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一+灌水率图的制定

合集下载

灌溉用水量及灌水率

灌溉用水量及灌水率
– 1、收集多年降雨资料和作物资料 – 2、计算每年的灌溉用水量 – 3、进行灌溉用水量频率计算 – 4、选择设计频率的灌溉用水量
四、 灌水率(灌水模数)
• 概念: 灌区单位面积(国内通常以万亩计算)所需 灌溉的净流量,又称灌水模数
• 某种作物一次灌水需要的净流量
q净

m1
8.64T1
(一)影响灌水率的因素
灌溉用水量
• 本节课主要内容:
– 净灌溉用水量和毛灌溉用水量概念
–掌握单一作物灌溉用水量和灌区多 种作物灌溉用水量计算;
–掌握灌水率计算 ,并能进行灌水率 图的绘制和修正
• 灌溉用水量
– 定义:某一灌溉面积上需要水源供给的总灌溉用 水量。
– 灌溉用水量影响灌溉工程规模 – 影响灌用水量的因素:灌溉面积、作物种植结构、
• 它可以衡量全灌区灌溉用水是否合适。 • 若灌区局部范围的作物种植面积比例与全
灌区类似,则可以用于推算局部范围内的 灌溉用水量 • 灌区的种植比例已经根据农业发展计划确、多年灌溉用水量的确定和灌溉用水频率曲线
• 计算方法:配线法 PIII型曲线。 • 步骤:
二、典型年灌溉用水量及用水过程线
• 净灌溉用水量:某作物一次灌水灌到田间的水量: W净i=mi Ai (m3)
Ai -第i种作物的灌溉面积, mi -第i种作物的灌水定额 可得到某种作物用水过程线
全灌区任何一个时段内的净灌溉用水量(W净),是该时段内 各种作物净灌溉用水量之和,W净=ΣW净I
据此可求得典型年全灌区净灌溉用水量过程线。(直接法)
• 2.修正的原则 A:尽量不改变主要作物关键用水期的各次灌水 时间; 若必须调整,以前移为主,前后不超过三天; B:调整后灌水率均匀连续,最小灌水率不小于 最大灌水率的40%。

灌区灌溉用水量计算—计算灌溉用水量

灌区灌溉用水量计算—计算灌溉用水量
设计灌水率的确定步骤




计算灌水率
绘制初拟灌水率图——垒箱子
修正灌水率图——推箱子
确定设计灌水率值——选箱子
第二步:绘制初拟灌水率图
灌水率图的绘制:
以灌水时间
为横坐标,
以灌水率为
纵坐标,即
可绘出初拟
灌水率图。
灌水率图的绘制练习——垒箱子

以灌水时间为横坐标,
以灌水率为纵坐标,绘
制初拟灌水率图。
mik——第i种作物第k次灌水的灌水定额,m3/hm2;
Tik——第i种作物第k次灌水的灌水延续时间,d;与作物种类、灌区面积
大小及农业技术条件等有关,它的长短直接影响着灌水率的大小。不同作
物允许的灌水延续时间不相同,对主要作物关键期的灌水,灌水延续时间
不宜过长;次要作物可以延长一些。
i ——第i种作物的种植比例,其值为第i种作物的灌溉面积与灌区灌溉面
750
10
0.043
3.27—4.3
600
8
0.022
5.1—5.8
600
8
0.022
4.12—4.21
675
10
0.039
6.1—6.10
675
10
0.039
0.043
25%
50%
设计灌水率的确定步骤




计算灌水率
绘制初拟灌水率图——垒箱子
修正灌水率图——推箱子
确定设计灌水率值——选箱子
第三步:修正灌水率图
0.05







例α
50%


25%

灌水率图计算表

灌水率图计算表
表4-6
种植比 作物名称 例 (%) 水稻 春玉米 春蔬菜 大春薯杂 小麦 大豆 油菜 65.00 23.00 5.90 6.10 60.00 10.00 5.00 一次 延续 灌水 时间 (天 8.00 8.00 8.00 8.00 8.00 8.00 8.00 2.25 24.00 24.00 4.00 2.25 2.14 27.00 2.07 一月 上 中 下 上 二月 中 下 上 三月 中 下 上 26.00
2014年2014年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富邦乡多
四月 中 7.00 15.00 2.07 1.83 2.07 2.36 下 9.80 上 9.10 五月 中 78.65 14.00 2.07
项目区灌水率设计
种植比 作物名称 例 (%) 一次 延续 灌水 时间 (天 )
灌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作物名称
种植比 例 (%)
一次 延续 灌水 时间 (天 )


