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汉语言文化对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几个概念:
对比:сопоставление
语言学:лингвистика
为什么要进行“对比”?为何要引入“对比”这个概念?
比较是人类研究事物、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语言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如果说语言学的根本任务是对语言的某种现象加以阐述的话,那么可以说,语言学的所有分支都是某一种类型的比较,因为对某一语言现象的阐述,总是要涉及和包含对这一现象中的各种表现的比较。

对比语言学的定义:
对比语言学是①语言学中的一个分支,其任务是②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③共时的对比研究(对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对比描述),描述它们之间的异同,特别是④其中的不同之处,并将这类研究应用于其他有关领域。

(对③的解释)所谓“共时的对比研究”,就是说,我们所要研究的对象,是语言在其某一发展阶段的状态,而不是语言的演变。

“共时对比”主要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现实状态进行对比描述,不过也并不完全排斥将某一语言的现时状态与另一语言在某个历史时期的状态进行对比,比如将现代英语与古希腊语进行对比。

(对④的解释)对比语言学这一名称中的“对比”一词,便主要是为了突出这一侧重点,以便与一般的“比较”相区别。

当然,这种不同是在相同基础上的不同,没有多少相似之处的不同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例如,我们可以说俄语中的动词与汉语中的副词不同,这种说法虽然错不到哪里去,却没有多大价值。

然而,如果我们能系统地比较俄汉两种语言中的动词的不同,那么由于俄语中的副词与汉语中的副词有一些相同之处,但又不完全相同与对应,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就有较大的价值。

为了保证我们所作的对比有意义,对比语言学必须研究语言之间哪些语言成分或项目是可比的,比较的共同基础是什么,等等。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比语言学对语言之间的共同点的研究,正是为了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

语言对比可以有语音对比(发音语音学、声学语音学对比、音段音位音节对比等),词汇对比(词汇形态学对比:构词法对比,词汇语义学对比:语义场对比、词的搭配对比等),语法对比(格对比、句法对比等),篇章对比,语用对比(包括话语结构对比等)
转到语言文化对比上,它存在于语言对比的各个系统中。

文化:广义的文化总括人类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能力、物质的和精神的全部产品。

狭义的文化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有时又专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知识和设施,以与世界观、政治思想、道德等意识形态相区别。

语言不仅是表达手段,而且更主要的是认知手段(姚小平)。

德国著名哲学家、语言学家洪堡特就明确区分了语言的表达功能和认知功能,并认为后者才是语言的本质功能。

在他看来,语言(主要)不是供人达到相互理解目的的媒介,而是“一个民族进行思维和感知的工具”。

这里,语言作为认知中介在人与外部世界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语言的差异必然会对一个民族或其个体的认知产生影响,揭示这种差异对民族思维和认知世界的影响是语言学家的主要任务之一。

因为“语言的差异不是声音和符号的差异,而是世界观本身的差异。

一切语言研究的理由和终极目的均在于此”。

对此,姚小平先生论道,“语言是处在人与自然之间的一个独特的世界,人在很大程度上必须通过语言的世界才能认识自然的世界,而由于语言的不同,各个民族认识到的自然世界也就有所不同”,由此形成的文化传统也就彼此有别。

“人——语言与文化——世界”的关系(三位一体):
将文化和人的活动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在语言学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语言文化学(лингвокультурология)就是一门以研究语言与文化相互关系的人文科学。

语言文化学坚持对语言系统各个层次进行文化阐释,不仅是对语言的文化属性的证明,更为重要的是对语言自身纯在本质和结构系统的深层文化释义。

语言就仿佛一个棱镜,透过它的投射,世界在人脑中形成所谓的世界图景(картина мира)。

语言作为认知中介的功能对世界的
反映不是照相机似的客观表现,而在于世界透过它的主观投射。

洪堡特早就指出,词并不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属物,也不是人漫不经心地授予事物的标签,而是“事物在心灵中造成的图像的反映”,是“人在发明词语的某个特定时刻对一个事物所作的理解”。

有了语词,人就创造一个新的世界,一个概念和意义的世界。

因此说人、语言与文化、世界结为三位一体,密不可分。

近20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对外交流的扩大,国内的外语教学和翻译事业日益繁荣,与此同时,世界各地也掀起一股学习汉语的热潮。

