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生认知情绪调节策略调查分析

合集下载

临床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

临床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

临床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背景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现代医疗护理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医疗护理领域,护士是承担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的职业。

在临床实习阶段,护士要负责各种医疗护理、疾病预防及其它与患者有关的医疗工作,而这些工作可能会给护士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和身体负担,从而影响到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为了了解临床实习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本文对护生进行了相关的调查,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调查内容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在临床实习期间的护生,包括他们的生活状态、心理健康状况、压力因素等方面,共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1.你在实习期间的生活状态如何?2.你感觉你的心理状况如何?3.你认为在实习期间会出现哪些压力因素?4.你有无接受相关的心理疏导和辅导?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共收到了50份有效的护士问卷,以下是统计结果:1.生活状态:80%的护生认为在实习期间生活状态有所下降,其中主要原因是工作时间长、疲劳和精神压力大。

2.心理状况:调查显示,60%的护生感觉自己的心理状况不够稳定,其中表现为情绪波动较大、精神疲劳等。

3.压力因素:调查显示,90%的护生认为在实习期间会出现压力,主要因素包括:工作任务重、时间紧迫、工作负荷大、责任压力等。

4.心理辅导:调查发现,仅有20%的护生接受过相关的心理疏导和辅导。

分析及对策通过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临床实习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仍然值得关注。

那么,我们如何对这一问题进行有效的对策呢?1.加强管理:实习期间,加强对护生的管理,合理规划工作任务,减少护生的工作压力;提供适当的工作休息时间,让护生有足够的身体和心理恢复时间。

2.定期训练:定期对护生进行相关的心理难度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心理抗压能力。

例如,开设临床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状况课程,讲授心理知识及应对策略,帮助护生调节情绪,缓解精神压力。

3.心理辅导:对于一些心理阻碍较为严重的护生,及时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让他们能够及时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并帮助他们尽可能提高对工作的理解度和信心。

护生焦虑与抑郁现状调查及对策

护生焦虑与抑郁现状调查及对策

护生焦虑与抑郁现状调查及对策了解目前护生焦虑与抑郁现状调查及探讨解决对策。

方法: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00名护生的焦虑与抑郁现状进行调查。

结果:护生焦虑得分平均分为37.22,焦虑情况出现的概率为45%,抑郁得分平均分为33.06,抑郁情况存在的概率为21%,同时有焦虑与抑郁为12.2%;以性别、学历水平等因素影响为主。

结论:护生在工作期间焦虑与抑郁负性情绪较为突出,这种情况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根据相关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对策来降低护生焦虑和抑郁的情况发生的可能性,提高护生的工作质量。

前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疗事业的发展,医院对护生的需求逐年增加。

目前在新冠病毒的影响下,新冠疫情作为全球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备受人们关注。

而医院作为最直接接触病人的地方,也是病人大量集中的场所,护生是病人的危险群体[1]。

医院中医生以及护生在此情况下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备受关注。

对其焦虑抑郁状况水平的研究有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也有助于护生抗击疫情,为战胜疫情提供坚实的内心和能力储备。

本研究旨在,在护生在近期疫情的影响下。

为进一步了解护生焦虑抑郁的现状,减轻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进一步认识新形势下医护人员的心理状况。

1 研究对象以及方式1.1 研究设计本研究为横断面描述性研究。

1.2 研究对象从2020年10月开始,为期六个月,从郑州一家医院随机选择200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

样本条件标准:①不超过30岁的成年人;②不低于中专文化程度;③被调查者具有知情权;④医院内正式护生。

排除在外的条件:①无法完整填写调查问卷;②答案选择统一的;③同一人填写多份的;④填写过程不经过思考的。

1.3 研究方式本次调查以线上问卷形式,共计发放问卷200+5份,收回问卷200+5份,判断失效5份,有效率超过97%。

一般资料涉及四个方面,分别是:被调查者年龄、被调查者的最高学历、性别以及所属科室。

(1)SAS量表调查SAS量表的调查项目共计20个,主要依据1、2、3、4的四级评分标准,计算所有项目总分,即为粗略分,并将项目总分乘以(1+0.25)后取整数,最终获得标准分根据中国常模,SAS标准分以40分为界,50分为标准,超过50小于61分判定为轻度,超过61小于70者是中度,70以上者是重度焦虑[3]。

高职护生实习前心理状态分析与干预措施

高职护生实习前心理状态分析与干预措施

高职护生实习前心理状态分析与干预措施临床实习是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建立临床思维、树立良好职业道德、掌握正确处理医患关系方法的重要环节。

临床实习是护生走入工作岗位的必经之路,是迈向职场的第一步;是一次对书本理论知识的检验,也是一次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挑战。

对于护生来说,临床学习是完全不同学校学习的另一种学习形式,临床学习是在社会环境中教育的学习,因此护生对临床学习很陌生,对实习医院认知不足、不自信、不能适应医院陌生环境等产生许多心理问题,不但影响护生当前的学习,而且不利于其顺利进入和适应临床学习。

因此对即将实习的护生心理状态的情况进行了调查,旨在了解高职护生实习前心理状态,分析并制定干预措施。

标签:高职护生实习心理状态分析干预措施一、对象与方法(1)调查对象:选取我校2014级实习护生200名,进行心理状态的评估调查(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统一发放调查表之后统一收回。

在临床实习前的100名学生不做任何干预措施下进行调查。

对另外给予干预措施后的100名同学进行调查。

二、对实习前护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的分析从学校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到实际运用,是护生实习生涯中一个巨大的改变。