下 上





上 0.24
中 0.07 0.14
下 0.09
上 0.09
中 0.74 0.13
水稻
65
8
春玉米
23
8 0.02 0.02 0.23 0.23 0.04 0.02 0.23 0.26 0.02 0.02 0.27 0.26 0.25
拉祜族自治县富邦乡多依林村帮努干支渠防渗工程项目(75%)
灌水定额(m3/亩) 五月 下 68.90 2.07 12.00 2.25 2.50 上 20.80 六月 中 11.70 下 9.75 上 1.30 七月 中 3.90 下 1.95 上 19.50 八月 中 3.25 下 上 7.80 九月 十月 下 上 十一月 中 下 上 十二月 中 中 下 上 中

灌水率图自动绘制与修正

灌水率图自动绘制与修正

3月 上 2-28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中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0.29
0.29
下 3-20 0.29 3-21 0.29 3-22 0.29 3-23 0.29 3-24 0.29 3-25 0.29 3-26 0.29 3-27 0.29 0.20 3-28 0.29 0.20 3-29 0.20
0.29
0.29
0.29
0.29
0.29
0.29
0.29
0.49
0.49
0.20
4月 上 3-30 0.20 3-31 0.20 4-1 0.20 4-2 0.20 4-3 0.20 4-4 4-5 4-6 4-7 4-8
0.20
0.20
0.20
0.20
0.20
中 4-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0.32 0.17 0.49 4-17 0.32 0.17 0.49 4-18 0.32 0.17 0.49
6月17日 7月11日 8月10日
6月12日 7月6日 8月5日
玉米
如果前后移动不能满足要求,也可以稍微延长或缩短灌水时间。 作物名称 作物名称 日期 小麦 棉花 谷子 玉米 灌水率 1月 上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小麦
小麦
0.70
棉花
谷子
玉米
棉花
灌水率q[(m3/s)亩]
0.16
中 8-7 8-8 8-9 8-10 8-11 8-12 8-13 8-14 8-15 8-16

灌区排灌课程设计

灌区排灌课程设计

马清灌河排灌课区程设计目录第一章灌区基本资料1、概况2、气象3、种植计划4、土壤第二章灌溉制度及灌水率的确定1、水量平衡法制定小麦、玉米的灌溉制度2、由灌溉制度确定灌水率,绘制灌水率图第三章渠道设计1、灌区灌溉渠道系统的布置2、灌溉渠道系统设计3、灌溉渠道断面设计第四章计算渠道土方量1、计算挖方量2、计算填方量第一章灌区基本资料一、概况马清河灌区位于界荣山以南,马清河以北,(20m等高线以下的)总面积约12万亩。

年平均气温16.5℃,多年平均蒸发量1265mm,多年平均降水量101.2mm。

降雨年内分配极不均匀。

灌区人口总数约8万,界荣山上以林、牧、副业为主,马头山以林为主,20m等高线以下则以大田作物为主,种植小麦、玉米、杂粮等作物。

灌区上游土质属中壤,下游龙尾河一带属轻砂壤土。

地下水埋深一般为4~5m,土壤及地下水的PH值属中性,无盐碱化威胁。

马清河灌区为马清河流域规划组成部分。

根据规划要求,已在兴隆峪上游20km处建大型水库一座,坝顶高程50.2m,正常水位43.0,兴利库容1.2×108m3,总库容2.3×108m3。

马清河灌区拟在该水库下游A—A断面处修建拦河式取水枢纽,引取水库发电尾水进行灌溉。

A—A断面处河底高程30m,砂、卵石覆盖层厚2.5m,下为基岩,河道比降1/100,河底宽82m,河面宽120m。

水库所供之水水质良好,含沙量极微,水量亦能完全满足灌区用水要求。

二、气象根据当地气象站资料,设计的中等干旱年(相当于1972年)农作物生长期间旬降雨量见表1。

表1 马清河灌区降雨量统计表(设计年)三、种植计划灌区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兼有少量豆类作物,复种指数为1,各种作物种植比例见表2。

