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模式与路径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术研究
2022年2月第7卷 第2期
广西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模式与路径研究
李胜恒
百色学院体育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摘 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调查法等方法,对广西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过程中的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全民健身、民族民俗节庆体育、民族传统体育训练与竞赛、市场化等发展模式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大扶持力度、拓展表现形式、丰富文化内涵、延伸功能价值、不同发展模式协同推进等路径,进而推动广西民族传统体育的快速持续发展。

关键词:广西 民族传统体育 发展模式 路径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22)2—0094—04
基金项目:(1) 2020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广西民族传统体育的活态传承与区域协同发展研究,编号:20FTY022; (2)2018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广西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模式与机制创新研究,编号: 2018KY0569。

作者简介:李胜恒(1984~)男,硕士,副教授。

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1 前言
广西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因其特殊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环境,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

[1]然而,随着竞技体育及体育产业化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正遭受到外来新兴体育项目的冲击和挑战,逐渐被边缘化,其生存和发展空间进一步萎缩,这对广西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因此,有必要对广西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模式进行深入系统研究,提出广西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路径,有效推动广西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进而在文化传承、地方经济发展、全民健身、民族交流与融合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2 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概况
广西地处祖国西南地区,境内居住着壮、瑶、苗、侗、彝、仫佬、毛南、回、京、水、仡佬等11个世居少数民族,各民族结合自身的生存环境和条件,在生产与生活过程中创造了大量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这些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重要的健身娱乐和观赏价值。

桂林理工大学朱岚涛、陈炜在《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调查研究》一文中指出:广西共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478项,主要集中在壮、瑶、苗、侗、仫佬族等民族,其中以壮族最多达194 项,其次是瑶族,有87项。

[1]此外,苗族有83项,侗族35项,仫佬族28项,毛南族13项,彝族13项,京族8项,水族8项,仡佬族5项,而以回族最少,仅有4 项。

就广西而言,少数民族主要聚集在西北、西南和中部地区。

从地域分布来看,广西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分布与广西少数民族的分布一致,主要集中分布在南宁、桂林、柳州、百色、河池等市,其中,河池拥有71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占总数的14�85%;桂林有66项,占总数的13�8%;百色有59项,占总数的12�34%;南宁有47项,柳州有46项。

[1]此外,钦州、玉林、来宾、贵港等地也有零星分布。

由此可以看出,广西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主要分布在广西的西北部、西南部和中部山区,西北部以桂林、河池、百色为主轴,西南以百色、崇左为主轴,中部以桂林、柳州、南宁
为主轴,三条主轴都呈线状集中分布,[1]
并以桂林、柳州、南宁、崇左、百色、河池六个城市为节点,形成了一个环状分布格局。

3 广西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模式3�1 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发展模式
学校作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阵地,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学校教育发展模式则是广西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最有效途径,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具有师资、场地、参与人群、技术指导等方面的优势,目前广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逐渐引入高校及中小学体育课堂,作为体育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
容,开设的项目主要有武术、投绣球、珍珠球、舞龙舞狮、抢花炮、板鞋竞速、打陀螺等。

此外,部分高校和中小学还在组建民族传统体育训练队,开展日常化训练,并在民族传统节日“三月三”、学校体育运动会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竞赛和展演活动。

在学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训练、比赛等活动,加深了学生对广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认识和了解,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广西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的普及与推广,同时提升了广西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

3�2 民族民俗节庆体育发展模式
民族民俗节庆体育发展模式是民族传统体育在农村发展的主要方式。

[2]在民族传统节日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丰富了民族传统节日的内容,同时又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广西有11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如壮族“三月三”、苗族跳坡节、彝族火把节和跳弓节、仡佬族拜树节、瑶族盘王节等,在民族民俗节庆活动中,都会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和文艺表演,如投绣球、舞龙舞狮、荡秋千、抢花炮、壮族武术、爬坡杆、打磨秋、摔跤、踩高跷、赛龙舟等。

在民族民俗节庆中大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使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成为广西各族人民开展健身和娱乐活动的重要内容,才能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从而在农村、学校、社区等广大地区得到持久、稳定的发展。

[2]
表1 广西民族民俗节庆期间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状况表民族民俗节
庆名称
开展时间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壮族三月三农历三月初三
舞龙、舞狮、投绣球、抢花炮、板鞋竞速、高脚竞速、珍珠球、射弩、独竹漂、打陀螺、民族健身舞、跳竹竿、打扁担等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赛龙舟
苗族跳坡节农历正月初二至正
月十四
爬坡杆、芦笙舞、打磨秋、
摔跤、踩风车、踩高跷
彝族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摔跤、打磨秋、背新娘、打陀螺、芦笙舞
彝族跳弓节农历四月上、中旬芦笙舞、木鼓舞、铜鼓舞、花伞舞、摔跤等
仡佬族拜树
节农历八月十五
打篾鸡蛋球、打秋千、抢
花炮、高台舞狮、牛筋舞
和踩堂舞
瑶族盘王节农历十月十六日瑶族顶鼓、板鞋竞速、投
绣球
3�3 全民健身发展模式
全民健身发展模式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自然选择。

