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届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联考模拟试题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列车出站后,车头经过某标牌时为1 m/s,车尾经过该牌时的速度为7 m/s,则车身的中部经过该牌时的速度大小为()
A.4 m/s B.5 m/s C.3.5 m/s D.5.5 m/s
2、如图所示,一只鱼鹰发现河面的鱼后,沿虚线斜向下匀速俯冲,则空气对鱼鹰的作用力可能是()
A.F1B.F2C.F3D.F4
3、关于弹力和形变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轻杆对物体的弹力总是沿着轻杆的方向
B.木块放在桌面上受到向上的支持力,这是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C.用一根细竹竿拨动水中的木头,木头受到竿的推力是由于木头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D.挂在电线下面的电灯受到向上的拉力,是由于电线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4、两个共点力,大小分别是4N和9N,则它们的合力大小()
A.最小是4N
B.最大是9N
C.可能是4N
D.可能是9N
5、用水平力F将一个重为G的物体压在竖直墙壁上静止不动,墙壁对物体的摩擦力( )
A.方向竖直向下
B.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C.墙壁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D.只要物体不动,摩擦力大小始终等于G
6、一质点在连续的6s内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一个2s内位移为12m,最后一个2s内位移为36m,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的加速度大小是3m/s2B.质点的加速度大小是2m/s2
C.第2s末的速度大小是9 m/s D.第1s内的位移大小是6m
7、下列有关研究物理问题的思想方法,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把物体看成质点,是建立理想化物理模型的方法
B.手压桌面,为了观察桌面的微小形变应用了微元法的思想
C.在探究求合力方法的实验中应用了等效替代的思想
D.在探究加速度和力、质量关系的实验中应用了理想实验法
8、水平面上有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t=0时物体的速度为1m/s,以此时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0-1s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1s末的速度为2m/s
C.2s末物体开始反向运动
D.3s末物体离出发点最远
9、已知物体做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度增大,速度一定增大
B.加速度方向向东,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一定向东
C.加速度越大,速度变化一定越快
D.物体速度为零,加速度一定为零
10、关于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擦力的方向有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B.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
C.受滑动摩擦力的物体,一定是运动的
D.受静摩擦力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二、实验题
11、(4分)(1)打点计时器接____(填交流、直流)电源,当频率是50Hz时,打点计时器每隔____秒打一个点。
(2)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我们可以从纸带上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
A.时间间隔B.位移C.平均速度D.瞬时速度
(3)关于打点计时器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10V以下的直流电源
B.在测量物体速度时,先让物体运动,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C.使用的电源频率越高,打点的时间间隔就越小
D.纸带上打的点越密,说明物体运动的越快
(4)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某同学选出了一条清晰的纸带,如图所示,是小车拖动纸带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A、B、C、D、E、F、G为我们在纸带上所选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
试求BD、DF 两个过程的平均速度v BD= ________ m/s;v DF=__________m/s。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2、(10分)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电火花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所示,并在其上取了A、B、C、D、E、F、G 7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没有画出,电火花计时器接220V、50Hz 交流电源。
他经过测量并计算得到电火花计时器在打B、C、D、E、F各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如下表:
对应点 B C D E F
速度(m/s)0.141 0.180 0.218 0.262 0.301
(1)设电火花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T,计算v F的公式为v F=_____(用T和纸带图中标明的相关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2)根据表中的数据,以A点对应的时刻为t=0,试在图示坐标系中合理选择好标度,作出v-t图象___,利用该图象可知物体的加速度a=_____m/s2,计时器在打A点时物体的速度v A=________m/s(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
(3)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电压变成210V,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或“不变”)。
三、计算题: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9分)一滑块由静止开始,从斜面顶端匀加速下滑,第5s末的速度是6m/s,求:
(1)第4s末的速度;
(2)头7s内的位移;
(3)第3s内的位移。
14、(14分)如图所示,水平地面O点正上方的装置M每隔相等的时间由静止释放一小球。
当某小球离开M的同时,O点右侧一长为L=1.2m的平板车开始以a= 6.0m/s2的恒定加速度从静止开始向左运动,该小球恰好落在平板车的左端。
已知平板车上表面距离M的竖直高度为h =0.45m.忽略空气的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l0 m/s2。
(1)小球自由落至平板车上表面经历的时间是多少?