表3、4。

四、土壤土壤质地为轻壤土,容重1.4t/m3,田间持水量23%;土壤含水率上限占田间持水率的95%;含水率下限占田间持水率50%。

地下水埋深4—5m,全生育期地下水补给量按45m3/亩计;小麦播种时,初始土壤含水率按19%计。

灌溉排水工程学习题集

灌溉排水工程学习题集

灌溉排⽔⼯程学习题集灌溉排⽔⼯程学习题集编辑:迟道才夏桂敏张旭东孙仕军王丽学绪论思考题1.试述灌溉排⽔⼯程的基本任务。

2.试述我国⽔资源的特点。

3.试述我国灌溉排⽔分区特点。

4.排⽔⼯程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那些?5. 什么叫农⽥⽔分状况和地区⽔情?第⼀章农⽥⽔分状况与⼟壤⽔分运动思考题1.⼟壤是由哪⼏部分物质组成的?2. 农业⼟壤的剖⾯⼀般有哪⼏层?各层性质有何不同?3. 什么是⽔分常数?常⽤的⽔分常数有哪⼏种?并分别说明其含义。

4. 什么叫⼟壤的有效⽔?各类质地的⼟壤有效⽔范围是什么?5. 如何确定⼟壤有效⽔的最⼤贮量?⽣产实践中灌⽔时,为什么不能以凋萎系数作灌⽔下限?6. 分别说明⼟⽔势及各分势的基本概念。

7. 什么是⼟壤⽔分特征曲线?在实践中如何应⽤?如何测定?8. 作物体内⽔分存在的状态有哪两种、有何区别?它们在作物⽣理活动中起何作⽤?9. 什么是渗透作⽤?10. 作物吸收和运输⽔分的动⼒是什么?影响根系吸⽔的因素有哪些?11. 作物是通过什么途径进⾏蒸腾的?⽓孔的开闭与⽔分状况的关系?12. ⽔分不⾜和⽔分过多时对作物产⽣什么危害?13. 根区⼟壤⽔分平衡⽅程有什么作⽤?计算题1.某农⽥1m深以内⼟壤质地为壤⼟,其孔隙率为47%,悬着⽑管⽔的最⼤含⽔率为30%,凋萎系数为9.5%(以上各值皆按占整个⼟壤体积的百分数计),⼟壤容重为1.403,地下⽔⾯在地⾯以下7m处,⼟壤计划湿润层厚度定为0.8m。

要求:计算⼟壤计划湿润层中有效含⽔量的上、下限,并分别⽤m3/亩,m3和⽔深三种单位表⽰有效含⽔量的计算结果。

2.某⼟壤经试验测定,第⼀分钟末的⼊渗速率i1=6,α=0.4。

要求:运⽤⼟壤⼊渗经验公式计算30内的⼊渗⽔量及平均⼊渗速率,以及第30分钟末的瞬时⼊渗速率。

3. ⼟壤蒸发计算某质⼟壤1m⼟层内初始含⽔率θ0=19%(体积,下同),⼩于临界含⽔率θc,蒸发处于强度递减阶段。

测得风⼲含⽔率θ6%,饱和含⽔率θ48.9%。

《灌溉排水工程学》第三章:作物需水量、灌溉制度及用水量、灌水率

《灌溉排水工程学》第三章:作物需水量、灌溉制度及用水量、灌水率

C :取决于平均相对湿度与白天风速的修正系数。
ET0 的计算只考虑了气象因素对需水量的影响,实际作物 需水量ET 还应考虑作物与土壤因素进行修正。
第二步:实际作物需水量ET 的计算 1)土壤水分充足:
ET Kc ET0
Kc : 作物系数,与作物种类、品种、生育期、作物群体叶 面积有关。实测结果表明,Kc 在作物全生育期的变化规
作物水分生产函数: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作物 产量与投入水量或作物消耗水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作物水分生产函数的定性分析: 1)Y-W 线的拐点A0左边(阶段1), d y /d w逐步增大:表明产量的增 加幅度大于投入量增加幅度;
2)Y-W 线的拐点A0右边(阶段2), d y /d w逐步减小:表明产量的增 加幅度小于水投入量增加幅度,即 “报酬递减”。 结论:在水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从 优化用水的角度看,应该首先考虑 水的利用效率。
充分灌溉制度:灌溉供水能够充分满足作物各生
育阶段的需水量要求而设计制定的灌溉制度。
充分灌溉制度的3种确定方法: (1)根据群众丰产灌水经验来确定; (2)根据灌溉实验资料来确定(作物需水量、灌溉制度、
灌水技术); (3)按水量平衡原理分析、确定。 生产实践中,第3种方法结合第1、2种方法的实际资料, 得出的制度比较完善。水生作物和旱作物的灌溉制度的 制定方法截然不同。
P1 : t1时期内的降雨量(mm);
(2)水稻生育期内灌溉制度:水量平衡方程
h2 h1 P m E C
h1: 时段初田面水层深度;h2:时段末田面水层深度;
P :时段内降雨量;m:时段内的灌水量; E :时段内
田间耗水量;C:时段内排水量,式中各式均以mm计。
如果时段初的农田水分处于适宜水层上限(hmax),经过一 个时段的消耗,田面水层降到适宜水层的下限(hmin),这时 如果没有降雨,则需进行灌溉,灌水定额即为:

