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认识知识点总结-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何图形知识讲解
要点一、几何图形
1.定义:把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
要点诠释:几何图形是从实物中抽象得到的,只注重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而不注重它的其它属性,如重量,颜色等.
2.分类:几何图形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1)立体图形:图形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这样的图形就是立体图形,如长方体,圆柱,圆锥,球等.
(2)平面图形:有些几何图形(如线段、角、三角形、圆等)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
要点诠释:(1)常见的立体图形有两种分类方法:
①按形状分类:⎪⎪⎪⎪⎪⎩
⎪⎪⎪⎪⎪⎨⎧⎩⎨⎧⎩⎨⎧⎩⎨⎧棱台圆台台体棱锥圆锥锥体棱柱圆柱柱体球立体图形 ②按构成分类:⎩⎨⎧)()(绕某一轴旋转一周旋转体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
多面体立体图形
(2) 常见的平面图形有圆和多边形,其中多边形是由线段所围成的封闭图形,生活中常见的多边形有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
(3)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是两类不同的几何图形,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要点二、从不同方向看
从不同的方向看立体图形,往往会得到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一般是从以下三个方向:
(1)从正面看;(2)从左面看;(3)从上面看.从这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分别称为正视图(也称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要点三、简单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有些立体图形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将它们的表面适当剪开,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这样的平面图形称为相应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要点诠释:
(1)不是所有的立体图形都可以展成平面图形.例如,球便不能展成平面图形.
(2)不同的立体图形可展成不同的平面图形;同一个立体图形,沿不同的棱剪开,也可得到不同的平面图.
要点四、点、线、面、体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等都是几何体,几何体也简称体;包围着体的是面,面有平的面和曲的面两种;面和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线也分为直线和曲线两种;线和线相交的地方形成点.从上面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此外,从运动的观点看: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直线、射线、线段知识讲解
要点一、直线
1.概念:直线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几何图形之一,是一个不作定义的原始概念,直线常用“一根拉得紧的细线”、“一张纸的折痕”等实际事物进行形象描述.
2. 表示方法:(1)可以用直线上的表示两个点的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图1所示,可表示为直线AB(或直线BA).
(2)也可以用一个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图2所示,可以表示为直线l.
3.基本性质: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简单说成: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要点诠释:
直线的特征:(1)直线没有长短,向两方无限延伸.
(2)直线没有粗细.
(3)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4)两条直线相交有唯一一个交点.
4.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1)点在直线上,如图3所示,点A在直线m上,也可以说:直线m经过点A.
(2)点在直线外,如图4,点B在直线n外,也可以说:直线n不经过点B.
1.概念:直线上两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
2.表示方法:
(1)线段可用表示它两个端点的两个大写英文字母来表示,如图所示,记作:线段AB或线段BA.
(2)线段也可用一个小写英文字母来表示,如图5所示,记作:线段a.
3. “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两种方法:
法一: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例如:右图所示,用圆规在射线AC上截取AB=a.
法二:用刻度尺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例如:可以先量出线段a的长度,再画一条等于这个长度的线段.
4.基本性质: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简记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如图所示,在A,B两点所连的线中,
线段AB的长度是最短的.
要点诠释:
(1)线段是直的,它有两个端点,它的长度是有限的,可以度量,可以比较长短.
(2)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3)线段的比较:
①度量法:用刻度尺量出两条线段的长度,再比较长短.
②叠合法:利用直尺和圆规把线段放在同一条直线上,使其中一个端点重合,另一个端点位于重合端点同侧,根据另一端点与重合端点的远近来比较长短.
5.线段的中点: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做线段的中点.如图所示,点C是线
段AB的中点,则
1
2
AC CB AB
==,或AB=2AC=2BC.
要点诠释:若点C是线段AB的中点,则点C一定在线段AB上.
1.概念:直线上一点和它一侧的部分叫射线,这个点叫射线的端点.
如图所示,直线l上点O和它一旁的部分是一条射线,点O是端点.
l
2.特征:是直的,有一个端点,不可以度量,不可以比较长短,无限长.
3.表示方法:(1)可以用两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其中一个是射线的端点,另一个是射线上
除端点外的任意一点,端点写在前面,如上图所示,可记为射线OA.
(2)也可以用一个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上图所示,射线OA可记为射线l.要点诠释:(1)端点相同,而延伸方向不同,表示不同的射线.如图中射线OA,射线OB 是不同的射线.
