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丹东市六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丹东市六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一、六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题
1.读《丁香结》,回答文后问题。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

在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

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

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么?
(1)仔细阅读文章,从中找出丁香在形状、颜色、气味方面的特征。

(2)结合文章,说说作者为什么把丁香花喻为“丁香结”。

(3)理解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

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
(4)著名诗人戴望舒的《面巷》中,有这样的诗句:“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结合本文,体会“丁香”一词在诗中的含义。

2.阅读课文片段一,回答问题。

片段一: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_____,天空是那么______,使我总想_________,表示我___________。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_____,又叫人_____,既愿___________,又想坐下__________。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按课文内容填空。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片段内容,不超过4个字。

(3)写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和一个拟人句。

(4)初入草原,我的感受是“________。

”可以看出我________的心情。

沉浸在草原的美景中的我的感受是:________,我有这些感受到原因是: ________。

(5)我想高歌的“歌”是________;我想吟诗的诗题是________。

(6)“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说明()
A. 草原上的牛马懂得欣赏美景,也被陶醉了。

B. 作者借物喻人,为了赞美草原的美丽景色。

C. 草原上的牛马多,突出了草原景色的特点。

D. 草原上的美景令牛马对它有了很深的感情,舍不得离去。

(7)写2句有关草原的古诗名句:________
3.阅读片段二,回答问题。

片段二:
①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30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
②接着,升国旗。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

30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檐)仰这鲜红的国旗。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③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

每一响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

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zìzhì)飘(佛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④……
⑤毛主席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

中国人民解放军朱德总司令任检阅司令员,聂(niniè)荣臻将军任阅兵总指挥。

朱总司令和聂将军同乘汽车,先检阅部队,然后朱总司令回到主席台,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的命令。

受检阅的部队由聂将军率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由东往西,缓缓进场。

⑥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

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

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山炮、榴弹炮、火箭炮,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

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5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

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等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

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

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

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⑦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拍手,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

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1)选择正确的字或注音。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A.找近义词:欢腾________ 观看________
B.找反义词:喧哗________ 开始________
(3)第①自然段所用修辞手法是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第⑥自然段画横线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第⑦自然段所用修辞手法是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4)细读第⑦自然段并作如下标注________。

(5)下列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B. 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C. 每一声炮响,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D. 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8面红旗迎风招展。

(6)写三个表现节日人多、热闹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读描写阅兵式部分,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个场面的。

(8)谈一谈你阅读本文后的感悟:
4.阅读片段二,回答问题。

从理论上说,宇宙是无限的。

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而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一个极小的部分,银河系又是宇宙的沧海一粟(lì sù)。

整个银河系中有几千亿颗恒星,类似(sìshì)太阳系这样的天体系统为数不少,其中肯定有与地球类似的行星。

可以(推测猜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

(但是而且),人类至今尚未找到另外一颗具有生命的星球。

(1)在括号里选择正确字音或字形填空。

(2)写出文中中心句和比喻句。

(3)把“地球、宇宙、太阳系、银河系”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4)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A.找近义词:相似________ 还未________
B.找反义词:有限________ 许多________
(5)片段运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5.按《花之歌》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1)作者将“花”比作什么?
(2)将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和“诸元素之女”,共同暗示了一个什么样的自然现象? 6.阅读《开国大典》选段,完成练习。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

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

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1)用横线画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2)这段文字在写法上运用了先________后________的方法,重点写了________、________,应该说他们是全场三十万人的“________”。

(3)用波浪线标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________,
这个句子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把 ________比作________。

7.阅读练习。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1)从“窜、舔”中我们能够感受到________
这种感受还可以从文中的________一句中体会出。

(2)①老汉突然冲上来,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
②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


两次写到老汉“吼道”联系上下文体会老汉的心情。

当老汉看到一名党员没有站在队伍的最
后面时,他会想:________;
当老汉把儿子推上木桥时,他会想:________。

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人间第一爱
季羡林
大千世界爱有多端,但是最纯真、最无私、最无要求回报之心,几乎近于本能的爱,就是母爱。

古今中外谈到母亲的文章,不胜枚举。

我为什么只信“古今”而不讲“中外”呢?因为在这一方面,中外是不相同的。

谈到母亲,或回忆母亲的文章虽然很多,可是我在汗牛充栋的中国的古今典籍中,从来还没有见到哪一个文人学士把这方面的文章搜集在一起供人们阅读的。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件极大的憾事。

在年高德劭①为众人尊敬的钟敬文先生的启迪下,邓九平和他的友人们,付出很大的劳动和很多的时间,广闻博采,搜集现当代数百位作家、学者、艺术家回忆母亲的文章,这种异想天开有如张骞凿空之盛举,完全弥补了上面提到的憾事。

