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无锡市青山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无锡市青山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反观网红建筑,则不难发现,网红建筑的走红往往是凭借一张照片或一段视频。
其走红原因可以很简单,或是体现了某一时刻、某一角度的美感,或是展现了一种特殊的风情,或是形成了某种奇特的效果,这些都可能触发人们的喜爱、好奇或者惊叹。
对照地标形成的过程和原因,网红建筑照片反映的是瞬时、片面、局部的信息,其真实性存疑。
网红建筑的形成不一定来自于人们的真实体验,不需要时间积淀,甚至可以与当地市民无关,推动其成为网红的流量,完全可能来自不同地域。
如此便可以理解,为什么不能简单地把网红建筑与城市地标画等号。
网红建筑确有其价值与意义,但由于其形成过程和原因过于简单,照片可能变成“照骗”,打卡可能成为廉价的炫耀。
同时,网红的另一特征往往是转瞬即逝,在网上迅速走红后,可能很快就被人淡忘。
在建设成本巨大的建筑领域,这些问题值得警醒。
人类社会自进入现代以来,经历了大规模的高速城市化进程,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国际建筑领域曾围绕这些议题进行过讨论。
有人认为,现代建筑的大量涌现破坏了城市整体性,大规模建设也造成了“千城一面”的问题,城市文化传统未能得到充分尊重,城市个性被削弱,城市辨识度下降。
正因如此,城市地标成为一个具有时代性和普遍性的课题,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呈现为对网红效应的盲目追求。
城市建设是一项具有高度复杂性和矛盾性的议题,其解决方案也不可能简而化之。
许多城市都曾举办过评选城市新地标的活动,最后往往不了了之,原因就在于此。
近期,住建部、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的通知》,要求治理“贪大、媚洋、求怪”等建筑乱象,落实“适用、经济、绿色、美观”新时期建筑方针,探索建立城市总建筑师制度,为城市建筑设计进一步指明方向。
针对超高层地标建筑建设,《通知》列出明确规范,以遏制各地盲目规划建设“摩天楼”之风。
应该认识到,地标不仅具有视觉标志性,更是体现城市精神的标志。
成功的地标建筑,应是广大市民情感认同、集体意志的体现。
值得欣慰的是,在近些年的建设中,很多城市筑起了属于这个时代的新地标:北京的大兴国际机场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单体航站楼,广州“小蛮腰”增添了珠江的绰约风姿,深圳市民中心以“大鹏展翅”的形象体现了这座城市的开拓创新精神。
网红建筑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值得各界关注和研究。
从网红建筑到城市地标,差的不仅仅是时间的积淀。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信息不断涌现、迭代,网络世界纷繁复杂,面对城市建设问题,规划者、建
设者、设计师都需要沉潜下来,坚守住最根本的价值标准和文化立场,为增添建筑之美贡献智慧。
(摘自方晓风《城市地标:不应对网红效应盲目追求》,《人民日报》2020年07月19日)材料二:
作为设计师,在与地方政府交流或参与城市建设项目时,经常听到这样的愿景——希望把新项目打造成新的城市地标,同时成为网红打卡地。
建设者有这样的愿望似乎是自然而然的,却无形中将网红打卡地与城市地标之间画上了等号,仿佛能够网红起来,也可以成为新地标。
这种现象背后的问题值得探究。
城市地标,是城市的名片。
想到巴黎,人们就会想到巴黎圣母院;想到埃及,人们就会想到金字塔,想到法老文明;想到敦煌,人们就会想到莫高窟,想到飞天壁画;想到上海,人们就会想到上海滩,想到东方明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们已经将城市地标和特定的城市特征画上了等号。
西湖等于杭州,故宫和天安门等于北京,中山陵等于南京……城市地标和城市,相互成就,相互成为名片。
城市地标要成功地和城市划上等号,光有知名度还不够。
当前社会生活中,我们能够熟知的城市地标,大都有一段让人记忆深刻的故事,这些故事或者是美好的,或者是悲伤的,或者是历史的,或者是现代的,而无一例外,城市地标,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和历史文化底蕴。
城市地标要想成功地代表城市,既要有与城市气质相符的独特特点,又要有能够为城市带来记忆的文化底蕴。
盲目地将网红打卡地和城市地标等同,这是对城市地标的误解。
网红打卡地,是新时代互联网传播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旅游地。
这种地方的产生,往往具有偶然性,网友对这种地方的记忆很难长久,往往一个地方刚刚兴起,又会快速地被人们遗忘。
若是将网红打卡地等同于城市地标,就会对城市地标产生误解。
当城市地标变为了对网红打卡地的追逐和建设,那么,一座城市,很难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城市地标,只会在追逐中逐渐失去自我。
打造城市地标,要基于城市特色,注重发挥城市的文化底蕴。
