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意象——浅谈黄自作品《思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音乐2020年第1期
MODERNMUSIC
音乐的意象
浅谈黄自作品«思乡»
黄㊀璐
[摘㊀要]音乐文化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ꎬ并且音乐文化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有巨大发展空间ꎮ认识音乐文化的价值ꎬ探究音乐文化的意象ꎬ有助于构架音乐文化的建设及发展ꎬ持续提升音乐文化水平ꎬ提高社会大众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ꎬ助力精神文明建设ꎮ本文以黄自先生的«思乡»作为研究ꎬ认真分析和研究了音乐中的意象ꎬ为音乐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参考对象ꎮ
[关键词]群众文化ꎻ音乐文化ꎻ文化馆ꎻ建设及发展[中图分类号]J605㊀
[文献标识码]A㊀
[文章编号]1007-2233(2020)01-0023-03
[收稿日期]2019-08-16
[作者简介]黄㊀璐(1984 ㊀)ꎬ女ꎬ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
博士研究生ꎮ(北京㊀100101)
㊀㊀音乐是声音的艺术ꎬ它最直接呈现给大众的感受ꎬ是来自听觉的意象ꎬ然后ꎬ在听觉之上ꎬ听众还能根据音符的律动勾勒出更加瑰丽多姿的精神世界ꎮ
«乐记»中说:
乐者ꎬ心之动也ꎻ声者ꎬ乐之象也ꎮ 这里的 乐象 ꎬ就是指声音意象ꎮ声音意象是一个宽泛的概念ꎬ«乐象»中言: 清明象天ꎬ广大象地ꎬ终始四时ꎬ周还象风雨ꎮ 音乐的意象来自我们的生活ꎬ但又具备着某种超越现实的奇幻色彩ꎬ音乐意象能够在我们欣赏㊁聆听的过程中唤起非听觉的体验ꎬ这种非听觉的体验既表现为视觉意象的联想ꎬ同时还是洋溢着生命力的诗意幻想ꎮ
一㊁音乐与意象的关联性
结合笔者的声乐学习经历ꎬ声乐作品和一些标题性音乐更容易引起视觉的联想ꎮ许多标题本身就含有视觉意象ꎮ
拿艺术歌曲«思乡»来举例ꎬ这首作品由韦瀚章作词ꎻ黄自作曲ꎬ不同的歌唱家的处理方式也是不同ꎮ这是我比较喜欢的一首抒情性作品ꎬ这首歌曲虽短ꎬ但是内容丰富ꎮ表现的是作者独自在异乡ꎬ借异乡的景物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ꎮ前两句的 柳丝系绿ꎬ清明才过了 讲的是柳树刚刚长出嫩芽ꎬ清明才过了ꎬ也就是指出了时间是春天ꎬ这首歌讲的是生活在北方的一个南方人春天的时候思念自己的家乡ꎬ此时正是南方最美的时候ꎬ 独自个凭栏无语 一个人靠在栏杆上没有什么言语ꎬ表现一种忧郁㊁思乡的主色彩基调ꎮ 更哪堪墙外鹃啼ꎬ一声声道ꎬ不如归去ꎮ 墙