他们给学术界立了一大功,将会受到中国学术界以及一般人民的欢迎,这是毫无问题的。

谈母亲的文章有什么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呢?每个人一生下来,受到人间的第一爱就是母爱,告诉他(她)人间并不是凄清而是充满了温暖,充满了温暖的母爱。

但是人间毕竟不总是充满了温暖的,人前进的道路上也并不总是铺满了玫瑰花。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遇到欢的时候,你会情不自禁地想要分给母亲一份:遇到悲的时候,你只要一想到母亲,你就会立即喜上心头,化悲为喜,又抖擞精神,抬起头来,勇敢地冲向人生的前程。

我曾经有一个说法:“回忆能净化人的灵魂。

”我至今还坚持此说。

你可以回忆你的老师,回忆你的朋友,回忆你的所有亲爱者,所有这一切回忆都能带给你甜蜜和温馨,甜蜜和温馨不正是净化和抚慰你的灵魂的醍醐②吗?但是,对母亲的回忆又岂是对老师和朋友等的回忆所能媲美的呢?
我是一个从小就失去母亲的人。

这是我心中最大的创伤,虽起华佗或岐伯于地下,也是无法治合愈我这个创伤的。

我一生走遍在半个地球,不管到了什么地方,也是不管是花前月下,只要想到我那可怜的母亲,眼泪便立即潸潸涌出。

一直到了今天,我已是望九之年,还常有夜里梦见母亲哭着醒来的情况。

嗟乎!此生已矣,我又不相信来生,奈之何哉!
《韩诗外传》上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③。

”这是古今同恨的事。

惟愿读这一套书的读者们,仔细玩味每一篇文章中所蕴涵的意义,考虑一下自己对待父母的情况,再背诵一下盂郊那一首有名的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读者如能做出应有的结论,庶④不致辜负这一套珍贵的《新绿文丛》的期望。

注:①德劭( sh 4 o ):品德美好。

②醍醐( t 0 h ú ):古时从牛奶中提炼出的精华。

③子欲养而亲不待:子女想要奉养父母而父母却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④遮(sh ) ):几乎,差不多。

(1)本文称母爱为“人间第一爱”是因为________(用原文回答)
(2)第二段末句“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件极大的憾事”中“这”指代的是________。

(3)文章四五段阐述了谈母亲或回忆母亲的文章的价值和意义,不符合文段意思的是哪几项,有几项选几项()
A. 可以知道人间并不凄清而是充满了温暖。

B. 想起母亲,眼泪便立即潸潸涌出,甚至在睡梦里哭醒。

C. 即使华佗或岐伯也无法医治“我”心中的创伤。

D. 可以获得甜蜜和温馨,净化和抚慰自己的灵魂。

E. 在悲伤的时候,会化悲为喜,抖擞精神,勇敢地冲向人生的前程。

(4)《韩诗外传》上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古今同恨的事。

这句话中的“恨”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子欲养而亲不待”是“古今同恨的事”?
(5)文章段末说:“读者如能做出应有的结论”其中“应有的结论”应当是________。

9.课文在线。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1)用“________”画出描写渔夫神情的语句。

(2)找出描写渔夫动作的语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
(3)用波浪线画出描写渔夫语言的语句。

(4)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渔夫是个________的人。

10.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童年的春节
冰心
我十一岁那年,回到故乡的福建福州,那里过年又热闹多了。

我们大家庭里是四房同居分吃,祖父是和我们这一房在一起吃饭的。

从腊月廿三起,大家就忙着扫房,擦洗门窗和铜锡器具,准备糟和腌的鸡、鸭、鱼、肉。

祖父只忙着写春联,贴在擦得锃亮的大门或旁门上。

新年里,我们各人从自己的“姥姥家,得到许多好东西。

最好的东西,还是灯笼,福州方言,“灯”和“丁”同音,因此送灯的数目,总比孩子的数目多一些,是添丁的意思。

那时我的弟弟们还小,不会和我抢,多的那一盏总是给我。

这些灯:有纸的,有纱的,还有玻璃的……于是我屋墙上挂的是“走马灯”,上面的人物是“三英战吕布”,手里提的是两眼会活动的金鱼灯,另一手就拉着一盏脚下有轮子的“白兔灯”。

