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2023学年高三年级模拟试卷
历史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023.2
一、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战国时期,地方官每年年初要将自己管辖区域内的垦田、赋税、户口、仓储等数字写成文券上报国君,到年终持实际完成数字前去报核。

如成绩不佳,君主即可当场将他收玺免职。

材料可用于考证()
A. 户籍制度的严密
B. 行政效率的提高
C. 考核制度的形成
D. 基层管理的加强
2. 自汉武帝时代以后,士人数量剧增。

一方面,博士弟子的人数从汉武帝时的五十人增至西汉末的三千人,再增至东汉时代的三万人,郡国也开始设立学校;另一方面,私人教授也愈来愈普遍,“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

由此可知,两汉时期()
A. 儒学思想影响渐广
B. 朝廷放松社会控制
C. 教育体系己趋完备
D. 士族势力日益强大
3. 唐初,朝廷下令若各州所荐举秀才,经策试不第者,所在州的长官要受处罚。

唐中期,朝廷规定台阁长官所推荐的僚属,若是不称职,举主要连坐受罚。

这主要反映出,唐朝()
A. 徇私舞弊成风
B. 重视人才选拔
C. 中央集权加强
D. 士族势力衰微
4. 北宋时期,政府向盐民收食盐,或由官府运输,转卖于民间,或转售给商人,由商人运销。

有时官府因为运盐过多,或盐价过高,销售不出,就直接配给于民,勒令输钱。

可见,食盐专营()
A. 满足了百姓需求
B. 稳定了食盐价格
C. 促进了商品流通
D. 增加了政府收入
5.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认为,天地间万事万物都处于变化之中,时间一天天过去,逐步积累为一个月,进而成为一年。

他研究了“周末风俗”、“两汉风俗”以及“宋世风俗”之后,得出“天下无不可变之俗”的结论。

这体现了顾炎武()
A. 历史进化的观点
B. 求真务实的学风
C. 明道救世的主张
D. 改革弊政的诉求
6. 1881年夏,大清驻美副公使容闳给留美幼童带去了出洋局停办、尽撤回国的坏消息。

有人回忆当时的情景说:“命令下达,对幼童言乃一忧伤之日,大多数再过一两年即可毕业,中途荒废学业,令人悲愤异常”。

这反映出()
A. 中国国内政局动荡
B. 清廷保守势力强大
C. 国人求学之路艰辛
D. 中美关系急剧恶化
7. 中国同盟会以男女平权为政纲之一,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公布时,没有男女平等条文,妇女一度冲入南京临时参议院,打碎玻璃窗,掌击宋教仁。

后来经孙中山调停,答应向参议院提议增修,风波才平息下来。

这表明()
A. 家庭革命初见成效
B. 革命党人软弱妥协
C. 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D. 妇女谋求自身解放
痛国难之未已,恒悲火之中烧。

东夷兮狡诈,北虏兮矫骁,
灼灼兮其目,霍霍兮其刀,
苟捍卫之不力,宁宰割之能逃?
惟卧薪而尝胆,庶雪耻于一朝。

唯知行合一方为责,无取乎空论之滔滔。

唯积学养气可致用,无取乎狂热之呼号。

8. 右图是1928年东北大学为了庆祝建校6周年而邀请刘半
农先生创作的校歌歌词(部分),该歌词意在()
A. 揭露日本侵占东北三省的罪行
B. 激励学生肩负起抗日的重任
C. 点燃师生们的爱国良知和热忱
D. 动员青年效法古人保家卫国
9. 右图是创作于1950年的漫画。

该作品主要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
A. 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
B. 人民政府赢得民众的信任
C. 金属货币退出中国市场
D. 社会主义革命已基本完成
10. 1978年5月,美国总统卡特在一次谈话中说,中国在维持世界均势中发挥中心作用,一个强大的、独立的中国,同邻国和平相处的中国,在一个多元化的世界中,将是和平的力量,将对解决世界的问题起建设性的作用。

对卡特的这一认识,理解正确的是()
A. 中国崛起冲击两极格局
B. 中苏结盟威胁美国利益
C. 多极化趋势已不可逆转
D. 中美关系将进一步发展
11. 1980年,我国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仅有7.2平方米,2007年达到28平方米。

特别是1998年下半年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后的10年间,我国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以每年1平方米的速度增加。

这反映出()
A. 体制改革激发市场活力
B. 住房保障制度有效落实
C. 城市发展改善居民生活
D.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12. 下表列举了多届夏季奥运会上中国选手领奖服的设计思路。

这主要说明了()
A. 运动服装兼具审美和实用功能
B. 中国的体育事业与文化交融共进
C. 文化借助特定的载体得到传播
D. 体育活动促进了世界和平与发展
13. 15、16世纪,西欧国家的一些经营者走出城市到农村寻求新的发展空间,他们把原材料分发给农户,农户按要求加工,经营者付给农户报酬收回产品,他们再将产品运往远方的市场销售。

这表明()
A. 商业资本在农村的扩张
B. 契约关系深入西欧农村
C. 封建主对市民剥削加重
D. 人口流动促进市场扩大
14. 1873年,业余考古学家海因里希·施里曼宣布,他找到了《荷马史诗》中的特洛伊。