灌水率计算表.xls

灌水率计算表.xls

4
650
8.7
8.16
5
670
10.6 10.15
25%
1 2
900
11.11 11.25
600
3.11 3.20
1
510
6.16 6.28
25%
2 3
640
7.11 7.20
640
7.24
8.2
4
640
8.9
8.18
修正前
灌水延续天 数(d)
13 13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5 10 13 10 10 10
灌水率计算表
修正后
灌溉定额
灌水率 (m3/s.100hm2)
(m3/hm2)
灌水次序
灌水时间(月.日) 灌水延续
灌水率


天数(d) (m3/s.100hm2)
0.0258
1
10.16 10.28
13
0.0258
0.0289
2
12.7 12.19
13
0.0289
0.0405
3280
3
2.1
2.9
10
作物 冬小麦Leabharlann 棉花 油菜 夏玉米种植面积
灌水定额
百分比 (%)
灌水次序 (m3/hm2) 灌水时间(月.日)


1
580
10.17 10.29
2
650
12.7 12.19
50%
3
700
2.1
2.9
4
680
3.26
4.4
5
670
5.1
5.9
1

实验一 玉米的灌溉制度设计和灌水率的设计

实验一 玉米的灌溉制度设计和灌水率的设计

实验一玉米的灌溉制度设计和灌水率的设计一、实验目的正确分析所提供的各种资料,掌握作物灌溉制度和灌水率的设计原理、方法和步骤。

二、仪器设备绘图工具、计算器三、实验内容基本资料分析。

1、玉米的地域分布玉米的种植区域遍布全国各省(区、市),而根据适宜种植的程度又较集中分布在从东北三省经冀、鲁、豫、陕走向西南的一个狭长地带,该地带玉米种植面积占全国玉米总面积的70%,产量接近玉米总产量的4/5。

根据地理位置、地势、气温、无霜期长短等条件确定玉米的播种期和种植制度,并将玉米大致分为春播和夏播两类。

我国北方北纬40度以北,多为春季播种,为春玉米。

北纬38度以南,气温较高,无霜期多在190天以上,玉米夏季播种,为夏玉米。

冀、晋、陕、鲁及新疆等省区,靠北部种植春玉米,南部复种夏玉米,中部春、夏玉米交叉种植。

长江以南一些地区有一年三熟的秋玉米,而广西、海南等省区,还可以在冬季种植玉米。

2、玉米的需水规律无论是春玉米还是夏玉米、北方玉米还是南方玉米,需水模系数(指各生育阶段需水量占全生育期总需水量的百分比)的变化趋势均是从小到大,再由大到小。

各生育阶段需水情况如下:(1)播种~拔节阶段:植株蒸腾量很小,其水分多数消耗在棵间蒸发中,玉米这个生育阶段在全生育期内时间最长,春、夏玉米分别占全生育期天数的32.4%~35.6%和30.3%~31.9%,但需水模系数最低,春玉米占23.9%~24. 2%,而夏玉米仅占16.7%~22.8%。