同时我家所在的南后街,本是个灯市,这一条街上大多是灯铺。

我家门口的“万兴桶石店”,兼卖各种的灯,元宵之夜,都点了起来,真是“花市灯如昼”,游人如织,欢笑满街!
元宵过后,一年一度的光彩辉煌的日子,就完结了,当大人们让我们把许多玩够了的灯笼,放在一起烧了之后,说:“从明天起,好好收收心上学去吧。

”我们默默地听着,看着天井里那些灯笼的星星余烬,恋恋不舍地带着一种说不出的惆怅寂寞之感。

上床睡觉的时候,这一夜的滋味真不好过!
(1)“恋恋不舍”的意思是________,和它意思相近的词语是________。

(2)我”屋墙上挂的是“________”上面的人物是“________”,手里提的是两眼会活动的“________”,另一手就拉着一盏脚下有轮子的“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作者家乡元宵之夜南后街的热闹景象。

(4)为什么“这一夜的滋味真不好过”?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燕子的双腿被一个小孩“喀嚓”一声剪断;
奄奄一息的小猫“扑”的一声被抛向疾驶的车轮;
正在河岸上蜕壳的蜻蜓,被一双散步的脚有意识地踩扁;
鲜花被两个谈情说爱的人漫不经心地一瓣瓣撕碎、揉烂、碾成泥……
树上鸟窝里的幼鸟成了人类幼儿的玩物,任凭它们的母亲绕树嘶叫,直至心力交瘁,坠地而死。

顽童们兴奋地往返奔跑,享受踩踏虫尸所发出的脆响。

目睹这触目惊心的一幕幕,不能不令人心寒,感受最深刻的悲哀。

也许,与浩瀚人世相比,这些只不过是一出出不足挂齿的小小杂乱的悲剧而已,但不知几时开始,人类潜意识里有座冰山,人性就变麻木、冷漠、甚至残忍,以肆虐他族之苦,养已欢颜,并引为闲适雅趣。

生灵何罪之有?
就因为看不见它流泪流血,
就因为听不到它呼痛呼救,
就因为人类比它强大,
我们就可以任意践踏、蹂躏、摧残?
再微末也是生命,是比人类更加脆弱的生命。

人对世界总是不满意,却从不愿反躬自省,自己为这个世界做了些什么?
(1)用“‖”将短文分为两部分,并概括每部分大意。

第一段: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

(2)文中的哪些词语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中的麻木、冷漠、甚至残忍的一面。

(3)阅读下面句子,按要求完成题目。

“目睹这触目惊心的一幕幕,不能不令人心寒,感受最深刻的悲哀。


①这个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

②“触目惊心”的意思是________。

③从“心寒”“悲哀”两个词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________?
④将这个句子改写成反问句________。

(4)短文最后几个自然段应读出________的语气。

(5)针对文中提到的现象,写几句你发自肺腑的话,呼吁人们爱护生灵、保护动物。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今年的丁香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

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现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

有的宅院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树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②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

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白丁香和紫丁香。

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

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
分辨出,这是丁香。

③在我断续住了近二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

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见檐前积雪。

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

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样浑浊笨拙了。

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

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株丁香联系在一起的。

那十字小丁香,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

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1)①—③自然段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描写丁香花的,分别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处的丁香。

(2)第①节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3)“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见檐前积雪。

”句中“积雪”指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来。

(4)下列表述与文章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A. 作者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斗室外的三棵白丁香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作者花大量笔墨写这三棵白丁香。

B. 作者在文中以细腻的笔调,描写出了一个色彩绚丽的丁香花的形象。

C. 作者实写丁香花的形象,虚写寄托于丁香花的理念、志趣,创造出了一个深远的意境。

D. 作者在文中一反古人寄托在丁香结上的情感,以开阔的胸襟为今天的读者开拓了一个“丁香结”全新的艺术境界。

(5)写2句有关花的古诗名句: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6)“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

”“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作者在这两句话中用“积雪”和“莹白”替代“丁香”,有什么好处?
13.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在天安门右前方,巍然(耸屹)立着一座雄伟壮丽的大厦,这就是人民大会堂。

全国各族人民的代表在这里共商国策。

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是首都最宏伟的建筑之一,建筑面积达171800平方米,体积有1596900立方米。

一条黄绿相间的琉璃屋檐,把巍峨的大会堂的轮廓从(蔚尉)蓝的天空中勾画出来。

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组成了一(幅副)庄严绚丽的画图。

迈进金黄色大铜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钮纽)部分——中央大厅。

建筑师站在这里,指着四周向我们介绍了整个建筑的布局:朝西直入万人大礼堂;往北通宴会厅;向南穿过长长的廊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办公大楼。

