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2024部编版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题
仿写
例:宇(宇宙)(宇宙飞船)
科________ ________
体________ ________
航________ ________
展________ ________
第二题
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听了这个令人吃惊的消息,他的眼睛瞪得像铜铃一样大。
( )
2.一阵风吹来,稻谷在稻田中窃窃私语。
( )
3.彩灯、喷泉把公园装点得似仙境一样美丽。
( )
第三题
《巨人的花园》是一篇童话。
课文最显著的特点是运用了______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
从这个童话中我明白了:“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千万不要像当初的巨人一样,有一颗_______、_______的心啊!”
课外我还读过的童话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题
课内阅读。
1.长廊,可以说是________和________的集中体现。
2.长廊的建筑非常精美,人们称它有三绝。
这第一绝就是________绝。
全长728米的长廊,整体造型从地面上是看不出来的,但是如果坐在飞机上从空中看,就会发
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绝
是________绝。
长廊北倚万寿山,南临昆明湖。
从气候上看,冬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夏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绝是________绝。
长廊是________结构,全部是由木头搭成的,竟没用一颗钉子。
3.你怎样理解“这就是颐和园的长廊,你想去看看吗?”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题
请写出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
(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 )
第六题
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1.雪孩子哪里去了呢( )
2.公园里的花可真美啊( )
3.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 )
4.我们的祖国多么伟大( )
5.你的生日是哪天( )
6.我们的学校多么漂亮呀( )
7.下午( )我在家里看书( )
第七题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B.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节到了,我校师生欢聚一堂,尽情享受着天伦之乐。
C.这件事是有风险,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去冒险又怎能尝到甜美的果实呢?
D.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第八题
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九寨沟是我国颇负盛名的一个旅游景点。
B.大桥的倒影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闪烁着,勾画出一幅美妙绝伦的水彩画。
C.爸爸对弟弟说:“你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不要动不动就哭鼻子。
”
D.听了同桌的讲解,他恍然大悟,继续苦思冥想起来,好半晌,仍是愁眉不展。
第九题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干涸(hé)谱写(pǔ)炽热(zhì)斩钉截铁(jié)
B.陶醉(zuì)缥缈(piǎo)唾沫(tuò)千钧一发(fà)
C.凝视(níng)缝隙(xì)潺潺(chán)虎视眈眈(dān)
D.咆哮(jiào)衣钵(bō)鄙夷(bì)微波粼粼(lín)
第十题
“匹”的第二笔是什么?( )
A.横B.撇C.竖折D.竖弯钩
第十一题
下列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撩乱(liáo)燕园(yàn)B.旖旎(yǐ)石碣(jié)
C.徘徊(huái)弓弩手(nú)D.绰起(chāo)水泊梁山(bō)
第十二题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水瓢承认军令壮良辰美景
B.监督妒忌水莲洞美妙绝伦
C.耕耘兼职景阳冈漂泊他乡
D.坠落拨草明晃晃喜不自胜
第十三题
下列画横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花圃(pǔ)锲而不舍(qì)干脆(cuì)聊天(liáo)
B.汤匙(chí)蜜饯(jiàn )书籍(jí)含情脉脉( mài)
C.坚劲(jìn)唠叨(dáo)亲吻(wěn)挪移(nuó)
D.酸碱(jiǎn)鄙夷(yí)憎恶(wù)阳光明媚(mèi)
第十四题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阳春三月,春回大地,万象更新。
B.几日连绵的春雨过后,天气终于转晴,人们得以重见天日。
C.为了找出证据,他硬是翻箱倒柜地搜寻了一番。
D.每个人都会死,但死有所不同。
我情愿为人民的利益而死,这样才死得其所。
第十五题
阅读《端午粽》(节选),完成练习。
①粽子是用()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的枣。
外婆一掀开锅盖,
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
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1.在括号里填入表示颜色的词语。
2.照样子,写词语。
例:又黏又甜又____又_____ 又____又_____
3.文段写了粽子的( )。
(填序号)
①做法②味道③做法和味道
第十六题
阅读。
①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
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
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
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②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
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
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③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④可是白云一来,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的头上飘过,好像要压到祖父的草帽了。
⑤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
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
1.选文第1自然段中画“__”的句子主要抓住了太阳_____________的特点来描写。
2.读选文第2自然段,完成下面的填空。
(1)作者描绘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倭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作者运用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将感情蕴含在具体事物中。
(3)我从中体会到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诗句与选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描写的意境相似的()
A.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B.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C.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D.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4.下列对选文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描写了祖父园子里的很多植物,是为了说明祖父对园子管理不周,任由它们生长。
B.在作者的笔下,园子里的一切都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
C.在“我”的眼中,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这是因为“我”的内心是快乐自由的。
D.作者在园子里自在玩耍、安然入睡,这一切都源于祖父对作者的爱。
5.仿照选文第2自然段画“ ”的句子,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仿写句子。
知了愿意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愿意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
_________愿意_________,就_________,愿意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
若都不愿意,_______________,
也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愿
意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七题
阅读理解。
①匆匆上了公交车,我才发现没带公交卡。
②司机倒是不错,可能是看我不像逃票的人,才没有把我赶下去,但让我在皮包里继续找零钱。
在车上,我觉
得自己像个小偷,把身上里里外外翻了个遍,除了几张百元整钞,再也没有找到一个硬币。
那种尴尬和狼狈是我从来没有过的。
(1)面对车厢里几土人诧异的目光,我恨不能马上掏张百元大钞扔进投币箱来证明自己的粗心大意和清白。
③慌乱时,一个粗哑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先生,我这里有一块钱,你拿去。
”我回头一看,说话的是位七十岁
左右的老太太,满脸黑色的皱纹,一套灰色的布衫,头上裹了条很旧的白毛巾,脚套一双褪色的绣花鞋——一个典型的外地老太太。
说着,她已经替我把一块钱投了进去。
我忙解释说:“那怎么可以,我怎么还您的钱呢?”