通过调查发现有70%的护生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主要原因是即将进入实习的护生未介入社会生活,对社会的矛盾性,复杂性,多变性了解甚少。

为此要教育护生在校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还有30%护生认为只要有较强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和较强的综合素质能力就能顺利完成实习任务,但是这些想法有偏颇的。

从调查中可以发现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对实习合作医院有哪些不了解;对实习医院情况不了解;对实习医院对实习生的选拔考核标准不了解;担心理论和操作、面试不过关,不能去到自己想去的医院;担心在实习中出现护理差错;担心与病人难以沟通;担心个人的理论知识和实训学习能不能胜任临床工作;对实习环境和生活的恐惧。

通过分析发现,问题的根源是在护生的心理准备不充分很容易导致不自信和对未知的焦虑感。

临床实习护生心理分析与解决对策

临床实习护生心理分析与解决对策

临床实习护生心理分析与解决对策实习生临床实习阶段正是专业思想、职业素质、最容易波动的阶段,如果保持不了心态平衡,在专业学习方面就会出现种种消极表现,严重的甚至无法走上正常的护理工作。

根据观察及调查,现将4种心态的成因与表现概括如下。

自豪感与自卑感:大多数护生出于对“白衣天使”这个称呼的向往往往会感到很自豪,可是实习一到,护士每天打针发药,洗头、洗脚、剪趾角、喂水、喂饭、端屎、端尿,社会上不重视护理专业的偏见,护士是高级保姆的世俗观便成了护生实习中的“绊脚石”。

紧张害怕与跃跃欲试:学生从学校有规律的生活到医院繁忙的工作,对环境到陌生不适应。

主观上想跃跃欲试,但心理却很紧张。

如对40实习护士心理调查56%发现的护生怕出医疗差错事故;21.5%的护生怕自己业务和技术水平不能胜任,4.5%的护生怕遭医护人员的冷落与白眼;18%的护生怕病人对自己不信任或瞧不起。

急于求成与多做少想:当护生完成实习初期任务后,对临床护理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与掌握,大多数护生,希望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为病人解除痛苦,总期待带教老师放手让自己独立完成一些护理工作,多做技术操作,这种心态导致了护生的“两弱”,即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弱,自学能力弱。

憧憬未来与忧虑前程:实习末期护生面临毕业分配,本来调整比较平衡了的心理又被打破了,工作中就常出现心不在焉,有的护士在上班期间总在考虑如何找熟人开后门,使自己分到比较理想的单位,差错率也随之提高了许多。

针对以上4种心态,带教老师应鼓励护生积极的心理因素,诱导、帮助护生克服消极的心理因素,调整好心态平衡,以利于顺利地走上以后的工作岗位,完美地完成临床护理工作。

人生观、职业观的继续教育:对热爱专业的护士积极鼓励,对心理有顾虑有矛盾的护生运用生动的临床事例,加强职业宣传和教育。

带教老师要严于律已,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护生,提高护士对护理专业临床实习的热情,从典型事例和具体形象身上吸取到榜样的力量。

来调节了自我,保持心态平衡。

实习护生的心理变化及调适对策

实习护生的心理变化及调适对策

实习护生的心理变化及调适对策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护理专业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护理实习也成为了护生们学习和成长的重要环节。

在实习过程中,护生们往往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压力,这些挑战和压力会对护生们的心理状态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实习护生的心理变化及调适对策,为护生们提供一些心理调适的建议。

一、实习护生的心理变化1.焦虑情绪增加实习是护生们投入到实际工作中的第一次机会,他们需要面对患者、医生、其他护士及其他医护人员。

由于缺乏实践经验,护生们往往会感到紧张、焦虑,担心自己无法胜任实习工作,这种焦虑情绪会对护生们的心理状态产生负面影响。

2.自我怀疑由于护生们缺乏实践经验,他们可能会出现自我怀疑的情绪,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面对一些急诊、抢救等复杂情况,护生们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这种自我怀疑情绪会对护生们的心理状态产生负面影响。

3.压力加剧在实习过程中,护生们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工作压力,比如工作任务繁重、工作时间长,并且需要时刻保持警觉。

这种工作压力会导致护生们的心理状态变得紧张、焦虑、疲惫,甚至产生情绪失控的情况。

1.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在实习之前,护生们应该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时间等方面。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可以帮助护生们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习,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减少学习压力。

2.积极沟通,寻求帮助在实习过程中,护生们应该与导师和其他更有经验的护士多进行沟通,及时向导师和同事寻求帮助。

通过沟通和寻求帮助,护生们可以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增加自信心,减轻压力,缓解焦虑情绪。

3.保持良好的心态实习是护生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护生们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把实习看作一个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一定能够胜任好每一项工作,要相信自己可以不断地成长和进步。

4.保持身心健康实习期间,护生们应该注意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合理的饮食结构和适当的锻炼,以便能够有充分的体力和精力应对工作的挑战。

护理本科生情绪管理能力的调查研究

护理本科生情绪管理能力的调查研究

护理本科生情绪管理能力的调查研究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护理专业作为医疗卫生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患者提供全面、高质量的护理服务的重要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护士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情绪管理能力是指个体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和挑战时,能够有效地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保持心理平衡,从而更好地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

对于护理本科生来说,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因为他们将在未来的工作中直接面对患者的情绪需求,如何帮助患者调整情绪、缓解痛苦,将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康复进程和生活质量。

