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古德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珍‧古德
珍古德於1934年4月3日出生在英國倫敦,珍古德父親在她二歲的生日時送她一個很像真正猩猩的玩偶。
珍古德極愛這個玩偶,直到今天玩偶仍然在她英國家中的椅子上。
1957年古德來到東非的肯亞,在那裡遇到了當時名氣很大的人類學家李基,李基給了古德一份靈長類動物研究計劃。
1960年珍古德抵達東非著手研究當地的黑猩猩族群。
1965年她獲得劍橋大學頒發的動物行為學博士學位。
但古德並沒有留在舒適的城市和實驗室,而是回到坦桑尼亞研究並致力於籌設岡貝溪研究中心。
珍古德於1977年創設珍古德協會以進行野生物的教育及保育研究計劃。
1984年珍古德成立了動物庇護所和黑猩猩動物園,主要在收留被非法獵殺和走私被沒收的黑猩猩。
珍古德於1991年她在坦尚尼亞推動一項青少年教育計劃-「根與芽計畫」在1995年受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封為皇家女爵士。
在2002年獲頒為聯合國和平使者。
前往非洲研究黑猩猩---1960年7月16日,當時珍古德26歲,珍古德受路易士博士的建議下,珍古德到「岡貝國家公園」茂密的雨林當中研究黑猩猩的生活習性。
研究過程中所遭遇的危險和困難---珍古德第一次踏上岡貝國家公園的土地,他既期待又緊張,在那裡因為金錢不足,她們的營地非常簡陋,剛開始進入森林都必須有防偷獵人員的陪伴,否則很危險,但是這樣很不方便尋找黑猩猩,所以在後來熟悉那裡的環境之後,他常常一個人爬上山拿著望遠鏡,一整天觀察著叢林中的動靜,有時一整天也看不到一隻黑猩猩,那種枯燥、辛勞並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但他卻以此為樂。
將近花了一年的時間,才接近黑猩猩在一百碼以內。
這還不是很近的距離。
一開始尋找黑猩猩時,還必須匍匐前進所以他常常被野草割傷,有時還會遇到許多危險,像是水牛獅子跑到營區,還好都僥倖的逃過一劫。
終於有一次兩隻黑猩猩在他面前互相整理體毛,並不跟他保持距離,這時他欣喜若狂也對於這次的觀察比較有信心了。
發現黑猩猩---觀察當中發現黑猩猩會分工合作分組覓食,還會使用像是小樹枝簡單的工具將白蟻從巢穴裡釣出來、黑猩猩其實是雜食性動物。
這些發現和以往的學者有些不同。
黑猩猩和人類一樣地方----1已經會使用簡單的工具,在以前,認為只有人類才會製造工具。
黑猩猩還會結成群體有組織的分工合作來進行狩獵。
2.在不同群體的黑猩猩之間,還會發生戰爭,有些黑猩猩甚至有襲擊和殘殺同類的行為。
在黑猩猩的社會中也有著森嚴的等級制度,黑猩猩也會為了爭取自己在社會中的地位而進行爭鬥。
3黑猩猩釣食軍蟻的方法及工具,說明黑猩猩有父母教育子女的學習性行為和文化。
有時一些個體還會出現溺愛幼崽的行為。
黑猩猩和人類最不同的地方----人類雖然也有天生的暴力傾向,但是懂得用不會傷害到別人的方式發洩,和被動物本能控制的黑猩猩相比,人類有更多的智慧、理性與能力可以自我約束,更深受情感的影響,願意付出。
例如:人類會有設置法律來約束自己、會有同情心、自我犧牲、捨己救人等行為。
根與芽計畫----根與芽是珍古德協會所創立的教育計畫,對象包括從幼稚園到大學的學子。
在1991年開始推廣根與芽計畫,鼓勵年輕的孩子關懷環境、動物以及社區,並且採取行動改善問題。
「根,向地底無盡的延伸,形成穩定的基礎,芽,雖然看起來嬌小脆弱,卻能夠為了尋覓陽光而突破土石,如果地球現在所面臨的種種困難是一道道堅固的城牆,遍佈世界各地的千萬顆種子,就足以改變世界。
