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翻译史的启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翻译史的启示
学习中西方翻译史,我看到了中西方翻译的差异,我深受启发,以下是我的启示。

首先,通过比较,我认识到各自翻译标准的特点和发展轨迹,知己知彼。

中西方的翻译理论有其相同的地方,也有差异性。

其差异主要由中西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并非反映人的主观愿望和要求。

传统的中西翻译标准都离不开“信”或“忠实”,以原文为依据,同时并不忽视读者的接受水平和译文的和价值,只不过在用词上有区别而已。

其次,认清我们同西方译论之间的差距。

现代中西翻译标准都呈现多元发展的格局,但在研究思路和学术视野上,西方似乎更显开阔。

西方理论家将翻译置于原文和译文的多维空间,善于从不同角度进行考察。

另外,他们有较强的理论意识,任何研究都在一定理论指导下进行,充分运用相关学科的成果,使翻译标准的内涵和外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多元化。

因此,西方翻译研究成果更丰富多彩。

第三,学习借鉴西方译论。

如果说中西翻译标准真正存在差距,那主要是时间上的先后,西方起步早于我国。

尽管目前对西方译论仍处于引进、消化阶段,但是,借助网络媒体和各种现代化信息传递技术,掌握西方先进理论的速度越来越快,而且有了西方的理论作为借鉴,可以避免走弯路,能够在理论上取得更快的进展。

当然,应该注意学习西方理论中对我们有用的东西,批判地接受,
而不是盲目照搬。

西方译学理论用严谨的概念和范畴、条目分明的分析方法将科学观念引人中国传统翻译研究,体现其显著的理论性和系统性优势。

西方翻译思想的引进不仅带来新的术语、概念和万法,更意味着一种研究新观念的形成,使中国翻译研究从传统的语范式大幅度转向语言学范式。

如果不能对西方当代译论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和认真的消化,我们就无法将这种译论与我国传统译学理论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无法在传统译论的基础上有效地推陈出新,发挥西方译学理论的优势。

同时,与传统译论相比,中国译论成果从研究视角、理论基础到研究方法都呈现很大的不同。

这要求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把西方理论术语移植到中国文化语境中。

而是要根据我们汉语言发展的自身特点,结合时代的发展,走出适合中国发展的一条翻译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