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力评定与训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慢速测试时,测试次数为 4~6 次;快速测试 时,测试次数为 20~30 次。
操作方法与步骤
检查方式:分为等速向心和等速离心测试,临床常 用等速向心收缩方 式进行检查。测试速度≤60°/s 为慢速测试,主要测定肌肉力量;测试速度 ≥180°/s 为快速测试,主要测定肌肉耐力。每种测 试速度之间通常间歇 1 分钟, 以使肌肉有短暂休息 ,耐力测试后需要间歇 1.5 分钟以上,两侧肢体的 测试应 间歇 3~5 分钟
2)充分暴露被检查部位,比较两侧肌肉形态的对称 性,必要时测量两侧肢体的围度;
3)确定与被检查部位相关的关节被动活动度,以该 范围作为全关节活动范 围,用于衡量肌力大小;
4)正确选择并摆放受检者体位,将被检查肢体摆放 于抗重力位,有效固定身体近端。
操作方法与步骤
检查时: 1)向受检者解释并示范检查动作,可 通过被动活动引导受检者完成一次检查 动作; 2)发出口令嘱受检者收缩肌肉并完成全 关节范围活动,观察受检者的动作, 必 要时触诊被检查肌肉; 3)如果受检者能够完成抗重力位全关 节范围活动,可进一步进行抗阻运动, 将阻力施加于肢体远端,嘱受检者用大 力量抗阻完成动作;
(Patricia M.Davies著,刘钦刚主译,循序渐进—— 偏瘫患者的全面康复治疗,华夏出版社,2007.3)
脑卒中患者运动再学习
澳大利亚 悉尼大学J.Carr 和 R.Shepherd教授 先后著书:《A Moter Relearning Programme for Stroke》
《Stroke Rehabilitation----Guidelines for Exercise and Training to Optimize Motor Skill 》
髋关节伸展
2级
髋关节伸展
1级与0级
髋关节外展
髋关节外展 臀中肌 0°—45°
髋关节外展
5级与4级
髋关节外展
3级
髋关节外展
2级
髋关节外展
1级与0级
髋关节内收
髋关节内收 大收肌 短收肌 长收肌 耻骨肌 股薄肌 0°—30°
髋关节内收
5级与4级
髋关节内收
3级
髋关节内收
能抗重力及最大阻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 四级与五级之间 能抗重力及轻度阻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 三级与四级的中间水平,能抗重力及弱的阻力,完成全 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 此级与4﹣只是阻力大小程度的区别 不施加阻力,能抗肢体重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 抗重力完成正常关节活动范围的50%以上 抗重力完成正常关节活动范围的50%以下 解除重力的影响,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 解除重力的影响,可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50%以上 解除重力的影响,可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50%以下 可触及肌肉的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的活动 不能触及肌肉的收缩
2级
髋关节内收
1级与0级
膝关节屈曲
膝关节屈曲 股二头肌 半腱肌 半膜肌 0°—135°
膝关节屈曲
5级与4级
膝关节屈曲
3级
膝关节屈曲
2级
膝关节屈曲
1级与0级
膝关节屈曲
代偿运动
膝关节伸展
膝关节伸展 股四头肌 135°—0°
膝关节伸展
5级与4级
膝关节伸展
3级
膝关节伸展
首先,传统观念认为力弱是由于拮抗肌痉 挛而原动肌低张力造成的,而不是直接由 于下行传入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冲动减少所 致
其次,肌力训练被认为会增加痉挛、协同 收缩及异常运动模式而被禁用
中枢性瘫痪循证认识
上述这些观点虽然已不具备科学的理论及 临床证据的支持,但目前仍然传授。因此 很多临床医生依然维持这种康复治疗方法
