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守财奴教学设计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击查看聂超博客
《守财奴》教案
《守财奴》教案
聂超(06.2.26)
教学目的
1、揣摩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和细节描写
2、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有人视财如命,说“有钱能使鬼推磨”,也有人视金钱如粪土,说“钱乃身外之物”。
假如有两种选择,一边摆的是金钱,一边摆的是亲情,请问你选择什么?金钱与亲情能够“两全”是最好不过的。
但是只能“二选一”时,我们一定要记住——人间还有比金钱更可贵的东西,还有金钱买不来的东西。
但是有人不这样,在金钱和亲情面前,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金钱。
他是谁?他就是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
二、介绍作者。
巴尔扎克是18世纪到19世纪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生于巴黎南部的图尔城,出生后便被送到附近乡村寄养,直到中学毕业,很少享受家庭生活的温暖。
二十岁决定专门从事文学创作,中间退缩过,1828年重新回到文学创作上来。
《舒昂党的人们》《婚姻生理学》两部小说问世,使他在读者中具有一定的市场。
1831年《驴皮记》出版,是他成为法国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
从此他开始了文学创作的全盛时期。
在不到二十年时间里,创作了91部小说。
他生活在法国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十分尖锐复杂的时期,也是资产阶级上升和封建贵族没落的更替时期。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
他的小说集总称为《人间喜剧》,共有90几部长、中、短篇小说,分为三部分:《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分析研究》,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
它规模空前宏伟,内容空前丰富,刻画出了两千四百多个人物形象,是十九世纪前半叶法国社会生活的画卷。
《欧也妮·葛朗台》便是其中著名的一部。
《人间喜剧》形象地反映了法国封建贵族阶级的没落,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恩格斯指出:巴尔扎克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的理解,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历史。
《欧也妮·葛朗台》葛朗台是世界文学画廊中的“四大吝啬鬼”形象之一,那么,其他三位分别是哪位作家的哪部小说中的人物呢?明确:俄果戈里《死魂灵》泼留希金;英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夏洛克;法莫里哀《铿吝人》阿巴贡法;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葛朗台。
那么,中国文学史上有类似的典型人物吗?吴敬梓《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他临死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中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众亲友却不能猜出他的心事,只因灯盏里点着两根灯茎,老婆知道他的心事,挑灭了一根灯芯,顿时就没了气。
如果说严监生的吝啬还带有中国农民的质朴,那么,老葛郎台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今天我们学习《守财奴》》一文。
三、简介与本文有关的情节
在欧也妮23岁生日的晚上,葛朗台在巴黎的侄子查理因父亲破产自杀而投奔葛朗台的家,欧也妮与查理一见钟情。
但葛朗台对弟弟的死和侄子的处境毫不同情,更不用说把女儿嫁给一个破落户了,于是他把查理送往印度去经商。
在临别之际,为了帮助查理实现发财还债的计划,欧也妮把自己的全部积蓄送给查理,查理也将母亲留下的一个贵重精美的梳妆匣寄存在欧也妮这里。
当葛朗台知道女儿把积蓄送给查理后,大发雷霆,把女儿关了起来,妻子吓得一病不起。
公证人克罗旭向他说明了利害关系,如果妻子死了,女儿有权继承母亲的财产。
于是葛朗台跟女儿和好,并讨好妻子,课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提示]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梳妆匣的来历和继承权的问题,正因为这两个原因,导至下文
故事的展开。
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谁能说说老葛郎台的个人档案内容?就像,“非常周末”等娱乐剧场里介绍嘉宾的个人档案一样。
明确:老葛朗台档案年龄:七十六岁,职业:箍桶匠投机商,性格:吝啬专制执著狂,嗜好:看到金子,占有金子.
葛朗台的性格特征、嗜好在课文中何处作了交代?
第一节。
学生朗读第1小节.
第1节交代了葛朗台的个性特怔,使我们对他有了初步的了解,而下面的情节就是对这些词句的最好注解。
〔提示」葛郎台对金钱的贪婪、执着,作者是通过对他的家庭生活的几个片断描写,生动地刻画出来的,请同学们用简洁的短语概括下文故事情节。
明确:抢夺梳妆匣—诱骗继承权—看守密室—临死抓法器
归纳板书:(①夺-②骗-③守-④抓)财
〔提示1葛郎台跟女儿抢夺梳妆匣,诱骗女儿的继承权,在葛郎台眼中,父女之情,骨肉之亲,比不上与金子的关系,金子比女儿还重要。
这一幕幕家庭闹剧正验证了马克思的一句名言。
(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
三、课文分析:
1.分析“抢梳妆匣”
A (动作)
当葛朗台无意中看到查理寄放在女儿这里的金光闪闪的匣子的时候,他的第一个反应是什么?(“瞪着金子的眼光”)
“瞪”的意思是睁大眼睛,本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但在这里葛朗台的眼睛却瞪得可怕、厉害、非同一般。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一看见丈夫瞪着金子的眼光,葛朗台太太便叫起来:‘上帝呀,救救我们!’”。
)
接下来有哪两个动作?用得怎样?
