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1月期中考试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宁波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1月期中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积累 (共3题;共6分)
1.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宏敞踏青严谨一应具全
B . 纵横岔道拓展无遐一顾
C . 汴粱香烛田畴摩肩接踵
D . 覆灭卒年严谨疏林薄雾
2. (2分) (2017九上·滨海月考)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孩子向家长倾吐心声时,家长应洗耳恭听,这是家庭沟通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B . 对待学习,我们应该有一丝不苟的态度,对任何细小的问题都要吹毛求疵。

C . 《敬业与乐业》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无中生有造出来的。

D . 电视连续剧《人民的名义》,剧情跌宕起伏,反腐尺度之大前所未有,可谓气势磅礴,石破天惊。

3.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又到酷暑时节,学校再次发出不要到陌生水域游泳,更不要独自一人去游泳。

B . 好读书,读好书,形成了习惯,你就可以与智慧结伴而行,与高尚朝夕相处。

C . 一个人能否约束自己的言行,不但要靠严明的纪律,还要靠自己的品德修养。

D . 即使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快乐才能伴你一辈子,因为好体魄是成功的前提。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共3题;共28分)
4. (13分) (2017八上·茂名期中)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手?”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愿王察之。


王曰:“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

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注释】①庞葱:人名,战国时魏国的大臣。

②质:做人质。

③邯郸:地名,赵国的都城。

④大梁:地名,魏国的都城。

(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的字。

①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________
②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________
③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________
(2)翻译句子。

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3)后人从这个故事中概括出成语“三人成虎”。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什么?
5. (7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
本诗前三联运用 ________ 修辞手法,热情赞美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________ 的气势。

(2)
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着怎样的生活哲理?
6. (8分)古诗文名句默写。

①子日:“岁寒,________。

”(《论语·子罕》)
②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________,不求闻达于诸侯。

(诸葛亮《出师表》)
③________,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④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________。

(苏轼《浣溪沙》)
⑤杜甫登临泰山抒发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而王安石在飞来峰上不禁感慨“________,________”,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填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诗句)
⑥青春,因梦想而绚丽,因奋斗而精彩,我们应该以“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勉励自己,积极进取,不断创新,实现属于自己的青春梦。

(填赵翼《论诗》中的诗句)
三、语言运用 (共2题;共10分)
7. (5分)临近中考,父母对你的学习越来越关注,对成绩也越来越在意,常常是三餐询问,早叮嘱,晚督促,还不时在你学习的时候进房巡查,让你感觉压力重重,但又不能埋怨他们的一番好意。

你不想让这种情况继续下去,该如何对父母说,才能既得体又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8. (5分)(2017·回民模拟) 给下图拟一个形象的标题,并结合画面内容阐述标题的含义。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7分)
9. (20分)(2016·武汉模拟) 阅读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生命
①你看出了一只狗的寒冷,给它垫上了温暖的棉絮,它躺在棉絮里以后会久久地看着你。