外来了杜鹃在啼叫ꎬ仿佛在说ꎬ不如回去吧ꎮ 惹起了万种闲情ꎬ满怀别绪 ꎬ此情此景引起了作者很多感慨ꎮ 问落花ꎬ随渺渺微波是否向南流? 问落花的花瓣ꎬ是不是随着流水流向南方ꎮ 我愿与它同去 ꎬ表明了作者的心思ꎬ我愿追随它一起回到南方ꎮ
最后结束句 我愿与他同去 是本首作品的核心句ꎮ我听到的大部分版本例如周小燕㊁沈洋等都是是一个渐强到渐弱的力度ꎬ表达作者离别的惆怅和有家不能回的无奈感ꎮ
但是也有其他不同的处理ꎬ这个歌的前面有 柳丝 清明 ꎬ都预示着 同去 的决心!还有什么犹豫的呢?所以ꎬ表演此句时ꎬ应该顺着音势由低往高ꎬ由弱变强ꎬ持续直到高音 同 字ꎬ自由延伸之后ꎬ再强拍唱出 去 ꎮ尾了ꎬ钢琴伴奏才由渐弱至无声ꎬ结束句ꎬ既表达了归去之决心ꎬ也反映了心已经先行的意象ꎮ我也找到了一个版本跟这位老师的处理不谋而合 应尚能表演的«思乡»ꎬ值得一提的是ꎬ应先生这个版本的绿字唱的是luꎬ而不是lvꎬ这主要是两个原因造成的ꎬ首先是应先生是江浙人ꎬ普通话不好ꎬ其次是民国时期开始以说普通话(满人话)为耻ꎬ这也是民国时期普遍的问题ꎮ
法国印象主义作曲家德彪西说: 音乐能从无中生有制造出幻想的形象ꎬ创造出夜晚充满魔幻的诗意的真实和神话的境界ꎮ 如果说声音意象是对音乐形成的 直观 ꎬ视觉意象就是对音乐内容的某种 领悟 ꎮ主体以何种方式感受音乐ꎬ将取决于他自身的文化㊁音乐修养以及欣赏态度ꎮ大多数情况下的想象是有意识的ꎬ这种自觉的想象过程属于私人领地ꎬ它与个人的特殊经验有关ꎬ大多数时候也没
3
20
有绝对的对与错ꎮ
黄自先生在进行乐曲创作的过程中ꎬ集中关注人们的内心世界并展开了深层次的挖掘ꎬ从而更好地寻找和发现自己ꎬ也在不断寻找与发现自己ꎮ在黄自先生的乐曲中ꎬ字里行间并未有无聊的媚俗之言ꎬ也不存在空洞的政治说教ꎬ仅仅是 你 与 我 所构建的情感世界ꎮ
黄自先生十分深刻地了解到 对称 对乐曲节奏韵律的重要作用ꎬ对情感表达的强化功能ꎮ所以在黄自先生的很多乐曲作品中都会运用对称的手法ꎬ借助于相似的曲调重现为乐曲情感服务
[1]
ꎮ从本质上来说ꎬ这恰恰是黄自先
生所擅长的ꎮ 对称 属于乐曲创作中非常重要的音韵节奏技法ꎬ从根本上而言ꎬ 对称 属于重复的艺术ꎬ也能够提升整个乐曲的节奏感ꎬ增强歌词的表现力ꎬ而唯一的差异在于其形式略有不同ꎮ 对称 的应用不但具备规整语句㊁表意充分以及表达情感的作用ꎬ同时也能够让乐曲具备一种音乐性ꎬ让乐曲所蕴含的情感酣畅淋漓地表达出来ꎮ黄自先生在创作过程中所应用的 对称 并非是普通的 对称 用法ꎬ她是通过 对称 来构建乐曲的情感阶梯ꎬ即 对称 和递进相融合的方式来提高乐曲的情感容量ꎬ让情绪在乐曲中逐渐升华ꎬ进而感动广大听众ꎮ
二、音乐风格与意象的关联性
黄自先生是中国近代音乐的代表人物ꎬ是20世纪后的中国音乐史教父ꎬ他喜欢以西方音乐元素来填充民族乐曲ꎬ或者以民族元素融入西方音乐ꎬ如先生的毕业作品«怀旧»ꎬ此曲是为纪念故去的恋人胡永馥所作ꎬ整首曲子以管弦乐演奏ꎬ曲风婉转悠扬ꎬ带着淡淡的忧伤ꎬ韵味悠长ꎮ«怀旧»的问世在当时受到热捧ꎬ也成为中国第一部在外国进行公演的管弦乐作品ꎮ1930年ꎬ黄自先生应朋友邀请ꎬ
前往上海音专学院就任教务主任ꎬ在此期间黄自先生开始教授学生和声学ꎬ单对与复对位法ꎬ赋格法等音乐知识
