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导学案:地表形态的塑造(4)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导学案:地表形态的塑造(4)及答案
【地表形态的塑造---考点复习】外力作用形式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形成的相应地貌特点
(1)不同的区域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①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②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为主;
③高山地区以冰川作用为主;④沿海地区以海浪作用为主。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地貌:
①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

因此,上游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
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

②冰川作用:高山上侵蚀一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一一冰磧湖、冰磧垄等。

③风力作用:在干旱地区,风力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柱、雅丹地貌;在
风力搬运途中,形成移动沙丘、堆积地貌(如黄土高原)等。

链接-----(2019 •北京卷)图2为地的地质平面示意图,读图,回答第*题。

*、图中
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
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
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
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
【答案】C
【解析】据图可知,甲处为花岗岩,为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主要来源于地幔的软流层,
A错误;据图可知,花岗岩没有发生错动位移,说明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前,B错误;岩浆侵入会提供高温条件,可能导致接触部位乙处岩石变质,C正确;丙处的溶洞景观是因
石灰岩岩体受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D错误。

故选C o
【点睛】遇到判定岩层的新老关系或形成时间的早晚,判定的关键是分析岩层所属类型:
(1)如果是岩浆岩地层,则应先判定是侵入岩还是喷出岩。

如果是侵入岩,则其与其它地
层的关系是侵入与被侵入的关系,则被侵入的地层应先于侵入地层存在。

如果是喷出岩,则
判断时应分析其起点和终点,该喷出岩应晚于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地层。

(2)如果是沉积岩地层,一般我们按照沉积规律:老的在下,新的在上,即先形成的在下,
晚形成的在上。

(3)如果是变质岩地层,先观察变质岩地层的存在位置,分析产生变质的原因,一般地,
变质岩所需求的高温、高压条件往往是岩浆活动中提供的。

故变质岩地层应晚于相应岩浆岩 形成。

【地表形态的塑造---考点复习】河流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河流流经弯道时,水质点作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

在离心力的影响下,表层水流趋向
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 (如图所示)。

相关练习
、(2019豫北模拟)如图为某地地质地貌剖面图。

完成
1.
关于图中四地地貌成因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2.图中有可能形成溶洞和发现恐龙化石的岩层分别是
解析:1.B
2.C
第1题,甲处地下岩层向下弯曲,地表表现为中间低,四周高,所以甲地为向斜谷地; 乙处地下岩层向下弯曲, 地表海拔较高,崎岖不平,所以乙处为向斜山地;
丙处地下岩层向
F 弯曲,该地为向斜构造,地表平坦广阔,该地为平原地形,所以丙处为向斜平原;丁处地
下为明显的断层构造,在地表上表现为崎岖的山地,故该地为断块山,综上分析,
A 、C 、
D 选项明显错误,B 选项符合题意。

第2题,溶洞常形成在地下,内部往往有大量的地下水汇集
(岩层之间渗水性强),周边
存在大量的钟乳石(石灰岩的一种),故适合溶洞发育的地质构造为向斜结构
(储水性),③(石
灰岩层)岩层断裂发育明显,渗水性强,符合溶洞形成条件;恐龙化石往往布局在年代相对 久远的沉积岩中,图中的 ⑤(砂岩)形成年代较晚,不符合恐龙化石分布条件, ④(页岩)内部
分层明显,适合恐龙化石的保存,综上分析,
C 选项正确。

二、2019年夏天受强大的厄尔尼诺影响,天气异常极端,到了中伏
7月27日,高温影
响范围逐渐扩大,长江中下游多地拉响高温红色预警。

其中湖北西北部、湖南中部、浙江西部等地的局部地区最高气温达到
40 C 或以上。

高温天气对这些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
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受高温影响的地区人口约
7亿人。

据此回答1〜3题。

于凹岸,而底部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
由凹岸流向凸岸, 形成弯道环流, 在弯道环流的作
1〜2题。

A .甲一向斜谷地 乙一背斜山地
B .甲一向斜谷地 乙一向斜山地
C .丙一向斜平原 丁一背斜山地
D .丙一背斜平原
丁 一向斜山地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③和④
D .④和⑤
1.高温天气将会影响工业生产,其原因可能有( )
①高温使人身体不适,工作效率低②拉闸限电③机器易受潮④高温带来洪水,
厂房被淹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③④
2. 在南方受高温煎熬的时段,我国北方很可能出现( )
A •寒冷干燥天气
B .高温多雨天气
C .干热风天气
D •晴朗温暖天气
3.能缓解南方此时高温的天气活动主要是
()
A .台风
B .龙卷风
C •海啸
D .寒潮
解析:1.A 2.B 3.A
第1题,高温使人体感到不适,工作效率低;用于防暑降温的水电需求量猛增,造成水电供应紧张。

第2题,南方受高温煎熬时多为受副热带高压影响的7〜8 月份,此时我国雨带移至东北、华北一带,北方很可能出现高温多雨天气。

第3 题,台风会带来较多的云雨,云层能削弱太阳辐射,雨水可以降温。

三、读图和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我国气象部门规定,日降水量为50〜100 mm 称为暴雨,100〜250 mm 称为大暴雨,大于250 mm 称为特大暴雨。

如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mm) 分布图。

(1) 说出图示地区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

(2) 分析我国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平原成为洪水重灾区的原因。

解析:第(1)题,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的分布实际上也是我国降水量空间分布差异的一种体现,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夏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弱,东南沿海夏秋季节多热带气旋
(台风),所以该地区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第(2)题,我国大江
大河的中下游平原成为洪水重灾区的原因,可从降水、地形地势、植被状况、人类活动等方面综合考虑。

答案:(1)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夏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弱;东南沿海夏秋季节多热带气旋(台风)。

(2)降水量大且集中,多暴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不合理的围湖造田、建垸;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湖水库阻塞;在下游低洼地过度开发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