(2)拔节~抽雄阶段:不论是春玉米还是夏玉米,此生育阶段都处于气温较高的季节。

玉米在拔节以后,由于植株蒸腾的速率增加较快,日需水强度不断增大。

该阶段经历时间,春玉米34~40天,北方夏玉米25~32天,南方夏玉米仅18~25天。

该阶段需水模系数普遍较高,春玉米为28.2%~33.5%,在灌溉条件下的夏玉米达28.3%~36.5%。

(3)抽雄~灌浆阶段:是玉米形成产量的关键期。

该阶段时间较短,春玉米1 8~24天,夏玉米16~21天。

灌水率计算表

灌水率计算表

玉米 4 3 30 9月 6日 9月 15日
10.5 1.05
13.5 5 13.7
10.5 3.9 10.6
271 100 273
朝天椒 12 3 20 8月 10日 8月 19日
小麦 12 1 35 12月 19日 1月8日 小麦 12 2 35 3月 6日 3月 15日
小麦 12 3 35 4月 1日 4月 10日
灌水率
小麦 12 4 35 5月 16日 5月 25日 玉米 4 1 30 7月 5日 7月 14日
玉米 4 2 30 8月 20日 9月 1日
41.3 15.2 41.6
30.5 11.3 30.7
26.2 9.7 26.4 Wj
25.4 9.4 25.6 405.27723 月份 流量
(万m³)
12.3 4.5 12.4
6月 23.1
41.3 4.13
30.5 3.05
26.2 2.62
25.4 2.54
41.3 15.2 41.5
30.5 11.3 30.8
37 3.7
33 3.3
16.5 1.65
11.3 1.13
13.8 1.38
13.5 1.35
25.4 9.4 25.7
12.3 4.5 12.3
37 13.7 37.4
33 12.2 33.3
16.5 6.1 16.7
11.3 4.2 11.5
13.8 5.1 13.9
27.8 27.8 41.7 8.3 8.3 8.3 4.9 4.9 4.9 4.9 4.2 4.2 4.2
154.2
271 100.0 273.0
2月
3月 4.9

2灌溉用水量及灌水率-精选文档

2灌溉用水量及灌水率-精选文档

(二)灌水率修正
• 1.修正的原因:
– 渠道流量大小悬殊,供水断断续续,不利于设
计和运行管理。
水位频繁升降可能造成坍塌、冻胀危害;
造成闸门的频繁开闭,不利于管理。
水位衔接困难。
• 2.修正的原则
A:尽量不改变主要作物关键用水期的各次灌水
时间;
若必须调整,以前移为主,前后不超过三天;
B:调整后灌水率均匀连续,最小灌水率不小于
• 步骤:
– 1、收集多年降雨资料和作物资料
– 2、计算每年的灌溉用水量
– 3、进行灌溉用水量频率计算
– 4、选择设计频率的灌溉用水量
四、 灌水率(灌水模数)
• 概念: 灌区单位面积(国内通常以万亩计算)所需
灌溉的净流量,又称灌水模数
• 某种作物一次灌水需要的净流量
q净
m1
8 .6 4 T1
– P=50%(平水年)、75%中等干旱年。
• 频率计算: – 列出历年的降雨量资料(年降雨量或灌溉季节降雨量、 灌溉用水量),进行频率分析,确定不同干旱程度的典 型年份。根据设计标准(如设计灌溉保证率),选择合 适的典型年。
• 例如,灌溉设计保证率为75%,则选择降雨
(或用水量)频率为75%的年份作为设计典 型年。
最大灌水率的40%。
灌水率过小(大)时可以缩短(延长)灌
水时间进行调整。
(一)影响灌水率的因素
• 1 灌水延续时间 – 作物关键需水期延续时间不宜过长,其他时段可以适当 延长.
• 2 灌水定额
– 可以考虑节水灌溉 • 3 作物种植比例
m1 q净 8.64 T1
– 水量不足时可考虑改变种植比例
灌水率图的绘制
• 针对某一设计代表年,计算出灌区各种作 物每次灌水的灌水率,并将灌水率绘制在 方格纸上,就得到灌水率图

灌溉设计保证率和设计灌水率分析

灌溉设计保证率和设计灌水率分析

灌溉设计保证率和设计灌水率分析引言在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我省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粤发〔2011〕9号)相继关注农村水利改革的大背景下,广东省启动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作,重点推进灌区改造工程,目的在于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提高渠道过水能力,提高用水保证率,充分发挥渠系和渠系建筑物的作用,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促进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保护好农民的根本利益。

由于许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和设施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年久失修,大部分渠道受水流冲刷及山洪冲击崩坍,渗漏水量大,渠道附属建筑物年久失修,老化、变形、裂缝、崩塌等现象相当普遍,导致水资源浪费严重,致使灌区内农业生产受到较大限制,制约灌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严重影响灌区的效益发挥和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因此,小型农田水利灌溉渠道更新和改造建设是一项十分迫切和重要的民生水利工程。

下面,就结合珠江三角洲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设计的实际情况,就确定工程等别和建筑物级别、设计保证率和设计灌水率、设计流量计算、灌溉渠道断面设计等关键环节进行分析和探讨。

