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试验规程—能量型蓄电池单体或模块

合集下载

锂电池测试标准手册

锂电池测试标准手册

锂电池测试标准手册
锂电池测试标准手册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 电池容量:这是指电池能够存储和释放的电量,通常以安时(Ah)为单位进行测量。

2. 标称电压(额定电压):这是指电池的额定电压,即电池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应该输出的电压值。

3. 倍率测试:这是指在不同电流下对电池进行充电和放电测试,以评估电池在不同使用情况下的性能。

4. 低温性能测试:这是指在低温环境下对电池进行充电和放电测试,以评估电池在寒冷环境下的性能。

5. 容量保持测试:这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对电池进行充电和放电测试,以评估电池的容量保持能力。

6. 循环测试:这是指对电池进行多次充电和放电测试,以评估电池的寿命和可靠性。

7. 电压自放电测试:这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对电池进行充电,然后测量电池的自放电率,以评估电池的存储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锂电池测试标准手册可能会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要求进行修改和调整。

此外,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也可能有不同的测试标准和要求,因此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注意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固态动力蓄电池性能试验方法及技术要求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固态动力蓄电池性能试验方法及技术要求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固态动力蓄电池性能试验方法及技术要求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固态动力蓄电池(以下简称蓄电池)的性能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装载在电动汽车上的锂离子固态动力单体蓄电池。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900.41-2008 电工术语原电池和蓄电池GB/T 19596-2017 电动汽车术语(ISO 8713:2002,NEQ)GB/T 31484-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循环寿命要求及试验方法GB/T 31485-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GB/T 31486-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电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3术语和定义GB/T 19596-2017、GB/T 31484-2015、GB/T 31485-2015、GB/T 31486-2015 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68/1 19596-2017、GB/T 31484-2015、GB/T 31485-2015、GB/T 31486-2015 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单体蓄电池secondary cell将化学能与电能进行相互转换的基本单元装置,通常包括电极、隔膜、电解质、外壳和端子,并被设计成可充电。

3.2混合固液电解质锂蓄电池mixed solid liquid electrolyte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y电池中同时含有液体和固体电解质的锂蓄电池。

3.3全固态锂蓄电池all solid state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y单体蓄电池中只含有固态电解质,不含有任何液体电解质、液态溶剂、液态添加剂的锂蓄电池。

3.4额定容量rated capacity室温下完全充电的蓄电池以1 I1(A)电流放电,达到企业技术条件中规定的放电终止条件时所放出的容量(Ah)。

QC/T-743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草稿)

QC/T-743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草稿)

QC/T 743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单体蓄电池安全测试项目:一、过放电:1.01.试验条件:单体蓄电池按规定充电,单体电池以1I2(A)电流放电直至单体电池电压0V后继续强制放电30min,试验后观察1h。

1.02.试验结果:应不爆炸、不起火、不漏液。

二、过充电:2.01.试验条件:单体蓄电池按规定充电,以1I1(A)电流恒流充电直任一单体电池电压达到企业技术条件中规定的充电终止电压的2倍或者过充量达到初始容量的100%停止充电,试验后观察1h。

2.02.试验结果:应不爆炸、不起火。

三、短路:贝尔电池短路试验机3.01.试验条件:单体蓄电池按规定充电,将单体蓄电池经外部短路10min,外部线路电阻应小于5mΩ。

试验后观察1h。

3.02.试验结果:应不爆炸、不起火。

四、跌落:贝尔跌落试验机4.01.试验条件:单体蓄电池按规定充电,单体蓄电池端子向下从1.5m高度处自由跌落到水泥地面上。

试验后观察1h。

4.02.试验结果:应不爆炸、不起火、不漏液。

五、加热:贝尔热冲击试验箱5.01.试验条件:单体蓄电池按规定充电,将单体蓄电池放入温度箱,温度箱按照5℃/min的速率升温至130℃±2℃,并保持此温度30min。

试验后观察1h。

5.02.试验结果:应不爆炸、不起火。

六、挤压:贝尔电池挤压试验机6.01.试验条件:单体蓄电池按规定充电,按下列条件进行试验:A.挤压方向:垂直于蓄电池极板方向施压(参考图1所示);B.挤压板形状:半径75mm的半圆柱体,半圆柱体的高度大于被挤压电池的尺寸;C.挤压程度:电压0V或挤压力达到100KN(以最先达到为准),保持10min。

试验后观察1h。

6.02.试验结果:应不爆炸、不起火。

七、针刺:贝尔电池针刺试验机7.01.试验条件:单体蓄电池按规定充电,用φ5mm ~ φ8mm的耐高温钢针(针尖的角度为60度,针的表面光洁、无锈蚀、氧化层及油污)、以20 ~ 30mm/s的速度,从垂直于蓄电池极板的方向贯穿(钢针停留在蓄电池中)。