城市地标,也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要与城市一脉相承;城市地标不等于千篇一律,城市地标应该是城市人文精神的独特表达,具有不可复制性;与此同时,城市地标,在精不在多,在厚重不在于流行。
底蕴,源于底气,也源于文化和历史的积累。
唯有静下心来,摒弃跟风心理,仔细研究城市特质,富裕城市地标独特的文化底蕴,城市地标,才能逐渐成为城市的代言人。
(摘自元起《打造城市地标文化底蕴必不可少》,“珠海文明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对一张建筑照片或一段建筑视频的喜爱、好奇或者惊叹,都会成就一个“网红建筑”。
B.网红建筑是靠流量来推动的,不一定来自真实体验,不需要时间沉淀,甚至与市民无关。
C.“千篇一律”的现代建筑大量涌现使城市文化得不到充分尊重,国家已出台文件遏制。
D.将网红打卡地与城市地标等同,就误解了城市地标,这样一座城就不会出现城市地标。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些年来,很多城市也筑起了属于这个时代的新地标,它们显著的特点是体现了这个城市的开拓创新精神。
B.城市地标是一座城市的名片,人们往往将地标与城市等同,如看到巴黎圣母院就想到巴黎。
C.网红打卡地是新时代互联网传播下的一种新的旅游地,具有偶然性,人们对此地的记忆很难长久。
D.如果城市地标变为了网红打卡地的追逐和建设,那么这个城市就很难拥有属于自己的城市地标。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城市地标范畴的一项是()
A.北京的“鸟巢”和“水立方”
B.巴黎埃菲尔铁塔
C.南京河西万达广场
D.上海陆家嘴金融中心与外滩的建筑群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城市地标下一个简要定义。
5.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9年可以说是网红经济的元年,这一年,很多网络红人创造出了各种“神话”,刷新了我们对“网红”的认知。
李佳琦、李子柒等头部网红频频出圈,受到主流关注,网红的社会认同度也进一步提升,李佳琦卖货主播的身份得到广泛认可。
大数据交易平台数据宝统计显示,号称2019年“带货一哥”李佳琦赚了将近2亿元,网红李子柒赚了1.6亿。
如果以2018年上市公司净利润指标看,2123家公司净利润不及李子柒。
也就是说,全部A股公司有六成以上盈利能力不及一名网红。
在网络直播上,“网红”李佳琦的一句OMG,俘获了万千少女。
而今这位被称为“口红一哥”的网红,1月5日晚在“所有女孩”面前推销了某上市公司旗下产品“麻辣香肠”,5分钟狂卖10 万十包,总计销售额突破300万元,累计观看人次1677万。
更让人看呆的是,一场5分钟的直播广告,第二天竟然让这家上市公司涨停了。
一场网红带货的直播,为这家公司带来了5.48亿元市值增长。
(摘编自《李佳琦年赚2亿,李子柒1.6亿! 背后赚大了的,还有他们》,中国经济网2020年1月8日)
材料二:
材料三:
网红经济的混乱主要体现在:以“流量为王”。
网红走红速度快,经济效益高,促使人们蜂拥而至,迫不及待地追逐“流量快车”,以至于许多人为流量“无所不用其极”。
为了点击量和关注度,传播低俗信息、进行恶意炒作等行为带偏了社会价值观。
某些网红轻松暴富,让人蠢蠢欲动,数据显示,54%的95后受访毕业生渴望当“网红”。
某一线城市多所小学的抽样调查显示,有80%的受访小红”,有的家长甚至为孩子报了“网红培训班”。
网红经济在操作中逐渐背离了本质。
网红经济是先有内容供给,后有关注聚焦,关注聚焦达到一定程度后才爆发的经济现象。
网红应该传播优质内容信息,而非低俗内容,更不能炒作。
如今提及网红,浮现在人们脑海中的往往是无下限的炒作、低俗和比傻,资本包装下的网红经济被工厂化批量生产,同质化严重。
且不说网红妆容千人一面,就是在内容上也大多雷同。
虽然当前的网红经济存很多问题,但网红经济是符合并响应时代变迁的产物。
信息媒介的更新迭代助推了网红经济的崛起。
随着信息媒介的更新迭代,移动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版图,部分刊报关停。
如今个体间的信息交流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在平台上交流的不只是房子和衣服,观点和信息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信息媒介走向了共享媒体时代。
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人民的时代需求已转变为精神需求,网红是人们精神需求下自发选择的产物之一,与时代需求相契合。
也就是说网红经济符合当前中国主要矛盾的转移偏向。
电商的大量加盟构成了“网红+直播+电商”的生态闭环,加速了网红变现速度。
展望未来,在政府从大放到大治的调控管控下,网红经济将通过自我调整和自我淘汰,以规范化进行重构,逐步回归到“魂”上,形变而魂不变:与信息经济的本质相吻合,以内容为主;以自身的价值观和使命感传播正能量。
此外,从形式上看,未来网红可能并不是真人。
虚拟网红的火热将倒逼真人网红进行自我革新,最终演变为“真人+虚拟”相结合的模式。
不论网红经济如何衍变,变化的只是形式,不变的是内容。
未来,谁以内容为王,谁就更可能维持网红经济“长红”。