1.工程等别、建筑物级别及洪水标准在进行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设计时,应首先确定工程等别和建筑物级别。

本工程设计大多是小型工程,一般渠道流量比较小,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划分,灌溉面积小于0.5万亩为小(2)型工程,工程等别为Ⅴ等,0.5~5万亩为小(1)型工程,工程等别为Ⅳ等。

依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灌溉渠道或排水沟的级别根据灌溉和排水流量的大小分级,流量<5m3/s,灌溉渠道和渠系建筑物级别均为5级,设计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

2.灌溉设计保证率和设计灌水率根据工程所在地水文气象、水土资源、作物组成、灌溉规模、灌水方法及经济效益等因素,按照《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来确定工程的灌溉保证率,珠江三角洲地区一般取90%。

灌水率图制定过程计算

灌水率图制定过程计算

计算过程一.灌水率的计算:计算各种作物各次灌水的灌水率。

计算结果见表1。

根据公式q i,k=αi×m i,k8.64×T k,i二.灌水率图及其修正根据求得的灌水率,利用EXECL求得初步的灌水率图,见图1图1初步灌水率图由于各时期的作物的需水量悬殊,灌水率差异较大,造成渠道输水量和水位的变化较大,影响渠道安全运行。

因此需要对灌水率图进行修正。

根据课本P58的修正原则,进行以下的修正。

修正后的灌水率见表2,修正后的灌水率图见图2.灌水率m 3/(s·万亩)图2.修正后的灌水率图修正验算:1.9月份的设计年渠首能引取流量为7.53m/s,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7,故可利用灌溉水=7.5*0.7=5.253m/s>0.24*5=1.2 3m/s,所以9月份符合要求。

2.对于11月下旬到12月上旬部分,由于12月份的取水量较少,用12月份的设计年渠首能引取流量计算,12月份的设计年渠首能引取流量为2.03m/s,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7,故可利用灌溉水=2*0.7=1.43m/s>0.24*5=1.23m/s,所以符合要求。

3.3月份的设计年渠首能引取流量为4.73m/s,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7,故可利用灌溉水=4.7*0.7=3.293m/s>0.26*5=1.33m/s,所以3月份符合要求。

4.对于4月下旬到5月上旬部分,由于5月份的取水量较少,用5月份的设计年渠首能引取流量计算,5月份的设计年渠首能引取流量为4.83m/s,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7,故可利用灌溉水=4.8*0.7=3.363m/s>0.3*2.5=0.753m/s,所以符合要求。

5.对于6月上旬到7月上旬部分,由于6月份的取水量较少,用6月份的设计年渠首能引取流量计算,6月份的设计年渠首能引取流量为 4.83m/s,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7,故可利用灌溉水=4.8*0.7=3.363m/s>0.26*5=1.33m/s,所以符合要求。

任务一+灌水率图的制定

任务一+灌水率图的制定

一灌区灌水率图的制定1. 基本资料(1)某灌区灌溉面积为10万亩,主要种植小麦、棉花、玉米及谷子等旱作物。

各种作物的生育期、种植面积的百分比及设计的灌溉制度,见下表(1)表1 某灌区各种作物的生育期、种植面积的百分比及设计的灌溉制度作物生育期种植面积百分比(%)灌水次序灌水定额(3m/亩)修整前灌溉定额(3m/亩)灌水时间(日/月) 灌水延续天数(d)起止中间日(1)(2)(3)(4)(5)(6)(7)(8)(9)(10)冬小麦23/9~16/5 50 12345505045454511/921/114/319/47/522/92/1213/328/416/517/927/119/324/412/51212101010235玉米6/6~4/9 50 1234540358/630/61/817/69/710/813/65/76/8101010120棉花21/4~10/11 25 1234035351/520/622/78/527/631/75/524/627/78810110谷子25/4~14/8 25 1245401/520/610/529/66/525/6101085(2)灌区为无坝取水的自流灌区。

根据设计年河流来水分析,渠首能引取的流量,见表2,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7。

表2 设计年渠首能引取流量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流量(3m/s )0.8 0.8 4.7 5.2 4.8 4.8 7.0 10.0 7.5 6.0 2.4 2.02.要求:编灌区灌水率图,按经济合理的要求,考虑水源来水流量是否够用并进行修正。