“纵”一“扑”。
葛朗台76岁的人了,身手是多么敏捷、迅猛,看似于年龄不符,实则和本性贴合。
见钱眼开,见利忘义,不“纵”不“扑”又怎能成其为葛朗台呢?因此,“纵”“扑”的细节,既形象展现了葛朗台饿虎扑食、秃鹫擒鸡般攫取金钱的丑态,带有动态的夸张性;又揭示了他崇拜金钱、聚敛无厌的思想本质,体现了动机的真实性。
作者在第一段已经给他下了一个评语,是什么?
——“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著狂。
”
[板书:抢]
B (语言)
当女儿看到自己的亲人寄存的梳妆匣被父亲占有时,是什么反应?(阻止)
分角色朗读这一个片断(“欧也妮四肢发抖。
……‘她会的,老爷。
’母亲说。
”)
欧也妮是如何阻止父亲的?
①“是的,父亲,不是我的。
这匣子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是寄存的东西。
”
——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动,这实际上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可是对葛朗台先生来说根本不顶用,他是怎么辩解的?(“他拿了你的家私,正应该补偿你。
”)
②“父亲,父亲,看在圣母面上……我得原封不动地还他。
”
——这是从宗教信仰的角度上劝阻,西方人非常信教,可是对葛朗台这样的人管用吗?不管用。
他又是怎样讲的?(“看比动手更要不得。
”)
③欧也在手边抓到了一把刀子……“父亲,你的刀把金子碰掉一点,我就用这刀结果我的性命。
”
葛朗台什么反应?(“把刀子对着梳妆匣,望着女儿,迟疑不决。
”)
——女儿拿做人原则、宗教信仰、甚至自己性命来阻止都没有用,看到黄金一切都抛弃了,这就是葛朗台在金钱和女儿面前做出的选择。
2.分析骗取继承权
A (过渡)
后来葛朗台把匣子还给了女儿,为什么?(因为他的妻子可能死,如果妻子死去,他的财产会被女儿继承一部分。
)
葛朗台认为如果把财产放手一部分交给女儿,会怎么样?(“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 说明他把钱看得像生命一样可贵。
)
既然把钱让给女儿是抹脖子,想什么办法?(“决意向欧也妮屈服,巴结她,诱哄她。
”) [板书:骗]
他是怎样巴结、诱哄女儿的呢?把巴结、诱哄女儿的句子划下来并齐读一遍。
(“他对她多么温柔多么体贴……常在女儿面前哆嗦。
”)
B (动作)
①“搀” 搀,扶持的意思。
一般场合,都是年青人搀扶老年人,健康者搀扶体弱者。
这里,一个76岁的长者去搀扶作为晚辈的年青人,真是悖于常理。
一个“搀”的反常动作,逼真地表现了葛朗台的什么独特心理?(要守住财产,就得让女儿放弃财产继承权;要让女儿痛快地放弃,就要讨得女儿欢心。
为了守财,他不异以老迈之躯,低三下四,强作慈祥,骗取女儿的信仰。
一个“搀”字,活画出守财奴的骗子本质。
)
②“慈祥” 他的眼神是什么眼神?(“差不多是很慈祥了。
”)
差不多,差哪一点?(眼神慈祥,内心不慈祥,少了点真诚,多了份虚假。
)
③“哆嗦” 他常在女儿面前哆嗦,他为什么哆嗦?(“哆嗦”是葛朗台故意装出一副可怜相,博得女儿的同情。
)
C (语言)
①“咱们中间可有些小小的事得办一办。
”
——说明他虚伪,他把继承遗产看作是小小的事,实际上他在内心却看作是大事,和性命一样的大事。
他和女儿玩了一个花招。
②“我不能让事情搁在那儿牵肠挂肚。
你总不至于要我受罪吧。
”
——意思是说如果你爱你的父亲,如果你不要你的父亲受罪,就赶快把遗产放弃,不然你父亲就会像受罪一样难过
③“乖乖,这可不是我的事。
——克罗旭,你告诉她吧。
”
——他把这件事抛在克罗旭身上,表明这些决定都是克罗旭安排的,他也是和欧也妮一样只是充当一个旁观者的角色,说明他在继续欺骗女儿。
④“要是对你可怜的母亲,你肯无条件抛弃继承权,把你的前途完全交托给我的话,我觉得更满意。
”
——在这里葛朗台提到了欧也妮的母亲,意在博取同情心,利用女儿对母亲的感情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3.分析看守密室
A (过渡)
毕竟是80几的人了,葛朗台的生命快要走到尽头了,这时欧也妮是怎样对待他的?