—操作简单、实用,临床工作中最广泛 运用的评定方法
肌力评测方法
综合肌力测试
E-ZJQ综合肌力测试训练器 提供肌力的测试数据供专业医师对肌力进行
评估,并提供四种模式(被动、等长、等速 、等张)进行肌力康复训练,提高各关节的 灵活性、稳定性和控制能力。 根据人体关节和肌键的分布,配用相应的附 件可以分别进行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 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和骻部等部位的运 动训练和肌力测试。
下肢主要肌肉检查
髋关节屈曲
主要动作肌
髂肌 腰大肌 0°—120°
髋关节屈曲
髂肌 腰大肌
髋关节屈曲
5级与4级
髋关节屈曲
3级
髋关节屈曲
2级
髋关节屈曲
1级与0级
髋关节伸展
主要动作肌 臀大肌 半腱肌 半膜肌 股二头肌长头 0°—20°
髋关节伸展
5级与4级
髋关节伸展
3级
评定指标:多采用峰力矩,峰力矩体重比,力矩角 度,总做功,平均功率,力矩加速能,耐力比,主 动肌与拮抗肌峰力矩比等
注意事项
检查前:说明检查目的、步骤、方法和感受, 消除受检者紧张情绪。 正确选择检查体位及肢 体摆放位置
检查中:先检查健侧,抗阻方向与肌肉牵伸方 向相反,抗阻点设在被 测肢体的远端。如有疼 痛、肿胀或痉挛情况,应在结果记录中注明
运动再学习
神经康复中物理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改善 运动功能
限制运动功能的主要因素包括:力弱或 瘫痪、软组织挛缩及耐力和体能的缺乏
肌力训练重要性
肌肉力弱是完成有效运动功能的主要影响 因素 —脑卒中、脑瘫通常可导致不同程度的力 弱,包括瘫痪,主要是由于下传至脊髓运 动神经元的冲动减少及激活的运动单位的 数目所致 —患者活动受限可随之引发肌肉及结缔组 织机械性及功能性改变,从而容易导致肌 力进一步减弱
临床研究表明进行肌力训练并不会增加痉 挛(牵张反射高反应性)、联合运动、协 同收缩或被动运动阻力
(Butefisch等.1995,Davies等.1996,Sharp和 Brouwer 1997,Brown和Kautz 1998,Smith等 .1999,Teixeira-Salmela 等.1999,Ada和O`Dwyer 2001,Bateman 等.2001)
第Ⅰ阶段正常运动模式输入,痉挛刺激减小到 最低限度
第Ⅱ、Ⅲ阶段,不择手段地采取各种刺激,其 目的只是希望患者动起来,或是通过增强肌力 的简单方法,改善患肢功能,那么往往适得其 反,使痉挛或联带运动得到强化
中枢性瘫痪传统认识
如果错误地将中枢性瘫痪认为是肌力的丧 失,用肌力的大小评价功能恢复的好坏, 不仅不能反映患者运动功能的实质变化而 且会因痉挛的影响使结果失去科学性和客 观性
徒手肌力评定 ( manual muscle testing MMT )
徒手肌力评定
定义 受检者按照检查者的指令在特定的 体位下完成标准动作,检查者通过触摸肌 腹、观察受检者完成动作以及肌肉对抗肢 体自身重力和由检查者施 加阻力的能力, 评定所测肌肉或肌群大自主收缩能力的方 法
徒手肌力评定
适应证与禁忌证
检查后:如检查中有疼痛、肿胀或痉挛 情况,应在结果记录中注明
等速肌力评定
定义: 使用等速肌力测定仪,在预定角速 度下,测定特定部位肌群相关参数的肌力 评定方法。
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健康人群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肌力 减弱,包括废用性、肌源性、 神经源性和 关节源性等。
禁忌证:骨折未愈合、关节脱位、关节不 稳、急性渗出性滑膜炎、严 重疼痛、急性 扭伤及各种原因引起的骨关节破坏等。
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物理医学与康复科翻 译为: 《中风病人运动再学习方案》,北京大学医学出 版社,1999年 《脑卒中康复------优化运动技能练习和训练指南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7年
运动再学续影响,在过 去50余年中很多治疗方案中并未包含肌力 训练
MMT的基本原则和判定程序
A 观察肌肉能否在抗重力的 方向上主动做全范围的收缩



