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智能穿戴设备行业白皮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可穿戴装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目前智能穿戴设备的种类主要包括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耳机、智能眼镜、智能头显、智能服装鞋帽和智能配饰等,其中目前的主流品类是智能手表、手环、耳机和眼镜、头显。
虽然自从2012年Google发布Google Glass项目后,智能穿戴设备这一概念才开始为大众熟知,但是作为人类科技探索的前沿地带,现代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历史其实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70年代——1975年带有计算器功能的手表Pulsar Calculator Watch可以说是第一件被大众消费的智能可穿戴设备。
进入到2000年,李维斯联合飞利浦生产了一款可以内置手机、MP3、耳机的ICD夹克,这也为后来李维斯2014年与Google的合作打下了基础。
如今这款叫Jacquard的智能夹克已经于2019年上市第二代,售价198美元,功能包含了拍照、智能语音助手等。
21世纪开始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发展进入了加速期,头一个十年中耐克和苹果推出了NIKE+IPOD KIT,Fitbit推出了首款个人便携式可穿戴设备。
2011年Jawbone发布了UP系列智能手环,独树一帜的造型使得产品一上市就吸引了大量关注,后来也成为Fitbit的有力竞争者之一。
2012年是智能穿戴设备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Google发布了Google Glass项目,一开始定位消费者项目的Google Glass虽然后来遭遇了市场滑铁卢并转型行业、企业应用,但在2012年仍旧聚集了全世界科技爱好者的目光,成为可穿戴设备历史上的高光时刻,2012年也被称为“智能可穿戴设备元年”。
这一年,通过众筹网站起家的 Kickstarter 生产了一款智能手表Pebble,原本目标只是筹集10万美元,最终却成功筹集了1000 万美元的资金。
Google之后,各大科技企业纷纷入局。
国际市场三星、摩托罗拉、LG、微软、苹果各显神通,国内市场华为、小米各自突破,尤其是2014年上市的小米手环以79元的价格颠覆市场,凭借超百万的销量一举成为地位稳固的头部玩家。
一开始只是试水智能手表的华为,也在2020年飞速增长,成为国内智能穿戴市场新晋黑马。
苹果于2014年推出第一代智能手表Apple Watch,2016年推出智能真无线蓝牙耳机Airpods。
一开始并不被所有人看好的智能耳机和智能手表后来也帮助苹果成为全球智能穿戴设备的最大赢家。
2020年,一场全球疫情使得人们对于健康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
人们即使在隔离宅家、缺乏户外运动场景、消费欲望和能力降低且品牌方出货受到影响的情况下,消费者依旧因为健康监测、影音娱乐等功能对于智能穿戴设备热情不减。
出乎所有人意料,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同比增长29.7%,根据IDC预测,2020年,全球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预计将达到3.96亿台,其中2020年耳戴式设备的出货量约为2.34亿,而智能手表的出货量约为9100万,智能手环的出货量约为6800万。
根据IDC预测,未来五年智能穿戴设备出货量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可达到12.4%,
到2024年全球出货量将达到6.37亿台。
从细分品类来看,未来将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品类为手表类产品。
据Counterpoint Research,2020年上半年,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增强,可穿戴设备的需求继续增加,智能手表的出货量接近4200万块。
受新冠疫情影响最大的地区,包括印度(同比增长57%)、欧洲(同比增长9%)和美国(同比增长5%),智能手表出货量实现了健康增长。
而手环产品由于同质化严重,未来的增速将较为缓慢。
目前新一代iPhone产品已经在很多市场取消标配有线耳机,随着更多的智能手机厂商入局无线耳机市场以及语音AI助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未来智能耳机的发展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