动力锂离子电池检测方法及标准

动力锂离子电池检测方法及标准

二、单体、模块检验标准及方法之可靠性测试
2.15 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电
• 电池在一定倍率下恒流放电,当电池电压达到放电终止电压时,放 电状态仍在继续,即为过放。
• 过放可能导致漏液、零电压以及负电压,是损害电池性能的主要原 因之一。
• 在电池外部加PCB板或在充电器中设计保护线路或时限装置来防止 过放。
注:参考标准GB/T 31485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安全测试如未有特殊规定,均需要在满电状态下进行测 试。
2.5 低温充放电测试
1)测试设备:电池测试柜、可程式高低温 箱
2)测试方法:-20℃±2℃搁置24h, 1 C放 电
3)要求:其放电容量应不低初始容量的 70%
银隆:-40℃、-20℃可充放电、
注:参照标准GB/T31486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电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二、单体、模块检验标准及方法之电性能检验方法
1)测试设备:振动机、电池充放电测试柜 2)测试方法:以1/3 C电流放电;上下振动;振动频率:10Hz~55Hz;最大加速度
:30m/s2;扫频10次;振动时间3h
3)要求:不允许出现放电电流锐变、电压异常、蓄电池壳变形、电解液溢出等 异常现象,并保持连接可靠、结构完整
注:参照标准GB/T31486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电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注:参照标准GB/T31486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电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二、单体、模块检验标准及方法之电性能检验方法
电池测试柜图
注:参照标准GB/T31486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电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二、单体、模块检验标准及方法之电性能检验方法
2.3 倍率测试

锂离子电池测试规范A1 -

锂离子电池测试规范A1 -
③将电池放入55±2℃的高温箱中静置2h,以0.2C5mA放电到3.0V终止电压;
记录放电时间以及测量测试后的开路电压。
7.4.3判断标准:放电时间不低于5h;
测试5低温放电测试
7.5.1目的:模拟在0.2C5mA或1C5mA电流放电的情况下电池的放电时间。
7.5.2步骤
按照6.4.1中的充电方式进行完全充电;
②以1C5mA (小电池和常规电池) /0.5C5mA (大电池)电流恒流充电至4.2V,再进行恒压充电至电流下降至0.05C5mA,充电停止;
③搁置10 min;
④以1.0C5mA (小电池和常规电池) /0.5C5mA (大电池)电流恒流放电至3.0V;
⑤重复上述步骤①~④;
⑥每50次循环测一次电池的开路电压、厚度;
6
10
24h
154h
7.7.3温度循环测试曲线(1个循环)
7.7.4判断标准:
电池不起火、不爆炸,不漏气,不漏液(不漏液需满足表1)。
测试8荷电保持能力测试
7.8.1目的:电池的放电时间
7.8.2步骤
①按照6.4.1中的方式进行0.2C5A完全充电;
②存放:室温下,开路搁置28 d(天);
放电:0.2C5A放电至3.0V,同时用记录放电到3.0V所用的时间。
除非特别规定,电池充放电时间间隔为10min。
七、通用可靠性测试
Ⅰ电性能测试
测试1放电性能测试
7.1.1目的:评估电池在指定电流放电的情况下,电池的放电时间或容量。
7.1.2步骤
按照6.4.1的充电方式进行完全充电;
静置0.5h~1h后,测量测试前的OCV、阻抗;
③在23±2℃环境温度下以0.5C5mA放电到3.0V终止;

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最新国标

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最新国标

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单体和电池组的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符合GB 17761规定的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单体和电池组(以下简称电池和电池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423.18 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b:盐雾,交变(氯化钠溶液)GB/T 5169.16-2017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16部分:试验火焰50W水平与垂直火焰试验方法GB/T 17626.2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干扰度试验GB/T 36945-2018 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词汇3 术语和定义GB/T 36945-2018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额定容量 rated capacity在规定条件下测得,并由制造商标称的电池容量值。

[来源:GB/T 36945-2018,4.6]3.2保护装置 protective device当单体电池或电池组出现温度、电压、电流等异常情况时,保障其安全的装置。

3.3单体电池cell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基本单元装置,包括电极、电解质、外壳和端子,并被设计成可充电。

[来源:GB/T 36945-2018,2.1]3.4电池组 battery由一个或多个单体电池和外壳、端子及保护装置等使用必需的装置装配成的组合体。

4 符号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C2:2小时率额定容量(Ah);I2: 2小时率放电电流,其数值等于0.5 C2(A);5 安全要求5.1 电池安全要求5.1.1 过充电按6.3.1规定的试验方法测试,电池应不起火,不爆炸。

