简洁精炼,厚重丰实地约束着空景,而空景则要丰富深化实景,使整
个设计的布局达到以实带虚,以虚带实的情景交融效果。

虚实相生的均衡美
按照传统的道家虚实相生理论,虚空是万物之源,万物之本,是生生不息的创造力。

万物
皆从空虚中来,向空虚中去。

虚与实、有与无是相依而存的,并在相互对照、转换中才得以显现、升华。

空白既是一种形式,也是一种语言。

一张白纸无所谓虚实,但无论一个点、一行字、一块面的出现都会使版面产生虚与实、有与无、强与弱的变化,二者“相因而生、相比而显”。

陶瓷设计中的空白是有无相生的灵动空间,是放置奔放情感和无限想象的空灵之地,是
“无为”、“虚静”的人生观,“游心于淡,合气于漠”的应世方式在设计中的充分反映,是
中国人对“道”的另类体验。

空白意境追求的就是设计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均衡与统一。

宗白华说:“‘虚’和‘实’辩证的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表现,形成艺术的美。

”陶瓷设计
的空灵意境创造,就是在设计造境中要巧妙地处理虚实关系,寓虚于实,虚实互生,虚实相互隐显,这种变幻莫测的设计传达的艺术语言更加铿锵有力。

如图3,陶瓷设计中虚与实之间的相互依存,使其结构浑然一体,形成完整、均衡的视觉
效果,引发出的是受众的想象和思索,达到一种意味无穷的“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艺
术妙境,这样的意境更加驰骋人的思维,看似空白的处理,反而形成了瓶在景中,景在瓶里的
独特意境,让人在虚与实,黑与白,有与无之间流连而忘我。

气韵生动的含蓄美
中国传统哲学认为,自然万物均由一气派生,艺术空间是以气韵为核心的。

在造型艺术中,“气韵生动”是最高的审美准则,是艺术的灵魂。

“气”可派生出荡然激情与生机活力,是设
计者的骨气、思绪、风采、神气等在作品上的表现;“韵”是韵律、节奏、旋律与和谐。

在陶
瓷设计中,构思、造型、材质、肌理的虚实与朦胧微妙的空白意境会产生“气韵生动”的效果。

陶瓷艺术的气韵,其实是意境表现出来的精神内涵。

这种精神之美不是外显的,而是隐隐地像
气脉一样流淌在陶瓷中,是流动、飘然的传神美,引发各种美感,氤氲激荡。

陶瓷设计作品中更深一层的内涵精神,会引导观赏者发掘新的艺术空间。

这个艺术空间就
是设计者所表现的若有若无的境象。

一方面是由设计中的图形、文字、色彩等各种设计元素的
组合,形成稳定清晰的意象;另一方面,通过“因心造境”,在情、形、神的相互渗透中表现
出的一种文化内涵和思想哲理,于画面的虚空处形成一个没有形迹却充满张力的“心理场”,
是另一种更加含蓄的美,使画面境界进一步扩大塑造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空白之“隐”就
在于将设计者深层的思想藉于设计形态之外,沉默之中让观者借助自己的心灵去领悟整个作品
的意旨,曲径通幽,委婉回旋地达到顿悟升华的审美目的。

所以空白意境的艺术作用,在于表
达了艺术创作“隐”与“藏”这一规律,显示了中国式的含蓄,比面面俱到的表现更具艺术魅力。

在视觉上有疏朗、宽绰的空间;在精神上,有怡然自得的淡然;在节奏上,有跌宕起伏的
节奏感,在含而不露中呈现了气韵生动之美。

结语
陶瓷设计中空白意境的营造不仅仅是一种章法与技巧,它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境界,是
由技进乎道的的升华。

不着色彩的空白之处却将设计者的神采飞扬、意味深长、盎然情韵淋漓
尽致地表现出来。

外在的虚无和内在的文化可以展示陶瓷作品艺术形式中生命的律动,供给欣
赏者想象的空间,让浮躁的心灵可以得以平静。

参考文献:
1.王秀丽:《有无之境—“空”的艺术设计审美意境》,载于《艺术探索》2008年第2期。

2.傅小龙:《陶瓷装饰画留白的艺术性》,载于《美术大观》2011年第2期。

3.王银明:《中国画留白手法对现代服装设计的启示》,载于《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
报(综合版)》2011年第3期。

饶舜:景德镇陶瓷学院讲师景德镇陶瓷学院中国陶瓷
文化研究所
刘静:景德镇陶瓷学院助教景德镇陶瓷学院中国陶瓷
文化研究所
责任编辑:李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