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6课水墨山水画苏少版(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6课水墨山水画苏少版 (8)
教学目标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水墨山水画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手法,
培养他们对传统中国绘画艺术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
学生应能够:
1. 了解水墨山水画的基本特点和历史背景。
2. 学会使用毛笔、墨汁和宣纸等基本绘画工具。
3. 掌握水墨山水画的基本构图和用笔技巧。
4. 能够独立完成一幅水墨山水画作品,并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创意。
教学内容
1. 水墨山水画的基本特点和历史背景。
2. 毛笔、墨汁、宣纸等基本绘画工具的使用方法。
3. 水墨山水画的构图和用笔技巧。
4. 创作一幅水墨山水画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 水墨山水画的基本特点和用笔技巧。
2. 毛笔、墨汁、宣纸等基本绘画工具的使用方法。
3. 水墨山水画的构图和创作方法。
难点
1. 水墨山水画的用笔技巧,如干湿、浓淡、粗细等。
2. 水墨山水画的构图和层次感的表现。
3. 学生独立创作一幅水墨山水画作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毛笔、墨汁、宣纸等基本绘画工具。
3. 画板、画架、水桶等辅助工具。
教学过程
1. 引入:介绍水墨山水画的基本特点和历史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毛笔、墨汁、宣纸等基本绘画工具的使用方法,以
及水墨山水画的构图和用笔技巧。
3. 示范:教师现场示范水墨山水画的创作过程,边示范边讲解。
4. 练习: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进行水墨山水画的练习。
5. 创作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练习作品进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创
作中遇到的问题。
6. 独立创作:学生独立创作一幅水墨山水画作品,教师巡回指导。
7.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板书设计
1. 水墨山水画的基本特点和历史背景。
2. 毛笔、墨汁、宣纸等基本绘画工具的使用方法。
3. 水墨山水画的构图和用笔技巧。
4. 学生作品展示。
作业设计
1. 学生独立创作一幅水墨山水画作品,要求构图合理,用笔熟练,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创意。
课后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是否能够了解和掌握水墨山水画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手法,培养他们对传统中国绘画艺术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是否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创作指导,是否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创作中遇到的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创作空间,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创意。
同时,教师还应加强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宣传和推广,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
1. 引入
在引入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经典的水墨山水画作品,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倪瓒的《渔庄秋霁图》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水墨山水画的艺术魅力。
同时,教师可以简要介绍水墨山水画的历史背景,如它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帮助学生建立对水墨山水画的初步认识。
2. 讲解
在讲解阶段,教师应详细解释水墨山水画的基本特点,如“墨分五色”(浓、淡、干、湿、焦)、“计白当黑”等,并演示如何运用不同的笔触(如点、线、面)来表现山石、树木、云水等自然景观。
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毛笔、墨汁和宣纸,包括如何握笔、调墨、控制水分等基本技巧。
3. 示范
示范环节是学生学习和理解的关键。
教师应现场作画,边示范边讲解,让学生清晰地看到一幅水墨山水画是如何从构图到细节描绘一
步步完成的。
在示范过程中,教师可以强调一些技巧,如如何通过笔
法的虚实、疏密来表现远近关系,如何运用留白来增强画面的意境等。
4. 练习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操作,尝试运用所学的技巧来完成
一些简单的山水画练习。
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必过于追求完美,重点在于体验水墨画的乐趣和掌握基本技巧。
5. 创作指导
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应巡回指导,针对每个学生的作品给出
具体的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例如,对
于构图不合理的学生,教师可以指导他们如何更好地安排画面元素;
对于用笔不熟练的学生,教师可以演示如何通过练习来提高笔法的流
畅性。
6. 独立创作
在独立创作环节,学生将之前所学到的知识和技巧综合运用,完
成一幅完整的水墨山水画作品。
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
创造力,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中。
同时,教师应继续巡回指导,确
保学生能够在创作过程中得到及时的帮助。
7. 展示与评价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水墨山水画的基本技巧,还能够在实践中培养审美能力、创造力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师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艺术创作的引导者和支持者。
教学过程补充细节
1. 引入
2. 讲解
在讲解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亲手触摸毛笔、宣
纸等绘画工具,感受其质地和特性。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互动问答的
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例如提问:“为什么水墨画能够
表现出山水的灵动和韵味?”引导学生思考水墨画的独特魅力。
3. 示范
在示范环节,教师可以选择一位学生作为模特,现场为其绘制一
幅水墨山水画。
在绘制过程中,教师可以详细讲解每一步的用意和技巧,如何从大体的构图到细节的勾勒,如何处理山石、树木、云水的
层次和质感。
这样的示范更加生动直观,有助于学生理解。
4. 练习
在练习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小练习,如“画一画你心
中的山水”,鼓励学生自由发挥,不必拘泥于传统样式。
同时,教师
可以设置一些挑战,如“只用三笔完成一幅山水画”,这样的练习既
能锻炼学生的技巧,又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5. 创作指导
在创作指导环节,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创作思路,如如何从生活中
的风景中提取元素,如何将个人的情感体验融入画作。
教师还可以组
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创作心得,从而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
6. 独立创作
在独立创作环节,教师可以播放一些轻柔的中国传统音乐,为学
生营造一个宁静的创作氛围。
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表
现手法,如泼墨、破墨等,以增强画面的艺术效果。
7. 展示与评价
在展示与评价环节,教师可以组织一个小型的“水墨山水画展”,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并邀请其他班级的同学和老师来参观。
这样的活动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成就,还能增进班级之间的交流。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水墨山水画的基本技巧,还能够在实践中培养审美能力、创造力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师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艺术创作的引导者和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