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后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月13日,番禺区教育局教研室在市桥东兴小学组织了“番禺区中小学阅读指导试点学校教研活动现场会”,市桥东兴小学陈晓霞、李凤贤老
师分别提供了两节(科学、思品)阅读指导研讨课,课后雷晓晖、胡芳梅老师分别从“科学、思品”课程目标达成进行了点评、陈春媚老师对“四步阅读法”进行了点拨,与会教师进行了“1+1”点评(肯定一点、提一点建议),区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黄淑华对研讨课进行了综述性点评,对“阅读指导”试点学校开展“研学后教”教研活动进行了部署。
全区教育指导中心领导、“阅读指导”试点学校、小学教师300余人参与本次教研活动。
“研学后教”与阅读指导
“研学后教”是以《研学文本》为载体、以研学问题为线索、以发
展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的研学组织形式。
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要阅读,要发展学习能力必须要学会阅读(三会阅读目标),为此区教育局教研室开展了“阅读指导试点学校建设与评价的研究”,通过“阅读指导”试点学校教研活动,整体提高教师的阅读指导水平,探讨“积累性阅读”与“任务性阅读”的关系,“研学后教”与“阅读指导”的关系,“研学后教”与“先学后教”的区别,怎样开展行动研究,教研活动与课题研究的关系。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研讨“同一文本、同一年级,不同学科(科学、思品)阅读指导教学的异同点”。
“研学后教”与教学目标
小学特级教师雷晓晖老师从“科学课程目标”层面对“探究水之源”
研讨课进行了点评。
她认为:课堂体现了小学科学课的教学目标:一是目标双重性,指向清晰,探究水污染,体现学科本质,通过水污染探究科学奥秘。
二是活动过程性,关注思维的发展过程。
三是方法针对性,运用科学探究方法:文献法。
四是工具有效性,运用思维导图,使学生思维过程外显。
五是据重要性,通过文献阅读,寻找科学证据。
六是结果可重复验证性,不同小组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反映结果基本相同,可以重复验证。
七是结论开放性,延伸本节课外。
小学副高胡芳梅老师从从“思品课程目标”层面进行点评对“关注水污染”研讨课进行了点评。
本节课重点放在“关注水资源”,遵循儿童生活规律,真是实现以儿童生活中的需求问题出发,符合思品课的教学目标。
并通过阅读指导,达到教育目的。
一是选取热门话题,关注水资源,课堂中充分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
二是老师在课堂中关注学生的需求,善于引导,突显品德课的特色。
教学中,老师通过在小组的巡回指导,让学生有所收获。
三是淡化教学痕迹,过程没有强行灌入关注水资源,而是在阅读过程中发现,并提取有效信息。
淡化说教痕迹,走近学
生生活,自然渗透环保概念,巧妙将人与自然的结合,密切联系。
四是轻松愉快的音乐让课堂愉悦,师生评价中,渗透人文关怀。
“研学后教”深化阅读内涵
区综合实践中心组成员陈春媚老师从“阅读指导教学”层面进行点评:两节研讨的相同点是“阅读文本相同、课型结构相同”,不同点是“阅读任务不同、思维导图形式不同(逻辑性、生动性)、学科关注点不同(探究性、人文性)”。
区综合实践中心组成员何志明老师从“文本设计”层面进行了点评:文本一课之本,阅读文本较好地体现了“三性”(兴趣性、干扰性、丰富性),即阅读话题能引起学生兴趣,阅读任务具有干扰性(多余信息、隐性信息),三是阅读内容具有丰富性。
区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黄淑华对本次研讨课进行综述性点评:一是突出了“学科性”。
“思品”学科文本标题为《关注水污染》,“科学”学科文本标题为《水污染探究》;二是突出了“丰富性”。
根据“阅读任务”提取文本中的信息,有干扰信息(现象与原因),有并列关系信息、包含关系信息等,信息的丰富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筛选处理”信息的能力;三是突出了“问题性”。
话题:水污染→现象:污染的现象有哪些?(思品)→原因:广州水污染源自何处?(科学)→问题:为什么、是什么(广州水污染源自哪里,水污染现象有哪些)、怎么样(怎样科学解决广州水污染的问题,减少水污染、我们应该怎样做)。
据了解,我区各中学已经全面启动的“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有的学校已初步形成“研学后教”课堂研学模式,如:大岗中学的“三导”课堂研学模式(导学、导练、导发展),化龙中学的“四研活动”课堂研学模式(目标研究、内容研究、过程研究、评价研究),洛浦中学的“三维呈现”课堂研学模式(呈现研学过程、呈现思维过程、呈现点拨过程),石碁三中的“三维活动”课堂研学模式(人本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