因此本研究旨在调查护理本科生的情绪管理能力现状,以期为护理教育改革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护理行业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护理本科生作为未来护理工作的主力军,其情绪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康复进程。

因此研究护理本科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情绪管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情绪状态进行识别、评价、调控和表达的过程。

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有助于护理人员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压力和挑战,保持良好的心态,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然而目前关于护理本科生情绪管理能力的调查研究较为有限,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指导。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护理本科生情绪管理能力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培养策略,为护理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首先通过对护理本科生情绪管理能力的调查研究,可以了解护理本科生在面对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等情境时的情绪表现及其调节方式,为护理教育部门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提供依据。

其次本研究还可以探讨影响护理本科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因素,如个人特质、家庭背景、学校教育等,以期为护理教育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本研究还将提出针对护理本科生情绪管理的培养策略,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心理辅导等方面,以期为护理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护士情绪管理研究进展及干预对策分析

护士情绪管理研究进展及干预对策分析

护士情绪管理研究进展及干预对策分析随着医疗服务的不断发展和升级,护士工作的重要性和压力也不断增加。

护士作为医疗团队的重要成员,在日常工作中常常承担着照料病患、提供安慰和支持等多重角色。

工作环境复杂性和高度紧张性,护士常常面临情绪管理的挑战。

情绪管理对于护士的工作效能、工作满意度以及患者护理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了解护士情绪管理研究进展及干预对策,对提升护士的工作效能和促进医疗服务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护士情绪管理研究情绪管理是指个体通过意识和行为的调节来应对和管理情绪的过程[1]。

对于护士来说,情绪管理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工作压力和情绪困扰,从而提高工作效能和工作满意度。

情绪管理对于护士的工作效能具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情绪管理可以帮助护士应对工作压力,提高自我效能感,促进工作投入和创造力,增强工作满意度,从而提升整体工作效能。

护士的情绪管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性格特点、情绪智力等个体因素、人际关系、工作压力等工作环境因素以及领导风格、支持与认可等组织因素。

理解这些影响因素可以帮助护士更好地应对情绪管理困境。

护士情绪管理的干预措施情绪智力培训。

情绪智力是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情绪的感知、理解和处理能力。

通过情绪智力培训,护士可以学习如何更好地识别、理解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以及与患者和同事的情绪互动。

通过培训,护士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和情绪触发因素,并学习如何更好地识别和评估自己的情绪反应。

这有助于护士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需求,从而更好地管理情绪,并在工作中更有效地应对压力和挑战。

其次,情绪智力培训还可以提供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和技巧。

通过培训,护士可以学习到不同的情绪调节策略,如情绪表达的方式、积极应对压力的方法以及建立情绪支持网络等。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护士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减轻负面情绪的影响,并提升工作表现和工作满意度。

此外,情绪智力培训还可以提高护士与患者和同事的情绪沟通和互动能力。

高职护生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的调查分析

高职护生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的调查分析

高职护生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的调查分析
,但要求有逻辑性。

最近,高职护生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的调查分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首先,我们要了解高职护生心理健康的状况。

根据调查,高职护生的
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他们面临着许多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
孤独感等。

其次,我们要了解高职护生心理咨询的情况。

根据调查,
高职护生对心理咨询的需求很大,但他们往往缺乏心理咨询的知识,
也缺乏获得心理咨询的机会。

为了改善高职护生心理健康的状况,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
应该加强对高职护生心理健康的宣传,让他们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其次,应该提供心理咨询的机会,让高职护
生有机会获得心理咨询,以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此外,应该加
强心理咨询的教育,让高职护生更好地了解心理咨询,以便他们能够
更好地利用心理咨询来改善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

总之,高职护生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的调查分析表明,高职护生心理
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他们对心理咨询的需求很大,但缺乏心理咨询的
知识和机会。

为了改善高职护生心理健康的状况,应该加强对心理健
康的宣传,提供心理咨询的机会,以及加强心理咨询的教育。

护生临床实习前心理状况的调查分析及对策

护生临床实习前心理状况的调查分析及对策

很 担 心 (45 较担 心 (0 ) 不担 心 ( ) 4 .) 5. 5 5 很 担 心 (6 ) 较 担心 (6 2. 5 6) 很 担 心 (6 6) 较 担 心(2 3)
不担 心 (.) 75 不担 心 ( ) 2 不担 心 (3 ) 6. 5 不担 心 ( 1 ) 1. 5
习, 终于可以亲身实践 , 运用所学知识为患者解 除痛苦 , 因此心情
格外 兴 奋 与激 动 , 同学 们会 对 每 件事 表 现 出兴趣 , 予极 大 地热 情 给
及关 注 , 这种心理状态对做好 临床 实习非常有利 , 但应激励同学 们将这种激情保持在整个实习过程 当中。 但是对于那些城市的独 生子女学生 , 虽然成绩 比较优异 , 缺乏吃苦 的精 神 , 但 不愿 意干
效 问卷 20 , 0 份 有效 回收 率 10 0 %。
2 结果
系 列社 交 焦 虑目 的心 理 状 况 。 有 研 究 显 示 中专 、 且 大专 护 生 实 习
前的社交焦虑程度 高于本科 护生【 为此 , 过访谈 及问卷 的方 3 】 , 通
法 , 本 院 20 级 普通 专 科 护理 16 20 同 学 进 行 了 临 床 实 习 对 09 —班 0名 前存 在 的心 理 问题进 行 调 查 及分 析 , 报告 如 下 。 现
11 对 象 .
本院o级普通专科护理专业1 6 0 名学生 , 9 班20 年龄 1~ 2 , 92岁
其 中女 生 14 (7 )男 生 6 (% )来 源 于 城 镇 的 护 生 8 名 9 名 9% , 名 3 ; 9 (5 , 于农 村 的护 生 1 1 (5 ; 生 子 女7 名 (8 , 4 %)来源 1名 5%)独 6 3%)非独 工 作 单 位 :6 0 0 信 阳 河 南 省信 阳 职 业技 术 学 院 护 理 学 院 44 0 收 稿 日期 :0 10 — 9 2 1- 9 0