5.1.2 过放电按6.3.2规定的试验方法测试,电池应不起火,不爆炸。

QBT 2502-2000 锂离子蓄电池总规范

QBT 2502-2000 锂离子蓄电池总规范
4 . 6 电池内阻 电池按 5 . 8 进行试验 . 其内阻应小 于1 0 0 mQ ( 1 k Hz 交流阻抗) 。
4 . 7 荷电保持能力 电池按 5 . 9 进行试验 其放电时问应不少于 1 . 5 h . , 4 . 8 循环寿命 电池按 5 . 1 0 进行试验, 循环寿命应小少于 3 0 0 次; 试验期间应不漏液。 4 . 9 贮存性能 电池按 5 . 1 1 进行试验 , 其放电时问应不少于 1 . 7 5 h 4 . 1 0 环境适应性 4 . 1 0 . 1 高温性能 电池按 5 . 1 2 . 1 进行试验 , 其放电时间应不少于 1 . 5 h 4 . 1 0 , 2 低温性能 电池按 5 . 1 2 . 2 进行试验 . 其放 电时间应 下少 于4 . 5 l i , 4 . 1 0 . 3 f t + 定湿热性能 电池按 5 . 1 2 . 3 进行试验 . 其放电时间应不少于 4 . 5卜 。 4 . 1 0 . 4 机械振动 电池按 5 . 1 2 . 4 进行试验 其放电时问应不少于 5h
3 . 5 标准充电 在环境温度( 2 0 士5 ) ' C条件下 , 对 电池以 0 . 2 C : 八恒流 充电至限制电压后恒压充电 . 内 _ 至 允电巾流 小于 0 . 0 5 C , A 3 . 6 标准放电 在环境温度( 2 0 15 ) 〔条件 卜. 对电池以0 . 2 C : A恒流放电至终止电压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 . 1 额定容量
在环境温度为( 2 0 士5 ) ` C 时, 电池以 5 h率放电至终止电压时的容量, 以1 " . , 表示. 单位为安时( A l ,
或 毫安时( m A h ) o
32 # ; i ; 称 由压

锂离子电池检验规范

锂离子电池检验规范

1适用范围:本检验规范适用于手机的锂离子电池的进货检验。

2 检测用仪表、设备:2.1计算机(含力兴测试软件) 1台2.2电池程控测试仪(PCBT-138-8D-A) 1台2.3电池内阻测试仪(DK3000A)1台2.4游标卡尺(0.02mm)1把2.5万用表(3位半以上)1台2.6恒流恒压电源1台2.7产品外观杂物测定图表1张3 检验数量:尺寸检验10pcs外观检验一般检查水平Ⅱ,AQL=1.0出货电压及内阻一般检查水平Ⅱ,AQL=1.0容量及放电平台3pcs以上(含3pcs)跌落试验3~5pcs短路保护3~5pcs过充保护3~5pcs4检验步骤:4.1出厂检验报告检查核对产品编号、型号及日期;各检测项目要有检测结果、记录是否填写完整、数据符合规定要求。

(注:电池有效期为一年,超过一年的电池应先作活化处理,然后再进行检验)4.2编码检验根据收料单中填写的信威编码查验送检的电池是否和编码库中的描述相符。

4.3外观4.3.1电池产品的外表面以及标牌表面应色泽均匀、清洁、无划痕及机械损伤4.3.2电池外观应保持完好,无变形、无漏液4.3.3正负极触点不得有划伤、发暗、变形及污迹等异常现象4.3.4对于表面喷漆的电池,喷漆要均匀,无掉漆、堆积、皱纹及脏污等外观不良缺陷。

喷漆缺陷点要求:异色点不能超过0.08mm2 ,同色点不能超过0.20mm24.4尺寸及配合电池结构尺寸应符合图纸要求电池与手机应配合良好且牢固不松动4.5 电性能要求4.5.1出厂电压使用万用表测量电池正负极,电池出厂电压应≥3.85V4.5.2内阻使用电池内阻测试仪(AC1KHz),测量电池正负极之间的内阻值,内阻应不大于150mΩ4.5.3容量电池充满后,搁置0.5h~1h,以0.5C5A电流恒流放电到截止电压。

如果测试结果大于额定容量,则判定容量合格;如果测试结果小于额定容量,则减小放电电流,以0.2C5A电流恒流放电到截止电压,如果测试结果大于额定容量,则判定容量合格,否则判定容量不合格。

