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学记》有感

合集下载

《学记》读后感的范文(通用24篇)

《学记》读后感的范文(通用24篇)

《学记》读后感《学记》读后感的范文(通用24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记》读后感的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记》读后感篇1《礼记·学记》中的内容是如此宽泛,论述了教与学过程中的诸多内容,读之受益匪浅,古今许多思想原来都源于此。

《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曰敩学半。

”人们总是说学无止境,人生有限而知识是无限的,学的越多反而越会感到自己的渺小、宇宙的无穷。

大千世界有无穷的奥秘拥有的知识越多好奇心就会越强,可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才能自我勉励,发愤图强。

老师教与学生学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老师在教导学生时,亦能从中有所收获,得到新的体验和感知,正如孔子曾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老师教的过程也是自我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古人是如此的高明,在社会发展很落后的古代,已提出了类似于今天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的教育策略,不得不令人叹服。

而反观我国现行的教育模式:填鸭式教育仍普遍存在,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我们的教育模式非但没有进步反而一直在走下坡路,原因值得很多人深思。

时至今日,人们才领悟到教育的`弊端,开始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推动个性的发展。

读了《学记》之后,在想现在提倡的教育政策,有种返璞归,向原始回归的感觉。

如果真如《学记》中提出的那样老师严格而不压抑,使学生能够自由发展,只加以启发而不必全部说出,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将会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还没有学过《学记》之前,就曾听闻“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教学相长”,而在仔细学完《学记》后才真正领略到先人的智慧以及这篇文章的伟大。

《学记》主要讲述了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等,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么一段话: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学记读后感800字(通用5篇)

学记读后感800字(通用5篇)

学记读后感800字(通用5篇)学记800字篇1在寒假期间,我仔仔细细的阅读了《学记》。

这是我国最早乃至世界上最早的较有系统的教育学着作。

这里面包含了许多老祖宗的智慧和宝贵的经验。

这篇文章对教育的目的、学校制度、教育的原则、方法,以及教师的作用等问题,都做了非常全面系统的论述。

对我国古代教育影响深远。

它的经验和思想原则,并没有因为时间而过时,很有现实意义。

学习后,我认为他特别对老师的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

它里面囊括了教育的目标、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法、教育的效果。

这里面的内容对我们现在的教学非常有实际意义!其中我最赞成的它所论述的教育原则、方法。

其实也就是如此!好的老师主要要看他的和教学效果。

没有效果还谈什么教学?在我的体育这一块也一样!在我刚毕业时!感觉的自己理论多深!总有一种不服的感觉!有一点点高傲!其实到工作岗位以后才发现!在教学方法方面你连一个当教几年学的兵的都不如。

刚上课时你设计的可以说是天衣无缝,但到实施时,学生东跑西跑,打打闹闹。

他们真的不把你当老师看!尽管你喊破喉咙,他还是挤空说他该说的。

做他该做的,真让你没有办法!这有可能有点书中所说“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

”在教学过程中。

要不断的总结自己的经验!就我在近期教学中!每节课都认真真的准备,不断地变换花样!就二三班与二四班是选用不同的教法!因为三班学生较贪玩,不易管,象崔国冲、裴佳康、管照伦等孩子!你就必须慢慢的引导,花较多的时间去培养他们的习惯!而四班的孩子就好说多了!像武硕文、童亚博、梦晨遥等广播操稍微一指点就做的非常漂亮!有时做的比老师还好呢!根据这种情况两班决不能用同样的教法。

所以我在三班一般以老师的教为主。

而四班更多的是带动优秀学生的积极性。

自己作主较好其他的小朋友!有时四班在体育委员的带领下也能做好一堂课!读到文中的大学教的方法。

《学记》读后感三篇

《学记》读后感三篇

《学记》读后感三篇导语:作为教育专业的我们,应该更早一点读这篇著作,其中包含了许多先人的智慧,短小精悍,句句都值得我们斟酌,讲述了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方法等等,这些经典,穿越了历史,也将指明未来。

以下是的《学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能发现人的价值;教育能发挥人的力量;教育能发掘人的潜能;教育能发展人的个性。

《学记》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它关于教学方法、为师之道的阐述。

它文字言简意赅,比喻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作用和目的任务,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

上学时,对于为师者的理解就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当自己真正选择站在三尺讲台上,才知道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在素质教育遍地开花的今天。

评价一个好教师的标准有很多,我想为师之日,就是重任在肩之日。

〈学记〉里讲:“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作为一名教师,在知道自己责任的基础之上,还要有好的教学方法。

《学记》里还阐述了作为一名教师所应当具备的品质,里面说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教学方法。

如果还是满堂灌,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情况,不因材施教,不结合学生的实际,教学就达不到目的。

作为教师,要按规律办事,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多与他人交流,这样才能解决问题,获得更多的知识。