从当前人们的健身需求来看,具有休闲、娱乐特点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才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才会将其作为健身的手段。

为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健身的需要,政府部门深入挖掘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把广西民族传统体育中具有休闲娱乐特点的项目与全民健身活动的推广结合起来,大力开展民族健身舞、珍珠球、抢花炮、投绣球、打陀螺、赛龙舟等活动。

此外,充分利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凝聚力和民族体育自身所具有的健身、娱乐、竞技功能,[3]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利用本地区特有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健身锻炼,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并将其作为健身娱乐的重要手段。

通过民族传统体育健身活动不仅提升了人民群众的体质健康水平,而且推动了广西民族传统体育的普及与推广,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3�4 民族传统体育训练与竞赛模式
民族传统体育训练与竞赛模式是民族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该模式主要包括成立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开展日常化训练、举办竞赛活动等三个方面。

(1)成立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

201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局批准成立了隆林苗族爬杆、跳芦笙、彝族打磨秋、壮族踩风车训练基地,巴马县射弩基地,富川县炸(舞)龙基地,金秀县民族传统体育黄泥鼓培训基地,柳江县抢花炮训练基地,上思县舞鹿培训基地,马山县加方乡壮族打扁担基地等8个训练基地。

2015年12月,自治区体育局、自治区民委下发《关于资助广西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基地的通知》,资助10个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基地建设。

2016年10月,自治区体育局根据广西创建国家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传承示范区的相关要求,评选出广西十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技项目训练基地、广西十大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传承示范基地、广西十大民族传统体育示范县(市、区)、广西十大民族体育特色之乡和广西十大民族传统体育传承馆等5个项目。

2016年,自治区体育局资助建设了多个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传承项目,包括广西民族传统体育品牌赛事、广西民族传统体育节庆、广西民族体育传承人、广西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基地、广西民族传统体育示范学校等。

此外,南宁市在南宁市四十一中、沛鸿民族中学和武鸣县民族中学成立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训练基地。

(2)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训练。

为推动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与竞技水平的提升,部分民族中学、高等院校,如隆林民族高中、百色学院、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等,专门成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队,开展常态化训练,训练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主要涉及龙舟、舞龙舞狮、投绣球、板鞋竞速、独竹漂、高脚竞速等,积极参与广西区运会、民运会、传统节日(壮族三月三、端午节等)中的民族传统体育比赛,取得了优异成绩。

(3)举办民族传统体育竞赛活动。

为传承和发展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加强各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增进文化认同,广西自1982年4月开始举办广西第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至今已举办了十四届。

从1998年第九届民运会开始,举办时间被固定下来,每四年举办一次,使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开展逐步制
度化、科学化化、规范化,目前已成为广西最具影响力的民族传统体育盛会。

此外,广西区运会、广西学生运动会中也设置了武术、赛龙舟、板鞋竞速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比赛。

3�5 市场化发展模式
市场化模式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当前广西民族传统体育市场化处于初始阶段,一些具备市场发展条件的项目紧紧围绕社会需求开发市场和产品,并进行市场化运作,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目前,广西民族传统体育市场主要包括:(1)民族传统体育表演:主要在大型节庆活动、企业开业或周年庆典、文艺展演中开展民族传统项目表演,受项目特点的限制,开展的表演项目仅有舞龙舞狮表演、武术表演、民族健身舞。

(2)民族传统体育培训:根据市场需求,主要有舞龙舞狮、太极拳、散打等项目开展技术培训。

(3)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以特色民族村寨或民族传统节日为依托,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主要内容和亮点,吸引人们观看民族传统体育表演,开展旅游活动,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4)民族传统体育器材及附属产品制作:为满足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训练、比赛、健身、表演等方面的需要,各地兴起了制作和售卖绣球、舞龙、舞狮、板鞋、龙舟及附属产品的私人作坊,但尚未形成规模和产业。

4 广西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路径选择
4�1 加大扶持力度是广西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过程中,需要政府财政部门、文化与旅游部门、教育部门、体育部门、民族事务部门等相互协作,在政策、经费、专业人才等方面扶持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为广西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法律和政策保障;制定广西民族传统体育中长期发展规划,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指明方向;成立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组织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技术培训,举办单项民族传统体育竞赛活动,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动力;划拨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所需的专项经费,完善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通过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从而促进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