锂离子电池测试规范

锂离子电池测试规范
复循环 3-5 次,当有一次循环的容量符合其放电时间应不低于 5 小时的规定时,试验即可停止; 5.8.2 快速放电
电池按 5.7.2 规定充电后搁置 0.5h-1h,在环境温度为(20±5)°C 下以 1C5A 电流放电到终止电压,其放电 时间应不低于 51min; 5.9 荷电保持能力 5.9.1 电池按 5.7 规定充电结束后,在环境温度(20±5)°C 条件下,将电池开路搁置 28 天,再以 0.2C5A 电流进 行放电至终止电压,其放电时间不低于 4.25 小时(手机正常使用时间)或电池为额定容量的 80%; 5.9.2 电池按 5.7 规定充电结束后,在温度(60±5)°C 的恒温箱内,将电池开路搁置 7 天,再以 0.2C5A 电流进 行放电至终止电压,要求电池为额定容量的 80%以上; 5.10 循环寿命 5.10.1 国产电池循环寿命不小于 400 次,在完成充放电循环 400 次后,容量下降不小于 15%(液态锂电不低于 20%); 进口电池循环寿命不小于 400 次,在完成充放电循环 400 次后,容量下降不小于 15%(液态锂电不低于 20%)。 5.10.2 测试方法:在环境温度为 20±5°C 条件下,以 1C5A 电流充电,当电源端电压达到充电限制电压时,改为 恒压充电,直到充电电流小于或等于 20mA,停止充电,搁置 0.5-1h,然后以 1C5A 电流放电至终止电压,放电结束 后,搁置 0.5-1h,再进行下一个充放电循环,当至连续两次放电时间小于 36min,则认为寿命终止。充电 2.5 小时 后,以 0.5C 的电流进行放电,直到电池端电压达到终止电压,完成一次循环,重复以上循环,当任一次循环的放 电时间小于 1.6 小时; 5.10.3 判定方法:观察循环寿命曲线图,容量下降不小于 15%(液态锂电不低于 20%) 5.11 高频指标测试 5.11.1 测试用电池匹配手机在手机综测仪上检查“误码率”、“平均相位误差”、“峰值相位误差”、“功率时间特性 曲线”、接收报告电平”、“接收质量”等参数。具体标准见 1.欧洲数字蜂窝通信系统(第二阶段)移动台的一致 性规范 2.欧洲电信标准化委员会(ETSI)“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建议书 05 系 3. “900MHZ TDMA 数字蜂窝 移动通信网移动台设备技术指标及测试方法。4. “900/1800MHZ T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电磁兼容性限值和 测量方法第一部分:移动台及其辅助设备。要求不影响手机射频性能各指标。 5.12 电池内阻测试

标准锂离子电池的测试要求

标准锂离子电池的测试要求

标准锂离子电池的测试要求GB/T 18287_2000 标准锂离子电池的测试要求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蜂窝电话用锂离子电池的定义、要求、测试方法、质量评定程序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规范适用于蜂窝电话用锂离子电池(以下简称电池)。

2 引用标准以下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范中引用而构成本规范的条文。

本规范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改,使用本规范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91-199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2828-1987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GB/T 2829-1987 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生产过程稳定性的检查)GB/T 2900.11-1988 蓄电池名词术语(eqv IEC 60486:1986)3 定义本规范采用GB/T 2900.11中的规定的术语和下列定义。

3.1 蜂窝电话用锂离子电池lithium-ion battery for cellular phone指由一只或多只锂离子单体蓄电池及附件组合而成的,用于蜂窝电话的电池。

3.2 充电限制电压limited charge voltage按生产厂规定,电池由恒流充电转入恒压充电时的电压值。

3.3 额定容量rated capacity生产厂标明的电池容量,指电池在环境温度为20℃±5℃条件下,以5h率放电至终止电压时所应提供的电量,用C5表示,单位为Ah(安培小时)或mAh(毫安小时)。

3.4 标称电压nominal voltage用以表示电池电压的近视值。

3.5 终止电压cut-off voltage规定放电终止时电池的负载电压,其值为n×2.75V(锂离子单体电池的串联只数用“n”表示,下同)。

4要求4.1外观a) 电池外表面应清洁,无机械损伤,触点无锈蚀;b) 电池表面应有必须的产品标示(见7.1);c) 与蜂窝电话或模拟装置配合,开机应工作正常,锁扣可靠。

锂离子蓄电池总规范(QBT 2502-2000)

锂离子蓄电池总规范(QBT 2502-2000)

锂离子蓄电池总规范(QB/T 2502-2000) 前言本标准是根据锂离子电池的特点,针对单体锂离子电池而制定的,在技术上融合了UL1642《锂电池标准》(第三版)及日本电池工业会SBAG1101——1997《锂离子可充电池的安全性评价标准》有关技术内容,有利于适用国际贸易,促进锂离子电池行业的发展和提高。

本标准参考了GB/T1500——1994《金属氢化物镍圆柱密封碱性蓄电池总规范》、YD/T 998-1999《移动通信手机用锂离子电源及充电器》、SBAG1101等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轻工业局行业管理司提出。

