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吴江市平望中学生物高三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吴江市平望中学生物高三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
1.如图表示一种酶与其对应底物,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高温导致该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B.高温下该酶失活是因其活性位点与底物不吻合
C.降低至最适温度时此酶的活性位点结构能恢复
D.酶的专一性是由酶和底物的空间结构决定的
2.某一不可逆化学反应在无酶和有酶催化时均可以进行,当该反应在无酶条件下进行到时间t时,向反应液中加入催化该反应的酶。

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加酶后反应物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最可能是
A.甲B.乙C.丙D.丁
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营养级的生物量一定多于第二营养级
B.生产者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能量
C.一只兔子只能约有10%的能量被狼同化
D.营养级越高,该营养级所具有的总能量不一定越少
4.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中个别碱基对缺失会使DNA变短、染色体片段缺失
B.染色体易位改变基因的位置,不可能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
C.三倍体西瓜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能产生种子,可通过组织培养繁殖后代
D.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可发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5.某昆虫(XY型)的红眼与白眼、裂翅与正常翅分别由基因A(a)、B(b)控制,其中有一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存在某种配子致死现象。

一对红眼裂翅雌雄个体交配,得到的F1表现型及数目见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红眼裂翅红眼正常翅白眼裂翅白眼正常翅
雌性个体(只)179 0 60 0
雄性个体(只)31 29 32 31
A.控制眼色遗传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F1红眼裂翅雌性个体有2种基因型
C.亲代产生的AY型配子致死
D.F1中红眼裂翅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子代中纯合红眼裂翅雌性占1/8
6.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恩格尔曼用水绵和好氧细菌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B.叶绿体色素滤液细线被层析液浸没,会导致滤纸条上色素带重叠
C.探究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变化时,若酵母菌数量过多则应换髙倍镜观察
D.林德曼定量分析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发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
7.下图为横放萌发后的玉米种子,据图分析种子萌发过程中激素调节的相关内容,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在黑暗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根、茎分别出现不同的向性,此时生长受到抑制的是A、D侧
B.玉米种子萌发初期,赤霉素含量增加,促进了淀粉的水解,为种子的萌发提供物质和能量
C.玉米种子萌发成幼苗过程中只受赤霉素和生长素的调节作用且调节作用的原理相同
D.根、芽合成的生长素能从C运输到D、从A运输到B,反映了生长素极性运输的特点
8.(10分)如图为一种植物扦插枝条经不同浓度IAA浸泡30 min后的生根结果(新生根粗细相近),对照组为不加IAA 的清水。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对照组生根数量少是因为枝条中没有IAA
B.四组实验中,300 mg/LIAA诱导茎细胞分化出根原基最有效
C.100与300 mg/LIAA处理获得的根生物量相近
D.本实验结果体现了IAA对根生长作用的两重性
二、非选择题
9.(10分)某实验基地水库中放养了一批罗非鱼。之后有人在该水库中放生了一种大型肉食性鱼,一段时间后,罗非鱼种群数量达到了相对稳定状态。K0是没释放大型肉食性鱼前的理想环境容纳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库中的所有罗非鱼形成一个_____________,其特征包括数量特征、____________等,调查罗非鱼的数量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判断,罗非鱼在a~c段大致呈___________型增长,大型肉食性鱼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时间点放入水库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捕食等压力下,罗非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更接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4分)已知果蝇有长翅、小翅和残翅3种翅型,由A与a、H与h两对基因共同决定,基因A和H同时存在时个体表现为长翅,仅有基因A和h存在时表现为小翅,其余个体表现为残翅。

现取翅型纯合品系的果蝇进行正反交实验,结果如下表(?表示性别未知)。

请分析以下问题:
杂交组合亲本F1F2
正交残翅? x小翅? 长翅? x长翅?
长翅:小翅:残翅
=9:3:4
反交小翅? x残翅? 长翅? x小翅? ?
(1)基因A和a位于_________染色体上,翅型的遗传遵循孟德尔_______________定律。

(2)反交实验中,F1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2中长翅:小翅:残翅
=_________________。

(3)若已知果蝇控制翅型的基因有一对位于X染色体上,并且可能会因为染色体片段的缺失而丢失(以X0表示,X0X0和X0Y的个体无法存活)。

①要鉴别果蝇是否发生X染色体片段缺失,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果蝇体细胞___________的染色体形态,并绘制
________________图进行确认。

