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阿司匹林中乙酰水杨酸含量测定实验的讨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阿司匹林中乙酰水杨酸含量测定实验的讨论
原本的实验方案
实验原理
阿司匹林曾经是国内外广泛使用的解热镇痛药,它的主要成分是乙酰水杨酸。

它是有机
弱酸,结构为,摩尔质量为180.16g·mol-1,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

其pKa = 3.0,可以用酸碱滴定法进行定量分析。

在NaOH 或Na2CO3 等强碱性溶液中溶解并分解为水杨酸(即邻羟基苯甲酸)和乙酸盐。

由于阿司匹林肠溶片中一般都添加一定量的硬脂酸镁、淀粉等不溶物,不宜直接滴定,可采用返滴定法进行测定。

药片研磨成粉状后加入过量的NaOH标准溶液,加热一定时间使乙酰基水解完全,再用HCI标准溶液回滴过量的NaOH,以酚酞的粉红色刚刚消失为终点。

由于酚酞无色时的pH=8.0,而水杨酸的pKa1=2.6,pKa2=11.6,乙酸的pKa=4.74。

因而,在这一滴定中,1 mol乙酰水杨酸消耗2 mol NaOH。

实验步骤
(1)0.1000 mol·L HC1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2)NaOH标准溶液与HC1标准溶液体积比的测定
(3)药片中乙酰水杨酸含量的测定
准确称取0.6g左右(0.8 g/片)药片研成的粉末于100ml的烧杯中,用移液管准确加入25.0 ml 1.0000mol/LI1NaOH标准溶液,加蒸馏水30 m1,轻摇几下,水浴加热15 min,迅速用流水冷却,并定量转移至1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

用移液管准确移取10 ml溶液于250 ml锥形瓶中,加水20—30 ml,滴加2滴酚酞,用浓度约为0.1000 mol/L HC1标准溶液滴至红色消失即为终点.
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淀粉为胶状沉淀,比较难过滤。

与此同时,过滤过程中会造成较大损失。

因此课上我们采取的是不过滤的做法。

问题二:不过滤在用移液管移取溶液时会因混如淀粉而是溶液体积偏小。

在用移液管移取溶液时,由于100ml容量瓶体积较小,因此很难避免将瓶底的淀粉吸取上来。

另外,由于仅移取10.00ml溶液,淀粉所占体积分数是比较大的,因此会造成较大误差。

改进方案:
第一种:冷却后在溶液中加入α-淀粉酶至淀粉全部溶解。

以下同原操作。

优点:淀粉全部被α-淀粉酶溶解,最终产物以麦芽糖和葡萄糖为主,不但解除了淀粉胶状沉淀对实验的干扰,而且新的生成物对实验结果也没有什么影响。

第二种:取与原实验等量的试剂,将沸水浴15min溶液冷却后定容于250ml的容量瓶
中,静置一段时间,使淀粉移取25.00ml混合液于250ml锥形瓶中。

在锥形瓶中加入5~15ml 蒸馏水。

以下同原操作。

说明:上述方案与原实验比,配置的样品溶液稀释了2.5倍。

然而滴定时所移取的样品也是原实验的2.5倍。

因此不会在实验精度上有影响,也不会比原实验浪费更多的药品。

优点:
既保持了原来的试剂用量,又因为扩大了溶液的体积,使得溶液的移取变得更加容易,大大减小了吸入淀粉的几率,使得实验结果更加准确。

新的测定方案:
(1)分光光度法测定A.P.C.片剂中水杨酸的含量
实验原理
A.P.C.中所含的乙酰水杨酸(A.)的最大吸收波长229nm、非那西丁(P.)最大吸收波长250 nm、咖啡因(c.)最大吸收波长275nm、水杨酸最大吸收波长300nm,因此在紫外区A.P.C.及水杨酸的最大吸收波长有重叠.从而难以准确测定水杨酸含量。

图中曲线2,λ229处为A.,λ250处为P.,λ275处为C.,λ295-330 处为水扬酸.从图中看,在25O~330nm波长范围内无特征峰,因而不能进行水杨酸的定量测定。

本实验利用水杨酸与Fe 能形成紫堇色配合物的原理,在可见光区(520nm)测定水杨酸含量,A.P.C.无干扰。

实验方法:
(1)试样处理
随机选择A.P.C.片剂5片。

压成细粉放于洁净的小烧杯中,加无水乙醇20m1.在60℃水浴中加热并充分搅拌1O分钟后,倾出溶解液过滤,同法溶解三次合并滤液于100ml 的容量瓶中,用无水乙醇定容待测。

(2)最大吸收波长的选择
取标准溶液1.00m1,待测液2.00m1分别加于两支25ml的比色管中【比色管应进行体积校正).各加入0.2mol/L的醋酸溶液l ml,pH=2.5的缓冲溶液2m1,0.5%三氯化铁溶液l ml,加重蒸水定容到25ml。