在荷马到底是谁还有所争议的情况下,施里曼坚信这位诗人所传承的古老神话,根据其创作出的文本开始发掘工作,最终找到了特洛伊。

由此可见()
A. 历史研究需要多重考证
B. 个人意志影响历史走向
C. 考古研究依赖神话故事
D. 考古发掘印证古代传说
15. 20世纪50年代,苏联人认为,女性解放运动是与无产阶级运动同步进行的,女性运动是天然反殖民主义、反资本主义的。

美国人则强调只有在西方模式的“民主”制度体系下,女性权力才有可能得到保障。

这表明()
A. 国际社会对女性权益的重视
B. 经济差异影响学术观点
C. 女性主义诠释渗透冷战意识
D. 美苏争霸重心发生转移
16. 下表为20世纪60年代坦桑尼亚中学历史试卷的问题设计。

其变化主要有利于()
A. 增进国民对非洲文化的认同
B. 否定西方的文化和意识形态
C. 动员民众支持非洲独立运动
D. 推动与其他非洲国家的团结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2分。

其中第17题14分,第18、19题12分,第20题14分。

17. (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三言二拍”是明代优秀的短篇白话小说合集,它真实地反映了明中叶后的社会生活。

值得注意的是,小说对明代商人的形象做出了大量正面的描写(见下表),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罕见的。

(1) 据材料,概括“三言二拍”中商人的正面形象。

(8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言二拍”中商人以正面形象出现的原因。

(6分)
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毛泽东指出,“区乡自治是省自治的巩固基础,省自治又是全国民治的巩固基础。

陕甘宁边区的民主,建筑在乡政权民主的基础上,即建筑在广大人民的真正自由上,所以特别有力”。

1937年的《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中规定“本条例采取普遍的、直接的、平等的、无记名的选举制,保证实现彻底的民主”。

无论是哪一种乡村政权形式,都是由根据地的乡村民众直接选举产生,代表了农村除汉奸以外所有阶层的广泛利益。

谢觉哉指出,“越下层越要民主,下面基础打得广大而且结实,民主政治的力量才能出人测度地发展起来”。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乡村民众几乎没有不参加某种组织的,很多人同时是几个组织的成员。

正是通过这种发达的组织生活,根据地的农民很快就从民主政治的被动接受者成长为主动的参与者。

——摘编自丁云《抗日根据地的乡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1) 据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人对抗日根据地乡村民主政治的认识和实践。

(7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根据地乡村民主政治建设的积极作用。

(5分)
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通过交流和传播,一个民族、国家或地区的发明创造往往成为各族人民,乃至人类共享的文明财富。

从全球范围来看,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地区永远是施惠者;同样,也不会有一个地区永世处于受惠者的地位。

施惠和受惠的地位常常是互相转换的,有的历史时期施惠和受惠是交相进行的;施惠者和受惠者一身而二任,只有或多或少的量的不同。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第二版)》
提取材料信息,结合世界古代史有关知识,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简要阐述。

(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20.(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49年制定的日内瓦四公约,是国际人道主义法的重要部分,是约束战争中敌对双方的权威法律文件,其前后的发展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1862年,瑞士人亨利·杜南在他的书中描述了1859年法、意对奥战争中的惨状,以唤起世人对战时救护伤病员问题的注意。

1863年,杜南发起成立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

在该组织倡导下,1864年,瑞士政府召集法、意、西等12国参会,签署了《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境遇公约》,即最早的日内瓦公约。

此后,日内瓦公约经过了多次修订和补充(见下表),缔约国也不断增加,至2014年,世界上有196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其缔约方。

日内瓦公约修订情况一览表(至1949年)
(1) 据材料,分析日内瓦公约订立并多次修订的原因。

(6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内瓦公约的作用。

(8分)
2022~2023学年高三年级模拟试卷(苏州)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 C
2. A
3. B
4. D
5. A
6. B
7. D
8. C
9. B10. D11. A12. C13. A14. D15. C
16. A
17. (14分)(1) 形象:重义轻利;辛劳节俭;诚信仁义;思想开放;尊重女性。

(任答四点得8分)
(2) 原因:商品经济繁荣;商人社会地位提高;重商风气渐浓;阳明心学影响(对礼教束缚的突破)。

(任答三点得6分)
18. (12分)
(1) 认识:实质是人民享有充分自由;是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要重视乡村基层民主建设(3分)。

实践:制定选举条例;实行普选;普遍建立民众团体(组织);建设乡村基层民主政权。

(4分)
(2) 作用:调动民众政治积极性;(2分)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根据地);(1分)为抗战胜利准备条件;(1分)为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经验。

(1分)
19. (12分)
【评分标准】论题部分0~2分,阐述部分0~10分,具体赋分要求如下:
【示例】
20. (14分)
(1) 原因:有识之士和国际社会对战争灾难的反思;战争的不断扩大;对人权的重视。

(6分)
(2) 作用:有利于保护战争受难者;促进国际人道主义的传播;有利于制约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国际和平力量的壮大);推动国际法的发展。

(8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