②若在进行上述正反交实验时,在正交实验的F1中发现了一只小翅雌果蝇,为确定其产生原因是基因突变还是染色体片段缺失,可将其与纯合的小翅雄果蝇杂交,若后代性状(包括性别)及比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产生原因为X染色体片段缺失。

11.(14分)土壤缺水明显抑制植物生长的现象称为干旱胁迫。

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小麦在干旱胁迫下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如图,请分析作答:
(1)处理1.5小时后,小麦净光合速率逐渐降低,可能的原因是由于水分亏缺,一方面导致叶片_____关闭,__________吸收减少;另一方面是叶绿素含量降低,导致用于暗反应的__________减少。

(2)处理2.75小时后,实验组出现净光合速率上升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3)为探究干旱对小麦、玉米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程度哪种更大,研究小组设计了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案。

组别材料实验条件CO2吸收量(mg/100cm2小时)
1 小麦叶片相同程度的干旱条件
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M
2 玉米叶片N 比较M、N的大小即可。

请分析该方案是否可行_______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_。

12.鸟类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型。

某种鸟的羽色和喙长由两对基因控制,某生物兴趣小组用黄羽长喙雄鸟与黄羽短喙雌鸟交配,结果子代雌雄鸟均有黄羽和白羽,短喙全为雄鸟,长喙全为雌鸟。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鸟羽色和喙长中,显性性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鸟羽色和喙长的基因_____(填“是”或“否”)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羽色基因用A/a表示,喙长基因用B/b表示,则亲代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子代黄羽短喙雄鸟基因型中纯合子占___________。

(3)若子代白羽短喙雌鸟与黄羽长喙雄鸟交配,后代黄羽短喙雄鸟出现的概率是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
1、C
【解析】
酶的活性受温度(pH)影响,在最适温度(pH)时,酶的活性最强,低于或高于最适温度(PH),酶的活性降低。

高温、过酸、过碱会使酶变性失活。

【详解】
A、由图可知高温导致该酶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A正确;
B、高温使酶的结构发生了改变,其活性位点与底物不吻合,导致酶失活,不能催化底物分解,B正确;
C、高温使酶的结构发生的改变是不可逆的,即使降低至最适温度,酶的结构也不能恢复,C错误;
D、酶的专一性是由酶和底物的空间结构决定的,当底物与酶的活性位点形成互补结构时,酶才可催化底物发生变化,D正确。

故选C。

2、D
【解析】
酶是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部分是RNA,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酶的特性有高效性,专一性同时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

【详解】
根据酶的催化作用,加快了反应速率,所以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浓度将会大幅度降低,曲线的斜率代表速率,因此加入酶后,斜率下降最大的是丁。

故选D。

【点睛】
本题有两点注意:一是酶加快了反应速率,二是看懂图中曲线的纵坐标代表反应物的浓度,所以斜率就是反应速率。

3、B
【解析】
能量流动是指是指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详解】
A、第一营养级的生产量一定多于第二营养级,而生物量不一定,A错误;
B、生产者要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中能量可以热能的形式散失,B正确;
C、能量传递效率是指一个营养级中的能量只有10%~20%被下一个营养级所利用,每个营养级是以种群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不能以个体为单位来衡量,C错误;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逐渐递减的特点,一般来说,营养级越高,该营养级中生物总能量就越少,D错误。

故选B。

【点睛】
透彻理解能量流动的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C
【解析】
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
(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

②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

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

(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详解】
A、基因中个别碱基对缺失会导致基因结构改变,即基因突变,不会导致染色体片段缺失,A错误;
B、染色体易位改变基因的位置,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B错误;
C、三倍体西瓜联会紊乱不能产生种子,可通过组织培养繁殖后代,C正确;
D、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因此不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即不会导致基因重组,D错误。

故选C。

5、C
【解析】
分析表格:雌性中红眼:白眼=179:60=3:1,裂翅:正常翅=1:0;
雄性中红眼:白眼=(31+29):(32+31)=1:1,裂翅:正常翅=(31+32):(29+31)=1:1;由题意知:两对等位基因只有一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对于眼色来说,亲本都为红眼,子代雌雄个体都出现白眼,说明红眼为显性性状,子代雌雄个体表现型比例不同,可能是因为某种配子致死,导致雄性红眼个体减少导致;对于翅形来说:亲本都为裂翅,而正常翅只在雄性中出现,说明控制翅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裂翅为显性性状,由此推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X B X b、AaX B Y。