实习护生的心理变化及调适对策

实习护生的心理变化及调适对策

实习护生的心理变化及调适对策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患者需求的不断增加,医疗服务人员的职业形象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以护士为例,他们始终是医疗服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然而,在医疗服务中,护生的心理受到很大的考验,特别是在实习过程中。

实习期间,护生面对的问题是形形色色的,例如从前只通过书本中学习到的知识现在要转换成具体实践操作,如何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与患者沟通技巧等等。

这些都不仅需要技术指导,更需要对护生心理的接纳和疏导。

心理变化在实习过程中,护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变化,如紧张,内心对自身和行业的认知和评价出现负面。

一些护生可能会出现睡眠不足、食欲不振等生理方面的问题。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实习期间护生的心理压力。

调适对策为了帮助实习护生克服这些问题,以下是一些可行的调适对策:1. 接纳更多的心理支持在实习的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心理支持来帮助护生调适心态。

班级委员、实习指导老师、心理咨询中心等都可以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

2. 鼓励护议员积极寻求反馈护生应该学会通过收集和分析反馈信息来不断改善自己的工作。

在工作中,因及时和有效地进行反馈可以提醒护生需要改善的方面,调整行动计划和提高专业能力。

3. 提醒护生要关注自己的识别因素在实习过程中,护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或通过与老师、同学和患者的接触,了解自身的识别因素,比如个性特质、激情、信念和体验等。

识别自身的因素可以帮助护生更好地掌握自己的行为和反应,从而更好地应对工作中不同的情况。

4. 睡眠和饮食计划在实习期间,护生容易出现睡眠不足、食欲不振等问题,因此需要制定合理的睡眠和饮食计划,如适当减少工作时间、安排适当的休息时间、摄取适量的营养等。

综上所述,实习期间护生的心理面临很大的挑战。

然而,通过积极应对和寻求帮助,护生可以克服这些困难,更好地掌握技能,提高职业水平。

高职实习护生健康教育认知水平及态度调查分析

高职实习护生健康教育认知水平及态度调查分析

·调查分析·0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疾病谱也在发生着改变[1]。

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

有研究指出,慢性病是生活方式疾病,需要通过健康教育,增强大众对慢性病可防可控的认识,调动群众积极性,从调整生活方式开始干预[2]。

因此,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21世纪护理事业发展的四大趋势其中之一就是护理人员将成为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3]。

而实习护生作为今后护理事业的接班人,其健康教育认知水平及态度不容忽视,本研究通过对2015年至2017年在我院进行临床实习的218名高职实习护生在实习期间健康促进、健康教育活动实施情况的调查,分析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并提出解决对策,为今后更好地培养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健康教育能力提供参考依据。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抽取本院2015年至2017年高职实习护生218名,回应201名,问卷回收率92.2%。

其中三年制180名,五年制38名;男8名,女210名,年龄18~23岁,实习护生在学校均已接受过相关课程如《健康评估》《营养与膳食》《健康教育》等的系统学习。

1.2调查内容根据健康教育“知、信、行”三级目标的理论模式[4],运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评价分析,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实习护生的基本情况和对健康教育基本知识的认知、对健康教育的态度及开展情况等。

1.3数据收集与处理用FOXPRO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录入调查问卷,进行简单的逻辑统计分析,将异常值进行统计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 2检验,以(%)表示,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高职实习护生健康教育基本知识认知情况从表1中数据可知,实习护生对健康教育的目的认知最高(90.54%);而对其内容的掌握情况(69.65%)及具体实2.2高职实习护生对健康教育的态度水平表2数据显示,高达93.03%的高职实习护生认为健康教育知识传播是非常重要的;90.05%的人认为健康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通过表3分析,高职实习护生在带教老师指导下给病人实施健康教育1h/d的有13.43%,10min/d的高达35.82%。

护理学专业学生实习前的心理调查与分析

护理学专业学生实习前的心理调查与分析

护理学专业学生实习前的心理调查与分析【摘要】本文旨在对护理学专业学生实习前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与分析。

首先介绍了实习前的心理状态,探讨了应对压力的策略以及实习前的焦虑原因。

然后详细阐述了实习前心理调查的方法和结果分析。

研究发现,实习前心理调查对学生的实习准备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实习环境和应对挑战。

强调了实习前心理调查的重要性,并提出建议和展望,希望能为护理学专业学生的实习准备提供有效的指导。

总结指出,通过实习前心理调查,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提高实习的顺利进行和学生的实习体验。

