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对肝实质异常灌注的评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层螺旋CT对肝实质异常灌注的评价
作者:万伟东刘春雷张秋放
来源:《中外医疗》 2011年第28期
万伟东1 刘春雷1 张秋放2
(1.吉林省梅河口市中心医院CT科; 2.吉林省梅河口市友谊医院吉林梅河口 135000)
【摘要】目的用多层螺旋CT研究各类肝脏异常灌注的CT表现,并探讨其病理基础。

方法回顾性分析2年半内接受上腹部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检查的400例病人的CT表现,其中35例发现肝脏实质异常灌注,对各种类型的异常灌注病例进行病因和发生机制的探讨。

结果
肝细胞肝癌导致肝动脉-门静脉瘘7例,炎症充血8例,门静脉癌栓13例,肾癌导致下腔静脉癌栓
1例,胆道梗阻2例,转移瘤周围异常灌注4例。

结论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是评价各类肝脏异
常灌注的有效方法.熟悉肝脏异常灌注的CT表现有助于对其所反映的病理生理状况作出准确推

【关键词】肝脏多层螺旋CT 异常灌注
【中图分类号】 R44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1)10(a)-0186-0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间接受上腹部三期CT增强检查的400例病人资料,共发现
动脉期肝脏异常灌注35例。

其中,男24例,女l1例,年龄23~76岁,平均年龄40.2岁。

1.2 采用Toshiba
16排螺旋CT机,双筒高压注射器。

所有病例均行平扫、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时扫描;
常规行上腹部平扫,然后以3.0mL/s的团注速率经肘静脉注入碘海醇80mL,生理盐水30mL。

注射造影剂后应用Sure-star技术,延时15s开始对主动脉进行造影剂浓度动态监测。

当主动脉内造影剂浓度达到180HU时开始行肝动脉期扫描,再延时30s后行门静脉期扫描,3min行延时扫描。

1.3 THAE的检出标准[1]为是(1)肝动脉期肝实质均匀的高密度强化影;(2)门脉期上述区
域表现为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影,后者在平衡期或延时期应为等密度。

2 结果
2.1 病变的形成原因
35例THAE病例中,其中肝细胞肝癌导致肝动脉-门静脉瘘7例(20%);炎症性充血8例(23%);门静脉癌栓13例(37%);肾癌导致下腔静脉癌栓1例(3%);胆道梗阻2例(5.7%);转移瘤周围异常灌注4例(11%)。

2.2 病变的分布
异常灌注病灶29例(82.9%)位于肝脏周边部,6例(17.1%)位于中央部。

异常灌注病灶多呈段、亚段分布,其中4例(11.4%)呈整个段分布;31例(88.6%)呈病灶周围亚段分布。

2.3 病变形态
26例(74%)THAE呈边缘光滑的楔形或扇形,边缘较直。

另外4例(25.7%)呈不规则形;5例(14.2%)因受病灶推压外缘呈弧形改变。

2.4 病变密度
平扫时,除原发病变外,其余肝实质大多数密度未见异常改变,动脉期异常灌注区呈均匀高密度增强,门脉期则转化为稍高密度或等密度影,延时扫描异常灌注区均呈等密度影。

3 讨论
3.1 异常灌注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
3.1.1 癌栓或血栓形成引起阻塞或血流减少[3] 肝内外肿瘤的直接侵犯或肿瘤压迫门静
脉(或其分支)导致肝动脉(或其分支)血流增加。

本组门静脉癌栓13例(37%),肾癌导致下腔静脉癌栓1例(3%)。

在螺旋CT扫描的动脉期,相应区域由于肝动脉血流增加而表现为均匀的高密度
强化影。

门脉期到来时,周围肝实质强化程度与门脉血流减少区域达到相似水平,这种强化差别
即消失,从而仅仅表现为一过性异常强化。

在平扫、平衡期及延迟期,因肝动脉和门脉血液无对
比剂或对比剂含量无差别,故也表现为等密度。

3.1.2 肝动脉-门静脉短路引起相应区域门脉(分支)的血流减少和来源于肝动脉的血流
绝对或相对增加,本组肝细胞肝癌导致肝动脉-门静脉瘘7例(20%)。

增强扫描动脉期在相应区域即显示为肝实质异常灌注。

肝动-静脉短路最多见于肝细胞肝癌,其次为血管瘤、胆管细胞癌及外伤。

动静脉短路的表现形式:(1)动脉期门脉主干未强化,肝内门静脉分支早期强化(大分支短路);(2)门静脉主干及静脉分支早期强化,但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未强化(大分支或主干短路)。

3.1.3 单纯局部动脉血流增加引起肝实质异常灌注常见原因为丰血供的肿瘤、炎症充血,本组炎症性充血8例(23%),胆道梗阻2例(5.7%);丰血管转移瘤周围异常灌注4例(11%)。

均表
现为病灶或肿瘤周围所在叶或段肝动脉血流增加,表现为肝实质异常灌注。

3.2 异常灌注的临床意义
(1)异常灌注反映了部分肝脏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而并非肿瘤本身的改变。

正确认识异常灌
注显现,可以防止误诊为局灶病变而导致误治或提高肿瘤分期,延误病人治疗;(2)异常灌注提示
可能存在的肝动脉门静脉瘘、门静脉阻塞、肝静脉阻塞及局部的肝动脉血流增加,有助于发现小病变,有时可成为发现小血管瘤、小肝细胞肝癌、门静脉栓塞的线索。

(3)可进一步判断病情及
预后。

3.3 异常灌注与肝实质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肝实质异常灌注需要与肝脏同时发生的其他疾病鉴别,如肝血管瘤、肝转移灶、肝腺瘤等,
这些病变虽然强化时动脉期也不同程度呈现高密度改变,但门脉期很快变为低密度,且异常灌注
常表现为楔形或扇形,常常分布于肝脏周边部,再结合延迟扫描的表现,一般鉴别并不困难。

参考文献
[1] I tai Y,matsui O.Blood flow and liver imageing[J].Radiology,1997,202:306~314.
[2] 罗天友,史斌,李咏梅,等.肝脏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时肝动脉期肝实质一过性异常强化的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37(3):258~263.
[3] 徐宏伟,晁明,王柏林,等.肝脏灌注异常的多层螺旋CT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
志,2004,20(6):512~515.
【收稿日期】 2011-08-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