【详解】
A、由分析可知:由于裂翅雌雄个体交配,F1雌性个体中只有裂翅,雄性个体中既有裂翅又有正常翅,故控制翅形(
B、b)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A错误;
B、亲本的基因型为AaX B X b、AaX B Y,将两对性状分开来看,则对于眼色来说F1红眼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对于翅型来说,F1裂翅雌性个体的基因型有共有X B X B、X B X b两种基因型,因此F1红眼裂翅雌性个体有2×2=4种基因型,B错误;
C、亲本的基因型为AaX B X b、AaX B Y,假设不存在配子致死,则有雌性中:红眼裂翅:白眼裂翅=3:1,雄性中:红眼裂翅:红眼正常翅:白眼裂翅:白眼正常翅=3:1:3:1,即(3:1)(1:1),而表格数据可知,雌性中:红眼裂翅:白眼裂翅=3:1,雄性中:红眼裂翅:红眼正常翅:白眼裂翅:白眼正常翅=1:1:1:1,即(1:1)(1:1),说明雄果蝇产生的含Y的配子致死,同时由于红眼:白眼由3:1变成1:1,说明含A的配子致死,故推测AY的配子致死,C正确;
D、F1中所有红眼裂翅雌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6AAX B X B、1/6AAX B X b、2/6AaX B X B、2/6AaX B X b,F1中所有红眼裂翅雄个体的基因型为AaX B Y,让F1随机交配,采用配子法,雌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6/12AX B、2/12AX b、3/12aX B、1/12aX b,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3AX B、1/3aX B、1/3aY,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子代中纯合红眼裂翅雌性(AAX B X B)个体的比例为6/12×1/3=1/6,D错误。

故选C。

6、D
【解析】
1、恩格尔曼采用水绵、好氧细菌和极细光束进行对照实验,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2、滤纸上的滤液细线如果触到层析液,细线上的色素就会溶解到层析液中,就不会在滤纸上扩散开来,实验就会失败。

【详解】
A、恩格尔曼用水绵和好氧细菌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A错误;
B、叶绿体色素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到层析液,B错误;
C、探究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变化时,若酵母菌数量过多则应适当稀释后再计数,C错误;
D、林德曼定量分析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发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D正确。

故选D。

7、B
【解析】
在黑暗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根表现为向地性,茎表现为背地性,此时生长受到抑制的是D侧,A侧是促进作用,A错误;
玉米种子萌发初期,赤霉素含量增加,促进了淀粉的水解,为种子的萌发提供物质和能量,B正确;
玉米种子萌发成幼苗过程中受多种激素共同调节,C错误;
根、芽合成的生长素能从C运输到D、从A运输到B,是生长素的横向运输,不能反映生长素极性运输的特点,D错误。

8、B
【解析】
据图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IAA的浓度,因变量是平均生根数和平均根长;与对照组相比,随着IAA浓度的增加,平均生根数先增加后减少,平均根长先增加后略有减少。

【详解】
对照组生根数量少是因为枝条中IAA较少,A错误;
据图分析可知,四组实验中,300mg/L的IAA浓度下平均生根数最多,说明诱导茎细胞分化出根原基最有效,B正确;图中显示,100与300mg/L处理获得的根的长度相近,但是数量不相等,因此两者获得的根的生物量不相等,C错误;与对照组相比,高浓度下没有体现抑制生根数和根长的现象,因此不能体现出IAA对根生长作用的两重性,D错误。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于柱状图的分析,找出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并与对照组相比得出平均生根数和平均根长随IAA 浓度的变化规律。

二、非选择题
9、种群空间特征标志重捕法“J” c c时间点之后罗非鱼种群的环境阻力增大,增长速率变慢使种群数量的最高点没有达到K0K2
【解析】
据图分析,a~b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此时食物、空间充足,无天敌,生物无限增长;c-d种群数量增加缓慢;e以后种群数量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详解】
(1)所有罗非鱼形成一个种群;种群的特征包括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鱼类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所以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2)罗非鱼在a~c段大致呈“J”型增长,c时间点之后罗非鱼种群的环境阻力增大,增长速率变慢,使种群数量的最高点没有达到K0,所以推测在c点放入了大型肉食性鱼。

(3)罗非鱼种群数量在K2附近波动,所以推测罗非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更接近K2。

【点睛】
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的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难点是(2)题需要考生分析曲线的斜率,从而得出增长速率降低的结论。

10、常自由组合AaX H X h AaX h Y 3:3:2 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组型小翅雌性:小翅雄性=2:1
【解析】
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控制性状的基因组合类型称为基因型。