整个建筑就是由这三部分组成的。

万人大礼堂,里面宽76米,深60米,中部高33米,体积达86000立方米,像一座大厦。

但是由于设计师们处理得巧妙,走进大礼堂的人,放眼一望,从屋顶到地面,上下(浊浑)然一体,并不感到怎样空旷。

屋顶是穹隆形的,天花板上纵横密排着近500个灯孔。

灯光齐明的时候,就像满天星
斗。

顶部的中心挂着红宝石般的五星灯,灯的周围是70条瑰丽的光芒线和40瓣镏(liú)金的向日葵花瓣,象征着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

在它的外围,有三环层次分明的水波形暗灯槽,同周围装贴的淡青色塑料板相映,形成“水天一色”的奇观。

大礼堂呈椭圆形,有两层挑台像两弯新月,围拱着主席台,使大礼堂成为层次分明、错落有(至致)的整体。

两层挑台连地面共3层座席,有9600多个席位。

礼堂的主席台像个小会场,能容纳300多人。

(1)在文中括号内选择合适的字。

(2)用自己的话说说第1自然段交代了哪些内容。

(3)第2自然段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是( )。

A. 举例子
B. 打比方
C. 列数字
(4)第3自然段哪些词语表明了空间方位的转移?
(5)文章介绍万人大礼堂采用了( )。

A. 时间顺序
B. 空间顺序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丑石》
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

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哟,多时把它搬走吧。

于是,伯父家盖房,想以它垒山墙,但苦于它极不规则,没棱角儿,也没平面儿;用錾破开吧,又懒得花那么大气力,因为河滩并不甚远,随便去掮一块回来,哪一块也比它强。

房盖起来,压铺台阶,伯父也没有看上它。

有一年,来了一个石匠,为我家洗一台石磨,奶奶又说:用这块丑石吧,省得从远处搬动。

石匠看了看,摇着头,嫌它石质太细,不太采用。

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的光滑,可以供来浣纱捶布;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荫没有庇覆它,花儿也不再在它身边生长。

荒草便繁衍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竟锈上了绿苔、黑斑。

我们这些做孩子的,也讨厌起它来,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气又不足;虽时时咒骂它,嫌弃它,也无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里去了。

稍稍能安慰我们的,是在那石上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坑凹儿,雨天就盛满了水。

常常雨过三天了,地上已经干燥,那石凹里水儿还有,鸡儿便去那里渴饮。

每每到了十五的夜晚,我们盼着满月出来,就爬到其上,翘望天边;奶奶总是要骂的,害怕我们摔下来。

果然那一次就摔了下来,磕破了我的膝盖呢。

人都骂它是丑石,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

终有一日,村子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

他在我家门前路过,突然发现了这块石头,眼光立即就拉直了。

他再没有走去,就住了下来;以后又来了好些人,说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

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

这使我们都很惊奇!这又怪又丑的石头,原来是天上的呢!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
热,闪过光,我们的先祖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而它落下来了,在污土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了?!
奶奶说:“真看不出!它那么不一般,却怎么连墙也垒不成,台阶也垒不成呢?”
“它是太丑了。

”天文学家说。

“真的,是太丑了。


“可这正是它的美!”天文学家说,“它是以丑为美的。


“以丑为美?”
“是的,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

正因为它不是一般的顽石,当然不能去做墙,做台阶,不能去雕刻,捶布。

它不是做这些玩意儿的,所以常常就遭到一般世俗的讥讽。


奶奶脸红了,我也脸红了。

我感到自己的可耻,也感到了丑石的伟大;我甚至怨恨它这么多年竟会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的寂寞的生存的伟大。

阅读全文,完成练习:
(1)“它黑黝黝地卧在在那里,牛似的模样”一句用的修辞方法
是________,这句话形象的描写了丑石的________的特点。

(2)第②③段各写了丑石“无用”的哪些方面?(可用文中语句回答)
第2段中它不能________
第3段中它不能________
(3)第5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4)第六段“眼光立即就拉直了”,表明了天文学家认识了丑石的?
(5)“丑石的伟大” 在文中指的是?
(6)了解了丑石前后不同的遭遇,你明白了什么?
15.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_______使人惊叹,_______叫人舒服,_______愿久立四望,_______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这段话作者是按从________到________顺序写的。

(1分)
(2)这段话写出了草原的什么特点?文中哪句话最突出表现出这个特点?(1分)
________
(3)这段话中,作者用了哪些不同的词来描写草原的色彩?
________
(4)画横线的句子中无边的绿毯指________,白色的大花指________。

(5)用波浪线画出文中联想的句子,并写出它是由什么实实在在的事物引起的?
________
(6)这次,我看到了草原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