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铁的性质》课堂实录与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待学生陆续走进教室后, 教师 按顺序到每组确认组长是哪位同 学。告诉学生上课时需要再分为两 个小组。上课铃声响, 师生问好后, 教师与学生做了简短的交流。
师: 先问个问题, 你们是几班 的?
生: 3 班。 师: 四年级 3 班。我突然想起 什么事, 你们知道吗? 生: 三年级的时候, 您也给我 们讲过课。 师: 三年级的时候, 我就给你 们讲过课? 生: 嗯。 师: 哦! 那事儿我印象不深。还 有一件事儿, 就在半年前, 我曾在 这个教室里面听过你们上一节非 常 出 色 的 科 学 课 , 名 字 就 叫 《你 能 让小球听话吗? 》。记得吗? 生: 记得! 师: 用了两个摄像机给咱们摄 像, 当时, 咱们班同学给我留下了 非常深的印象。我今天非常高兴, 有机会第一次在这个大教室里给 你们上课。 分析: 由于是借班上课, 创造 一种融洽的气氛很重要。因为在这 个班录过北京的网台课, 想借赞扬 学生在那次课上的表现和学生拉 近距离。没注意的是, 我去年还曾 在这个班上过一节《水的浮力》, 课 上的一般。一开场, 就打乱了我的 设计, 没能做到随机应变, 这可以 算本课的第一处明显缺憾。 一、汇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师: 那大家说说我这节课要跟 大家研究什么问题呀?
生: 磁铁。 师: 磁铁。今天这堂课我们就 来研究磁铁的性质。大家都知道我 的字写得太难看, 你们就凑合看。 ( 师板书: 12.磁铁的性质) 这句话对 于你们提前了。关于磁铁, 你们都 知道什么? ( 生举手较少) 就这点同 学知道? 还有谁知道? 跟磁铁有关 的都可以。你们都知道什么? 支持 率不高嘛。就这么点人知道? 还有 没有? ( 指着一组) 这组没有。好了, 放下手。每个小组都有 5 到 6 个 人, 是吧? 生: 对。 师: 每一个人在小组内说一条 有关磁铁的事, 说什么都行, 但是 有一条: 不许说重复了。看哪个组 说得最多! 明白吗? 生: 明白。 师: 好, 开始。 ( 学生开始说一些关于磁铁的 知识。) 分析: 本想有课前播放的幻灯 片的支持, 学生会立刻举手回答。 预想的是: 在学生都想发言的情况 下, 为了使每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 会, 要求他们先在组内发言, 再以 组为单位不重复地介绍。但出乎意 料的是, 学生并没有预想的踊跃, 于是, 我只好不断激励启发。现在 想来, 可能与我过早板书课题有 关。此外, 自己的语言显得啰嗦, 板 书前的那句话更是废话。 师: 好了, 咱们现在 8 个组, 每 个组的代表站起来, 面向全体同学 和老师说你们组认为最棒的一条。 从第一组开始, 你们知道磁铁什么 事? 生: 我知道磁铁有吸引力, 它 能吸引起像铁一样的东西。 师: 哦! 就是能够吸铁。( 板书: 吸铁) 第二组接着, 不许重复。
Lesson 2007 年 9 月上半月(小学版)
Science
科学课

人教版《自然》《科学》教材
观察要求) 读一读。 生: 1. 亲自试一试磁铁能吸引
哪些物体? 2.这些物体是被磁铁的 哪个具体部位吸引上来的? 3.把物 体的名称直接写在磁铁图片的相 应位置。
师: 我现在再解释一下, ( 师把 记录表贴在黑板上) 我们待会自己 做实验的时候, 用你桌上的磁铁。 我们每个大组分为两个小组, 一个 组是蹄形磁铁组, 一个组是条形磁 铁组。自己选择组长, 一个人负责 实验, 一个人负责记录, 一个人负 责实验后发言, 听清楚了吗?
李伟臣老师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稿件。作为教研员, 他感到“脱离教学一线, 越来越觉得没有发言权了”, 于 是决定“下水”, 选择《磁铁的性质》这样一个“老课”来研究, 并且愿意把自己的课当作“靶子”, 让经常听他评课的 老师也对自己的课“评头论足”, 这是需要勇气的。李老师上的课是否精彩, 自由读者评说, 但他对自己的课的分 析几乎没有“好话”, 更多的是反思, 是实实在在的探索, 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令人肃然起敬。老师们的评课也没 有任何忌讳, 实话实说, 这是多么令人羡慕的教研氛围!