【关键词】护理学专业、学生、实习、心理调查、心理状态、压力、焦虑、调查方法、结果分析、重要性、建议、展望、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护理学专业是一门涉及对患者健康和疾病进行全面照顾的学科,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而实习是护理学专业的一项重要环节,通过实习,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锻炼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实习前的心理状态对于学生的实习效果和个人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实习前的心理状态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对未知环境的恐惧、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对实习内容的紧张等。

对学生实习前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和分析,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实习环境,减轻压力,提升实习效果。

本研究旨在对护理学专业学生实习前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和分析,探讨应对压力的策略,解析实习前的焦虑原因,探讨实习前的心理调查方法和结果分析,以及总结实习前心理调查的重要性,提出建议和展望。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可以为护理学专业学生实习前的心理状态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护理学专业学生实习前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和分析,探讨他们在面对实习前的压力和焦虑时的应对策略,以及分析实习前的心理状况对实习质量和个人成长的影响。

通过深入了解学生在实习前的心理状态和状况,可以帮助学校和相关部门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支持和帮助,促进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健康发展和成长。

护理本科生情绪管理能力问卷编制与调查

护理本科生情绪管理能力问卷编制与调查

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
数据收集
使用电子表格或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 和整理
VS
分析方法
采用描述性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等方 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揭示护理本 科生情绪管理能力的现状和特点
05
结果分析
样本特征描述统计结果
01
02
03
性别分布
在参与调查的护理本科生 中,女性占比较大,为 80%,男性占20%。
建议
• 增强沟通技巧:学校可以提供沟通技巧培训,帮 助护理本科生学会与他人有效沟通,提高情绪管 理能力。
建议
01
途径
02
实践锻炼:通过实习、见习等实践锻炼,让护理本科生在实际工作中 应用所学知识,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03
案例分析:学校可以组织案例分析活动,让护理本科生分析案例中的 情绪管理问题,从而加深对情绪管理的理解。
04
调查实施
调查对象与方法
01
调查对象:护理本科生
02
调查方法: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 查,包括单选、多选和开放性问 题
调查过程与质量控制
调查过程
确定调查对象后,进行问卷设计和预 调查,然后正式发放问卷,最后回收 问卷并整理数据
质量控制
确保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对数据进行 清洗和整理,避免人为错误和误差
年级分布
参与调查的护理本科生主 要集中在大二、大三和大 四年级,其中大二和大三 学生占比较大。
实习经验
有实习经验的护理本科生 占60%,无实习经验的占 40%。
问卷维度得分情况分析
情绪认知
护理本科生在情绪认知维 度的得分较高,表明他们 能够较好地认识和理解自 己的情绪。
情绪调节
护理本科生在情绪调节维 度的得分也较高,表明他 们能够采取有效的方法来 调节自己的情绪。

护生认知情绪调节策略调查分析

护生认知情绪调节策略调查分析
v n e c i g s r t g e . eh d e Co n t e Emo i n Re u a i n Qu s in ar CERQ) wa s d t n e t ae 6 2 n r i g ig t a h n ta e is M t o s Th g ii v t g lt e t n i o o o e( s u e o i v s i t 8 u sn g s u e t. s l e t t ls o eo t d n s Reu t Th o a c r f s CERQ s 1 0 1 ± 1 . 9,wi h c r s o e u a i n s r tg e a gn r m . 9 2 6 wa 1 . 0 13 t t e s o e f9 r g lt ta e is r n i g f o 9 1 ± . 8 h o
S re ncg iv m t nrg l ins aei mo g us gs d ns L in, h n i Nus gC l g , oten d— uvyo ont e oi eu t rt e a n ri u et/ i a Z a gL lf i e o ao t gs n n t / L i ri ol e S uhr i n e Me
护理 学 杂 志 2 1 0 0年 6月 第 2 5卷第 1 期 ( 合版 ) 1 综
・ Leabharlann 5 ・ 5 护 生 认 知 情 绪 调 节 策 略调 查 分 析
李 莲 , 张立力¨
摘要 : 目的 了解 护 生 认 知 情 绪 调 节 策略 方 式 , 为改 进 相 关教 学 策 略提 供 参 考 。 方 法 采 用 认 知 情 绪 调 节 量 表 ( E Q) 6 2名 护 C R 对 8 生进 行 调 查 。结 果 护 生 C R 总 分 为 1O 1 ± 1 . 99种 调 节 策略 得 分 9 1 ±2 6 ~ 1. 4 2 7 , 序 前 3位 的 情 绪 调 节 策 E Q 1. 0 13 , .9 .8 43± .2排 略 为 重新 关 注 计 划 、 极 重新 评 价 和 接 受 ; 校 护 生 自我 责 难 、 受 、 思 、 积 在 接 沉 重新 关 注计 划 、 极 重 新 评价 5 策略 得 分 显 著 高 于 实 积 种