在学习的过程中,这一段话让我感触颇深,“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其大意是“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吃,不知道它的甘美。

虽然有极好的道理,不学,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有所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通之处。

知道自己有所不足,然后才能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不通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

所以说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是啊,这世间的知识学问自己又能知道多少呢?那么多的精神食粮 ___不去吸取?会不会有一天我答不出学生提出的问题?会不会有一天因为不学习根本跟不上这个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这些问题在我读完后一遍遍问自己。

《学记》优秀读后感4篇

《学记》优秀读后感4篇

《学记》优秀读后感4篇《学记》优秀读后感篇1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经历了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甚至于大学的学生时代,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上学记。

读何兆武先生的一本《上学记》,让作为一名大学生的我在忆往昔年少时光的同时更感慨于当下中国学术氛围的不自由。

我们的上学记与何兆武先生的上学记相比,或者更加多姿,但却少了些许自由的学院自由因素。

何兆武先生在书中写到:“那几年生活最美好的就是自由,无论干什么都凭自己的兴趣,看什么,听什么,怎么想,都没有人干涉,更没有思想教育。

我们那时候什么立场的同学都有,不过私人之间是很随便的,没有太大的思想上和政治上的隔膜。

”他说这是他在西南联大最美好的读书时光。

教师的聘任不以政治信仰和学术见解为标准,他们上课也没有统一的教材,尤为难得的是,他们讲课近乎绝对自由,没有人要求他们应该讲什么或不应该讲什么。

学生的权利也得到充分的尊重。

何先生曾说“社会要进步,学术必须自由,思想必须自由”这大概就是西南联大能在国家灾难深重的同时培养出大批国家栋梁的原因。

而当下中国的学院氛围确实截然相反的,自国家把应试教育改为素质教育以来,成果未曾有多大改变,高考仍是打着“素质教育”幌子的“应试教育”,以“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灌输教科书知识。

学生每年的阅读量相比于以前,相比于同时代其他国家,大大的落后了。

学生的思维被局限于“标准答案”、“模板参考”等等,乃至于我们都是类似于古代科举制的高考制度下的高分学子。

但走出大学,走出国门,却变成实践能力低分的学子。

原因何在?因为我们学的知识无法转化为我们自己的知识,指导实践。

更深层的原因呢?因为中国的学术氛围不自由限制了学子思维的培养。

社会要进步,学术必须自由,思想必须自由。

希望在我们后代孩子的上学记里,学术是自由的,思想是自由的,唯有如此,中国的未来才能进步,才能更富强!《学记》优秀读后感篇2这几天上班回来都会抽点时间看《上学记》,没多久就看完了。

这是一本小书,类似随笔,是何兆武老先生口述,文靖撰写,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出版。

学记的读书心得参考7篇

学记的读书心得参考7篇

学记的读书心得参考7篇写心得体会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规划和实现职业发展目标,当有很多心得想分享时,写篇心得体会,能让我们的表达更有层次,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学记的读书心得参考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学记的读书心得篇1寒假妈妈在网上为我扫荡了很多的儿童文学名著。

我拿起早有耳闻的《昆虫记》,迫不及待地打开了通往昆虫世界的大门,就这样被法布尔带领到他奇妙又有趣的昆虫王国里。

我发现原来在它们的世界暗藏着那么多的奥秘!萤火虫是夏夜最亮的小精灵。

让我万万想不到这么娇小漂亮的小精灵,它们的主要食物是蜗牛!是不折不扣的肉食主义者!还有那看似优雅的螳螂,竟然是杀人狂魔!就连自己的兄弟姐妹也是难逃那可怕的魔爪。

因此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有些事情不能被它的外表给迷惑。

我最喜欢的就是屎壳郎,它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收集食物的,不管这个过程会遇到多少挫折,都不会动摇放弃的念头。

虽然这家伙很肮脏,但是这种百折不挠的品质,真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在书中,处处都体现出法布尔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在实验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但他不畏惧,不退缩,为我们缔造了一个昆虫的乐园。

我非常佩服法布尔坚持不懈,和他对科学严谨的精神。

他的这种精神让我受益匪浅。

在读《昆虫记》之前,一见到令人毛骨悚然的昆虫,我都会毫不犹豫一脚送它上西天。

但是看完这本书,法布尔告诉我昆虫也有着和人一样丰富的感情。

让我明白了昆虫与环境也是息息相关的,所以我要和法布尔一样尊重所有的生命。

学记的读书心得篇2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昆虫记》。

这本书的作者是法国的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

这本书讲述了丰富多彩的昆虫世界。

讲了各种各样的昆虫的习性,制作巢的方法、产卵的时间、地点、方法和捕食的过程。

读了这本书后,我学到了好多有关昆虫的知识!如:螳螂是怎样产卵的,母螳螂甚至还有吃自己丈夫的习惯;松毛虫是笨笨的列队虫,它们排着队兜圈子,真有意思;蝉在地下经历了四年艰苦的矿工生活,换来了它夏天的自由歌唱;七星瓢虫吃起蚜虫来像个无情的杀手,可它也有温柔贤淑的一面,能保证出生的孩子不会饿肚子,不会为了争夺食物而自相残杀。