生: 还有包上有那种磁铁。 师: 你的书包里面有那种磁 铁, 第三组接着。 生: 磁铁碗。 师: 也是用途, 第四组。 生: 磁铁能把冰箱门给关上。 师: 哦! 还是因为它能吸引铁。 还有没有? 第五组说。 生: 磁铁是一种矿。 师: 哦! 磁铁是一种矿, 有一种 矿叫磁铁矿, 就是天然的磁石, 能 吸铁。咱们现在用的磁铁都是人工 加工的磁铁, 第六组。 生: 还有磁铁能结合。 师: 还是用途。 生: 我知道包头生产的磁铁是 最好的。 师: 好, 下一组。第八组。 生: 磁铁能当指南针。 师: 哦, 能当指南针。( 板书: 指 南针) 大家看见没? 我是不是有偏 向? 就把第一组这条和最后一组的 记上了, 中间那些都没记, 为什么? 生: 因为都是磁铁的用途。 分析: 在上一环节的教学中, 学生的表现不错。现在回顾当时的 教学, 主要的问题是倾听不够。在 几个组的学生发言时, 都程度不同 地存在抢学生话现象。教师的话比 学生的多, 实际是剥夺了学生表达 的 机 会 。 第 六 组 提 到 的 “还 有 磁 铁 能结合”, 当时我没有听清楚, 误认 为也是用途。现在想来, 学生提到 的实际是磁铁间的相互作用。 二、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 师: 科学课上不能说我知道就 行了。得知道你是怎么知道的。谁 做过磁铁能吸铁的实验? ( 生举手) 哦! 这么多同学都做过, 怎么做的? 还想不想做? 生: 想。 师: 好, 听要求。( 师出示课件:
师: ( 指着黑板) 先想想, 你们 组都吸上来了什么?
生: 一个铁钉子。 师: 一种钉子, 你们组呢? 生: 我们组吸上来小铁珠, 还 有螺丝钉、螺丝母。 师: 嗯, 你们组。 生: 我们组吸上来小铁片。 生: 我们组吸了两个铁钉、一 个螺丝母还有一个铁丝。 生: 我们组吸上一个螺丝母和 一个铁钉。 生: 我们组吸上一个铁片。 生: 我发现了, 只要是铁的东 西就能吸上去。不是铁的东西, 像 石头、木头就吸不上去。( 下面有同 学说: 不是。) 师: 哦, 有说不是的, 你说? 生: 有的矿石也能吸上去。 师: 什么矿石? 生: 磁铁矿。 师: 磁铁矿, 是吧? 好了, 大家 刚才说了我们刚才做的实验, 所有 吸上来的东西都是用什么做的? 生: 铁。 师: 磁铁吸铁, 这回谁再问你, 磁铁能吸铁吗? 你把咱们这个实验 跟他说一下。不是铁的东西, 橡胶
右各类材料的信封 2 个( 每组的材 料略有不同) 。
分析: 希望在孩子一进教室的
Lesson 4
Science
科学课
(小学版) 2007 年 9就能受到比较强的视觉冲击, 意识到本课的学习内容与磁铁有 关。材料袋内的材料不完全相同, 是想增加证据的广泛性。
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予以指导尤其是实验记录问题教师要细致指导可在记录前示范记录方法并鼓励大家用多种方法记学生在汇报第一个实验时教师一直在追问每个发言的同学被磁铁吸引的物品的质地尤其说到钢锯时孩子说是铁的教师不断的修正强调是钢的这样做有必要吗
人教版《自然》《科学》教材
编者按: 本刊每期都会发表一定量的课堂教学实录, 尽可能真实地再现老师们的研究成果和风采。读者对这 种形式给予了充分肯定, 认为这是杂志实实在在地为老师们服务的特色之一。我们知道, 一节好课往往是经过 “否定之否定”后“磨”出来的, 课堂教学实录反映的也是几经反复研究之后的最终的成果。在研究过程中, 肯定会 有很多“背后的故事”: 最初是怎样设计的? 试教之后发现了什么问题? 对教学设计又做了怎样的修改? 为什么要 这样修改? 等等。这些问题相信也是老师们感兴趣的, 而且, “磨课”的过程同样也能给人以启迪和借鉴。我们期 待有更多全景式展现课堂教学研究过程的稿件。
生: 听清楚了。 师: 然后怎么做呢? 我在每个 袋里都装了一些材料, 这些材料都 不太一样, 你用磁铁把每一种材料 都亲自试一试, 看能不能被磁铁吸 上来。如果吸上来哪个, 就在磁铁 图片上把那个材料的名称记下来, 或者用图画下来, 要标注清楚磁铁 的什么位置吸引了什么材料。明白 吗? 生: 明白。 师: 每张记录纸上要写上你们 小组的名字, 一组用一张就行了。 也 就 是 说 , 有 条 形 、有 蹄 形 就 不 用 写了, 好吗? 现在开始。 ( 学生开始活动, 观察, 记录。 师巡视并告诉学生别忘了记录。) 分析: “磁铁能吸铁”对于多数 学生都不陌生。在这里花很大力气 指导学生做磁铁吸铁的实验, 一来 是为了让学生体会科学是需要实 证的; 二来是想把学生听来的知识 真正内化为自己通过实际探究获 取的知识。因为在学生的已有概念 体系中, 很多内容都属于知其然而 不知其所以然的。就自己所接触到 的 国 内 外 许 多 版 本 的 《科 学 》教 材 看 , 对 于 “磁 铁 能 吸 铁 ”这 一 概 念 ,
