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作者:韩卫军,陈苏巧,李桂平
【摘要】目的:观察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式:将54例胎龄28~32周早产儿随机分成两组,预防组在对照组医治基础上经气管给予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100 mg/kg,比较两组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情形和病死率。

结果:预防组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病死率%,对照组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病死率%,二组比较不同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早产儿生后预防性应用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可降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关键词】早产儿;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呼吸窘迫综合征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icacy of calf pulmonary surfactant for injection in prevention of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RDS) of premature infants. Methods:Fifty four premature infants of gestational age of 28~32 weeks were divided into a prevention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The prevention group adopted 100 mg/kg of calf pulmonary surfactant for injection through trachea in addition to measures taken in the
control group. Comparison of incidence of RDS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as mad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RDS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ere % and % in the prevention group and were % and %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Conclusions:The prophylactic treatment with calf pulmonary surfactant for premature infants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and death rate of RDS.
[Key words]Premature infant; Calf pulmonary surfactant for injection;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ion distress syndrome,RDS)是新生儿常见的危重疾病,多发生于胎龄小于35周的早产儿,且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

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患儿肺发育不成熟,肺泡表面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

该病致残率及病死率较高,因此,及早采取有效预防办法有重要临床意义。

我科近两年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RDS,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导如下:
1 资料与方式
一般资料
我科所收治的54例早产极低体重儿,全数符合以下条件:(1)
胎龄≤32周,体重<1 500 g;(2)产前其母未用糖皮质激素;(3)胃液泡沫实验阴性;(4)用药前尚未出现RDS症状;(5)诞生时无重度窒息或肺出血等严峻疾病;(6)无其它先本性疾病。

按照患儿家眷志愿原则分成两组进行临床对照观察,两组一般情形比较不同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早产儿一般情形比较
方式
两组早产儿入院时按照情形适当采取吸氧、暖箱保暖、营养支持、预防感染、预防出血、增强免疫及对症处置等办法,预防组在对照组医治基础上,入院后1 h内应用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珂立苏,北京双鹤现代医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剂量为100 mg/kg。

具体应用方式:让患儿仰卧,先行气管插管,吸尽气道内分泌物,用无菌注射器抽取预先已经加温至37 ℃的牛肺表面活性剂,通过与注射器相连的细硅胶管经气管内快速注入,注射后当即用苏醒囊加压给氧6~10 min,使药物在肺内尽可能均匀散布,完毕后拨管继续其它综合医治,用药后6 h内尽可能不行吸痰处置。

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新生儿学》[1]RDS的诊断标准,即生后6 h内出现呼吸窘迫且进行性加重,伴呻吟、发绀、双肺呼吸音减弱或闻及湿
性啰音,肺部X线改变。

医治进程中观察患儿皮肤颜色、呼吸状况、是不是有青紫、呼吸困难伴呻吟、三凹征、氧饱和度、生命体征,肺听诊有无干湿性啰音,病房X线胸片检查,按照《儿科学》[2]RDS 的X线表现观察是不是有:(1)毛玻璃样改变;(2)支气管充气征;(3)白肺等X线表现。

统计学分析
对两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查验,计量资料用t查验。

2 结果
结果见表2,两组患儿RDS发生率和病死率比较不同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儿发生RDS和死亡情形比较
预防组发生RDS 7例患儿中,有4例症状相对较轻,未采用机械通气,仅通过面罩或头罩吸氧,在24 h内呼吸困难明显改善;3例症状重者利用呼吸机,其中1例24 h症状改善撤机,2例重症患儿因胎龄小、体重轻并发肺出血死亡。

对照组共发生RDS的16例患儿中,症状相对较轻者4例,给予头罩吸氧,呼吸困难即在16~24 h内逐渐改善,且无肺出血和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症状相对较重的12例患儿在头罩吸氧条件下仍出现明显呼吸困难、三凹征、皮肤紫绀、氧饱和度低等临床表现,其中9例患儿拍胸片符合RDS诊断标准,另
外3例因症状过重,家眷舍弃医治而死亡。

9例符合RDS诊断标准的患儿利用呼吸机医治,抢救成功3例,死亡6例。

3讨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是新生儿常见病,其发病率高,病死率也高,该病多见于早产儿,其发病主要原因是胎儿肺尚未发育成熟,合成和分泌的肺表面活性物质不能知足机体需要。

胎儿于胎龄18~20周以后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已经能够少量产生肺表面活性物质,但不能知足机体需要,当胎龄达35周后,肺表面活性物质迅速增加达到熟水平[2]。

早产儿生后肺仍可迅速发育,诞生后72~96 h产生的肺表面活性物质一般能够维持正常呼吸,因此,在早产儿诞生初期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阶段及时加以补充,使早产儿避免发生RDS,存活率则能够大大提高[3]。

因RDS主要在生后6~12 h内发生,且发生后肺泡漏出的蛋白质成份对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具有抑制作用,延迟利用将致使疗效下降,故主张初期预防性利用[4]。

本组观察资料应用的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是从牛肺中提取的天然肺表面活性物质,经气管内滴入能替代弥补内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

其防病机制是肺表面活性物质覆盖在肺泡表面能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避免肺泡萎陷,保护肺顺应性,维持肺泡毛细血管间液体平衡,避免肺水肿,还能增进肺液清除,保护肺泡上皮细胞等作用。


文结果显示,预防组RDS发生率、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预防组应用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未发觉明显不良反映,说明早产儿生后预防性应用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可降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参考文献】
[1]金汉珍, 黄德珉, 官希吉. 实用新生儿学[M]. 第3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422423.
[2]杨锡强, 易著文. 儿科学[M]. 第6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131132.
[3]周晓光, 肖昕, 农绍汉. 新生儿机械通气医治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547548.
[4]李军红, 谢金健. 初期应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J]. 儿科药学杂志, 2008, 14(1): 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