」珍古德博士如是說,這千萬顆種子,就是世界上的每個人,特別是年輕的一代。
根與芽計畫的使命---1. 加強對一切生物的尊重與關懷2. 促進不同文化以及信仰的理解
3. 鼓勵人們採取行動,讓動物、環境以及彼此的世界更加美好。
根與芽計畫的目標---1. 主動了解環境,主動關懷環境、並且與環境產生良好的互動,以達到改善環境的目的2. 主動關懷所有的動物3. 透過珍古德協會的國際聯絡網路,加強對不同文化、經濟、種族、信仰、國家的了解4. 協助年輕人發展自信心及自尊,建立他們對未來的希望。
綠拇指----我們協助學校及社區,讓大家共同提升校園及社區自然化的程度,鼓勵關懷保護環境之心。
宗旨---● 鼓勵校園及社區採用原生植物作為景觀植栽材料,除滿足綠美化需求之外,亦可吸引其他原生生物遷入,逐步建立接近當地原有之生態體系。
● 藉由校園、社區公園等空間自然化程度之提昇,可提供學生及民眾良好的環境教育空間,增進自然知識以及保育觀念。
達魯瑪克計畫目的:根與芽是國際珍古德協會全力推動、以行動為主軸的國際性環境教育計畫,鼓勵大家以實際的行動關懷環境、關懷社區以及關懷動物。
珍古德博士說:「唯有了解,才會關心,唯有關心,才會採取行動,唯有行動,生命才有希望」。
了解:青年們認識部落、了解傳統,尊重祖先的智慧。
關心:青年們藉由了解而深受感動,喚起保護這種傳統的力量。
行動:凝聚這份力量,成立根與芽小組,用行動改善我們的世界!
心得體會
黃悅笙的心得:我非常佩服珍古德的愛心與毅力,為了讓我們彼此生活可以更美好,她希望我們能從小從簡單開始做起,每個人如果都可以從心做起,主動關懷身邊的人事物甚至是小動物,生命一定可以更加完善。
她不畏艱難的行動力更值得我們深省,我們往往認為自己還年輕什麼都可以從來然後常半途而廢,如果能找到真正興趣並真真切切的去實踐一次,我相信大家一定也會發現更多生命的真諦吧!
林卉橙的心得:有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你,能夠改變世界」,不要輕忽自己的力量,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夠關懷地球,重視環保,這個地球會更美好,我們可以從生活上的一些小細節做起,例如:不用塑膠袋,改用購物袋。
不用免洗筷,
而用環保筷。
研究黑猩猩的過程當中很艱辛枯燥,也常常會感到氣餒,但他選擇繼續堅持下去,而一生持續著關懷動物!這令我十分佩服。
高仙芸的心得:人類雖然有各種慾望,在大自然中予取予求,但是我們也認知到錯誤,慢慢的改正。
慾望有好有壞,是進步的動力,也或許是走向自我毀滅的道路。
期望以後都不會有戰爭。
我覺得能夠為一件事奉獻一生的人,都是値得尊敬、效法的。
張閔茜的心得:我們居住在都會區,對於大自然總是少了親近,該讓綠地在都會也隨處可見,才能在這忙碌的生活中,能夠邂逅大自然的悠閒。
這個世界需要我們一起保護,一起關心,一起付出愛,才會變得更美好。
每個人付出一點點,一點點累積起來對世界就形成不可忽視的力量。
我們該讓傳統流傳下去,這是對祖先的尊重。
我們該讓環境更美好,這是對後代最好的照顧。
我們該讓各種生物繼續生存,這是對萬物的平等對待。
涂婉真的心得:地球是萬物的,人類不可因自己的慾望而隨意破壞,應要和萬物一起維護這美麗的地球。
珍古德的愛心與奉獻讓我感動、佩服,我們是千萬顆的種子,要一起保護地球,讓地球永續生存,而我們也應向珍學習她的毅力,做任何事都要盡心盡力,不半途而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