(摘编自《网红经济“下半场”怎么走?回归内容为王》,财股网2020年1月8日)
6. 下列关于“网红经济”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 2018年网红经济的收益超过了六成以上的A股公司的净利润。
B. 从本质上看,网红经济只要内容优质,就一定会获得关注聚焦。
C. 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人民的时代需求都已经发生转变。
D. 网红经济在政府的调控管控下,将自我调整、淘汰,进行重构。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19 年很多网红创造了各种“神话”,其社会认同度进一步提升。
也有许多人为流量进行低俗营销、恶意炒作,带偏了社会价值观。
B. 2018年网红主要领域涉及广泛,包括娱乐、美妆、美食、财经等方面,从领域占比看,传统的文娱领域占据网红所在领域的主导位置。
C.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红经济运营从单一平台向多平台化方向发展。
据统计,2018年,拥有6个以上的平台账号的中国网红不到30%。
D. 未来网红可能并不是真人,但不论网红经济如何衍变,不变的是内容。
谁能提供优质的内容,谁就更可能维持网红经济“长红”。
8. 网红经济存在哪些问题,未来应如何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周易》是中华文化在轴心期的一部光辉杰作,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生态伦理智慧,在当今依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周易》认为,天地万物是以太极为本原的、秩序谨严的有机整体。
此即《周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所蕴含的太极整体观。
《易传・序卦》则在此基础上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更加详尽、气势恢宏的宇宙图景。
《易经》六十四卦便是对这个宇宙图景模拟所得的一套严整的象数符号系统。
这些是对中华文化之天人合一主流思想的独特表达。
由于宇宙万物是一个井然有序的有机整体,人作为宇宙万物中的一个成员,当然是宇宙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因此,人在与自然相处时,应摈弃那种让人类走了很长弯路,只顾局部、短期利益的鼠目寸光式的行为方式,进而建立起一种从整体出发、顾全大局、高瞻远瞩的现代行为方式。
而这也是现代生态伦理学的核心理念。
在太极整体观的基础上,《周易》进一步指出,天地万物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生生不息、变化日新的。
此之谓《周易》的生生不息观,即《易传》的“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和“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所显示的发展观。
这告诉我们,由于宇宙是一个富有日新、无限发展的动态开放系统,因此,当今人类面临的一系列全球问题也是宇宙发展过程中的、前进中的问题,我们不必惊慌失措,悲观绝望。
当然,我们反对对人类前途的一切悲观论调,绝不意味着人类可以盲目乐观、麻痹大意;恰恰相反,人类应该迅速警醒,从容应战,精诚合作,以顺利渡过难关。
《易传》曰:“天地交,而万物通也”,“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
其中的“天地”不应只狭隘地理解为蓝天、大地,而应看作代表宇宙间所有对立统一的两个事物,如天人、男女、上下、泰否、身心、内外等,《易传》以“阴阳”统称之。
这就是说,如果阴阳两方面处于相互交感融洽的状态,则彼此都能亨通兴盛;反之,如果阴阳双方处于相互封闭隔绝的状态,则彼此都将走向衰败。
此为阴阳交泰观。
当今人类所面临的一系
列严峻的全球问题,实质上便是天人之间长期紧张对立的后果,是人把大自然当作可以任意宰割的沉默羔羊而一味征服索取、大自然对人的无知妄为“忍无可忍”而进行“报复”的必然结局,是传统发展观以物为中心、追求单纯的经济增长所造成的严重恶果。
诚如美国环境伦理学家巴里・康芒纳所说:“新技术是一个经济上的胜利——但它也是一个生态学上的失败。
”
《易经》曰:“‘节’,亨;苦节,不可贞。
”意思是说,保有节度则会万事亨通,若以节制为苦,则诸事不利,不必占问。
《易传》进一步阐发说,以谈笑自若的大将风度履险蹈危,以随时使自己居于恰当位置的自觉意识保持节度,以居中守正的刚健气魄创造亨通;大自然正是因为保有节度才使四季得以形成并各有成就;人类也应随时使自己保持节度并形成严格制度,这样才不会伤财害民。
此之谓《周易》的节以制度观。
大自然的负荷是有限的,而人的欲望是无穷的,因此,中华文化一贯主张,知足者富,知足常乐。
为了使人类达到更高的生存质量,为了使人类能有更理想的生存环境,人类的每一个成员都必须时刻告诫自己注意节制。
(摘编自赵建功《〈周易〉的生态伦理智慧》)
9.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周易》认为人对待自然不应只顾及局部、短期利益,而应顾全大局和长远。
