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学业分层测评(20份word版)-16-17版 学业分层测评1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业分层测评(十一)渐
[语言运用层]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导学号:73020086】
①大家都没想到平日看似娇弱的女生,在拔河赛中居然能和男生,形成激烈的拉锯战。

②一个更有争议的问题在于,人民币何时将成为能够与美元的储备货币。

③韩国对于活字印刷是做过贡献的,但是他们的这些成就与我国古代对活字印刷的贡献相比,是不能的。

A.分庭抗礼平起平坐等量齐观
B.分庭抗礼等量齐观平起平坐
C.平起平坐分庭抗礼等量齐观
D.平起平坐等量齐观分庭抗礼
【解析】分庭抗礼: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

现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

平起平坐:比喻彼此地位或权力平等。

等量齐观: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

【答案】 A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弱势群体的产生是由于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利分配不公、社会结构不协
调不合理的结果,给予这个群体关怀是政府部门不可推卸的责任。

B.欧洲环境和卫生组织绿色真相基金会近日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说,在
工作场合吸烟将导致不吸烟的同事患肺癌的危险性增长12%至19%。

C.黑豆基本不含胆固醇,只含植物固醇,而植物固醇不会被人体吸收利用,又能抑制人体吸收胆固醇,降低胆固醇在血液中含量的作用。

D.好多部门都希望借助学校这个阵地来实现“小手拉大手”的教育效果
,殊不知,对孩子的教育不能仅靠征文、演讲、手抄报等比赛来完成。

【解析】A项,“由于…结果”句式杂糅;C项,成分残缺,“作用”没有谓语;D项,“实现……效果”搭配不当。

【答案】 B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少男少女们从我的身边走过。

飘动的黑发,,仿佛整个世界都洋溢着他们的
歌声和笑语……
A.清澈的眼神,鹿一般轻盈的脚步,腮边的红晕像两朵花
B.鹿一般轻盈的脚步,清澈的眼神,花一般清新的红晕
C.清澈的眼神,花一般清新的红晕,鹿一般轻盈的脚步
D.花一般清新的红晕,鹿一般轻盈的脚步,清澈的眼神
【解析】C项中“清澈的眼神”与“飘动的黑发”衔接;“花一般清新的红晕,鹿一般轻盈的脚步”句式一致。

故选C。

【答案】 C
4.丰子恺的漫画用笔简洁,平淡中有无限的韵味。

请以“人散后”开头,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这幅漫画“闲适”或“凄清”的意境。

【导学号:73020087】
【解析】人散后,只剩下残月和桌椅茶具,月色苍凉,周围静谧。

环境衬出人的心情,又和人的心境相随。

联系主题,描写环境要突出“闲适”或“凄清”,所谓以景写情。

【答案】(表现闲适) (示例一)人散后,新月依旧舒眉头,清风恰似你的温柔。

人走香却留,芬芳飘
满楼。

月淡如水,心静似水,虽散不寂寞,相约到永久。

(示例二)人散后,茶温尚热,笑声还在屋内回荡,真情仍在壶中升腾。


色如洗,心灵在茶杯中舒展;月光如水,友情在静谧中沉淀。

(表现凄清)
(示例一)人散后,茶杯里还存有未尽的话语,藤椅上还残留相聚的温度,空气
里还飘扬着轻盈的歌声——此刻却都在提醒我“人去楼空”,只留残月可对酌。

(示例二)人散后,椅空、茶冷、夜凉,四周一片空灵;热闹远去,冷清即
登场。

望苍天,月如钩,一股离愁涌心头。

一个人的舞台,只有寂寞在喝彩。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
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导学号:73020088】
英国有一位科学家叫甘珀森,他提出了一个反概率理论,理论的核心内容是:
①即越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并不一定能够发生,越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却有可能发生。