应完成计算说明书一份,包括修正前、修正后的灌水率计算表及灌水率图。

灌溉排水新技术任务一(甘肃电大-课程号:6206137)参考资料

灌溉排水新技术任务一(甘肃电大-课程号:6206137)参考资料

灌溉排水新技术任务一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形成性测评系统课程代码:6206137 参考资料试卷总分:100形考任务一单选题(共10题,共30分)1.(3分)在水源有保证的灌区确定旱作物灌溉制度,目前多采用的方法是()。

A、直接推算法B、水量平衡法C、间接推算法D、典型年灌溉用水量法参考答案:B2.(3分)在作物水分生产函数的边际分析中,叙述不合理的是()。

A、第1阶段中,供水效率随W增加而增大B、第2阶段产量增加幅度小于水的投入量W增加的幅度C、第2阶段是从平均产量最高点到总产量最高点之间D、第3阶段是合理阶段参考答案:D3.(3分)确定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根系活动层深度B、土壤性质C、地下水埋深D、有效降雨量参考答案:D4.(3分)土壤含水量对作物各种生理活动影响是不一致的,当土壤有效水分减少时,()。

A、对生长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同化,再次是蒸腾B、对生长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蒸腾,再次是同化C、对蒸腾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同化,再次是生长D、对蒸腾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生长,再次是同化参考答案:B5.(3分)有效降雨是指作物生长期内,能被作物利用的降雨量。

采用有效利用系数法计算有效降雨量时()。

A、降雨量小于5mm时,降雨入渗系数为0B、降雨量大于5mm时,降雨入渗系数为0C、降雨量小于50mm时,降雨入渗系数为0D、降雨量大于50mm时,降雨入渗系数为0参考答案:A6.(3分)作物从土壤中吸水的难易取决于()大小。

A、土壤水吸力的大小B、土壤含水率的高低C、溶质势的大小D、基质吸力和溶质吸力参考答案:A7.(3分)关于SPAC系统的论述不正确的有()。

A、SPAC系统是一个物质与能量连续的系统B、S表示的是外界环境C、P表示的是植物D、A表示的是大气参考答案:C8.(3分)通常将膜状水的最大含水量叫做()。

A、最大吸湿量B、吸湿系数C、最大分子持水量D、田间持水量参考答案:C9.(3分)适用于较湿润地区或天然降雨基本能满足作物对水分的最低要求地区的作物水分生产模型是()。

设计灌水率

设计灌水率

设计灌水率1. 什么是灌水率灌水率(Flood rate)是指在特定时间内发送或发布的信息数量。

在互联网时代,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灌水率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指标。

对于网站、论坛、社交平台等在线平台而言,灌水率直接影响着用户体验和平台的运营效果。

灌水率一般以每小时或每天发送的信息数量来衡量。

高灌水率意味着用户在短时间内发布大量内容,可能会出现一些负面影响,如信息过载、用户疲劳、垃圾信息泛滥等。

2. 灌水率的设计原则在设计灌水率时,需要考虑以下原则:2.1 平衡用户需求和平台运营灌水率应该是基于平台整体运营和用户需求之间的平衡。

用户期望能够快速获取到信息,而平台需要确保用户体验的质量,并防止滥用行为和垃圾信息的泛滥。

因此,需要根据平台的特点和用户需求,确定一个合理的灌水率。

2.2 考虑用户行为和参与度用户灌水行为的多寡和参与度有直接关联。

用户参与度越高,灌水率可以相应提高,因为用户会更倾向于主动参与平台上的交流和互动。

但是,如果平台上大部分用户只是被动的观看者,而没有积极参与,那么较高的灌水率可能会导致信息过载和用户疲劳。

2.3 均衡时间和内容灌水率不仅仅是关于数量,还涉及到发送信息的时间间隔。

短时间内频繁发送信息可能会给其他用户带来困扰,影响其阅读和参与的体验。

因此,灌水率的设计应该均衡时间和内容,避免过度集中或过度分散发送信息。

2.4 客观评估和实时调整灌水率的设计需要基于客观数据和用户反馈进行评估和调整。

通过分析用户行为数据和平台运营效果,可以了解到用户对于灌水率的接受度和效果。

在此基础上,可以对灌水率进行实时的调整和优化,以达到最佳的平衡状态。

3. 灌水率的实践应用3.1 社交媒体平台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灌水率的设计对于用户体验至关重要。