调查分析陪护人员职业认知、情感、行为现状及干预途径

调查分析陪护人员职业认知、情感、行为现状及干预途径
2 结 果 分 析
3 . 1 加 强对 陪 护 人 员 综 合 性 的 培 训 陪 护 工 作 的 主 要 内 容 就 是 照 顾 患 者 的饮 食 起 居 , 这些 工 作表 面上 看起来 比较简 单 , 实 质上也存在一 定的技术性与专业 性 , 需要 陪护人员 具备扎 实 的 护 理 知 识 以及 较 高 的 职 业 素 养 , 这 样 才 能 最 大 限 度 的 满 足 患 者 以及 家 属 的需 求 , 减轻患者 家属 的负担 , 进一 步提高 生活质量 。 具体来 说, 应加强 陪护人 员 的培 训工 作 , 定 期 对 陪 护 人 员 进 行
调查结果 提出了一些相对应 的策略 , 以此 促 进 陪 护 人 员 能 够 形
成积极稳定 的职业态度 。
不会再选择 陪护这 项工作 。这说明部分陪护人员感觉 自己不能 在 工 作 中 突破 , 若能重新选择 , 不愿从事陪护工作 。
3 干 预 途 径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 院聘 用的 1 3 O名 陪 护 人 员 , 均 为女性 , 所 有 陪护 人 员 的 年 龄 均 在 2 4岁 至 5 O岁 之 间 , 陪 护 人 员 的 文 化 程 度 存 在 着较 大 的 差 异 , 其 中 9人 为 小 学 毕 业 的 , 7 O人 为 初 中 毕业 , 3 6人 为 高 中 毕业 , 7人 为 中专 毕 业 , 8人 为 大 专 毕 业 。 1 . 2 方 法 采 用 自制 问 卷 调 查 表对 1 3 0名 陪 护人 员 进 行 问 卷 调 查分析 , 采用多项选择法, 用 不记 名 的方 式 由调 差 对 象 独 立 填 写 。 问卷 调 查 表 主 要从 认 知 成 分 ( 对 自身 从 事 工 作 的 目 的 、 作 用 及 意 义的认识) 、 情感 成分 ( 陪 护 人 员 在 工 作 中 的情 感 体 验 及 情 绪 状 态) 以及 行 为 成 分 ( 职 业 态 度 与 职业 行 为 相 联 系 的 部分 ) 三 个 方 面 进 行 调 查 。共 发放 问卷 1 3 0 份, 全部收回, 有 效率 为 1 0 0 。

护理人员情绪分析及调整

护理人员情绪分析及调整

护理人员情绪分析及调整通常人们把“白衣天使”的桂冠加冕给护士,这是对护士的尊敬、爱护、理解和支持。

但我们护士是人,不是神,她们的感情世界也有喜、怒、哀、乐等。

生活中也充满了酸、甜、苦、辣。

情绪也会高涨和低落。

又由于我们的特殊职业-护理,交往的特殊對象-患者,特定的交往环境-医院,这使我们在交往中出现问题不同于其他行业,有它的特殊性。

因此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做一名护士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心境,懂得控制自己情绪并及时调整情绪,只有稳定、积极情绪才能充分发挥个人操作技能,表现最佳护理水平。

1 情绪的重要性情绪是一个人在特定环境对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一种反映。

作为心理因素的主要成份“情绪”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护理工作交往的对象是患者,他们来自不同社会阶层,不同职业,不同疾病,不同心理状态等等,但她们出自同一目标“治病”所以更需要我们护士有理智、冷静、容忍的心境。

如果我们自身没有稳定、积极情绪,一旦出现问题我们情绪就产生波动,对护理工作带来不良影响。

护士的情绪变化直接影响患者,护士情绪稳定,和蔼可亲的服务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热爱生活和愉快心情,不仅能调节治疗环境的气氛而且能够转化患者不良心境,坚定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如碰到挑剔,罗嗦病人,自己本身心境又不好、情绪低落,甚至带情绪工作,就有可能给护理工作带来不良后果。

有时护士带情绪上班,她的情绪表现在对患者的态度上,由于护士的某一言行不当,一定程度上也可感染给患者,使患者心情压抑、意志消沉,情绪低落,甚至不愿配合治疗,加速病情恶化。

因此,护士在工作中不管工作进展如何,一定要克服情绪中的不良因素,调动积极因素,保持稳定心境,这样才能顺利开展各项护理工作。

2 情绪的表现2.1积极情绪首先表现轻松愉快,心境感觉良好。

对工作具有高度热情,强烈的责任感,思绪开阔、清晰,动作敏捷果断,语言温柔、亲切、流畅、操作就会得心应手。

我们服务的对象是患者,由于疾病给患者带来痛苦,心情不好,情绪低落。

专科护生临床实习后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专科护生临床实习后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专科护生临床实习后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对专科护理毕业生实习后期的心理状态、工作态度进行调查分析,以提出调整对策。

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即将毕业的专科护生(调查组)和试用期本科护生(对照组)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调查组的SAS、SCL-90、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专科护生临床实习后期心理状态调整能力下降,应及时调节护生们的认识偏差,情绪障碍和不良行为,使学生免受心理障碍的困扰,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关键词】专科护生实习后期心理健康【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9-0377-01临床实习是护理专业毕业生在校学习的最后阶段,是护生转换为护士的过度阶段,而专科护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比本科生稍差,主要表现在人际敏感及SDS(抑郁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1]。

尤其是面临就业压力及专科护生与本科护生在用工性质、待遇的差异,存在恐慌,自卑,焦虑等情绪反应,实习态度、反应能力、人生观、价值观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采用整群抽样调查法,随机抽取158例专科护生为调查组,平均年龄21岁;随机抽取120名试用期本科护士为对照组,平均年龄22岁。

1.2 调查工具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Zung,1971;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ing.Inventory),L.R.Derogatis,1975。

1.3 调查方法调查组共发调查问卷158份,回收有效问卷为155份,有效率98.1%。

对照组共发放调查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10份,有效率为91.66%。

以不记名方法进行,回收后由带教老师在会议上反馈总结。

1.4 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生实习前焦虑心理调查分析

护生实习前焦虑心理调查分析

护生实习前焦虑心理调查分析【摘要】我们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os)对100名护生实习前进行测定,发现护生实习前大多数具有情绪障碍,其sas和sos评分明显增高,其情绪障碍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