本标准由轻工业化学电源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维坊青鸟华光电池有限公司和厦门宝龙工业有限公司、成都建中锂电池厂、武汉力兴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轻工业化学电源研究所、北大先行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盛宏琳、金明刚、吴一帆、余章华、林佩云、周恒辉。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QB/T2502——2000锂离子电池总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单体锂离子蓄电池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单体锂离子蓄电池(以下简称”电池”)。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91——199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2423.2——1989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A:低温试验方法GB/T 2423.2——1989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B:高温试验方法GB/T 2423——1993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Ca:恒定湿热试验方法GB/T 2423.6——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规程第二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d和导则:碰撞GB/T 2423.10——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规程第二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和导则:振动(正弦)GB/T 2828——1987逐批检验记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GB/T2829——1987 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生产过程稳定性的检查)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QCT 743-2006《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6.2

QCT 743-2006《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6.2
b)蓄电池在(20±5)℃下贮存28d。
c)蓄电池在(20±5)℃下以1I3(A)电流放电,直到放电终止电压3.0V或企业技术条件中规定的放电终止电压。
d)用c)电流值和放电时间数据计算容量(以A。h计),并表达为额定容量的百分数。
e)蓄电池再按6.2.4方法充电。
f)蓄电池在(20±5)℃下以1I3(A)电流放电,直到放电终止电压3.0V或企业技术中规定的放电终止电压。
6.2.7
a)蓄电池按6.2.4方法充电。
b)蓄电池在(55±2)℃下贮存5h。
c)蓄电池在(55±2)℃下以1I3(A)电流放电,直到放电终止电压3.0V或企业技术条件中规定的放电终止电压。
d)用c)电流值和放电时间数据计算容量(以A。h计),并表达为额定容量的百分数。
20℃倍率放电容量
6.2.8
挤压
6.3.8.5
a)蓄电池模块按6.3.4方法充电。
b)按下列条件进行试验。蓄电池模块应不爆炸、不起火。
挤压板一侧是平板,一侧是异形板。异形板的半圆柱形挤压头的典型直径为75mm,挤压头间的典型间距为30mm,挤压板外廓尺寸300mmx 150mm
1)挤压方向垂直于蓄电池单体排列方向施压。
2)挤压程度挤压至蓄电池模块原始尺寸的85%,保持5min后再挤压至蓄电池模块原始尺寸的50%。
b)可按两种充电方式进行试验:
1)以3I3(A)电流充电,至蓄电池电压达到5V 或充电时间达到90min(其中一个条件优先达到即停止试验);
2)以9I3(A)电流充电,至蓄电池电压达到1OV 即停止试验。
蓄电池应不爆炸、不起火。
短路
6.2.12.3
a)蓄电地按6.2.4 方法充电。
b)将蓄电池经外部短路lOmin,外部线路电阻应小于5mΩ.蓄电池应不爆炸、不起火。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测试规程第2部分教材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测试规程第2部分教材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第2部分:高能量应用测试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包和系统基本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的测试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装载在电动汽车上,主要以高能量应用为目的的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蓄电池系统,以高能量应用为目的的镍氢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等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596 电动汽车术语3 术语和定GB/T1959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义3.1蓄电池电子部件 battery electronics采集或者同时监测蓄电池单体或模块的电和热数据的电子装置,必要时可以包括用于蓄电池单体均衡的电子部件。

注:蓄电池电子部件可以包括单体控制器。

单体电池间的均衡可以由蓄电池电子部件控制,或者通过蓄电池控制单元控制。

3.2蓄电池控制单元 battery control unit (BCU)控制、管理、检测或计算电池系统的电和热相关的参数,并提供电池系统和其他车辆控制器通讯的电子装置。

3.3额定容量 rated capacity of battery pack/syetem制造商所宣称的电池包或系统按照6.2的方法确定的放电容量。

3.4电池包 battery pack能量存储装置,包括单体或单体的集成,单体电子(部件),高压电路,包含电连接的过流保护装置,冷却接口,高压,辅助低压及通讯。

见附录A。

3.5电池系统 battery system能量存储装置,包括单体或单体的集成,电池管理系统,高压电路(含电流接触器)、包含电连接的过流保护装置,冷却接口,高压,辅助低压及通讯。

见附录A。

3.6高能量应用 high energy application装置或应用特性,电池包或电池系统的最大允许输出电功率和室温下其在1C倍率放电的能量比值低于10。

煤矿安全仪器仪表用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检验规范---文本资料

煤矿安全仪器仪表用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检验规范---文本资料

附录煤矿安全仪器仪表用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检验规范(暂行)1 范围本检验规范规定了煤矿安全仪器仪表用锂离子蓄电池的术语和定义、安全性能要求、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