因此, 我们不惜篇幅, 将《磁铁的性质》一课的研究全景式地呈现出来, 请广大老师也来评说评说。
《磁铁的性质》课堂实录与分析
执教: 李伟臣 整理: 宗立珍
学生走进教室的时候, 大屏幕 上循环播放着有关磁铁的种类及 相关用途的幻灯片。每组的实验桌
上都分别摆放着一块儿条形磁铁 和一块儿蹄形磁铁, 分别印着两种 磁铁的 A4 纸各两张, 装有 10 种左
多数都通过实验来建立。在磁铁图 片上记录磁铁吸引了哪些材料, 并 实际标注具体部位可以说是本课 的一个亮点。
师: 做完了, 就把那张纸贴到 这儿来。其他同学把材料收起来。
( 学生陆续往黑板上贴记录 表。过了一会儿, 黑板贴满了学生 的实验记录表, 老师整理记录表。)
分析: 因为是在多功能教室上 课, 所用的临时黑板太小, 这在教 学设计时没有注意到。学生的记录 表很快将黑板占满了, 教师的整理 是想让每组的记录都显示清楚。
管 、塑 料 管 、围 棋 子 、石 头 , 吸 上 来 没有?
生: 没有。 师: 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 质, 这个性质叫磁性( 板书: 磁性) 。 分析: 以上环节属于实验观察 后的描述和解释过程。描述是为了 确认观察到的事实: 凡是被磁铁吸 上来的东西都是铁质的, 凡没被磁 铁吸上来的东西都不是铁质的。基 于各组汇总的事实, 请学生提出自 己的解释相对比较容易, 因为学生 头脑中已有相关概念, 在这里主要 是理性的确认过程。对于学生说到 的磁铁矿, 当时以为和学生解释清 楚了, 从实录看, 没有再次明确磁 铁矿的主要成分就是铁。在这一环 节的最后, 介绍了一个科学词 汇— ——磁性。没有来得及强调这个 词汇。在这环节还有个问题, 就是 磁铁还能吸引镍和钴等材料, 学生 没有提, 在这里也就没有强调。 三 、探 究 磁 铁 各 部 位 磁 力 的 大 小 师: 看刚才我们画的这么多 图, 通过这些图, 你有什么发现? 生: 每组吸上来的东西都不一 样。 师: 哦。看看第二个要求是怎 么说的, 吸在哪了? 生: 吸在磁铁的两头部位。 师: 刚才我跟你们说, 如果吸 在中间, 就在中间画上, 怎么没有 一个人照着我说的这样做呀? 生: 老师, 有的吸在中间了。 师: 哦, 有的吸在中间了。 生: 都是拿手摁着。 师: 拿手摁着的, 是吧? 哦, 吸 不起来, 是吗? 生: 能吸起来。我们家那种圆 的吸铁石。 师: 现在研究咱们刚才的实
Lesson 6
Science
科学课
(小学版) 2007 年 9 月上半月
人教版《自然》《科学》教材
验, 你那个在家里, 回到家里, 你继 续再做实验, 行不? 看大家的记录, 磁铁吸铁, 都吸在哪儿了?
生: 两头。 师: 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怎么 都吸在头上呢? 生: 有可能这个手拿磁铁的一 头, 另一个手拿那个要吸的东西。 一放手, 就吸到那头了。如果把磁 铁拿在这只手, 把要吸的东西放在 那边, 离它特别近, 就能吸到中间。 师: 哪个中间? 生: 磁铁的中间。 师: 你刚才做了, 让它吸在正 中间了? 生: 那个螺丝母。 师: 好, 大家请看, 咱们绝大多 数的实验都吸在哪儿? 生: 两边上。 师: 绝大多数都是吸在两边 了, 怎么解释这个问题? 生: 两头的吸力比中间的大。 师: 大家注意了, 他说了一个 问题, 什么呢? ( 边说边板书) 跟中 间比, 两头的吸力很大, 磁铁能够 吸引的能力, 也可以叫做磁力, 说 一下。 生: 磁力。 师: 磁力, 磁铁吸铁的能力。刚 才说的两头吸力大, 中间吸力小, 大家认同这个观点吗? 生: 同意。 师: 还有别的看法没有? 他认 为之所以这些东西多数都吸在了 两头, 是因为两头的磁力大, 中间 的磁力, 怎么样? 生: 小。 师: 除了中间和两头有磁力 外, 磁铁的各个部位吸铁的能力大 小一样吗? 生: 不一样。 师: 不一样? 怎么才能知道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