学记读后感(通用5篇)

学记读后感(通用5篇)

学记读后感(通用5篇)学记读后感(通用5篇)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记读后感(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记读后感1最近,学校组织学习了《学记》这篇古代教育文献,感觉受益匪浅。

虽然语言艰涩难懂,但仔细读来,平时教学中的疑惑顿觉释然。

《学记》不愧是我国教育史上的经典精华,在我们二十世纪才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其实在《学记》中随处可见。

它如一位博学的长者,在谆谆教导我们教学应该如此来教,学习应该如此来学。

一、以学生为本,启发诱导“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学记》中的这句话教导我们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也就是以人为本。

根据学生学习的动态情况去引导、督促、提高。

教学的关键是要使学生懂得、明白:一、注重引导,但又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师生关系才会融洽;二要督促勉励,但又不强制压抑,以学生为本学生就有克服困难的勇气,顺利的进行教学;三要打开思路,但又不提供现成答案,学生才能独立思考,智能得到发展。

这点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在教学中起的是引路人的作用,引路人要善于引领而不能压抑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道”“强”“开”,才能达到“和”“易”“思”的效果。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设计问题要依据学生掌握的实际情况而定。

二、以学生为本,循序渐进“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

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

这几句话的意思是教师时时观察学生,发现有疑难时先不要讲给他听,让学生多思考,年幼的学生只听讲,不提问题,学习不逾越进度。

这与人本主义提倡的需要论相一致。

人的需要有七个层次,这几个层次有一定的次序,只有满足了上层的需要才能继续下面的需要。

而《学记》所说的学不躐等,就是按照人的生理发展顺序,设计教学内容。

学习的知识都有一个系统性,教学不按部就班,就会“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陷入混乱的境地。

学记的读书心得(精选5篇)

学记的读书心得(精选5篇)

学记的读书心得(精选5篇)学记的读书心得精选篇1《学记》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它关于教学方法、为师之道的阐述。

它文字言简意赅,比喻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作用和目的任务,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

上学时,对于为师者的理解就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当自己真正选取站在三尺讲台上,才明白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在素质教育遍地开花的这天。

评价一个好教师的标准有很多,我想为师之日,就是重任在肩之日。

〈学记〉里讲:“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能够为人师也”,作为一名教师,在明白自己职责的基础之上,还要有好的教学方法。

《学记》里还阐述了作为一名教师所应当具备的品质,里面说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要注意教学方法。

如果还是满堂灌,不顾学生的理解潜力和状况,不因材施教,不结合学生的实际,教学就达不到目的。

作为教师,要按规律办事,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多与他人交流,这样才能解决问题,获得更多的知识。

在学习的过程中,这一段话让我感触颇深,“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其大意是“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吃,不明白它的甘美。

虽然有极好的道理,不学,不明白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明白自己有所不足,教人之后才明白自己也有不通之处。

明白自己有所不足,然后才能严格要求自己;明白自己有不通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

所以说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是啊,这世间的知识学问自己又能明白多少呢?那么多的精神食粮我为什么不去吸取?会不会有一天我答不出学生提出的问题?会不会有一天因为不学习根本跟不上这个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这些问题在我读完后一遍遍问自己。

确实,还能够利用很多的时间来读书学习,我还能够学习更多知识,个性是作为一名教师,这一点至关重要。

学记读后感8篇

学记读后感8篇

学记读后感8篇最近,学校组织学习了《学记》这篇古代教育文献,感觉受益匪浅。

虽然语言艰涩难懂,但仔细读来,平时教学中的疑惑顿觉释然。

《学记》不愧是我国教育史上的经典精华,在我们二十世纪才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其实在《学记》中随处可见。

它如一位博学的长者,在谆谆教导我们教学就应如此来教,学习就应如此来学。

一、以学生为本,启发诱导“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学记》中的这句话教导我们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也就是以人为本。

根据学生学习的动态状况去引导、督促、提高。

教学的关键是要使学生懂得、明白。

一、注重引导,但又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师生关系才会融洽;二要督促勉励,但又不强制压抑,以学生为本学生就有克服困难的勇气,顺利的进行教学;三要打开思路,但又不带给现成答案,学生才能独立思考,智能得到发展。

这点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在教学中起的是引路人的作用,引路人要善于引领而不能压抑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做到“道”“强”“开”,才能到达“和”“易”“思”的效果。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设计问题要依据学生掌握的实际状况而定。

