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就问》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懂就问》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不懂就问》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不懂就问》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认字17个。

3、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4、继续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习惯,树立主动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认字17个、学会本课生字。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运用识字方法自主识字。

2、正确规范书写生字。

【教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自学与讨论相结合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孙中山的资料、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3分)
1. 教师出示孙中山画像。

2.提问:你们认识这是谁的画像吗?学生自由回答后,教师总结:这就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画像。

这个小故事说的是孙中山小时候的事,谁在课前查找资料了,能给大家讲一讲孙中山。

(学生自由介绍资料,老师相机出示课件)
孙中山生平简介
孙中山先生幼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

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出生于翠亨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0岁入村塾读书,12岁到檀香山读书,17岁时回国。

1894年创立兴中会。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体。

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不治,逝世于北京。

在孙中山小的时候是没有学校的,想上学就要到私塾,私塾是那个时候由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没有教材,也没有学习的年限。

那个时候称呼老师为“先生”。

先生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一切都得听老师的,学生不许多问。

3、全班一起读课题。

二、出示目标 (1分)
三、初步学习课文,感知主要内容(5分)
1、谁预习这篇课文了?你是怎么预习的?
2、这篇课文同学们都预习过了,现在请大家放开声音读一遍课文,读完之后,想一想有没有不懂的问题标出来。

3、是啊,在学习中我们会遇到许多问题,我们就要像孙中山一样,从小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今天,你们要不要试一试?
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1)“照例”是什么意思?
(2)孙中山是个名人吗?
(3)“先生”是谁?
(4)“戒尺”是什么?
(5)什么是“私塾”?
(6)为什么孙中山问问题要壮着胆子?
(7)为什么孙中山问问题其他同学都吓呆了?)
同学们有这么多问题,下面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篇课文,争取把这些问题都弄明白。

4、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7个自然段)指名分段读课文,
纠正字音。

5.分小组学习,教师提出要求:
(1)小组内尽量解决问题。

(2)实在无法解决的问题由全班集体解决。

6、请同学们拿好书,认真默读一遍课文。

四、自主学习生字(15分)
1.自由拼读,先自行消化较容易的生字。

2.出示要求认读的生字卡片
(1)让读得好的学生领读。

(2)同桌互相认读、互相教。

(3)开火车认读生字。

3.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卡片
(1)先认读,然后组词。

(指名说,领读)
(2)学生互相讲讲生字的识记方法:(可以利用给基本字加偏旁、换偏旁、形近字比较等方法)
如:意→(心)+(音)→意(意思)
室→到—(刂)+(宀)→室(教室)
……
(3)学生给生字口头组词,并练习说句子。

五、指导写字。

(6分)
1、课文中有一些字是要求同学们会写的。

老师一边摆生字卡片大家一边读。

2、接下来我们来练习写字。

让学生分析字的结构,怎样写好看。

认真观察田字格,每个字的部件应从哪起笔,到哪收笔。

3、练习写字。

4、反馈写的情况,再写一个。

5、全班展示、评议。

六、当堂检测(10分)
1、听写生字词
意思教室尺子理想养成鸦雀无声
2、填空:
孙中山从此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习惯就是(不懂就问)。

七、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3遍,思考: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应该怎样做?
2、读认字表,组词。

3、写生字。

【板书设计】:
不懂就问
意思教室尺理养良
同意(思想)(教师)(办公室)(直尺)(经理)(培养)(良心)
《不懂就问》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7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在阅读中独立认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将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感悟到不懂就的意处,养成“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书写正确。

2、读懂课文,培养好习惯。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孙中山先生画像,提问:画像上的人物是谁?你知道有关他的什么知识吗?
2、结合学生回答,简要介绍:孙中山先生是我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一位伟大的革命家,他创立同盟会,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怀念,他的家乡也因他改名为“中山市”。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一篇课文讲的就是孙中山先生小时候在家乡上学时发生的故事——《不懂就问》。

(板书课题、指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提示方法:借助字典自己独立或与同桌合作完成识字,练习读通课文
2、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读了课文你想问什么?(培养学生“爱问”、“敢问”的习惯。


三、巩固生字,学习词语。

1、听老师读课文,在课文里把生字词用横线划下来,同桌互相认读,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词语:
背诵、意思、照例、段落、糊涂、摇头晃脑、鸦雀无声、
拿着、厉声、既然、养成、良好、流利
2、学生自读,然后指名开火车读,教师相机正音。

齐读词语两遍。

3、在这些词语中,你有哪些不理解的。

(让学生自己提出不理解的词语,由学生自己解决。

)重点理解“摇头晃脑”、“鸦雀无声”、“厉声”这三个词语的意思?可用动作表示?
4、抽读生字卡,并用所读生字组词。

四、细读,理解课文
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

2、这段中,你有什么不懂的?(学生发言讨论,根据学生发言学习课文。

)主要有:什么是“私塾”?相机学习后文中的“戒尺”。

(让孩子了解在“私塾”读书的常规,与学校学习的不同。


3、指名朗读,注意逗号,句号的停顿。

师生共同评议。

过渡:正因为“先生从来不讲书里的意思”,所以有一天在私塾里发生了一件事,是什么呢?让我们快学习后面的课文吧。

学习2—7自然段
默读课文2--7段课文。

思考讨论一下问题:
1、孙中山为什么要向先生提问?为什么孙中山提问的举动把同学都吓呆了?
2、先生听到孙中山的问题后,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
3、词语练习
(1)“背诵”可以说“认真地背诵”还可以说()地背诵。