这种形势推动着我国语言文化对比研究以空前的速度向前发展。

人们在长期的外语教学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开展外汉对比研究是提高外语教学质量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

因为通过科学、全面的对比分析,教师对自己所教的语言有了深刻的了解,才能编写出针对性强的教材,才能深入浅出地解决学生所
面对的种种疑难,这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高,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对于学习者来说,适当地了解一些母语和所学外语的不同特点,可以帮助他们减少学习中的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有利于他们排除母语习惯的负迁移作用,从而达到掌握地道外语并正确运用的目的。

开展外汉对比研究也是促进语言文化研究的一种新途径,语言学家历来认为对比分析是进行语言文化研究的一种有效方法。

因为它使被对比语言文化的共性和特性突显出来,使语言文化的描写和阐述更臻于精确,同时也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中外许多语言学名著大都包含有语言对比领域的研究成果。

各种不同语言的对比研究同时也为世界语言的综合研究提供素材,为普通语言学的总体发展铺砖添瓦。

开展外汉语用对比研究能使掌握外语从话语建构上升到话语应用的水平。

一个只懂得话语建构的人,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个文化怪物,因为他只知道语言的结构规则,不知道语言的使用规则,不知道这句话外国人说不说,也不知道这个时候、这个场合该不该说,是不是还有更为合适的表达手段,即没有掌
握决定语言应用是否地道、得体的诸多因素,最起码不可能进行像样的语言交际。

例如,一句话即使完全合乎语法规则,但是外国人不这么说,说了就会让人笑话,让人感到你的语言表达水平低下;即使这句话是地道的外语,但用于不恰当的场
合,说得不合说话人的身份,或者违反当时、当地的社会习俗,就达不到交际的目的,有时甚至造成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

这就是语言使用规则,或语用规范。

其中除了地道外语表达所要求的规范以外,更包含了语言所属文化的各种因素。

因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际时,比较能容忍语音错误和语法错误,如果违反了语用规则,使用得不恰当、不得体,很可能招致适得其反的效果。

因此,在某种情况下,语言的使用规则比结构规则显得更为重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和外国的经济、文化交往日趋频繁,外语所包含的信息量不断膨胀,外语语言符号里所蕴含的民族文化信息也越来越丰富多彩。

汉外的语用对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与文化的综合修养,如政治、经济、文学、宗教、民俗、国情、哲学等等方面的文化素养。

俄汉语差异的几个特点
所谓“特点”,一般地讲是指一个事物区别于另一事物的典型特征。

恩格斯说过:“你只有将本族语同其他的语言进行比较,你才能真正懂得自己的语言。

”我国吕叔湘先生说得更为明确:“一种事物的特点,要跟别的事物比较才显示出来
……语言也是这样。

要认识汉语的特点就要跟非汉语比较,要认识现代汉语的特点,就要跟古代汉语比较,要认识普通话的特点,就要跟方言比较。

”俄语有什么特点,汉语有什么特点,当然要同非俄语和非汉语进行比较对比。

为了更好地、更准确地认识俄语和汉语的特点,就要加强俄语与汉语之间的对比。

有比较才有鉴别。

而对不同语言的对比研究不必追求面面俱到的全面描写,只要对能反映两种语言重要差异的特征进行对比研究就可以了。

但哪些差别可以算得上是这样的“特征”,如何来确定这些特征,这既是对比研究的过程的内容,也是对比研究的目标。

一、俄汉语的文字特点
汉字作为一种体系是“表意文字”。

“汉字和汉语语音不发生直接的关系”,“一个汉字通常表示汉语里一个词或词素,一般就把汉字看作音形义的统一体”,“汉
字是代表音节的”(见胡裕树著《现代汉语》)。

黄伯荣先生也认为,“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汉字不直接表示音位或音节的字母,汉字同意义直接联系,同汉语语音只是间接的联系”(见黄伯荣著《现代汉语》)。

苏联科学院编的《俄语词典》(四卷本)中关于象形文字(иероглиф)的解释是:这是表意文字体系中的一种图形符号(фигурныйзнак),
它表示概念、音节或者音。