本检验规范适用于煤矿安全仪器仪表用锂离子蓄电池(以下简称电池)。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 2900.11-1988 蓄电池名词术语(eqv IEC 486:1986)ISO/IEC 导则51 安全性部分-标准中包含的方针3 术语和定义GB/T 2900.11-1988和ISO/IEC导则51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锂离子蓄电池 lithium-ion battery由一个或多个单体锂离子蓄电池及附件组合而成,并且可以作为电源使用的组合体。

包括外壳、极端,并且可能含有电子保护装置。

3.2充电限制电压 limited charge voltage按制造商规定,电池由恒流充电转入恒压充电时的电压值。

3.3终止电压 final voltage规定放电终止时电池的负载端电压,其值由制造商规定。

3.4泄漏 leakage可见的液体电解质的漏出。

3.5泄气 venting电池中内部压力增加时,气体通过预先设计好的防爆装置释放出来。

3.6破裂rupture由于内部或外部因素引起电池壳体的机械损伤,导致内部物质暴露或溢出,但没有喷出。

3.7起火fire电池或电池组分伴有火焰燃烧。

3.8爆炸explosion电池的外壳猛烈破裂导致主要成分抛射出来。

3.9参考试验电流reference test current参考试验电流为5h率放电电流。

参考试验电流用安培(A)表示,I5A=C5Ah/5h。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测试规程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测试规程

1 / 20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包和系统测试规程本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包和系统基本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的测试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高功率驱动用电动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包和电池系统。

规范性引用文件(其中的一部分)vehicles -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testing for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Part4: Climatic loads,MOD)术语和定义蓄电池电子部件采集或者同时监测蓄电池单体或模块的电和热数据的电子装置, 衡的电子部件。

注:蓄电池电子部件可以包括单体控制器。

单体电池间的均衡可以由蓄电池电子部件控制,或者通过蓄电池控制单 元控制。

1.2蓄电池控制单元battery control un it (BCU控制、管理、检测或计算电池系统的电和热相关的参数, 电子装置。

1.3范围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423.4-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IEC 60068-2-30:2005,IDT)GB/T 2423.43-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品的安装(IEC 60068-2-47:2005,IDT)GB/T 2423.56-200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制)和导则(IEC 60068-2-64:1993,IDT)电动汽车 安全要求 第1部分:车载储能装置(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3部分:人员触电防护(电动汽车术语(ISO 8713:2002,NEQ ) 道路车辆 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 第2部分:试验方法 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 交变湿热(12h + 12h 循环)振动、冲击和类似动力学试验样试验Fh :宽带随机振动(数字控GB/T 18384.1-2001 GB/T 18384.3-2001 GB/T 19596-2004 GB/T xxxx.1- xxxx vehicles -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testing for electrical1: Gen eral,MOD)GB/T xxxx.3- xxxx 道路车辆 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vehicles - Environmentalconditions and testing for electrical3: Mecha ni cal loads,MOD)G B /T xxxx.4- xxxx 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ISO/DIS 6469-1:2000,EQV ) ISO/DIS 6469-3:2000,EQV )第1部分:一般规定(Roadequipment Partand electr onic第3部分:and electr onic机械负荷 (Roadequipment Part第4部分:气候负荷 (Road必要时可以包括用于蓄电池单体均并提供电池系统和其他车辆控制器通讯的额定容量 rated capacity of battery pack/syetem 制造商所宣称的电池包或系统按照 6.2的方法确定的放电容量。

单体电池测试试验规范

单体电池测试试验规范

电动汽车用动力锂电池检测方案(单体)1、测试项目1.1室温放电容量试验1.2倍率放电容量试验1.2.1持续倍率放电容量试验1.2.2比功率试验1.3低温放电能量试验1.4高温放电容量试验1.5荷电保持及容量恢复能力试验1.5.1常温荷电保持及容量恢复能力试验1.5.2高温荷电保持及容量恢复能力试验1.6储存试验2、试验方法及测试数据要求2.1试验条件及试验准备工作(1)除另有规定外,试验应在温度为25℃±2℃,相对湿度为25%~85%,大气压力86kPa~106kPa的环境中进行。

(2)在进行下列试验前、后,都要对被测试电池的外观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

(3)单体电池的充电室温下,蓄电池先以1I(A)电流放电至企业技术条件中规定的单体蓄电池放电1终止电压,搁置60min(或企业提供的不大于60min的搁置时间),然后按企业提供的充电方法进行充电。

若企业未提供充电方法,则以1I(A)电流恒流充电1至单体蓄电池电压达到企业技术条件中规定的充电终止电压时转恒压充电,至充电终止电流降至一定电流0.05I(A)时停止充电,充电后搁置60min或企业提供1的不高于60min的搁置时间。