染色体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两种。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表现出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方式称为伴性遗传。

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与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方式有差别,这是因为不同性别的个体,如XY型,雌性和雄性的常染色体组成相同,性染色体组成不同,雌性为XX,雄性为XY,而基因又在染色体上,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详解】
(1)翅型纯合品系正反交结果不同,说明与性别相关;由于长翅和小翅果蝇均含有A,但长翅果蝇含有H,而小翅果蝇不含H,所以H与h在正反交中的传递与性别关联,即A与a位于常染色体上,H与h位于X染色体上,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反交实验中的亲本基因型为AAX h X h、aaX H Y,F1基因型为AaX H X h、AaX h Y,F2在忽略性别的情况下表现型及比例为长翅:小翅:残翅= 3:3:2。

(3)①利用光学显微镜可观察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根据染色体的大小、形态和着丝粒位置等特征进行配对、分组和排列,形成染色体组型,可观察X染色体片段缺失情况。

②正常情况下反交实验F1的雌果蝇基因型为AaX H X h,偶尔出现的小翅果蝇基因型可能为AaX h X h(基因突变)或AaX0X h (X染色体片段缺失),其与纯合小翅雄果蝇杂交,若子代出现雄果蝇致死现象(X0Y),即后代小翅雌性:小翅雄性=2:1,则可确定产生原因为X染色体片段缺失。

【点睛】
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气孔CO2[H]和ATP 该条件下呼吸作用减弱幅度比光合作用更大不可缺乏自身对照,两组相互对照只能得出两种植物在干旱条件下光合作用的差异,不能得出干旱胁迫分别对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程度的大小【解析】
气孔的开关与保卫细胞的水势有关,保卫细胞水势下降而吸水膨胀,气孔就张开,水势上升而失水缩小,使气孔关闭。

光合作用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在这两个阶段中,第一阶段是直接需要光的称为光反应,第二阶段不需要光直接参加,是二氧化碳转变为糖的反过程称为暗反应。

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场所位于类囊体膜,暗反应的场所在叶绿体基质。

光反应的发生需要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色素、酶参与。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植物两大重要的代谢反应,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差值称为净光合作用。

【详解】
(1)气孔是植物水分和CO2的通道,水分亏缺,为避免蒸腾作用散失更多的水分,气孔部分关闭,CO2吸收减少,光合速率减小;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之一,具有吸收和转化光能的作用,叶绿素含量低,会导致光反应减弱,用于暗反应的[H]和ATP减少。

(2)净光合速率=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实验组出现净光合速率上升的原因可能是该条件下呼吸作用减弱幅度比光合作用更大。

(3)为探究干旱对小麦、玉米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程度哪种更大,自变量为干旱条件和植物的种类,根据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应设置正常条件下小麦、玉米叶片光合作用作为对照,因此该方案不可行。

【点睛】
熟悉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差异以及实验设计思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黄羽、短喙是控制羽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喙长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AaZ b Z b×AaZ B W 0 1/3
【解析】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和基因位置的判断,理解伴性遗传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
(1)就羽色而言,亲本均为黄羽,子代有黄羽和白羽,且雌雄均有,说明黄羽是显性性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就喙长而言,子代雄鸟全为短喙,雌鸟全为长喙,说明控制喙长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子代雌鸟表现型只与父本一致,雄鸟表现型由父本和母本共同决定,故短喙是显性性状。

(2)由于子代有黄羽和白羽,则亲本羽色基因型均为Aa。

由于短喙是显性性状,长喙是隐性性状,故亲本基因型是Z b Z b和Z B W,则亲本基因型是AaZ b Z b×AaZ B W,子代黄羽短喙雄鸟基因型为AAZ B Z b或AaZ B Z b,全为杂合子。

(3)子代白羽短喙雌鸟基因型为aaZ B W,黄羽长喙雄鸟基因型为1/3AAZ b Z b、2/3AaZ b Z b,交配后代黄羽短喙雄鸟(A_Z B Z--)出现的概率是2/3×1/2=1/3。

【点睛】
常染色体遗传与伴性遗传比较
①常染色体上遗传病与性别无关,即子代无论男女得病的概率或正常的概率相同;
②性染色体上的遗传病与性别有关,子代男女得病概率或正常的概率不同。

③伴X显性遗传病:女性患者多余男性;
伴X隐性遗传病:男性患者多余女性;常染色体:男女患者比例相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