[2]
ꎮ
«思乡»是一首黄自先生和韦瀚章合作创作于1932年
的抒情歌曲ꎬ这首歌曲意境优美ꎬ旋律动人ꎬ扣人心弦ꎬ深入人心ꎮ是黄自先生 自律论 音乐风格的最好体现ꎮ在«思乡中»ꎬ黄自先生以一种介于社会生活和音乐旋律之间的创作方式构建了一个具有历史性㊁时代性的音乐意境
ꎮ
黄自先生在«思乡»中使用的是典型的并列单二部曲式ꎬ这首歌曲的首尾调性统一使用降E大调ꎬ并在曲子中间使用了转调ꎬ这让整首作品的承转启合显得格外流畅ꎬ曲调衔接完整ꎬ曲风优美ꎬ结构严谨ꎮ黄自先生在作曲过程中结合了韦瀚章的词进行构思ꎬ使词和曲能形成一种互
相融合ꎬ互相影响的关系ꎬ加上伴奏的照应ꎬ完美地将 柳丝系绿ꎬ万种闲情ꎬ满怀别绪ꎬ愿与同去 的思乡之情表达了出来ꎮ随着3小节的前奏弱起进入ꎬ听众的情感也随之被调动ꎬ随着琶音分解式伴奏织体低声部分想起ꎬ在沉稳又婉约的和声中ꎬ听众的思绪逐渐被音律调动ꎬ进入到乐曲为其描绘和勾勒的音乐意象中ꎮ
在«思乡»之中ꎬ黄自秉承了他一贯的稳健性和自律性ꎬ当曲调进行到主调降E大调时ꎬ黄自先生让整首曲子从主和弦开始ꎬ又经过属七和弦ꎬ然后在以主和弦作为曲调的结束ꎬ整个曲调首尾相接ꎬ连贯性强ꎬ从开头到结束形成完整的闭环ꎬ使得听众沉浸在乐曲演奏带来的美妙氛围中时ꎬ也不得不为作曲者的才华而惊叹ꎮ在表演曲调的训练过程中ꎬ可以借助视唱练耳的练习来实现ꎬ其最基本的标准是能够将24个自然大小调中的各个音级实现完美地呈现ꎮ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ꎬ必须确保脑海中能够展现出一个最基本的音高概念ꎬ能够借助钢琴等各种乐器发出相应的声音ꎬ并且在对其进行仔细的聆听之后ꎬ将这种音高位置牢牢映射在脑海中ꎬ再对表演过程中的发声位置进行合理的调整ꎬ促使其能够准确㊁完美地将表演展现出来ꎬ此时ꎬ就需要我们通过耳朵对钢琴给出的实际音高以及表演的音高进行听辨ꎬ确保其能够保持在相同的高度上ꎬ若出现了任何的偏差ꎬ就需要对声音做出相应的调整ꎬ直至将两者的声音进行充分的融合ꎮ在对自然音的曲调训练期间ꎬ必须对音与音之间的倾向性进行仔细的倾听ꎬ同时还必须保证音乐能够实现舒缓㊁平稳的呈现ꎬ这些都有利于表演者更好地掌握曲调ꎮ
黄自先生在乐曲创作中始终跟随歌词所传达的内心情绪ꎬ这一情绪并非是喜极或悲极ꎬ而是温婉而含蓄ꎬ在«思乡»中ꎬ韦瀚章先生利用歌词创作出了一种新的意境ꎬ没有直接进行抒情ꎬ而是非常精妙地把通过 柳丝系绿 墙外杜鹃啼 等描写法ꎬ同时借助于第一人称来设置抒情对象ꎮ黄自先生在作曲时也捕捉到了歌词中瞬间的情感而对其进行深刻细腻的描写ꎬ将抽象转化为具象ꎬ用有形描写无形ꎬ非常直白而又隐喻地表达自身情感ꎮ
在«思乡»第一乐段中ꎬ在这段中是一个方整性乐段始ꎬ在方整性乐段中ꎬ包括了a与b两个对比关系乐句ꎬ其中a乐句分别包括了4小节ꎬ从降E大调开始ꎬ用非主和弦音升F进入ꎬ这让这个乐段形成与传统主和弦音完全不同的进入方式ꎬ黄自先生在这其中使用了自己擅长的模进和乐句综合的发展手法ꎬ使其呈现出更显著的效果ꎮ在演奏过程中ꎬ通过再调式主音E上建立起大三和弦ꎬ借助大三和弦在和声色彩过程中的稳定㊁明亮的色彩进行展现ꎬ并以此形成一个 E大调+f小调 的表演模式ꎮ在进行表