(4)无特殊说明条件下,下列试验的采样率设定为0.1s,需要采集的数据有充放电电压、电流、电量、能量、中值电压、直流内阻和所有数据对应的时间信息。

2.2室温放电容量试验室温放电容量按照如下步骤测试:a) 单体蓄电池按2.1中的充电方法充电;b) 室温下,单体蓄电池以1I(A)电流放电,直到放电至企业技术条件中规定的1放电终止电压;c) 计算放电容量(以Ah计)和放电比能量(以Wh/kg计);d) 重复步骤a)-c)5次,当连续3次试验结果的极差小于额定容量的3%,可提前结束试验,取最后3次试验结果平均值。

2.3倍率放电容量试验2.3.1持续倍率倍率放电性能按照如下步骤进行:a) 单体蓄电池按2.1中的充电方法充电;b) 室温下,单体蓄电池以3I(A)(最大电流不超过400A)电流放电,直到放电1至企业技术条件中规定的放电终止电压;c) 计算放电容量(以Ah 计)和能量(以Wh 计)2.3.2 比功率测试按照如下步骤进行:a) 单体蓄电池按2.1中的充电方法充电;b) 室温下,单体蓄电池以1I(A)电流放电1800s 后以厂商规定的最大放电电流1放电5s,试验后电池以1I(A)电流放电至企业技术条件中规定的放电终止电压;1c)计算以最大电流放电第5s最后一个数据采集点蓄电池的比功率(以W/kg 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T
九、电池充放电库伦
电池效率是电池系统应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参数,在电池建模以及SOC估算等方面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参数。
9
电池充放电库伦效率一般都比较高,接近100%,在很多场合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本测试中需要对电池的库伦效率进行一种近似的测试,数据只能提供参考作用。
9.1.1
序号
内容
温度
1.
进行一个环境适应性过程
通用测试条件
1.除非特殊说明,否则电池测试环境条件为:温度25℃±5℃,相对湿度15%~90%,大气压力86kPa~106kPa。
2.当测试的目标环境温度改变时,在进行测试前测试样品需要完成环境适应过程:单体蓄电池在低温下静置不少于2h,在高温下静置不少于1h;蓄电池模块在低温下静置不少于12h,在高温下静置不少于5h;或单体电池温度与目标环境温度不超过2℃。
RT
3.
搁置24h
-20℃
4
以1C电流放电至任一单体蓄电池电压到放电终止电压。(该电压不低于室温放电终止电压的80%)
-20℃
5
用电流时间乘积积分可得电池放电容量(以Ah计)
RT
1.
序号
内容
温度
1.
进行一个环境适应过程
RT
2.
进行一个标准循环
RT
3.
搁置5h
55℃
4
以1C电流放电至任一单体蓄电池电压到放电终止电压。
RT
2.
标准循环
RT
3.
标准放电
RT
4.
进行一个环境适应过程
0℃
5.
以1C电流充电至SOC大致为50%Fra bibliotek0℃6.
静置30min
0℃
7.
标准放电
0℃
8.
放电电荷量/充电电荷量即为电池在1C电流下的库伦效率
0℃
9.
重复步骤1~8,测量电池在 (T)下的库伦效率
10.
进行一个环境适应性过程
RT
11.
标准循环
RT
12.
标准循环
RT
13.
标准放电,(放电容量记为C13)
RT
室温下电池自放电率
室温存储下电池容量衰减率
4
序号
内容
温度
1.
进行一个环境适应过程
RT
2.
标准循环
RT
3.
将温度设置为目标温度,进行一个环境适应过程
目标温度
4.
标准放电,(放电容量记为C4)
目标温度
5.
将温度设置为室温,进行一个环境适应过程
RT
14.
标准充电
RT
15.
标准循环
RT
16.
将温度设置为目标温度,进行一个环境适应过程
目标温度
17.
标准放电,(放电容量记为C17)
目标温度
非室温下电池自放电率
非室温存储下电池容量衰减率

序号
内容
温度
1.
进行一个环境适应性过程
RT
2.
标准循环
RT
3.
将蓄电池模块紧固到振动台上
RT
4.
按照下述条件进行线性扫频振动试验:
RT
12.
标准放电
RT
13.
进行一个环境适应过程
-20℃
14.
以1C电流充电至SOC大致为50%
-20℃
15.
静置30min
-20℃
16.
标准放电
-20℃
17.
放电电荷量/充电电荷量即为电池在1C电流下的库伦效率
-20℃
18.
重复步骤10~17,测量电池在 (T)下的库伦效率
9.1.3
序号
内容
温度
1.
9.2.1
序号
内容
温度
1.
进行一个环境适应过程
RT
2.
标准循环
RT
3.
标准放电
RT
4.
静置30min
RT
5.
以1C电流充电至供应商规定的充电截止电压
RT
6.
静置30min
RT
7.
重复步骤2~6,分别进行 (T)充电
RT
9.2.2
序号
内容
温度
1.
进行一个环境适应过程
RT
2.
标准循环
RT
3.
标准放电
RT
7
重复步骤4~6,每隔10%SOC执行一次直流内阻测试制度直到SOC=10%