D在消除重力的影 B 能否在A的基础上
响后肌肉能否做全 对抗阻力进行收缩

范围的收缩
是否有不能引起关
节运动的肌肉收缩



C对抗阻力是

否与正常相 应肌相等


0级 Z 1级 T 2级 P
3级 F
4级 G 5级 N
适应证:健康人群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肌力 减弱,包括废用性、肌源性、 神经源性和 关节源性等。
禁忌证:骨折未愈合、关节脱位、关节不 稳、急性渗出性滑膜炎、严 重疼痛、急性 扭伤及各种原因引起的骨关节破坏等。
设备与用具 不需要设备
操作方法与步骤
检查前准备:
1)向受检者说明徒手肌力评定的意义及步骤,取 得受检者配合;
肌力评定与肌力训练 muscle strength
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康复科 杨光显
周围性瘫痪 (量变)
0
1 2 3
4
5
中枢性瘫痪(质变) Ⅰ迟缓
Ⅱ痉挛
Ⅲ联带运动
Ⅳ部分分离运动
Ⅴ分离运动
Ⅵ正常
神经生理学疗法对中枢性瘫痪本 质认识
周围性瘫痪的康复过程是肌肉力量从小 到大的量变过程
中枢性瘫痪的康复过程是运动模式的质 变过程
测试仪器在检查前需要先行校正,以保证检查 结果的可靠;检查中应 给予适当鼓励性指令, 以便提高受检者主观能动性,获得大肌力
避免在运动后、疲劳时及饱餐后进行肌力测试
肌力训练
徒手肌力训练 1、定义 由治疗师施加阻力或患者利用自身重
如果再错误的鼓励病人进行提高肌力训, 就会使训练陷入盲目性,将功能的恢复导 入误区
康复训练手法调整的规律
被动运动 辅助主动运动 辅助主动运动 主动运动 主动运动
(辅助量大)减少辅助量 (辅助量小)(姿势控制) (随意运动)
输入正确的模式
禁止过度用力
评价与Bobath治疗手法相结合
中枢性瘫痪传统认识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脑外伤所致 的偏瘫以及脑瘫,由于受到原始反射的影 响而导致痉挛和出现异常的运动模式,不 能完成分离运动。因此,本法不适用于中 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患者。
(恽小平主编,康复疗法评定学.华夏出版社,2005.7)
中枢性瘫痪传统认识
徒手肌力检查及其相对应的评估表最初是为 那些下运动神经元障碍而肌肉受累的患者设 计的。因为瘫痪累及大量肌肉,张力异常及 手法接触的影响,徒手肌力检查不适合上运 动神经元损伤的患者(Michels 1959;La Vigeu 1974)。
设备与用具 等速肌力测定仪。
操作方法与步骤
检查前准备:
1)开机,校准仪器,根据检查要求摆放受检者体 位,对受检者进行良好固定;
2)根据不同测试肌群调节仪器的动力头位置, 使关节活动轴心与动力头的轴心一致。调节动力 臂的长度,设定关节解剖 0°位和关节活动范围 ,必要时进 行肢体称重;
3)正式检查前先让受检者进行 3~4 次预测试, 以使受检者熟悉检查方法和要领;
中枢性瘫痪循证认识
另一方面,脑卒中后的肌力训练不仅能增加 肌肉力量,还可以改善功能、减轻痉挛 (Butefisch等.1995,Miller和Light 1997,Smith 等.1999 Teixeira-Salmela 等 .1999)
有证据显示在脑卒中、脑瘫、创伤性脑损伤 后进行重复的、任务导向性的肌力训练是有 效的。而且,这种训练可以通过改善运动控 制如肌肉激活时相,而减少协同收缩(Carr 和Shepherd 1987)。主动活动训练无疑可 激发有效地运动控制
肌力训练重要性
有确切证据显示肌力训练是有效的 —肌肉力量增加 —肌力增加与功能性活动能力的改善相 关 —当结合高强度运动训练后,活动能力 及耐力均可改善
没有证据显示肌力训练后痉挛或高张力 较前增加,反而有一些证据证明肌力训 练后他们较前下降
肌力评测方法
等速测力器 握力计 背力计 徒手肌力检查
操作方法与步骤
4)如果受检者无法完成抗重力位活动, 则须将被检查部位摆放于非抗重力位,并 用滑板、滑石粉等方法减少接触面摩擦, 嘱受检者用大力量收缩肌肉并完成全关节 范围活动
检查后:记录徒手肌力等级、检查日期, 并评估受检者表现
分级
评 级 标准
5 4﹢ 4 4﹣
3﹢ 3 3﹣ 2﹢ 2 2﹣ 1﹢ 1 0
2级
膝关节伸展
1级与0级
注意事项
检查前:说明检查目的、步骤、方法和感 受,消除受检者紧张情绪;正确选择检查 体位及肢体摆放位置。避免在运动后、疲 劳时及饱餐后进行检查
注意事项
检查中:左右侧对比,健患侧对比,且最 好先检查健侧以确定施加阻力的大小;2 级肌力检查时尽量减少肢体与支撑面之间 的摩擦;检查中应给予适当鼓励性指令, 以便提高受检者主观能动性,获得最大肌 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