②。

比如,你从你的轿车中随手扔出一根刚刚燃烧过的火柴,看似熄灭了,竟引发了一场森林大火;买了最多彩票的那个人,③。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由全段,尤其是“即”后面的句子内容,概括归纳①句;其次抓标志词,横线后“比如”,表明后面的内容是对横线上的句子的解释;最后依据逻辑推断③应为其中奖率低于其他人等内容。

【答案】①概率具有矛盾的一面②他列举大量例子验证了自己的理论③中奖率却低于很多没他买得多的人
6.以人生为对象,依照例句续写两句话,要求语意相近,字数与结构相同。

例句:如果把人生比作季节,那么,便会有寒暑往来,草荣草枯,花开花谢;
(1);
(2)。

【解析】解答仿题目,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既要考虑写作内容,又要考虑句式和修辞手法。

本题所写话题规定为“人生”,例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且句式特征为“如果……那么……”,最后是整齐的两个四字句,在仿写时都需注意。

【答案】
(1)如果把人生比作天空,那么,便会有阴晴变化,日出日落,云卷云舒
(2)如果把人生比作大地,那么,便会有高低起伏,潮涨潮落,风生水起
[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初冬浴日漫感
丰子恺
离开故居一两个月,一旦归来,坐到南窗下的书桌旁时,第一感到异样的是小半书桌的太阳光。

原来夏已去,秋正尽,初冬方到,窗外的太阳已随分南倾了。

把椅子靠在窗缘上,背着窗坐着看书,太阳光笼罩了我的上半身,它非但不像一两月前使我讨厌,反使我觉得有暖烘烘地舒适。

是一切生命之母的太阳似乎
正在把一种祛病延年,起死回生的乳汁,通过了她的光线而流注到我的体中来。

我掩卷冥想:我吃惊于自己的感觉,为什么忽然变这样了?前日之所恶变成了今日之所欢;前日之所弃变成了今日之所求;前日之所仇变成了今日之所恩。

张眼望见了弃置在高阁上的扇子,又吃一惊。

前日之所欢变成了今日之所恶;前日之所求变成了今日之所弃;前日之所恩变成了今日之所仇。

忽又自笑:“夏日可畏,冬日可爱”,以及“团扇弃捐”,乃古之名言,夫人皆知,又何足吃惊?于是我的理智屈服了。

但是我的感觉仍不屈服,觉得当此炎凉递变的交代期上,自有一种异样的感觉,足以使我吃惊。

这仿佛是太阳已经落山而天还没有全黑的傍晚时光:我们还可以感到昼,同时也可以感到夜。

又好比一脚已跨上船而一脚尚在岸上的登舟时光:我们还可以感到陆,同时也可以感到水。

我们在夜里固皆知道有昼,在船上固皆知道有陆,但只是“知道”而已,不是“实感”。

我久被初冬的日光笼罩在南窗下,身上发出汗来,渐渐润湿了衬衣。

当此之时,浴日的“实感”与挥扇的“实感”在我身中混成一气,这不是可吃惊的经验么?
于是我索性抛书,躺在墙角的藤椅里,用了这种混成的实感而环视室中,觉得有许多东西大变了相。