因而,作为护生的专业课教师在护生实习前,应和辅导员、家长、社会一起加强对其心理素质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以积极的心态和方式面对学习、就业以及各种复杂人际关系等压力。

【关键词】护生;实习前;焦虑;抑郁焦虑是人类固有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在人们的生存及日常生活中起到了有益的作用,但它发展成为一种强烈的情绪状态时,则成为一种影响个人行动的障碍,不仅影响着学生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能力,还会给身心发育造成严重的危害,成为导致学业失败、拒绝上学、物质滥用、社会隔离等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1]。

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的改革,医学类职业院校学生,尤其是即将倒临床实习的护生,他们要面对陌生的环境、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执业资格考试和将来就业压力等多种因素,焦虑等情绪方面的问题也就越来越多地表现出来。

现将对我校2010级三年制大专班的124名护生在实习前进行的焦虑心理状况调查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调查对象124人,均为贵阳护理职业学院2011级三年制大专班护生,于2013年6月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生,其中,男8人,女116人,年龄20~24岁。

1.2 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对调查对象的情绪状态进行量化评价,由同一老师使用同样的指导语进行调查,调查对象做出的评定是独立的,不受任何影响的自我评定。

2 结果sad(焦虑自评量表)平均分x=50.6,37人平均分高于50,占30%;有焦虑症状:15人呈中等度焦虑,占12%;22人呈轻度焦虑,占18%;无重度焦虑。