B.宇宙是一个无限发展的动态开放系统,从而使天地万物生生不息、变化日新。
C.《易传》将所有对立统一的两个事物统称为天地,也叫阴阳。
阴阳合万事通。
D.每人时刻告诫自己节制,人类才能达到更高生存质量,有更理想生存环境。
10.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谈《周易》的价值,接着从四方面具体分析,先总后分,层次清晰。
B.文章在论证过程中,将《易》理和现实进行了结合,深入浅出,具有针对性。
C.文章引用巴里·康芒纳的话,论证了追求经济增长的传统发展观使阴阳失衡。
D.文章阐释《周易》中的生态伦理智慧,为当今某些问题开具中华文化的药方。
1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易》是中华文化轴心期经典著作,因为其书在今天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B.模拟宇宙图景的《易经》六十四卦是中华文化天人合一思想的一种独特表达。
C.老子认为阴阳二气相交,万物产生。
该思想与《周易》“阴阳交泰观”相通。
D.在面对宇宙的发展、前进中出现的问题时,人类应当从容以对,而不必悲观。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诗至盛唐七言绝句,自帝王、公卿、名流、方外以及妇人女子,佳作累累。
取而讽之往往令人情移不能自已此真风骚之遗响也洪容斋万首唐人绝句编辑最广足资吟咏。
大抵各体有“初”“盛”“中”“晚”之别,而三唐七绝,并堪不朽。
太白龙标,绝伦逸群,龙标更有“诗天子”之号。
杨升庵云:“龙标绝句无一篇不佳。
”良然。
少陵别是一体,殊不易学。
宋元以后,颇有名篇;较之唐人,总隔一尘在。
(宋犖《漫堂说诗》)12. 用斜线(/)给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
取而讽之往往令人情移不能自已此真风骚之遗响也洪容斋万首唐人绝句编辑最广足资吟咏
13. 文中《万首唐人绝句》作者、龙标的姓名分别是______、______。
后者以七绝见长,被后人誉为“______”。
14. 作者如何评价唐、宋元的七绝,请分别加以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15.《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一段运用了衬托手法,与此手法不相同的两句是()
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B.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C.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D.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用“______________”一句充分表现了自己蔑视权贵和功名利禄的英武豪气。
(2)《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则的现状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中用反问句表明屈原及时受挫也不会改变自己志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离骚》中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愿意乘上千里马纵横驰骋,在前面为众人引导开路。
(5)《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与刘兰芝话别时用磬石和蒲苇作比来表明对待爱情忠贞不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7.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在2000年,福建省就提出了建设生态省的战略布局,②强调任何形式的开发利用都要以保护生态的前提下进行。
③如今,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福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④森林覆盖连续40年保持全国第一。
⑤2016年6月,福建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⑥2017年首次在国家发布的绿色发展
指数中,⑦福建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结果位居全国第二位。
⑧八闽大地变得更加山清水秀,⑨生态美成为福建发展的优势。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8.南粤中学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分析报告。
下图是文佳同学语文分析报告的部分内容,请据此补出对话空缺处的文字。
要求:语言连贯得体,每处不超过20字。
文佳:老师好,从学习分析报告看,我三次的阶段学习评价都没有达到目标,我是否要在作文上花更多的时间,您能给我提些建议吗?