——“想到自己不久就要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了……鞠躬尽瘁。
”点学生把这段文字读一读。
这就是女儿对待父亲的态度。
父亲快要去世了,女儿对父亲格外的照顾、格外地眷念。
可是这个父亲关心的是什么?金子、钱,守着的是装满金钱的密室。
B (概述)
把写他一天到晚守住财产的段落找出来,点学生读一读。
- “从清早起,……不时用手摸一下。
”
[板书:看]
C (语言)
把他一天到晚念叨的几句话划下来,点学生读一读。
“裹紧,裹紧,别给人家偷了我的东西。
”
“在那里吗?在那里吗?”
“你看住金子!……拿来放在我面前!”
“这样好教我心里暖和!”
这个人快死了,女儿这样照顾他,他心里有没有暖和?没有。
有没有父女感情?没有。
这时唯一能给他安慰的是金子和钱。
4.分析抓十字架
A (动作)
临死的时候什么能打动他?镀金的十字架。
只有黄金能打动他,一把抓住十字架。
“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
[板书:抓]
B (语言)
这时女儿最希望的是什么?希望父亲在临死之前衷心祝福她。
这个父亲不祝福,他讲的是一句什么话?齐读一遍。
——“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
他迫不得已要到“那边”去,等到女儿也到了“那边”再把钱交给他。
自己死了之后女儿一个人孤零零地在这个世上生活怎么办他没有想过,他至死念念不忘的还是金钱。
小结:葛朗台对于钱财进行了不择手段的获取,如“抢”、“骗”、“看”、“抓”,这一切都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守”。
“守”在这里的含义我认为不是简单的看护、看守的意思,而是不断的获取、强烈的嗜好和疯狂的死守。
(三)“奴”
A (引导)
如果葛朗台的守财是依靠正当的手段获的,是建立在顾全亲情的基础上的,这些钱是用来消费、享受或者赈灾、济贫的话,那么葛朗台应该说过的是一种非常快乐的生活,他也可能享受到亲人间的天伦之乐。
但是,他没有这样做。
他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呢?这里补充一些葛朗台平时生活的材料。
葛朗台住的是破旧的阴暗的房屋,吃得极其俭省,不允许买肉吃。
家里不允许同时点两支蜡烛。
不管春寒秋凉,每年冬天实在熬不下去了才点上壁炉取暖,春寒料峭的时候就要熄火。
这一切都是他的“守财”的本性惹的祸。
B、思考:把葛朗台的生活和我们的生活相比,看看他有什么,而我们没有;我们有什么,而他又没有?
——他有很多钱,多到什么程度呢?《项链》中玛蒂尔德奋斗了10年才偿还清了一挂36000法郎的项链,而葛朗台的财产达2000万法郎之多,需要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中产阶级奋斗5000年。
但是葛朗台除了有那些钱外,可以说是一无所有。
我们没有他那么多的钱,但是我们有的是和父母兄妹的亲情、和同学朋友的友情、和老师的师生情……这些都是用金钱无法买到的。
葛朗台占有金钱却不懂得享受金钱可能带给他的乐趣,他支配金钱又被金钱所支配,他既是金钱的主人,又是金钱的奴隶。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葛朗台很穷,穷得只剩下钱了。
尤为可叹的是,是钱葬送了葛朗台的命,
而这些钱葛朗台一分也带不走。
而我们很富有,我们拥有许多非常宝贵的东西,它们都是一些无价之宝,将伴随着我们的一生甚至我们后来的人。
说到这里,有一个很古老的填空题,请大家做一做:
题目:金钱能买到,但买不到。
——房屋,家庭;药物,健康;伙伴,友谊;书籍,知识;娱乐,快乐;婚姻,爱情;官职,民心……
当我们面对这许多的选择的时候,我们一定要选择比金钱更为可贵的东西。
其实生活经常会给我们这样那样的考题,我希望同学们都能打满分,交上一份无愧于心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