二、以学生为本,循序渐进“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

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

这几句话的意思是教师时时观察学生,发现有疑难时先不要讲给他听,让学生多思考,年幼的学生只听讲,不提问题,学习不逾越进度。

这与人本主义提倡的需要论相一致。

人的需要有七个层次,这几个层次有必须的次序,只有满足了上层的需要才能继续下面的需要。

而《学记》所说的学不躐等,就是按照人的生理发展顺序,设计教学资料。

学习的知识都有一个系统性,教学不按部就班,就会“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陷入混乱的境地。

前面的知识如果掌握不够好,后面的知识就更不会很好的掌握。

因此教学不能逾越进度。

三、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

教师不是诚心的教育学生,不思考学生才能的高低而因材施教,学生求学也不能顺利。

《学记》读后感(共5篇)

《学记》读后感(共5篇)

《学记》读后感(共5篇)第一篇:《学记》读后感《学记》读后感《学记》是收集在《礼记》中的一篇教育论文,也是我国最早的教育专著。

虽然仅有1700余字,但是却包含许多内容。

它系统而又精辟地阐述了教育的作用和目的、教育制度与内容、教学原则和方法,以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等各个方面。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能发现人的价值;教育能发挥人的力量;教育能发掘人的潜能;教育能发展人的个性。

教育的作用就是就是为国家社稷培养人才。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但是,教育也并非一件简单的事儿。

作为教师,应该注意教学方法与教学原则。

《学记》中提到的教学原则有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启发诱导、藏息相辅、长善救失等。

另外还包含了教学成功与失败的经验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启发诱导原则是《学记》中最基本的一个教学原则。

“君子之教,喻也”就说明教学要注重启发。

《学记》中认为教师教学的基本特点是要善于启发诱导,进一步说:“能博喻然后能为师”。

只有善于多方启发诱导的人才能当教师。

可见把启发性原则提到了很高的地位。

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观而弗语、开而弗达”。

就是说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经常要加以检查指点,启发诱导,但不要灌输,更不要包办代替,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

《学记》中对于启发诱导原则提出了三个要求:一是“道而弗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而不要牵着学生走;二是“强而弗抑”,激励学生而不要压抑学生;三是“开而弗达”,指点学生而不要代替学生作出结论。

这三条就是对启发诱导原则的具体要求。

这些要求说明,教师在教学中起的是引路人的作用,引路人就要善于指引,善于鼓舞,善于启发学生。

所以教学必须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独立地进行多阶段的分析综合活动,使其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最新-《学记》读后感(优秀18篇)

最新-《学记》读后感(优秀18篇)

《学记》读后感(优秀18篇)《学记》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本学习和实际训练相结合,既要扩大知识领域,又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记》读后感1中国现代化教育,只会葬送了孩子。

——题记小明当时还是个孩子,他爸妈都是作家,他的语文特别好,尤其是作文。

他爸妈心一横,不上学前班了。

就去找萍城的夏莲,托她找个关系,把小明托进小学。

结果顺水推舟,就进了北门小学,而我和老公却因为还有一个书稿,要匆匆赶了回去,把小明交给了母亲。

读到这里,我觉得,把孩子置于一个陌生之地,真的可以吗?再说了,孩子只有五岁半,还没懂事,到了学校那正规的地方,闯祸的次数不也就多了吗?这也是我的顾虑。

第一个星期,还是比较心顺的,母亲说小明表现很好,心头的那块石头落地了,但是第二个星期,反馈出来的都是小明闯祸的事实,小明推倒了小龙,但是,母亲已经道过歉了,但小龙的妈妈还是不依不饶,直到听说到小明爸爸妈妈都在外地工作时,才放了小明。

他们一直以为,萍城这条街一直是文明的,都是善解人意的,可是,突然蹦出了那么个泼妇,让他们感觉很不自然。

更糟糕的事接踵不断地来到——小明全身长满了天疱疮,许多泡都被他抓破了,流水、还流脓。

作为一个母亲,怎么能不担心呢?我惶恐不安,认为小明处在非常危险的地位。

就是这书能得诺贝尔奖,我也不写了,此时,我恨不得插翅飞回去。

于是,我放下手头的笔,订了车票,回去了。

母爱是最伟大的,但是,谁又能像这位母亲一样为了孩子能抛开一切呢?就是世界的最高荣誉,在母亲的眼里,也抵不过孩子的喜怒哀乐,可见母爱多么得伟大。

到了那,挪动矮柜,我一下子就看见了两寸厚的狗毛,赶紧喊来夏莲,夏莲说:这一定是小狗茜茜掉的毛,放在这里七八年了,脏死了!这时,突然传来一声惨叫,原来,小明拿着注射器,就对着小狗茜茜乱射,吓得小狗茜茜满屋乱窜,最后竟钻进了小明的床上。