演过程中建立起一个相应的D7 T作为开放结束ꎬ能够让人们感受仿佛充满了意犹未尽ꎬ无尽惆怅的思念情绪ꎮ在对b乐句表演的过程中ꎬ要做到词曲相应ꎬ呈现出一个夜晚的效果ꎬ使得音色更为暗淡ꎮ
在«思乡»这首乐曲中ꎬ黄自先生使用了并不惯用的
4
20当代音乐 2020年第1期
构思和创作方式ꎬ首段相同音调的排列包含了四个不同的意象ꎬ通过悠扬的曲调ꎬ使得整首曲子具有了无奈和伤感ꎬ而这恰恰是如烟似梦的思念ꎬ而希望与失望能够从 惹起了万种闲情ꎬ满怀别绪 中看到ꎮ这四个不同意象的组合ꎬ让人体会到情感的美好但却虚幻ꎬ感受到一种无奈的痛楚ꎬ相思的哀愁渗透到每一个乐段中ꎮ
三㊁«思乡»及音乐文化代表的意境
音乐是一门需要用耳聆听㊁用心体会的伟大艺术ꎬ音乐本身有着净化心灵和陶冶情操的作用ꎬ它可以通过对音符㊁韵律的调控表达出创作者的情感甚至是思想ꎬ听众可以通过 听 这一举动ꎬ在不借助语言文字交流的状况下感受到一首乐曲中的喜怒哀乐ꎮ音乐在丰富听众情感㊁培养听众思维等方面都能起到巨大的帮助ꎮ
要欣赏音乐ꎬ就需要受众者懂得去聆听ꎮ只有学会聆听音乐中的美好ꎬ才被获得音乐对心灵的慰藉ꎬ才能帮助听众获得身心上的享受和满足ꎮ乐曲演奏ꎬ实际是音乐的创作和展现的过程ꎬ以及他人对这份展现过程的接受ꎮ对于音乐创作者来说ꎬ如果自己的作品没有人欣赏ꎬ没有人认同ꎬ那这件音乐作品就丧失其本来的意义ꎮ另一方面ꎬ如果听众在音乐的欣赏过程并没有感受到美ꎬ没有能在精神层面得到满足和享受ꎬ那么就听者自己来说ꎬ这次对音乐的聆听本身也很难说得上具有什么意义ꎮ
音乐是一个双向的过程ꎬ它是创作者和倾听者音借助音乐这个媒介进行的一次交流ꎮ作曲家要通过对音乐作品的表演来向听众展现自己的精神世界ꎬ要把自己所思所感通过音乐传递给观众ꎬ让观众和自己的内心世界共通㊁共情ꎬ让听众的精神诉求得到需求ꎮ同时ꎬ听众对于音乐作品的感觉和接受程度也会作为一个反馈信息传递给音乐创作者ꎮ创作者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获得观众的欣赏和认同ꎬ来自观众的反馈也会对音乐作品的创作以及表演产生极大的影响ꎮ
黄自先生善于运用极具风格的特殊和弦进行来表现艺术歌曲歌词的意境和内涵ꎮ在第二乐段小节第三拍之后ꎬ将进入到钢琴的伴奏ꎬ此时就会随之出现bFꎬ调式上也普遍偏向于F大调ꎮ此段以F作为主音ꎬ第一个音主要采用的是小字组的bGꎬ此后的音则均为Fꎮ在这里ꎬ通过对bG音进行表演ꎬ就反复与F音拥抱ꎬ而在处理时需要向下进行靠拢时ꎬ听众在充分了解其属于小二度之后ꎬ就会在头脑中响起相应性质的音乐ꎮ
在聆听乐曲的过程中ꎬ听众在聆听不同的音乐曲调时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觉ꎬ得到不同的情感反馈ꎮ许多人认为对于音乐作品的鉴赏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ꎬ这种想法是不对的ꎬ听者在整个音乐表演过程中是带有主观能动性的ꎬ有句话叫作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ꎬ在对一场音乐表演的观赏过程中ꎬ听者会根据自身的生活阅历㊁情感状况㊁价值取向和艺术修养等因素对其产生和他人不一样的观感及认知ꎬ听者会试着把自己融入到音乐作品ꎬ这种精神上的融合ꎬ造成了每一位听众都会从音乐作品里得到各不相同的体验ꎮ