(2)端点相同且延伸方向也相同的射线,表示同一条射线.如图10中射线OA、射线OB、射线OC都表示同一条射线.
要点四、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与联系
1.直线、射线、线段之间的联系
(1)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线上的一部分,即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直线上任取一点,则可将直线分成两条射线;在直线上取两点,则可将直线分为一条线段和四条射线.
(2)将射线反向延伸就可得到直线;将线段一方延伸就得到射线;将线段向两方延伸就得到直线.
2.三者的区别如下表
角知识讲解
要点一、角的概念
1.角的定义:
(1)定义一: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如图1所示,角的顶点是点O,边是射线OA、OB.
图1 图2
(2)定义二: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射线旋转时经过的平面部分是角的内部.如图2所示,射线OA绕它的端点O旋转到OB的位置时,形成的图形叫做角,起始位置OA是角的始边,终止位置OB是角的终边.
要点诠释:
(1)两条射线有公共端点,即角的顶点;角的边是射线;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无关.(2)平角与周角:如图1所示射线OA绕点O旋转,当终止位置OB和起始位置OA成一条直线时,所形成的角叫做平角,如图2所示继续旋转,OB和OA重合时,所形成的角叫做周角.
2.角的表示法:角的几何符号用“∠”表示,角的表示法通常有以下四种:
(1)用三角板可以画出30°、45°、60°、90°等特殊角.
(2)用量角器可以画出任意给定度数的角.
(3)利用尺规作图可以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要点二、角的比较与运算
1.角度制及其换算
角的度量单位是度、分、秒,把一个周角平均分成360等份,每一份就是1°的角,1°的601为1分,记作“1′”,1′的60
1为1秒,记作“1″”.这种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叫做角度制.
1周角=360°,1平角=180°,1°=60′,1′=60″.
要点诠释:
在进行有关度分秒的计算时,要按级进行,即分别按度、分、秒计算,不够减,不够除的要借位,从高一位借的单位要化为低位的单位后再进行运算,在相乘或相加时,当低位得数大于等于60时要向高一位进位.
2.角的比较:角的大小比较与线段的大小比较相类似,方法有两种.
方法1:度量比较法.先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
方法2:叠合比较法.把其中的一个角移到另一个角上作比较.
如比较∠AOB 和∠A ′O ′B ′的大小: 如下图,由图(1)可得∠AOB <∠A ′O ′B ′;由图(2)可得∠AOB =∠A ′O ′B ′;由图(3)可得∠AOB >∠A ′O ′B ′.
3.角的和、差关系
如图所示,∠AOB 是∠1与∠2的和,记作:∠AOB =∠1+∠2;∠1是∠AOB 与∠2的差,记作:∠1=∠AOB-∠2.
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
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如图所示,OC 是∠AOB 的角平分线,
∠AOB =2∠AOC =2∠BOC ,∠AOC =∠BOC =2
1∠AOB . 要点诠释:由角平分线的概念产生的合情推理其思维框架与线段中点的思维框架一样. 要点三、余角和补角
1.定义:一般地,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类似地,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平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2.性质:(1)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2)同角(等角)的补角相等.
要点诠释:
(1)互余互补指的是两个角的数量关系,互余、互补的两个角只与它们的和有关,而与它们的位置无关.
(2)一般地,锐角α的余角可以表示为(90°-α),一个角α的补角可以表示为(180°-α) .显然一个锐角的补角比它的余角大90°。
要点四、方位角
在航行和测绘等工作中,经常要用到表示方向的角.
例如,图中射线OA 的方向是北偏东60°;射线OB 的方向
是南偏西30°.这里的“北偏东60°”和“南偏西30°”
表示方向的角,就叫做方位角.
要点诠释:
(1)正东,正西,正南,正北4个方向不需要用角度来表示;
(2)方位角必须以正北和正南方向作为“基准”,“北偏东60°”一般不说成“东偏北30°”;
(3)在同一问题中观察点可能不止一个,在不同的观测点都要画出表示方向的“十字线”,确定其观察点的正东、正西、正南、正北的方向;
(4)图中的点O 是观测点,所有方向线(射线)都必须以O 为端点.
要点五、钟表上有关夹角问题
钟表中共有12个大格,把周角12等分、每个大格对应30°的角,分针1分钟转6°,时针每小时转30°,时针1分钟转0.5°,利用这些关系,可帮助我们解决钟表中角度的计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