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鲁教版2成长训练:第一单元第三节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动成长
夯基达标
1。
关于人口增长、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三者的关系,正确的联系图示为()
解析:人口增长影响到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而人口迁移必然使人口的空间分布发生变化。
答案:D
2.下列地区人口最稀少的是( )
A.东欧平原B。
恒河平原 C.亚马孙平原 D。
密西西比平原解析:亚马孙平原气候湿热,不适于人类居住。
答案:C
3.下列各洲按人口多少排序,正确的是()
A.欧洲、非洲、拉丁美洲
B。
亚洲、非洲、欧洲
C.拉丁美洲、北美洲、欧洲
D。
非洲、北美洲、拉丁美洲
解析:亚洲人口最多,超过30亿,非洲人口多于欧洲。
答案:B
4。
位于拉丁美洲,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是( )
A.巴西B。
尼日利亚
C。
巴基斯坦 D.印度尼西亚
解析:这四个国家人口均过亿,但只有巴西位于拉丁美洲。
答案:A
5.我国下列省区中,人口最为稠密的是()
A.黑龙江、内蒙古
B.新疆、甘肃
C.云南、西藏
D.江苏、河南
解析:江苏省、河南省地形较平坦,气候适宜,土壤肥沃,农业发达,交通便利,是我国人口密度大的省份.
答案:D
6。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密度是否适当,人口分布是否合理,应该看其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时期,一定的生产力条件下( )
A.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
B.劳动力的就业率和居民生活水平的高低
C.自然资源和人口资源的结合和利用程度
D.地区开放程度
解析:衡量一个国家人口密度是否适当,人口分布是否合理,应该看其在一定社会历史时期,一定的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和人口资源的结合和利用程度.
答案:C
7。
1996年,美国、俄罗斯、巴西的人口数分别是2.7亿、1.5亿和
1.6亿,平均人口密度值D的排列正确的是( )
A.D美>D俄>D巴
B。
D俄〉D巴〉D美
C。
D美>D巴〉D俄
D.D巴>D美〉D俄
解析:人口密度一般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民的数目(单位:人/平方千米)。
美国、巴西比较,美国面积稍大于巴西,但人口数比巴西多很多,因此D美〉D巴,俄罗斯地广人稀,D俄最小
答案:C
8。
环境人口容量具有( )
A。
不确定性和绝对稳定性
B。
确定性和绝对稳定性
C.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D.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
解析:由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很多,估计环境人口容量的指标不同,因此估计值往往差别较大。
但抓住主导因素,在一定历史时期,考虑一定的资源和科技状况,环境人口容量应该有一个相对确定的值。
答案:C
9。
有关影响环境人口容量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也越大
B.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C.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环境人口容量也越小
D.地区开放程度对环境人口容量大小没有任何影响
解析:环境人口容量受许多因素制约,其中受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的影响最大,社会分配制度等因素,对环境人口容量也有一定影响.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
境人口容量也越大;一般情况下,科技水平提高人们利用资源的范围扩大,种类增多,利用效率提高,因而环境人口容量也越大;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的资源越少,环境人口容量也越大。
答案:A
10.分析表格中的有关资料,完成(1)~(3)题.
不同国家人口密度
(1)计算巴基斯坦人口密度(四舍五入取整数),填入表中空格.(2)分析各国数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口数量越少,经济越发达
B.人口密度越大,经济越落后
C.人口密度越大,经济越发达
D。
人口数量和密度不能决定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
(3)衡量一个国家人口密度是否适当,应该看__________两种资源是否得到最佳结合。
所谓最佳,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
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先明确人口密度的概念。
所谓人口密度,就是平均每平方千米内人口的数目。
从表中资料可知,巴基斯坦的人口为1.4亿人,面积为79。
6万平方千米,这样巴基斯坦的人口密度为1.4亿人÷79.6万平方千米=176人/平方千米. (2)分析给出的数据可知,人口数量少,经济未必发达,如蒙古;人口密度大,经济未必落后,如日本;人口密度越大,经济未必越发达,如巴基斯坦。
(3)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人口分布是否合理,人口密度是否适当,应该看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时期,一定的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和人口资源的结合和利用程度。
两种资源得到最佳结合,就会达到两种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并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还会使生态系统保持良性循环.答案:(1)176 (2)D (3)人口和自然两种资源都得到合理开发利用,并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生态系统保持良性循环
11。
读“中国人口分布图”,图上黑河-—腾冲一线,叫胡焕庸线。
胡焕庸(1901~1998),地理学家,中国人口地理学奠基人。
(此线原是爱辉到腾冲一线,爱辉1981年并入黑河市)该线揭示了中国人口分布东南多、西北少的特征。
而且相差悬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中国人口增加了几倍,但此线揭示的特征依然。
(1)中国人口分布东南多西北少的基本原因是什么?(用环境人口容量解释)
(2)中国西部人口相对较少,但经济资源丰富。
在西部开发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可能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环境问题?
解析:用环境人口容量解释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的成因及我国西部大开发可能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
答案:(1)我国东南部耕地多,水资源丰富,经济较发达,环境人口容量大,人口分布多;西北部耕地少,高寒地区和荒漠地区广,水资源紧张,经济落后,环境人口容量小,人口分布少。
(2)西部地区具有资源优势,但其自然环境相对脆弱,在开发过程中一旦破坏便极难恢复.在目前人、地、水、土矛盾已经相当尖锐的情况下开发西部,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条件和首要任务,不能走先开发后治理的错误路子。
如果西部的环境被破坏,人地矛盾更加尖锐,势必导致环境人口容量下降,阻碍经济发展.
走近高考
1。
(2006上海高考,53)读“中国地域文化区示意图”,并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地域文化区示意图
图中黑河到腾冲之间的连线是我国重要的__________地理分界线,它穿越了我国多个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区。
解析:黑河—腾冲线又叫“胡焕庸”线,此线以西以北人口稀少,以东以南人口绸密,是我国一条重要的人口地理分界线.
答案:人口
2。
(2006江苏高考,18~19)下图是“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读图完成(1)~(2)题.
(1)按城市化发展过程,下列四幅图的排序依次是…()
A.a—d—b—c
B。
a—c—d—b
C.d—b—c-a
D.c—d-b-a
(2)该城市在此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 )
A.城市人口逐渐向市中心集聚
B.出现逆城市化趋势
C.城市用地规模逐渐减小
D.市区交通流量明显减小
解析:(1)城市化初期,城市中心人口稠密,城郊人口稀少。
随着城市发展,功能区逐渐分化,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逐步显现。
市内居住人口逐渐向外迁移,最终市中心形成商业区,人口较少;向外为居住区,人口绸密;外围为工业区,交通方便且成本低,人口更少。
(2)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市中心地价上升,逐渐形成商业区,人口向外迁移,城市用地规模逐渐扩大。
尽管市区内常住人口少,但商业发达,交通流量逐渐增大,由图中向市中心人口逐渐减少,市郊人口逐渐增多,可体现逆城市化趋势。
答案:(1)B (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