()地读书()地听
()地说()地()
(2)“一字不错地背出来” 还有“一声不响” 你还能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吗?一()不()
4、生讲的“学问学问,不懂就问”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5、分组讨论: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你是怎么做的?学习中不懂就问有什么好处?
6、组汇报,各抒己见
7、指导朗读课文最后一段,注意逗号和句号的停顿。

教师范读,引导学生区别逗号和句号停顿的时间长短,感受朗读的顿挫;
学生自读,指名读。

8、自读全文,注意读出不同标点符号的表情。

9、学完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五、小结全课,布置作业
《不懂就问》教学设计篇3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不懂就问》(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对于这个课题,你是怎样理解的?你能谈谈你的想法吗?
有了不懂的问题就要及时地问,及时地解决。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看看课文中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

(学生边读课文边画出不认识的字)
2、这些不认识的字你是怎样解决的?(指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不认识哪个字,是怎样解决的)自由学习不认识的字,可通过猜字、问别人、查字典等方法。

3、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私、诵、思、例、段、糊、涂、晃、吓、呆、鸦、厉、良”
这几个生字比较容易识记,学生可以用旧字加偏旁等方法自己进行识记。

(2)出示生字:“雀、既、养”
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4、出示生字卡片指读:(巩固生字的掌握)
私塾背诵意思照例一段糊里糊涂摇头晃脑吓呆鸦雀无声拿着既然养成良好
5、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遇到读的不熟练的句子就多读几遍。

6、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要求其他的学生认真地听,听一听他们读得是否正确、流利,读后学生自评、互评)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请你再来读一读课文。

看看从课文中你都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从哪句话读懂的?找出来自己读一读。

(1)当学生答道“知道了孙中山养成了不懂就问的好习惯”时,出示:
先生讲得很仔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从此,孙中山一有不懂的事情,就主动地问,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①谁能再来读一读?(指两三名学生读一读)
②你能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吗?
③让学生观察这段话用了几种标点符号,反复地读一读,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一样。

④我们认识了逗号与句号,从现在开始再写话时要正确地运用逗号与句号。

(2)你还知道了什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3、讨论: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1)学生提出课文中不懂的地方,全班讨论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由教师解决。

如当学生提出为什么“孙中山的提问把同学们吓呆了,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呢?”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读第1、4自然段。

①由学生解决问题:因为在私塾里,从来没有人敢向先生提问题,而且先生也很严厉。

②你是从哪儿体会到先生是很严厉的?(学生读课文中的句子:孙中山壮着胆子站起来、同学们吓呆了、先生厉声问道)
③指导学生朗读:你能学着先生的语气来读一读吗?(自己先试着读一读,再指名读)
④从这几句话中你还体会到了什么?(孙中山很聪明,在很短的时间里能将老师要求背的书一字不错地背诵出来)
⑤谁能再来读读这几段?
(2)对于课文中不懂的地方你是怎样做的?指名说一说。

(肯定那些在书中做记号的学生。


(3)在以后的读书过程中,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你可以用你自己喜欢的记号将它们标出来,这样能方便问题的解决。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4)评议:刚才同学们提了很多的问题,你要动脑筋想一想在这些问题中,哪些问题是重要的,哪些问题不重要,今后学习课文时就
会提问题了。

(培养学生善于提问题的能力)
4、学习了课文,我们对孙中山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现在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吗?指名说一说。

四、作业。

请你任选其中的一个作业:
1、你还知道孙中山先生的哪些事?讲给我们听听好吗?
2、我们都知道周恩来先生小的时候说过:“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那你还了解哪些伟人读书时代的小故事?请你找找资料。

3、在我们周围也一定有一些学习上表现特别突出、值得你学习的同学,你发现了吗?能说说他们是谁吗?
点评:本节课较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突出了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

一是鼓励学生敢问,引导学生善问,体现了“学会学习”的理念。

古人曾说过:“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

”由此可见,学生应该想问,敢问,好问,还应该会问。

本节课教师通过提出“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鼓励学生尽量多地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思索“在这些问题中,哪些问题是重要的?哪些是经过思考能自己解决的?”使学生学会提问,培养了学生善于提问题的能力。

二是重视联系现实生活的语文实践活动,体现了“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的理念。

在作业设计中,教师没有将现成的教材作为学生复习巩固的蓝本,而是将他们置于生活的教科书中,设计了3个不同要求的语文活动,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任选其一,自由获取信息,搜集资料,使学生扩大了语文学习的视野,提高了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学生的收获是巨大的。

【关于《不懂就问》教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