在晚上,让小明睡觉时,我突然发现床上有一大片水渣,很难闻。

小明的裤子却是干的,猛地想起白天小狗钻被窝那一幕,这尿,不可否认只能是他的。

《学记》读书笔记_心得感悟五篇范文

《学记》读书笔记_心得感悟五篇范文

《学记》读书笔记_心得感悟五篇范文《学记》,是古代中国典章制度专著《礼记》(《小戴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

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

学记读后感(一)《学记》的作者提出了许多有关教与学问题的积极意见,认为很好地了解学生是教学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也就是知其心。

《孙子兵法》上有一句名言叫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引用到教育领域就可以改成知彼知己,百教不厌,百学不殆。

运用现代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就是要了解学生心理上的个别差异和不同的学生所具有的不同的学习态度和倾向。

教师只有真正做到知其心,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正确处理好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的辩证关系,才能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持续发展做好铺垫。

诱思探究教学理论的研究指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独立性、能动性、创新性、发展性、基础性等基本特征,其中的首要特征是独立性。

因此,学生只有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达到乐学境界,方可真正实现自己的主体地位。

学习本身无所谓乐和苦学,只有当学习与学生的需要发生关系时,才因满足学生的需要而变得乐学或因不满足学生的需要而变得苦学。

因此,学生是否在愉快地学习,即乐学,也正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的重要体现。

教师只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要,积极地引导学生,以求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其需要的和谐统一,从而使学生主体的独立性得到充分体现。

无数教改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教学过程从一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教师运用自己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和认知因素、情意因素转化成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全过程。

因此,分析学生,熟悉他们原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弄清楚这种认知和思维方式对学生理解新的知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或障碍,以便有的放矢地安排教学活动,使教学更好地切合学生的实际,这的确是一个极为有效的教学策略。

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准确选择知识能力品德最佳发展的高度。

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是必需的,但更重要的是要将了解到的这些信息同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真正和谐地统一起来,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进而构建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

教育论著学记读后感(精选5篇)

教育论著学记读后感(精选5篇)

教育论著学记读后感(精选5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育论著学记读后感(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育论著学记读后感1仔细读完《学记》,感触颇深,作为教育专业的我们,就应更早一点读这篇著作,其中包含了许多先人的智慧,短小精悍,句句都值得我们斟酌,讲述了教育制度,教学资料和方法等等,这些经典,穿越了历史,也将指明未来。

开篇“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教学为先”等就指出了教育的重要性。

从古至今,教育都是放在国家的首位,也说明了文化及学习的重要性,不论何时,我们都不能够停止学习,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一代代人付出努力。

“教学相长”“学学半”这些经典的教育观点,至今人们都在学习和运用。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

要做一位教师,需要“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

”要培养学生多思考的习惯,不要急于告诉他们答案,要让学生学会悟与思。

最近,我们也在学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我觉得这思考的过程,就是隐性知识的学习。

教师不能代替他们去思考,这个过程很重要,他们会从中学习与成长很多。

我们也要“士先志”树立学生的志向,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志向努力学习,这样才有学习的动力。

而此刻“填鸭式”的教育使学生们厌烦,觉得学习的沉重。

我们需留给他们一点空间去思考,也要在精神上引导他们树立志向,这样学生才会更简单也更主动的去学习。

因材施教是《学记》里提很重要的一个教育规律,“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

我们的教育需要遵循这规律,学生的求学才会顺利。

孔子总是了解了学生的基础,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有一次,子路问孔子说:“听到一个很好的主张要立即去做吗?”孔子回答说:“家里有兄父,怎样能自作主张呢?”而当冉求问同样的问题时,孔子却回答说:“当然就应去做!”在一旁的公西华听后很不理解,认为老师的讲话前后不一致。

孔子解释说:“子路遇事轻率鲁莽,所以要抑制他一下,使他谨慎些;而冉求遇事却退宿不前,所以要鼓励他大胆地去做。

精选学记读后感(通用5篇)

精选学记读后感(通用5篇)

学记读后感精选学记读后感(通用5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精选学记读后感(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记读后感1《学记》作为战国时代的教育论著,总结了夏、商、周官学和春秋战国时代私学的教育经验,从儒家的立场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教育观点。

汉武帝奉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学说在中国历史上的统治地位,《学记》作为儒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品,也深深影响了2000多年来的中国教育。

特别是《学记》中关于教育目的的阐述,直到现在还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教育政策。

中国土生土长的儒家有着十分浓厚的“入世”思想,从孔夫起,儒士对虚无缥缈的怪力乱神采取回避的态度,所谓“不语怪力乱神”,倡导修齐治平,经世致用。

这种思想体现在教育上就是在《学记》中强调教育的社会作用,认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君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九年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受教育者达到“大成”————达到“大成”与否就看能不能“化民成俗”,让“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

因此,中国的教育活动带有十分强烈的世俗功利。

特别是隋唐以后,学得满腹经纶,售予帝王人家,成了中国士的人生目标。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前一句是知识分魂牵梦萦的追求,后一句是穷愁潦倒时的自我安慰。