1.俄汉语的书写符号特点
俄语是表音文字,是用数目不多的符号(33个字母)来表示俄语的音,通过这些字母的排列组合形成词。

俄语词的语音结构可以切分为音和音节。

俄语里只有词的概念,没有字的概念。

汉字由撇、捺等笔画组成。

单个的汉字是汉语书写符号体系的组成部分。

汉字是由古老的象形文字演变来的,书写时各自独立,除草书体外,汉字是不连写的,俗称方块字。

汉字和意义有直接的联系,尤其是古代汉字能很直观地描绘出事物的形象。

2.俄汉语的书面形式和读音特点
俄语的书面形式和读音是有一定联系的,只要学会字母的发音,就可以根据读音规则读出俄语词来。

汉字和语音没有直接的联系,也就是说方块字是不反映读法的。

会写汉字的人未必会读,写法一样的字,读音也未必一样。

如“贾”可读jiǎ,也可读gǔ,又如日语里有和汉语里写法一样的汉字,但读音却很不一样。

一个汉字代表一个音节,这种音节和其他表音文字的音节是很不相同的。

汉字所代表的音节是音、形、义三者的统一体,而在俄语表音文字里音、形、义的统一体却是词。

这是汉语和俄语很不同的地方。

3.俄汉语的字与词的功能特点
字是汉语的书写单位,任何汉语词、句写在书面上都是字,汉语词是汉语最小的运用单位。

一个单独的字,若从书写的角度说它是“字”,如“老”、“非”、“美”、“看”等;若从词汇的角度,具有词义的角度说,它就极可能是单音节词。


语的多音节词是由单音节词发展而来的,绝大部分单个的字都是单音节词。

如:“老”表示“年岁大”,“小”表示“年岁小”,“非”表示“错误,不对”,“家”表示“家庭,家人”等等。

在两个以上音节的词中,单音节的字就很可能是它们的组成部分(词素),或者是词缀(前缀或后缀),或者是词根。

汉语的字无论作为词还是词素,它们的外形是不起任何变化的。

但词和词素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如作为词的“老”和作为词素的“老”是同音、同写法的两回事。

如:
前缀前缀+词根
老老人,老师,老鹰,老虎,老汉
非非常,非正式,非重点,非礼,非份
超超过,超声波,超音速,超人,超时代
后缀词根+后缀
手歌手,旗手,炮手,机枪手,坦克手
家大家,作家,歌唱家,思想家,画家
子桌子,被子,胖子,兔子,狗崽子
俄语也有许多单音节词,它们的书面形式不叫“字”,它们可以由1个到几个字母组成,但一个单音节词中只能有一个元音(或者说元音字母)。

如:стул(椅子),на(往……上),без(没有),до(到),он(他),я(我),дом(房子),
тут(在这里)等等。

俄语的词也可以成为词素(前缀、后缀、词根等),成为前缀的主要是前置词(相当于汉语的介词)。

如:до(到)———добежать(跑到),без(没有)———безбилетный(无票的),на(往……上)———направить(使投向),в(进入)———входить(进入)等等。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俄语前置词都可以成为前缀,但大部分前置词都可以成为前缀,而且外形可以不起变化。

后缀的情况就不同了。

俄语的后缀,有时是一个字母,有时是几个字母的组合,它们具有构词或构形功能,也就是说,借助于它们可以构成新的词或新的语法形式。

二、汉语的词形特点
1.俄汉语词的书写形式特点
俄汉两种语言在词的书面形式上差别也是很大的。

俄语是以字母为主的拼写文字,词是将字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而成的。

同音词极少,尤其是词形和重音都一样的同音词,真是极少极少。

而汉语是由象形文字演变来的方块字,由横、竖、
撇、捺、点、钩等笔画组成,必须按一定的笔画顺序书写,每种笔画都有一定的位置。

汉语与俄语不同,汉语同音词太多。

如:cai可以是“才、菜、采、财、裁、猜、踩、彩”,mei可以是“没、煤、美、酶、妹、霉、梅、媒、魅”等等。

2.俄汉语词形的可变性特点
俄语是以词形变化来表示句子和词组里词与词之间的句法关系的,也就是说,各词的语法关系在俄语的词形上有反映。

可变词
形是俄语的特征之一。

俄语书写的基本形式是词。

词与词之间是要留空格的,词内却不能留空格,这样哪些字母组成一个词就很明显了。

汉语没有俄语那样的词形变化,一个词无论由几个音节构成,都只要把方块字写在一起就行了,无论是写单独的词、词组还是句子,同一个词写法都是一样的(繁体字和简化字除外)。