④老太太笑了:“一块钱,还什么?又不是一万元。
”这时车里的人都冲我和老太太笑了。
这种让我捉摸不透的
笑容使我越发不安起来。
他们越是这样,我越不好意思,迫不及特地说:“大娘,要不这样吧,我和您一道下车,您等我几分钟,我去买包香烟,换开零钱后给您。
”老太太又笑了:“我下站就到了,下午回老家。
我儿子一家都在这里打工,我是专门来看孙子的。
三年前,我第一次到城里坐公交车时,不知道要投币,身上也没有零钱,就像你现在的样子,是一位好心的姑娘帮我投了一块钱。
今天我正好有机会还了一份情。
下次,如果你在车上遇见像你一样的粗心人,替他投一块钱,就算你还我了,我把这一块钱暂时保存在你那里。
”
⑤(2)听了老太太的话,满车厢的人都笑了,笑得那么灿烂、那么自然。
1.给选文命一个合适的题目,写下来。
____________
2.短文写了三次投币,请根据选文内容按下面提示简要概括出来。
三年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短文,你觉得老太太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文中画“ ”的两个句子作批注,一句话对应一处批注,两处批注要从不同的角度来写。
批注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注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八题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当粮食遇见节日
①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一年四季,人们用辛勤劳作换来了五谷丰登。
当粮食和节日相遇时,一粒粒粮食化身
为一道道美食,既满足了人们的味蕾,又满载着人们的喜悦,祝福与希望。
读下面的片段,完成练习。
②春节即农历新年,指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也指正月初一以后的几天。
春节源于古代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
动,是我国民间最盛大、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美食丰富多样,各具特色,有饺子、春卷、年糕、麻饺子、糖等。
③元宵节,亦称上元节、元夕、灯节,指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
从唐代起,在这一天夜晚就有观灯的习俗。
元
宵节是汉族和部分兄弟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汉字文化圈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
元宵佳节的美食主要有元宵、汤圆、炒豆、麻花、油茶等。
④清明节,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传统的祭祀节日。
清明节美食主要有青团子、馓子、大花馍、麻团、油炸糕
等。
⑤端午节,端午节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我国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五月节等。
相传,古代诗人屈原
在这一天投江自尽,后人把这天当作纪念他的节日。
端午节为我国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已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端午节美食很多,有粽子、打糕、花馍等。
⑥中秋节,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又称仲秋节、八月节、赏月节、拜月节、团圆节等,流行于我国与东
亚其他国家。
中秋节美食有月饼、云片糕、桂花糕等。
⑦重阳节,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又称重九节。
重阳节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
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
2012年12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
初九为老年节。
重阳节美食有重阳糕、长寿面等。
1.根据上述材料可知,端午节的美食有______;请写出你知道的有关这个节日的至少两个习俗:_____
2.根据以上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节的美食丰富多样,有饺子、春卷、云片糕、麻饺子、糖等。
B.重阳节的美食有重阳糕、长寿面等。
C.清明节时人们喜欢吃青团子、馓子、大花馍、麻团、油炸糕等。
D.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又称仲秋节、赏月节、拜月节、团圆节等。
3.2023年10月16日是第43个世界粮食日,如果让你负责学校的“爱粮节粮”活动策划,你最想组织哪种方式的活动?也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_______
第十九题
文言文阅读。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而不及,犹恐失之。
,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本文出自课文《__________》,选自《__________》一书。
2.根据课文内容,在文中的横线上填空。
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敏而好学( )(2)默而识之( )
(3)学而不厌( )(4)敏以求之者也(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耻下问”告诉我们不要向不如自己的人提问请教。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中五个“知”的意思是相同的。
C.本文是摘录孔子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名言。
D.“学而不及,犹恐失之。
”告诉我们学习如果赶不上,就会被人甩掉。
第二十题
阅读理解。
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①百姓观之。
王戎七岁,亦往看。
虎承间②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③,戎湛然④不动,了⑤无恐色。
[注释]①纵:任凭。
②承间:趁着空隙。
③辟易颠仆:神色慌乱,躲避不迭,摔倒伏地。
④湛然:冷静沉着着的样子。
⑤了:完全
1.给短文取个题目,最合适的是()
A.王戎无恐色B.百姓观虎C.王戎观虎
2.文中的“纵百姓观之”的“之”指的是()
A.王戎B.老虎C.魏明帝
3.老虎攀住棚栏大吼时,其他观看者的反应是__________,王戎却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用原文回答)
4.这学期我们还学习了一篇关于王戎的文章,名字叫做《__________》,文中王戎判断“树在道边而多
子,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了这两则故事,我了解到王戎的两个优
点: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