有的东西变好了:像这个房间,在夏天常嫌其太小,洞开了一切窗门,还不够,似乎想拆去墙壁才好。

但现在忽然大起来,大得很!不久将要用屏帏把它隔小来了。

又如案上这把热水壶,以前曾被茶缸驱逐到碗橱的角里,现在又像纪念碑似地矗立在眼前了。

棉被从前在伏日里晒的时候,大家讨嫌它既笨且厚,现在铺在床里,忽然使人悦目,样子也薄起来了。

沙发椅子曾经想卖掉,现在幸而没有人买去。

从前曾经想替黑猫脱下皮袍子,现在却羡慕它了。

反之,有的东西变坏了:像风,从前人遇到了它都称“快哉!”欢迎它进来。

现在渐渐拒绝它,不久就要像防贼一样严防它入室了。

又如竹榻,以前曾为众人所宝,极一时之荣。

现在已无人问津,形容枯槁,毫无生气了。

壁上一张汽水广告画,角上画着一大瓶汽水,和一只泛溢着白泡沫的玻璃杯,下面画着海水浴图。

以前望见汽水图口角生津,看了海水浴图恨不得自己做了画中人。

现在这幅画几乎使人打寒噤了。

裸体的洋囝囝跌坐在窗口的小书架上,以前觉得它太写意,现在看它可怜起来。

希腊古代名雕的石膏模型(维纳斯)立像,把裙子褪在大腿边,高高地独立在凌空的花盆架了。

我在夏天看见她的脸孔是带笑的,这几天望去忽觉其容有蹙,好像在悲叹她自己失去了两只手臂,无法拉起裙子来御寒。

其实,
物何尝变相?是我自己的感觉背叛了。

感觉何以能背叛?是自然教它的。

自然的命令何其严重:夏天不由你不爱风,冬天不由你不爱日。

自然的命令又何其滑稽:在夏天定要你赞颂冬天所诅咒的,在冬天定要你诅咒夏天所赞颂的!
人生也有冬夏。

童年如夏,成年如冬;或少壮如夏,老大如冬。

在人生的冬夏,自然也常教人的感觉背叛,其命令也有这般严重,又这般滑稽。

1985年10月10日晚于石门湾
7.联系全文分析“初冬浴日漫感”中“漫感”的几个层次。

【导学号:73020089】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要点的筛选,这篇文章由实到虚,由具体的冬日阳光到人生感受。

这篇文章共6个自然段,前三段为第一个层次,其余每段一个层次,分别概括即可。

【答案】第一层次:从光线变化感到季节变化:“小半书桌的太阳光。

原来夏已去,秋正尽,初冬方到”。

第二层次:由阳光的温暖进入到感觉变化:“前日之所恶变成了今日之所欢;前日之所弃变成了今日之所求;前日之所仇变成了今日之所恩”。

第三层次:感觉的深入:“浴日的‘实感’与挥扇的‘实感’在我身中混成一气”变成“混成的实感”。

第四层次:由自然界的感受上升到人生的感悟:“人生也有冬夏”。

8.文章第四段写道:“我的理智屈服了”,为什么“我的感觉仍不屈服”?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解析】理解这两句话的含意,要结合上下文的具体语境。

所谓“理智屈服了”是我对这个问题从道理上能想得通;“感觉仍不屈服”是我在这个特殊的时段仍然感觉得不是那样分明。

结合“浴日的‘实感’与挥扇的‘实感’在我身中混成一气”分析即可。

【答案】因为“夏日可畏,冬日可爱”,“团扇弃捐”,是人人皆知的道理,我的理智告诉我这不值得怀疑。

但是,被初冬的日光笼罩而身上发出汗来,渐渐润湿了
衬衣。

这样一种“浴日的‘实感’与挥扇的‘实感’在我身中混成一气”的“混成的实感”,却是一种有异于纯粹夏日冬日的独特感觉,这才是“可吃惊的经验”。

9.最后一段,作者写道:“在人生的冬夏,自然也常教人的感觉背叛,其命令也有这般严重,又这般滑稽。

”你是如何理解其中“背叛”、“严重”和“滑稽”的?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理解,注意作者采用这三个词的表述角度:“背叛”是比喻的说法,“严重”强调了这种感觉的程度,“滑稽”是现在对这一问题的深刻认识。

【答案】①感觉背叛:我们少年时,盼自己快快长大,变得成熟与稳健;待真正成熟起来后,却羡慕孩童们无拘无束的纯真与快乐。

②命令严重:我们少年时,不由得你不盼自己快快长大,成熟与稳健;待真正成熟起来后,却又不由得你不羡慕孩童们无拘无束的纯真与快乐。

③滑稽:人生是庄重而严肃的。

只可惜和自然季节的交替不同,人生的季节只有去没有回。

你盼望和羡慕的东西总是与你擦肩而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