sas (抑郁自评量表)平均分x=52.13,78人评分高于50,有抑郁情节,占63%;35人呈轻度抑郁,占28%;43人呈中度抑郁,占35%;无重度抑郁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RQ 总均分及策略均分 比较 本科与专科护生 CERQ 总均分及 9 种策略均
班为单 位 , 集 中 发 放 问 卷 , 讲 解 填 写 方 法 和 注 意 CERQ 总分及 9 种策略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均
事项后 由 护 生 独 立 填 写 , 不 记 名 , 当 场 收 回 。共 P > 0. 05) 。
发放问 卷 7 0 7 份 , 收 回 有 效 问 卷 6 8 2 份 , 有 效 率 2. 3 在校护生和实习护生 CERQ 总均分及各策略均
表 1 护生 CERQ 总分及各策略评分情况 ( n = 682)
后 ,经常使用的是重新关注计划 、积极重新评价 、接 受 、自我责难这 4 种认知策略 。前 3 种策略是积极的 适应性调节策略 ,而自我责难属于相对缺乏适应性的
项 目 自我责难
分数 ( x ±s)
12. 36 ±1. 97
© 1994-2011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56 ·
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 J un. 2010 Vol1 25 No1 11 ( General Medicine)
中图分类号 : R47 ; G4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 4152 (2010) 11 0055 03 DOI :10. 3870/ hlxzz. 2010. 11. 055
Survey on cognitive emotion regulation strategies among nursing students ∥L i L i an , Zhan g L i li ∥( N ursi n g Col lege , S out hern Me di2 cal U ni versit y , Guan gz hou 510515 , Chi na) Abstract : Objective To explo re the cognitive emotion regulatio n st rategies of nursing st udent s , and to p rovide references for imp ro2 ving teaching st rategies. Methods The Cognitive Emotion Regulation Questionnaire ( CERQ )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682 nursing st udent s. Results The total sco re of CERQ was 110. 10 ±11. 39 , wit h t he sco res of 9 regulatio n st rategies ranging f rom 9. 19 ±2. 68 to 14. 34 ±2. 72 ; t he st rategies t hat nursing st udent s f requently used were refocusing on planning , po sitive reapp raisal and accept2 ance. The scores of self2blame , acceptance , ruminatio n , refocus o n planning and po sitive reapp raisal in school st udent s were signifi2 cantly higher t han in clinical interns ( P < 0. 01 fo r all) , and t he score of catast rop hizing in school st udent 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 P < 0. 05) . Conclusion Nursing st udent s mo stly use po sitive st rategies to face negative life event s ; clinical interns use the st rategy of catast rop hizing more f requently t han school st udent s ; t he school st udent s use t he st rategies of self2blame , acceptance , rumination , refocus on planning and po sitive reapp raisal more f requently t han clinical interns. During t he p rocess of teaching we should cultivate nursing st udent s′po sitive cognitive emotion regulatio n st rategies , especially clinical interns. Key words : nursing st udent s ; college ; undergraduate ; emotion regulation ; cognition ; st rategy
12. 34 ±2. 10 14. 34 ±2. 64 14. 34 ±2. 72 11. 22 ±2. 16 9. 19 ±2. 68 10. 43 ±2. 51 110. 10 ±11. 39
略 ,这种策略的运用体现出护生不像一般大学生一样 以自我中心一味地自责 ,而是考虑接受负性事件并依 据自己的经验重新组织 。分析其原因可能为 : ①护理 专业的课程设置中 ,学校大多开设了护理心理学等课 程 ,通过在校的学习 ,护生具备了一定的心理学常识 并能够学以致用 。 ②护理教学中注重实践教学 ,以问 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 PBL ) 无论在实践教学还是理
策略[4] 。以大学生为样本的研究发现 ,大学生采用较 多的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依次是积极设想 (重新关注计
接受
13. 90 ±2. 49
划或积极重新评价) 、自我责难 、反思和积极关注[7] 。
沉思
11. 97 ±2. 30
这表明护生在遇到负性事件时 ,会经常运用接受的策
积极重新关注 重新关注计划 积极重新评价 理性分析 灾难化 责难他人 总分
96. 5 %。
分比较 见表 2 。
1. 2. 2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5. 0 软件对数据进 3 讨论
行分析 ,行统计描述和 t 检验 ,检验水准α= 0. 05 。
3. 1 结果分析 表 1 示 ,护生在遇到负性生活事件
2 结果 2. 1 护生 CERQ 总分及各策略评分情况 见表 1 。
护理学杂志 2010 年 6 月第 25 卷第 11 期 (综合版)
·55 ·
护生认知情绪调节策略调查分析
李莲1 ,2 ,张立力1 3
摘要 :目的 了解护生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方式 ,为改进相关教学策略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认知情绪调节量表 (CERQ) 对 682 名护生 进行调查 。结果 护生 CERQ 总分为 110. 10 ±11. 39 ,9 种调节策略得分 9. 19 ±2. 68~14. 34 ±2. 72 ,排序前 3 位的情绪调节策略 为重新关注计划 、积极重新评价和接受 ;在校护生自我责难 、接受 、沉思 、重新关注计划 、积极重新评价 5 种策略得分显著高于实习 护生 (均 P < 0. 01) ,灾难化策略得分显著低于实习护生 ( P < 0. 05) 。结论 护生在面对负性生活事件时较多运用积极认知策略 ;实 习护生较在校护生更多运用灾难化策略 ;在校护生比实习护生更频繁运用自我责难 、接受 、沉思 、重新关注计划 、积极重新评价的 策略 。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护生积极的认知情绪调节策略能力培养 ,尤其是进入实习阶段的护生 ,使之能以更多积极性策略应对负 性生活事件 。 关键词 :护生 ; 专科 ; 本科 ; 情绪调节 ; 认知 ; 策略
情绪调节是指所有减少 、维持或增强情绪的策 略 ,它包括各种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生理 、行为和认知 过程[1 ] 。个体运用不同的情绪调节方式会影响到具 体的情感 、认知 和社 会功 能 ,继 而影 响到 其积 极情 绪 、良好 人 际 关 系 以 及 主 观 幸 福 感 的 发 展[223 ] 。因 此 ,对于情绪尤其是负性 、消极情绪有时需要进行必 要的调节 ,这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 认知情绪 调 节 是 指 个 体 在 处 理 来 自 内 部 或 者 外 部 的 、超过自身资源负担的生活事件时 ,所做出的认知 上的努力[4 ] 。与其他专业的大学生相比 ,护理专业 的大学生 (下称护生) 群体有其特殊之处 ,如性别比 例不均衡 ,专业思想不稳定 ,实习中会面对差错或事 故等 ,使护生在学校学习和临床实习中 ,面临更多的 负性事件 。面对负性事件 ,护生是否能运用有效的 方法 、策略及时 调节 自己 的情 绪状 态 , 显 得尤 为重 要 。因此 ,笔者于 2009 年 6~9 月对 682 名护生在 面对消极 生 活 事 件 时 运 用 认 知 策 略 的 状 况 进 行 调 查 ,方法与结果报告如下 。
作者单位 :1. 南方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广东 广州 ,510515) ;2. 广州医学 院护理学院 李莲 (19802) ,女 ,硕士在读 ,讲师 ; 3 通讯作者 收稿 :2010 02 16 ;修回 :2010 03 14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 选取某护理学院护生 682 人 ,男 89 人 、 女 593 人 ,年龄 19~26 岁 ,平均 21. 0 岁 。均为高考 统招生 ,其中大专 305 人 、本科 377 人 。调查时在医 院毕业实习 152 人 ,在校 530 人 。 1. 2 方法 1. 2. 1 调 查 方 法 ①调 查 工 具 。问 卷 由 两 部 分 组成 : 第 1 部 分 为 一 般 资 料 , 包 括 年 龄 、性 别 、学 历 、生 源 地 、是 否 为 独 生 子 女 、在 学 校 任 职 情 况 等 ,为数据分 析 提 供 基 础 依 据 。第 2 部 分 为 认 知 情 绪 调 节 量 表 ( Co gnitive Emotio n Regulatio n Q uestio nnaire , C ERQ) 。我 国 学 者 对 该 量 表 进 行 修订 ,结果表明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 526 ] 。该 量 表包含 9 种认知应对策略 ,分 别为 自我 责难 ( Self2 blame) 、接受 ( Accep tance) 、沉思 ( Ruminatio n) 、积 极重新 关 注 ( Po sitive Refocusing) 、重 新 关 注 计 划 ( Refocus o n Planning ) 、积 极 重 新 评 价 ( Po sitive Reapp raisal) 、理性分析 ( Put ting into Per spective) 、 灾 难 化 ( Catast rop hizing ) 及 责 难 他 人 ( Ot her2 blame) ,每种策略包含 4 个条目 ,共 36 个条目 ,每 个条目均以 发 生 频 率 ( 从 不 、几 乎 不 、有 时 、几 乎 总是 、总是 ,分别赋 1 ~ 5 分 ) 评 分 , 分 数 越 高 表 明 个体使用该种策略越频繁 。 ②资料收集方 法 。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