纵使旷达如李白、苏东坡辈,受了深厚的老庄出世思想影响,也是以蹭足金銮殿为人生第一殊荣。

但《学记》把教育看作为是直接为社会政治服务,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中国知识分把从政作为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

从垂髫发蒙时开始,就按照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一步一步、一年一年苦熬苦修,上焉者立志“致君尧舜上”,追求“青史留名”还是值得称道的。

知识分把出仕佐助君主治国平天下作为实现自身价值的途径。

不管怎样,这一切,有助于统一知识分的思想,从而有助于统一全体人民的思想,有助于把统治阶级的意志上升到社会的主导地位。

《学记》读后感最新范文5篇

《学记》读后感最新范文5篇

Enjoy accomplishment at high tide, enjoy life at low tide, do meaningful work when you are thinking, and do interesting things when you are not in the mood.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学记》读后感最新范文5篇《学记》读后感范文一仔细读完《学记》,感触颇深,作为教育专业的我们,就应更早一点读这篇著作,其中包含了许多先人的智慧,短小精悍,句句都值得我们斟酌,讲述了教育制度,教学资料和方法等等,这些经典,穿越了历史,也将指明未来。

开篇“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教学为先”等就指出了教育的重要性。

从古至今,教育都是放在国家的首位,也说明了文化及学习的重要性,不论何时,我们都不能够停止学习,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一代代人付出努力。

“教学相长”“学学半”这些经典的教育观点,至今人们都在学习和运用。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

要做一位教师,需要“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

”要培养学生多思考的习惯,不要急于告诉他们答案,要让学生学会悟与思。

最近,我们也在学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我觉得这思考的过程,就是隐性知识的学习。

教师不能代替他们去思考,这个过程很重要,他们会从中学习与成长很多。

我们也要“士先志”树立学生的志向,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志向努力学习,这样才有学习的动力。

而此刻“填鸭式”的教育使学生们厌烦,觉得学习的沉重。

我们需留给他们一点空间去思考,也要在精神上引导他们树立志向,这样学生才会更简单也更主动的去学习。

因材施教是《学记》里提很重要的一个教育规律,“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

我们的教育需要遵循这规律,学生的求学才会顺利。

孔子总是了解了学生的基础,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有一次,子路问孔子说:“听到一个很好的主张要立即去做吗?”孔子回答说:“家里有兄父,怎样能自作主张呢?”而当冉求问同样的问题时,孔子却回答说:“当然就应去做!”在一旁的公西华听后很不理解,认为老师的讲话前后不一致。

学记读后感(通用8篇)

学记读后感(通用8篇)

学记读后感(通用8篇)学记读后感篇1《礼记﹒学记》道:“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

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意思是说,老师要学会根据一个孩子的家庭职业背景,找到这个孩子感兴趣的东西来启发他的智慧。

于是我想,也许可以从他的家庭关系里面父母的职业找到突破口。

我了解到他的父母都是生意人,平时工作比较忙,家里还有一个小弟弟,家人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了弟弟身上,妈妈性格比较急躁,平时对待孩子的批评和指责多于鼓励和赞赏,于是,他做出种种出格的行为,这些多是为了获得别人更多的关注。

根据这个孩子的个性,我想先从他的纪律方面入手,只要他在这个方面改进,获得认可和成就感,那么其他方面的进步就不是问题了。

9月下旬,我在班会课上郑重任命他为纪律委员,强调职责同时提醒他,作为纪律委员首先自己一定要遵守纪律,文明用语,上课认真,按质按量完成作业等等,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态,保证一定管好自己并做好纪律委员。

任命之后没过几天就是国庆假期,假期之后学堂孩子们去黄山游学,我特别与陪伴游学的老师们交流,留意并适当引导这个孩子的言行举止。

游学回来,我和所有的老师都发现,这个孩子已经明显没有以前那么爱说脏话了,偶尔会有一两次,但只要老师稍微提醒,他马上就会主动认错。

一天天过去了,我发现,他已经不说不合适的语言了,上课坐姿也特别端正,各科作业和课堂反馈都有很大进步和提升。

在一次班会课上,我当众赞赏了这个孩子,并奖励给一本课外书。

他特别开心,也许很少真正获得过正面的鼓励,并且被作为榜样效仿,他的自信度和个人成就感一下就建立起来了,心结打开了,他变得越来越自信,并愿意学习和积极帮助他人,在接下来的全校一日礼仪学习评比中被评为优秀。

除此之外,班级卫生每次轮到他打扫的时候已经不需要我操心了,他一个人在规定的时间内不仅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黑板擦得一尘不染,窗户干净明亮,而且主动细心地将桌椅下面、教室的门以及黑板最上面的位置都打扫得特别干净整洁。