同法处理空白溶液一份,静止5分钟后用UV——365在400 -800nm 的波长范围内进行图谱扫描,从图看最大吸收波长为520nm,A.P.C.的最大吸收与标准水扬酸一致,因此可以此条件测定水扬酸含量。

(3)校正标准溶液的设置
分别吸取标准水扬酸溶液0.05、1.00、1.50、2.00、2.50 m 1分别加于25ml的比色管中(比色管应进行体积校正),按(2)的条件配制,最终浓度分别为:0.005、0.010、0.015、0.020、0.025rag/ml。

按浓度由小到大依次输入仪器,仪器自行换算,打印出吸光与浓度的关系式。

(4)样品测定
准确吸取待测样品2.00ml,放于25m|的比色管中,按(2)配制,并配制空白一份。

在520nm波长处,用lcm 比色皿以浓度直读方式进行测定。

实验结果分析
(1)在此条件下40分钟内结果稳定,40分钟以上水扬酸的含量有所升高,这是乙酰水扬酸的微弱水解所致,在40分钟以内结果稳定已满足分析的要求。

(2)其它条件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用水或乙醇溶液作溶剂溶解A.P.C.时,由于乙酰水扬酸的水解致使游离水扬酸的含量随放置时间延长而升高。

用无水乙醇作溶剂可使待测液放置20天后,测定结果仍保持稳定一致。

在显色测定时为水溶液体系,因此应尽可能防止乙酰水扬酸的水解。

乙酰水杨酸的水解与溶液的pH值有关,当pH=2.5时其水解速度最小。

因此在测定时应选择pH=2.5缓冲溶液来稳定pH值,并在40分钟以内测定,这样可保证测定结果的稳定、准确。

(2)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感冒胶囊中乙酰水杨酸的含量
方法与结果
(1)色谱条件
色谱柱:SHIMADZU VP-ODS(250mm×4.6 mm,5 um):流动相A:乙腈~0.4%磷酸溶液(10:90),流动相B:乙腈一0.3%磷酸溶液(25:75);检测波长分别为227 nm。

(2)可行性考察
分别按处方量配制缺忍冬藤药材的阴性对照样品、缺乙酰水杨酸的阴性对照样品,照含量测定项下方法测定。

比较供试品溶液、乙酰水杨酸对照品溶液、阴性对照样品液的色谱图,结果样品中各组分色谱峰能达到基线分离,阴性对照液中色谱峰对测定无干扰。

(3)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乙酰水杨酸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 mL含0.06 mg的溶液,即得乙酰水杨酸对照品溶液。

(4)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装量差异项下的内容物,混匀,研细,取约0.1 g,精密称定,置50 mL量瓶中,加甲醇20 mL,超声处理10 min。

用甲醇稀释至刻度。

过滤,精密吸取续滤液1 mL,置10 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用微孔滤膜(0.45 um)滤过,即得(临用时现配)。

(5)线性关系的考察
精密吸取乙酰水杨酸对照品溶液(0.061 mg/mL),分别进样2、6、10、14、20 L,注入液相色谱仪,按正文色谱条件测定峰面积,以进样量( ug)为横坐标(x) ,峰面积为纵坐标(y) ,绘制标准曲线,计算回归方程。

乙酰水杨酸回归方程为Y=3×106+59700,r2=0.9996,在0.122~1.220 u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6)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乙酰水杨酸对照品溶液(0.061 mg/mL)10 uL,重复进样6次,按正文色谱条件测定,峰面积积分值的RSD分别为0.26%和1.05%。

(7)稳定性试验
精密吸取同一批号的供试品溶液10 L,分别按上述色谱条件方法每间隔一定时间进样,记录峰面积。

结果表明,乙酰水杨酸供试品溶液在3 h内基本稳定。

(8)重复性试验
分别精密称取同一批号的样品5份,按含量测定项下方法测定,测得乙酰水杨酸平均含量为294.73730 mg/g,RSD=I.05%。

表明重现性良好。

(9) 加样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已知含量的同一批样品(含量为294.7373 mg/g)约0.05 g,分别精密加入乙酰水杨酸对照品溶液(1.5 mg/mL)各10 mL,按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备供试液,平行试验5份,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含量,计算回收率。

结果见表2.
(10)样品测定
讨论
试验中比较了不同超声时间对乙酰水杨酸的提取效率,结果表明,用甲醇提取,超声10 min即可。

经紫外扫描,乙酰水杨酸在227 nm处有最大吸收,故确定检测波长分别为227 nm。

(3)萃取法
(4)毛细管电泳法
(5)比值导数紫外吸收光谱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