它不能说话,只能用这种方式表达它的感激。

你看到一只鸟受伤了,将它从猫嘴里夺下来,用药水疗治它的伤口,给它食物,然后将它放飞林中。

它飞到树梢上也会回头看你,同样不能说话,只能用这种方式铭记你的救助。

它们毕竟是低智能动物,也许很快会忘记这一切,将来再见你的时候,目光十分陌生,漫不经心,东张西望,追逐它们的食物和快乐,它们不会注意你肩上的木犁或者柴捆。

它们不会像很多童话里描述的那样送来珍珠宝石,也不会在你渴毙路途的时候,在你嘴唇上滴下甘露。

②它们甚至再也不会回头。

③但它们长久地凝视过你,好像一心要知道更多关于你的事情,好像希望能尽可能记住你的面容,决心做出动物能力以外的什么事情。

④这一刻很快就会过去。

但有了这一刻,世界就不再是原来的世界,不再是没有过这一刻的世界。

感激和信任的目光消失了,但感激和信任弥散在大山里,群山就有了温暖,有了亲切。

某一天,你在大山里行走的时候,大山给你一片树阴;你在一条草木覆盖的暗沟前失足的时候,大山垫给你一块石头或者借给你一根树枝,阻挡你危险地下坠。

在那个时候,你就会感触到一只狗或一只鸟的体温,在石头里,在树梢里。

⑤你不再感到孤单的危险,你能感到石块是你的血肉,树梢是你的肢体,而你的一声长啸或大笑其实来自大山那边的谷地。

你早应该知道,科学的深入观测已经证明:植物其实有感情,也有喜爱和快乐的反应——当你为之除虫或授粉;也有恐惧和痛苦的反应——当你当面砍伐它们的同类。

它们在特殊的“心电仪”和“脑电仪”里同样神绪万端,只是无法尖叫着拔腿而逃罢了。

你还应该知道,科学的反复试验还证明:大地同样是“活”物和“动”物,只要你给它们足够的高温,比方说给它们太阳表面的炽热,它们就会手舞足蹈,龙腾虎跃,倒海翻江,风驰电掣,同样会有大怒的裂爆或者大爱的聚合,其“活”其“动”之能耐,远非人类可及。

它们眼下之所以看似没有生命的蛰伏,只不过是如同动物的冬眠和植物的冬枯——地球的常温对于它们来说过于寒冷,所以这常温正是它们的冬天。

⑥你是人。

其实人只是特定温度、特定重力、特定元素化合一类条件下的偶然。

因此相对于大地来说,人不过
是没有冬眠和冬枯的山;相对于植物来说,人不过是有嘴和有脚的树;相对于其他动物来说,人不过是穿戴了衣冠的禽兽,没有了尾巴却有了文字、职位、电脑以及偶尔寄生其中的铁壳子汽车。

人是大地、植物、动物对某个衣冠者临时的身份客串,就像在化装舞会上有了一个假面。

⑦你抬起头来眺望群山,目光随着驮马铃声在大山那里消失,看到起伏的山脊线那边,有无数的蜻蜓从霞光的深处飞来,在你的逆光的视野里颤抖出万片金光,刹那间撒满了寂静天空——这是更大的一扇家门向你洞开,更大的一个家族将把你迎候和收留——只需要你用新的语言来与骨肉相认,需要你触抚石块或树梢的问候。

你知道。

(1)
第④段开头连用了三个“这一刻”,“这一刻”指称的内容是什么?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

(2)
请用直白的语言表达出对下面句子语意的理解。

在那个时候,你就会感触到一只狗或一只鸟的体温,在石头里,在树梢里。

(3)
从写作意图来看,第⑥段表达了作者对人的什么样的认识?请概括表述。

(4)
文章结尾,作者要我们“用新的语言来与骨肉相认”,说说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愿望。

10. (27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的黄蜂伏在菜花上,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宵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1)
依次应在空白处填的词是、、、、。

(A肥硕;B 肥胖;C轻捷;D轻快;E短短;F长长;G莲房;H肥大;J拥肿)
(2)
①文中的静态景物有、、、、、、、。

②文中的动物有:、、、、、、。

(3)
a.描写形状的词语有b.描写颜色的词语有c.描写性质的词语有d.描写声音的词语有e.有情节描写的动、植物有
(4)
①属于略写的是
②属于详写的是
(5)
这段文字所用的修辞方法有A B C
(6)
这段段意正确表述的是,这段文字表现了百草园确实是我的乐园,也表现了儿童天真、好奇的心理。

A . 百草园自然景物丰富多彩
B . 百草园的生活五光十色
C . 百草园的动植物五彩缤纷
D . 百草园中有趣的植物,动物
五、写作 (共1题;共5分)
11. (5分) (2018七上·丽水期中) 请以“那天,我真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根据自己的生活感受,在横线上填入一个词语,然后作文;②主题鲜明,写出真情实感;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④字数不得低于600字,字迹工整清晰。

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积累 (共3题;共6分)
1-1、
2-1、
3-1、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共3题;共28分)
4-1、
4-2、
4-3、
5-1、
5-2、
6-1、
三、语言运用 (共2题;共10分)
7-1、
8-1、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7分)
9-1、
9-2、
9-3、
9-4、
10-1、
10-2、答案:略
10-3、
10-4、
10-5、
10-6、
五、写作 (共1题;共5分)
1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