刘老师:从图上看,你努力的主要方向并不在作文。
你看看真正的短板在哪里呢?
文佳:哦,①_________,需要加倍努力
刘老师:对的,“语基不牢,地动山摇”。
你再看看,还存在什么问题呢?
文佳:让我仔细看看,②________,还要加强
刘老师:成绩时高时低,你要在这个板块多下点功夫
文佳:谢谢老师!我明白了,原来学习不能只盯着分数,关键是③__________。
刘老师:没错,学习要有的放矢,科学分析。
四、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能力还没达标,就嫌薪水少;明明没啥钱,打扮却大牌得不得了;稍微受点批评,“玻璃心”就碎了;父母尚在苟且,已在炫耀诗和远方……在你我身边,这样的年轻人并不鲜见。
对此,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
A.“都会成就一个‘网红建筑’”错误,将可能说成必然,原文是“……,这些都可能触发人们的喜爱、好奇或者惊叹”;
C.扩大范围、偷换概念,原文是“城市文化传统未能得到充分尊重”,指“城市文化传统”而非“城市文化”;选项中“遏制”对象也有偏差;
D.“这样一座城就不会出现城市地标”说法绝对,原文是“很难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城市地标,只会在追逐中逐渐失去自我”。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观点的能力。
A.“体现了这座城市开拓创新的精神”错误,是深圳市民中心“大鹏展翅”体现的深圳精神——开拓创新。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作者观点和重要概念的能力。
C.从材料来看,城市地标应不仅仅是一座建筑,而是应具有文化内涵,代表地方文化特色,而“万达广场”各地千篇一律,且是以商业经济为主,不具备材料中所说城市地标的特点。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下定义的能力。
下定义需要采用“……是……”的句式,先找到句子的主语和宾语,然后选取该事物的本质属性,将其作为定语穿插其中。
本句的对象是“城市地标”,根据“想到巴黎,人们就会想到巴黎圣母院;想到埃及,人们就会想到金字塔,想到法老文明”可知,城市地标其实是一处景观或者建筑。
然后结合文中句子,筛选其本质属性,由“城市地标要想成功地代表城市,既要有与城市气质相符的独特特点,又要有能够为城市带来记忆的文化底蕴”“城市地标,也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要与城市一脉相承;城市地标不等于千篇一律,城市地标应该是城市人文精神的独特表达,具有不可复制性”“想到巴黎,人们就会想到巴黎圣母院;想到埃及,人们就会想到金字塔,想到法老文明”可以筛选出“与城市气质相符的独特特点”“城市人文精神的独特表达”“不可复制性”“标志性”等要点,将其作为定语插入句子中,注意保障语句通顺。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梳理行文脉络的能力。
材料二第一段首先列举社会现象“作为设计师,在与地方政府交流或参与城市建设项目时,经常听到这样愿景——希望把新项目打造成新的城市地标,同时成为网红打卡地”,然后提出问题——这种现象背后的问题值得探究。
第2、3段从正面论述城市地标需要独特的文化底蕴;第4段从反面论述城市地标需要独特的文化底蕴。
第5段解决问题,指出打造城市地标需要“要与城市一脉相承;城市地标不等于千篇一律,城市地标应该是城市人文精神的独特表达,具有不可复制性;与此同时,城市地标,在精不在多,在厚重不在于流行。
底蕴,源于底气,也源于文化和历史的积累。
唯有静下心来,摒弃跟风心理,仔细研究城市特质,富裕城市地标独特的文化底蕴,城市地标,才能逐渐成为城市的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