《学记》读后感最新范文5篇

《学记》读后感最新范文5篇

《学记》读后感最新范文5篇《学记》以微言写大义,千字略略有余的*论述了教育原理、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教育的大问题,每一点都能够与实际相结合衍生出许多供人思考的资料。

那么学记读后感怎么去写呢,以下是整理的学记读后感范文5篇,希望分享给大家提供参考和借鉴。

《学记》读后感范文一《学记》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它关于教学方法、为师之道的阐述。

它文字言简意赅,比喻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作用和目的任务,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

上学时,对于为师者的理解就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当自己真正选取站在三尺讲台上,才明白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在素质教育遍地开花的这天。

评价一个好教师的标准有很多,我想为师之日,就是重任在肩之日。

〈学记〉里讲:“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能够为人师也”,作为一名教师,在明白自己职责的基础之上,还要有好的教学方法。

《学记》里还阐述了作为一名教师所应当具备的品质,里面说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要注意教学方法。

如果还是满堂灌,不顾学生的理解潜力和状况,不因材施教,不结合学生的实际,教学就达不到目的。

作为教师,要按规律办事,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多与他人交流,这样才能解决问题,获得更多的知识。

在学习的过程中,这一段话让我感触颇深,“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其大意是“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吃,不明白它的甘美。

虽然有极好的道理,不学,不明白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明白自己有所不足,教人之后才明白自己也有不通之处。

明白自己有所不足,然后才能严格要求自己;明白自己有不通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

所以说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是啊,这世间的知识学问自己又能明白多少呢?那么多的精神食粮我为什么不去吸取?会不会有一天我答不出学生提出的问题?会不会有一天因为不学习根本跟不上这个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这些问题在我读完后一遍遍问自己。

《学记》读后感(优秀3篇)

《学记》读后感(优秀3篇)

《学记》读后感(优秀3篇)何先生在口述中反复提及的两个词语是“自由”和“幸福”,这似乎是何先生一以贯之的精神追求,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也是一种时代精神的折射,时代的高度和氛围往往印证在人的身上。

翻遍此书,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发现当时的学校,尤其是西南联合大学,弥漫着我们想象不到的自由氛围。

那时,教师的聘任不以政治信仰和学术见解为标准,他们上课也没有统一的教材,尤为难得的是,他们讲课近乎绝对自由,没有人要求他们应该讲什么或不应该讲什么。

学生的权利也得到充分的尊重,“喜欢的课可以随便去听,不喜欢的也可以不去”。

何先生在西南联大先后读过土木、历史、中文、外文四个系,现在想来真是不可思议。

何先生有言:“社会要进步,学术必须自由,思想必须自由。

”由此言得之,西南联大之所以培养出大批俊杰,自由的校园氛围是功不可没的。

有自由,才有活泼的精神、不羁的思索和创造的激情,自由一旦遭到钳制,一切精神之花必然凋谢,更不用说结出创造的累累硕果。

饱经风霜的何先生不无所指地说:“基于当时北京的环境,乃至于意识形态的控制也往往流于形式,至于云南的联大亦是如此,幸运如此,才能有传承的自由学风,让各种思想在联大交融,以实践来检验,也是如此,西南联大在祖国灾难深重之时,却培养出了大批的栋梁之才乃至国内外的泰斗,但是建国后的五十年中却少有大家现,即便有,也是我们国内所公认,据我所知,目前真正的大家在国内外享有威望的还是民国时期培养的一批学子。

”言之凿凿,令人不胜羞愧,后人思之,岂能无动于衷?幸福究竟为何物?这一问题一直缠绕和折磨着年轻的何先生。

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每一个时代的人都会有他们的答案。

答案尽管可以不同,但是否去深刻地思考这个问题却可以看出一个时代的精神状态。

在漫天烽火、战乱不止的民国时代,何先生和同学王浩热烈地讨论着什么是幸福。

得出的结论是:“幸福的条件有两个,一个是觉得社会会越来越好,一个是自己的未来越来越好;幸福归根结底还包括精神上的。

学记读后感范文500字(精选5篇)

学记读后感范文500字(精选5篇)

学记读后感范文500字(精选5篇)学记读后感范文500字(精选5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记读后感范文500字(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记读后感篇1《礼记·学记》中的内容是如此宽泛,论述了教与学过程中的诸多内容,读之受益匪浅,古今许多思想原来都源于此。

《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曰敩学半。

”人们总是说学无止境,人生有限而知识是无限的,学的越多反而越会感到自己的渺小、宇宙的无穷。

大千世界有无穷的奥秘拥有的知识越多好奇心就会越强,可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才能自我勉励,发愤图强。

老师教与学生学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老师在教导学生时,亦能从中有所收获,得到新的体验和感知,正如孔子曾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老师教的过程也是自我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古人是如此的高明,在社会发展很落后的古代,已提出了类似于今天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的教育策略,不得不令人叹服。