因为汉语书写的基本形式是字,不可变词形是汉语的特征之一。

汉语的句子就是把各词按一定的语法规则,也就是按一定的词序写在一起就行了。

还有一点,就是汉语的拼音文字和俄语看上去有些相似,都是由字母拼写,都是在词间有空格,但是汉语的拼音字母取自拉丁字母,而俄语属斯拉夫语族,用的是9世纪时传教士基立尔在希腊字母的基础上创立的基立尔字母(кириллица)(一种古斯拉夫字母)发展来的。

所以,俄汉两种语言所用的字母是很不一样的。

三、俄汉语的词汇特点
1.俄汉语词汇量的特点
俄汉词汇的总量不同。

“俄语总共积累了大约20万个词,而汉语总共积累了大约6万个字,而且这6万字中有大量异体字,除去异体字,汉语大约只有2.2万个汉字”。

(赵敏善)可见,俄语词汇总量大大超过汉字。

常用词汇的总量在俄汉语中也不同。

“据统计,汉语古代和现代作品中实际用字量仅6000个左右,大约2400个字的覆盖率即可达99%。

而俄语古代和现代作品中的实际用词量在2万~3万之间。

普希金全部作品的实际用词量为21197个。

一般操俄语者的常用词汇量为3000左右。

大约11100个俄语词的覆盖率才能达到97.6%。

”(赵敏善)不仅如此,随着社会的发展,俄语通过构词和引进外来词还在不断扩大着词汇总量;而汉语字的总量却不增加,不出现新字,只是用现有的字构成新词,来表达新的事物、新的概念。

可见,汉语的构词能力极强。

2.俄汉语外来词的特点
俄语引进外来词的主要方法是音译,而汉语引进外来词的主要方法是意译。

当然汉语引进外来词也有用音译的,但不是主要的。

如:休克、基因,还有音译和意译并用的,如:桑拿浴、沙皇等等。

3.俄汉语对应词的特点
俄罗斯人和中国人对客观世界的划分不尽相同,因而对应词义包容量大小不同。

俄汉语中的对应词,除单义词(如科技术语)外,不可能在词的所有意义上等值,只能在词的一个或几个意义上等值。

有时,俄语词的词汇概念大于汉语对应词,
如:俄语中把“编成环形的花”,不问用途,统称为венок,而汉语中却要按其不同用途,分别称为“花冠”(戴在头上)、“花环”(戴在脖颈上)、“花圈”(献于墓地)。

有时相反,汉语词的词汇概念大于俄语对应词,如:表示“聚在一起的人或物”汉语中就用一个词———“群”,而俄语中却要根据不同情
况,选用不同的词:人群———толпалюдей,马群———табунлошадей,羊群———стадоовец,狼群———стаяволков等等。

4.俄汉语对等词汇背景的特点
俄汉语中对应等值词的词汇背景可能不同,也就是说,虽然对应词的词汇概念等值,但其文化背景、文化内涵却可能不同。

如:“берѐза———白桦”、“сосна———松”,“рябина———山楂树”等等,作为植物名称,其词汇概念等值,但这几个背景词在俄汉两个民族的语言中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因而引起的联想不同。

5.俄汉语无对等词的特点
俄汉语中都有一些另一语言中没有对应词的无等值词。

这类词所反映的是两民族生活中所特有的事物,一般都用音译法引进到另一语言去。

如:俄罗斯的дума(杜马)、совет(苏维埃),中国的“武功”(угун)、“麻将”(мацзян)等。

6.宗教对俄汉语词汇的影响特点
宗教对俄汉语中词汇、固定词组、成语的构成有巨大影响,这一点不可低估。

东正教传入俄罗斯后,教会斯拉夫语对标准俄语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大量教会斯拉夫语词汇进入俄语,有的成了常用词汇,如:храбрый,враг,время等;有的形成了一个有庄重修辞色彩的独特词汇层,如:грядуще,зодчий,творец等。

《圣经》为俄语提供了大量固定词语和成语,如:сольземли(杰出人物)、каменьпреткновения(绊脚石)、окозаоко,зубзазуб(以眼还眼,以
牙还牙),Нехлебомединымживчеловек(人不是单靠面包活着,喻:人活着不能光靠物质财富,还需要精神食粮做支柱)等等。

再看中国的儒、道、佛三教为汉语留下大量词汇和固定用法,如:仁义礼智信、金童玉女、三生有幸、罗汉、舍利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