4�2 拓展表现形式,丰富文化内涵是促进广西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关键
特定的文化生态环境是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方面必须加强对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环境的保护,减少原生态体育文化元素的流失,进一步夯实广西民族传统体育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另一方面,借鉴现代体育项目的发展理念和推广方式,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展广西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和表现形式,降低技术动作的难度,完善竞赛规则,开发一些适合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活动形式,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基础上推动广西民族传统体育的创新性发展,提高其观赏性与娱乐性,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要,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4]同时,从发展的角度出发深入挖掘广西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使其更加具有生命力。

4�3 延伸功能价值是推动广西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动力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充分发挥其功能,并能得到可持续发展,从而更好的为全民健身、民族文化交流、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只有满足社会发展和个人的需要,才能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如果不能体现其价值和功能,其发展将是盲目和毫无意义的。

[5]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健身、教育、娱乐、经济等功能和价值,但这些价值未能得到充分体现和释放,导致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缺乏动力,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步伐。

对于广西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不能仅仅局限于它的某一个功能,在追求文化特性的同时还应实现和延伸其功能和价值,使民族传统体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人们健身、休闲、娱乐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引入中小学、大学等教育阶段,通过民族传统体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与区域其他产业相结合,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区域间联合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推动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促进区域安定团结和社会稳定。

4�4 不同发展模式之间的协同推进是广西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广西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模式主要有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全民健身、民族民俗节庆体育、民族传统体育训练与竞赛、市场化等,各种模式之间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在不同时期每一种发展模式所产生的作用和价值不尽相同,但在广西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过程中,需要保证发展模式和路径的多样化,而且在不同时期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发展适时调整发展的侧重点。

当前应以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和全民健身模式为重点,推动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普及;以民族传统体育训练与竞赛模式为补充,促进技术水平的提升,不断扩大影响力;以市场化模式为突破口,积极开拓民族传统体育市场,走产业化发展之路,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通过各种发展模式之间的协同推进,进而推动广西民族传统体育的快速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岚涛,陈炜�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调查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012(3):146-153�
[2]闫艺�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模式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2(5):127-130� (下转第100页)
On Ritual Body Behavior Culture of Tujia Nationality
in Northeast Sichuan
Shi Mingna
(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Dazhou Sichuan 635000, China)
Abstract:The ritual body behavior culture of Tujia Nationality in Northeast Sichuan inherits and continues the special memory of Tujia nationality and maintains the emotional bond between family groups�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histor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explains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Tujia ritual body behavior, social dramatic development and contemporary development reflection� It is found that Tujia ritual body behavior has profound connotation and is mainly presented in event structure and "structure process";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modern society,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contained in physical behavior is gradually dispelled, and the stag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re gradually displayed� In the reflection, we should explore the modern development of body behavior culture, grasp the operation of "free mechanism", strengthen cultural consciousness, and preserve the authenticity of ritual body behavior culture�
Keywords:Ritual Physical behavior culture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Tujia Nationality in Northeast Sichuan
会戏剧性发展,身体行为跨越时空而脱域,导致其文化内涵逐渐隐去。

川东北土家族仪式性身体行为文化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特别是在新时代弘扬传统文化,实现文化自信与自强的背景下,应进一步探索川东北仪式性身体行为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在川东北土家族仪式性身体行为文化重构思考中,实现其传统文化在服务地域文化和谐中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汪凌�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特征、功能与发展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9(10):48-51�
[2]维克多·特纳� 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3]卢兵� 土家族、苗族祭祀仪式中的体育文化解读[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4(3):9-12�
[4]王杰文� “遗产化”与后现代生活世界——基于民俗学立场的批判与反思[J]�民俗研究, 2016(4):20-33�[5]宋晓楠, 孙健� 文化自觉视域下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发展方向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7(2):128-132�
[6]吴强�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融合共生的文化空间研究[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9(1):62-66�
[7]费孝通�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6�
On the Development Mode and Path of Guangxi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Li Shenghe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Baise University, Baise Guangxi 533000, China)
Abstract: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interview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etc, this paper studies the development modes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 education in school, national fitness, national and folk festival sports,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 training and competition, and marketiz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Guangxi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 on this basis, put forward to strengthen support, expand the form of expression, en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extend the function value, coordinated promote the different development modes, and promote the rapi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Guangxi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Keywords:Guangxi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 Development mode Path
(上接第96页)
[3]钟卫刚�构建西部地区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模式及对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2):43-45�
[4]庞辉�从新疆民运会看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
模式之构建[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2):63-66�
[5]王岗�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模式构建宗旨与动力源[J]�体育文化导刊,2002(3):1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