电池在长时间存储的情况下会发生容量减少的现象,这称为自放电;在高低温下存储的电池会发生不可逆的容量损失现象,这称为容量衰减。需要测试电池在低温(-20℃、0℃),室温(25℃±5℃)和高温(55℃)下存储的电池自放电以及容量衰减。测试中的电池自放电率要达到5%,偏离太多要调整存储时间。
RT

电池直流内阻以及开路电压测试需要通过在锂离子电池上运行一种充放电制度来达到,测试所涉及的温度规定为0℃、室温(25℃±5℃)、45℃。
3
时间增加量
S
累计时间
S
电流
A
0
0
0
10
10
1C
40
50
0
10
60
-0.75C
下图是电池直流内阻测试的充放电制度
3
在电池直流内阻试验中需要测量的电压和电流
时间
S
RT
2.
标准循环
RT
3.
调整SOC为40%
RT
4.
以1C电流充电至SOC为60%,记录电池表面正中心与四个端角处的温度,SOC每隔10%记录一次。
RT
5.
以1C电流放电至SOC为40%,记录电池表面正中心与四个端角处的温度,SOC每隔10%记录一次。
RT
6.
重复步骤4~5,测量电池表面五点温度是否到达某一个值后不再继续上升。
能量型锂离子电池单体或模块测试方法
本试验方法以《GB T31486-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电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和《GB T31484-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循环寿命要求及试验方法》为基础而制定,测试中根据实际情况对各测试规程中的测试方法有所修改。
车用锂离子电池分为高功率型锂离子电池和能量型锂离子电池,本手册对能量型锂离子电池规定了测试项目和测试方法。
RT
6.
调整SOC至80%
RT
7.
将温度设置为目标温度,进行一个环境适应过程
目标温度
8.
标准放电,(放电容量记为C8)
目标温度
9.
将温度设置为室温,进行一个环境适应过程
RT
10.
调整SOC至80%
RT
11.
将温度设置为目标温度,搁置7d
目标温度
12.
标准放电,(放电容量记为C12)
目标温度
13.
将温度设置为环境温度,进行一个环境适应过程
3.调整SOC至实验目标值(n%)的方法是:按标准充电方法将蓄电池包或系统充满电,静置1h,以1C恒流放电(100-n)/100h。每次SOC调整后,新的测试开始前受试装置需要静置1h。
4.测量装置准确度的要求如下:
——电压测量装置:不低于0.5级
——电流测量装置:不低于0.5级
——温度测量装置:±0.5℃
RT
4
用电流时间乘积积分可得电池放电容量(以Ah计)
RT
2
序号
内容
温度
1.
进行一个环境适应过程
RT
2.
进行一个标准循环
RT
3
以1C电流放电30min后以企业规定的最大放电电流放电10S,然后再静置30min,再以企业规定的最大充电电流充电10S。
RT
4
采用10S充放电的放电能量除以10S充放电时间的方法,计算充放电的平均比功率(以W/Kg计)
55℃
5
用电流时间乘积积分可得电池放电容量(以Ah计)
RT
二、室温蓄电池模块倍率充放电性能
室温蓄电池模块倍率充放电性能测试,需要测得蓄电池模块在室温下以不同放电倍率放电所能够释放出的容量和比功率。(在测试过程中最好能够测得电池表面温度变化)
2
序号
内容
温度
1.
进行一个环境适应过程
RT
2.
进行一次标准放电
4.
进行一个环境适应过程
0℃
5.
以1C电流充电至供应商规定的充电截止电压
0℃
6.
重复步骤1~5,分别进行 (T)充电
7.
进行一个环境适应过程
RT
8.
标准循环
RT
9.
标准放电
RT
10.
进行一个环境适应过程
-20℃
11.
以1C电流充电至供应商规定的充电截止电压
-20℃
12.
重复步骤7~11,分别进行 (T)充电
9.本试验规程提到的“标准循环”的环境温度时室温(RT),而单独提到的“标准放电”和“标准充电”的环境温度按具体条款的规定执行。
10. (T):某试验环境温度下最大允许的持续放电电流。
一、
电池放电容量与能量测试,需要测得电池在不同温度下以1C放电电流放电所能够释放出的容量和能量。(在测试过程中最好能够测得电池表面温度变化)
4
序号
内容
温度
1.
进行一个环境适应过程
RT
2.
标准循环
RT
3.
标准放电,(放电容量记为C3)
RT
4.
静置30min
RT
5.
调整SOC至80%
RT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