平台需要结合用户行为和参与度,确定一个适合的灌水率。

例如,微博上可以设置每天发送一定数量的微博,以控制信息的质量和数量;Facebook可以限制每小时发送的内容数量,以维护用户体验和避免滥用行为。

制定灌溉计划的步骤

制定灌溉计划的步骤

制定灌溉计划的步骤
1. 了解作物需水量
- 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不同
- 需要考虑气温、湿度、土壤类型等因素影响作物蒸腾量
2. 评估水源情况
- 确定可用的水源,如地下水、河流、湖泊等
- 检查水源的水质是否适合灌溉
- 评估水源的可获取性和足够程度
3. 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
- 常见方式包括渠道灌溉、喷灌、滴灌等
- 根据作物类型、土地面积、水源情况选择合适方式
- 考虑各种方式的成本和效率
4. 制定灌溉时间表
- 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和需水量,确定灌溉频率
- 合理安排不同作物区的灌溉时间,避免重叠
- 考虑气候变化,适当调整灌溉计划
5. 实施和监测
- 按计划执行灌溉操作
- 监测土壤湿度、作物生长状况等
- 及时对计划做出调整和优化
6. 节水和环保措施
- 采用高效节水的灌溉设备
- 减少水资源浪费,防止过度灌溉
- 防止化肥、农药等污染水源
制定科学合理的灌溉计划,可以确保作物生长所需水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注水指示曲线的绘制与应用

注水指示曲线的绘制与应用

(二)注水指示曲线的分析
1、用指示曲线分析油层吸水能力的变化
1) 注水指示曲线平行下移,地层吸水指数不变, 但同一注水量注水压力由原来的P1下降为P2,注水 层的地层压力下降。
P
P1


P2
0
Q1
Q
2)注水指示曲线平行上移,斜率未变,地层吸水指数 不变,但同一注水量注水压力由原来的P1上升为P2注水 层的地层压力升高。
3、按上述方法绘制本井其他小层及全井的注水指示曲线。
Mpa 注 入 压 力 10.0 9.5
1
2
9.0 8.5 8.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注入量,m3/d
4、根据注水指示曲线,计算该井的吸水指数或注水强度, 分析判断本井的井下状况和地层吸水能力,从而指导今后 工作。 吸水指数是指单位注水压差下的日注水量。吸水指数 的大小反映油层吸水能力的强弱。吸水指数越大,吸水能 力越强。吸水指数与直线的斜率呈倒数关系。
K吸= P Q2-Q1 P2-P1 1 = tg α
P2 P1 α
0
Q1
Q2
Q
5、在绘图纸上部或下部标注图名:××井××层指示 曲线或××井示曲线
Mpa 注 入 压 力
10.0 9.5
9.0
8.5 8.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注入量,m3/d
××井指示曲线
P
P2
Ⅱ Ⅰ
P1
0
Q1
Q
3)注水指示曲线右移,斜率变小,说明吸水能力增强, 吸水指数变大.在同一注水压力下,注水量由QI升至Q2 。
P


P1

课程设计灌水率

课程设计灌水率

课程设计灌水率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知识,理解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了解XX学科的发展历程和现状;3.熟悉XX学科的应用领域和前景。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运用XX学科的基本知识分析问题;2.能够运用XX学科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3.能够运用XX学科的方法进行科学研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对XX学科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对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3.培养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XX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发展历程、应用领域等方面。

具体安排如下:第一章: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1 XX学科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XX学科的基本原理1.3 XX学科的应用领域第二章:XX学科的进一步探究2.1 XX学科的衍生概念2.2 XX学科的实践应用2.3 XX学科的前沿动态第三章:XX学科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3.1 XX学科在自然界的应用3.2 XX学科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3.3 XX学科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XX学科的知识。

四、教学资源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教学资源应能够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平时表现主要考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占总评的30%。

作业主要考察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占总评的20%。

考试主要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占总评的5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一 灌区灌水率图的制定
1. 基本资料
(1) 某灌区灌溉面积为10万亩,主要种植小麦、棉花、玉米及谷子等旱作物。

各种作物的生育期、种植面积的百分比及设计的灌溉制度,见下表(1)
(2)灌区为无坝取水的自流灌区。

根据设计年河流来水分析,渠首能引取的流量,见表2,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7。

表2 设计年渠首能引取流量
2.要求:
编灌区灌水率图,按经济合理的要求,考虑水源来水流量是否够用并进行修正。

应完成计算说明书一份,包括修正前、修正后的灌水率计算表及灌水率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