大众听音乐是为了获得审美体验ꎬ从而让自己的精神诉求得到满足ꎬ因为品鉴的对象和品鉴的方式之间的不同ꎬ每个人对同一首音乐作品的欣赏都会在精神感受大致相同的前提下产生细微的差别ꎮ音乐欣赏者对一件作品的感受会层层深入ꎬ从最初的耳目感知到情感世界的体验ꎬ再到精神世界的构建ꎬ最后到理性层面的认识ꎬ在这么一个一层一层加深的鉴赏过程中ꎬ根据听众审美体验的变化ꎬ也会产生其他的效应ꎮ譬如音律舒缓㊁轻柔ꎬ则听众的精神就会得到放松㊁心律趋于平缓ꎬ而音律激昂且节奏较快的曲子ꎬ则会让人产生热血㊁冲动的感觉ꎬ阴郁的曲子会让人的大脑产生悲伤的反应ꎬ而嘈杂的曲调则会让人感觉到烦躁㊁烦闷ꎮ这是因为音律可以和人的大脑形成一种无形的连接ꎬ在整个体验过程中ꎬ音乐受众根据其曲调的变化ꎬ自身的情感状况也会随之发生感情呼应ꎮ
在«思乡»一曲中ꎬ音乐的起伏㊁强弱变化都能够赋予音乐作品更为强烈的思想情感ꎮ如和声中ꎬ黄自先生没有局限于传统三度叠置的大三㊁小三和弦ꎬ而是用大七㊁大九甚至大十一一类的不协和和弦ꎬ用强力度琶音演奏ꎬ表达一种强烈的思乡之情ꎬ营造出一个思念㊁怅然的效果ꎮ在这段琶音伴奏中ꎬ黄自先生让旋律更为紧凑ꎬ伴奏每个小节中ꎬ第一个音的最高音均与旋律达到相同ꎬ这就为听众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聆听环境ꎬ而表演者借助伴奏对自己的曲调进行适当的调整ꎬ则可较好完成表演ꎬ为听众带去情感共鸣ꎮ
结㊀语
音乐文化大众文化中的要素ꎬ是组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ꎬ面向社会㊁服务群众是其最主要的特征ꎬ音乐文化中包含的意象元素对于群众的文化修养提高ꎬ对于人文环境的建设都有重要的帮助作用ꎮ黄自先生作为中国音乐文化的代表人物ꎬ其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音乐内涵ꎬ研究和剖析其音乐作品中的情感ꎬ了解音符中的意象ꎬ有助于提升大众对音乐的认识ꎬ也有助于大众审美能力的提高ꎮ
注释:
[1]潘必新ꎬ李起敏ꎬ王次炤.音乐家 文艺家 美学家论音乐与其他艺术之比较[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ꎬ1991:61. [2]张锦华.声乐表演教程(下册)[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ꎬ1998:10.
(责任编辑:崔晓光)
520
黄㊀璐:音乐的意象 浅谈黄自作品«思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