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化课程实施中教材的含义及其选择和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本化课程实施中教材的含义及其选择和运用[论文关键词]校本化课程实施教材选择运用[论文摘要]教材即课程内容的载体,教材选择和运用直接影响着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甚至整个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成败。
随着我国新一轮根底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校本化课程实施的逐步深入,中小学课程教材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这为教师拓宽教材选择空间的同时,也必然要求教师必须抛弃过去固有的教材观,并对丰富多样的教材做出选择,在教学中进行符合本地区、学校以及学生需要的合理运用。
校本化课程实施是相对于忠实取向的课程实施而言的,我国传统的课程实施就属于忠实取向的课程实施,即教材由中央统一编制、审定,并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使用。
教师的任务就是在组织教学时,根据教学大纲的详细规定适当增减教材内容而已,更多的是忠实地实施国家统一的教材。
然而随着我国三级课程模式和关于校本课程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校本”即“以校为本”,也就是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为根底、以学校为主体,成为校本化课程实施最突出的特点。
这就要求在对待教材问题上,要根据国家、地方课程及其相应教材对本校的适应程度,对现存的教学、整个科目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改编,甚至是完全创新的自主选择和运用。
因此对教师而言,就必须抛弃“教材即教科书”的教材观,重新理解校本化课程实施中教材的含义以适应校本化课程实施,从而能够选择丰富多样的教材并在教学中进行符合本地区、学校以及学生需要的合理运用,最终实现更加理想的效果。
(一)校本化课程实施中教材的含义
教材是一个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变化和拓展的概念,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教材就是教科书,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这一传统的观念被不断打破。
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人们逐步认识到,教材作为学校教师和学生开展教学和学习活动的资源和依据,其涵盖的范围是比拟广泛的,其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国内外专家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教材的广义性和多样性。
其中日本的清水厚实将教材的表现形式概括为五类:一是教科书教材,是根据教科书制度特别认可的、兼具和专业权威性的教材。
二是图书教材,是用纸质印刷品表现和构成的教材。
三是视听教材,是借助各种视听媒体表现和构成的教材。
四是现实教材,是将周围的自然和现实转化而成的教材。
五是教材,是借助电子技术开发和应用的教材。
另外,还有人从学力论的角度,将教材分为教材、数量教材、社会教材、自然教材、教材、体育运动教材等。
然而在校本化课程实施中对教材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教科书,它是根据教科书制度特别认可的、兼具行政和专业权威性的国家课程纲要、课程方案、课程标准的载体,它集中反映了国家的和教育理念,是在学科课程的范畴之中系统编制的教学用书。
无论是从对其编制的系统性上,还是从专家或行政权力机构对其审查的权威性上看,教科书都是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教材,是教材系列的主体局部,是衡量大局部国家或地区水准的重要标志。
二是与教科书紧密相关或有一定联系的纸质印刷品,前者包括有助于教师、学生理解掌握教科书内容,开展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纸质印刷品,如教师用书、教师参考用书、图册、挂图等。
后者包括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的纸质印刷品,如各种各样的读本等。
三是与教科书不紧密相关甚至没有一定联系的纸质印
刷品,如为了弥补教科书不能很好地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具体开展需求,由学校校长、教师、及其联合校外专家及其它帮助力量自行组织编印的纸质印刷品,通常被理解为“校本教材”,但这只是校本教材的一局部。
四是视听教材,借助各种视听媒体表现和构成的教材,如录像带、录音带、CD等。
五是电子教材,即借助电子技术开发和应用的教材,如软机等。
六是现实教材,即将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现实转化而成的教材,在校本化课程实施背景下,这一类型的教材最具灵活性、适应性,也最能表达和培养学生和教师的创造力。
如生活中的各种场景、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甚至教师和学生个体本身等。
(二)校本化课程实施中教材的选择和运用
1.校本化课程实施中教材的选择。
要想澄清在校本化课程实施的背景下教材的选择,就必须答复以下这样几个问题:谁来选择教材?选择教材为了谁?教材选择目的在何?教材选择的对象或范围是什么?教材选择其依据是什么?有一定的原那么吗?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