而反观我国现行的教育模式:填鸭式教育仍普遍存在,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我们的教育模式非但没有进步反而一直在走下坡路,原因值得很多人深思。

时至今日,人们才领悟到教育的弊端,开始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推动个性的发展。

读了《学记》之后,在想现在提倡的教育政策,有种返璞归,向原始回归的.感觉。

如果真如《学记》中提出的那样老师严格而不压抑,使学生能够自由发展,只加以启发而不必全部说出,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将会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

学记读后感篇2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

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礼记·学记》学记第一段,开宗明义,给古往今来的人指出一条大道——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学记》有感
走上讲坛至今,总有一些问题令我时时困惑: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为什么有时陷入到老师累、学生怨、家长责的漩涡中而不能自拔我们的老师怎么了为什么再也没有了昔日大家从容讲学的风范,而是“鞠躬尽瘁,病而后已”我们的学生怎么了为什么再也看不到全体渴求知识的眼神,而多的是疲倦哀怨的目光甚至是抵触对立的情绪
这一切,在认真阅读《学记》之后,我找到了答案。

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早已认识到了这一切,因何我们至今仍迟迟未能觉悟
《学记》以微言写大义、千字略略有余的文章论述了教育原理、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教育的大问题,每一点都可以与实际相结合衍生出许多供人思考的内容。

目前自己有些内容读得还不够通透,作为一名教师,我选择与自己的教学时间关联紧密、感触最深的两点来谈。

实在不深,实在不新,只能算作对这精深理论的浅易注脚。

《学记》第10则在谈到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效果时说:“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这句话的核心意思是说,教学的关键是要使学生懂得、明白。

主要有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而不是牵着他们走,引导而不逼迫,这样师生间就会融洽和谐;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但不施加压力,多鼓励而不压抑,学生学起来就感到容易;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而不代替他们做出结论,启发而不详尽讲解,学生就会用心思考。

做到了这三点,就称得上善于启发诱导了。

而对于师生间最终的双向效果,《学记》第14则中也有表述:“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意思是说,善于学习的人,老师很轻松而教育效果却双倍,并且会把功劳全部归于老师;不善于学习的人,老师很辛苦但效果却只有一半,并且还怨恨老师。

反观我们的教学,大多也就呈现为这两种状态,因此也就会有不同的效果。

一部分老师,他们在教学中所做的就是“道”、“强”、“牵”的工作。

他们都是旨在教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乐学”。

因此,在他们的教学中,老师所起到的是引导、激励、启发的作用,他们致力于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如何让学生乐于学习、勤于思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方法是最好的朋友。

这样,学生有了对知识的渴求、乐于学习的动力,又掌握了适宜的方法,一切自然迎刃而解,所以,就会达到“和易以思”、就会达到“善学者,师逸而功倍”的最佳效果;这样,师生之间是融洽和谐的、是民主自由的,学生自然也会“从而庸之”。

而我们一部分老师,所做的就是文中所说的“牵”“抑”“达”的工作。

我们以“学生还小”为理由,理所应当地牵着、拖着学生、甚至是代替学生走路;我们以“严师出高徒”为理由,冠冕堂皇地逼着学生学,甚至千方百计动用各种手段,想方设法抢占学生一切学习时间,还要苦口婆心地对学生说:“我是为了你们好啊”;我们以“学生不会”为理由,简单机械地给他们记答案,只是把自己的东西、甚至只是教参上现成的东西灌给他们。

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没有任何求知的渴望、没有任何入门的兴趣、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没有任何合适的方法,而只是如机器般死记硬背、生搬硬套。

然而,学生毕竟不是机器,“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在这种教育方式下,会有一部分学生成为屡屡与师长对抗的问题学生、叛逆学生,也会有另一部分学生则成为泯灭个性的、只知盲从的人。

前者固然应该引起重视,因为这会对他们的一生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而且在我们当前的集体教育中,这样的学生必定会影响我们的整个教育效果。

然而,后者呢不是更加可悲而可怕吗试想,如果我们的学生成为了在沉默中泯灭自我的人,他们的一生将会何其悲哀我们民族的希望又在何方呢在这样的教育观念下,学生能不怨、不怒吗所以结果自然是“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了,这怪不得学生,换作是我们每一个人,我们也会这样的。

幸而,我们身边还有无数真正的名师;幸而,我们有道尽世间一切真理的先人。

只要我们认真去拜读,认真读书,认真读人,我们一定会有所收获,我们的教育也一定会日臻完美的。

读《学记》,常读常新,永读永获。

《学记》值得所有从事教育的人慢慢研读。

有人说,中国教育理论在世界教育理论空间中“集体失语”,只有西方教育理论在“独白”,这令人感慨。

以我浅见的视野,不知道《学记》是否已经成为世界教育的通用读本,但我相信,它一定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