(2)求小车左端离O点的水平距离s;
(3)若至少有2个小球落到平板车上,则释放小球的时间间隔Δt应满足什么条件?
15、(13分)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a车和b车,其位移-时间图像分别为图中直线a和抛物线b,已知b车的初速度
v0=8m/s.当t=3s时,直线a和抛物线b刚好相切,求:
(1)a车的运动速度v a的大小;
(2)b车的运动的加速度;
(3)t=0时a车和b车的距离.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B
【解题分析】
设车身的中部经过标牌时速度为v中
从车头经过车牌到车身中部经过车牌
得
从车身中部经过车牌到车尾经过车牌
由
得
2、B
【解题分析】
老鹰沿虚线斜向下匀速俯冲的过程中,可认为老鹰受两个力的作用,一是重力,二是空气的作用力,二力等大反向,合力为零,所以空气对老鹰的作用力可能是F2,选项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D
A、轻杆对物体的弹力不一定是沿杆方向,与物体所处的状态有关,故A错误;
B、木块放在桌面上受到向上的支持力,木块是受力物体,桌面是施力物体,所以这是桌面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故B错误;
C、用一根细竹竿拨动水中的木头,木头受到竿的推力中竿是施力物体,所以推力是由于竿发生形变而产生的,故C 错误;
D、挂在电线下面的电灯受到向上的拉力,电线是施力物体,所以是由于电线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故D正确;
故选D。
【题目点拨】
关键是弹力是由于施力物体发生形变后想要恢复原状而对和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4、D
【解题分析】
两力合成时,合力范围为:|F1−F2|⩽F⩽F1+F2;
故合力范围为:5N⩽F⩽13N;所以可能的为D.
故选D.
5、D
【解题分析】
物体被水平力压在竖直墙壁上静止不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压力和支持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物体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所以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故A错误.墙壁对物体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压力越大,物体竖直方向上受到的还是重力和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静摩擦力大小始终等于重力大小.故B 错误.墙壁越粗糙,动摩擦因数变大,物体竖直方向上受到的还是重力和静摩擦力一对平衡力,静摩擦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静摩擦力的大小与动摩擦因数变化无关,故C错误.只要物体不动,物体竖直方向上受到的还是重力和静摩擦力一对平衡力,摩擦力大小始终等于重力G.故D正确.故选D.
【题目点拨】
物体静止在竖直的墙上,水平方向受到的力和竖直方向上受到的力,没有直接的关系.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没有关系,正压力影响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
6、AC
【解题分析】
根据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即△x=aT2求出质点的加速度.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出第1s末的速度再由运动学公式求的速度和位移.
设第一个2s内的位移为x1,第三个2s内,即最后1个2s内的位移为x3,根据x3-x1=2aT2得:
.故A正确,B错误。
第1s末的速度等于第一个2s内的平均速度,则:
,则第2s末速度为v=v1+at=6+3×1m/s=9m/s。
故C正确。
在第1s内反向看为匀减速运动则
s=v1t+at2=6×1+×(−3)×12m=4.5m,故D错误;故选AC。
【题目点拨】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重要推论:1、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即△x=aT2,2、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并能灵活运用
7、AC
【解题分析】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把物体看成质点,是建立理想化物理模型的方法,故A正确;手压桌面,为了观察桌面的微小形变应用了放大法的思想,故B错误;在探究求合力方法的实验中应用了等效替代的思想,故C正确;在探究加速度和力、质量关系的实验中应用了控制变量法,故D错误。
所以AC正确,BD错误。
8、BD
【解题分析】
A.由图可知,0~1s加速度均匀增加,物体做变加速运动,故A错误;
B.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速度的变化量,则1s内速度变化量为:△v=1m/s,由于初速度为v0=1m/s,故1s末的速度为2m/s,故B正确;
CD. 0~3s内速度的变化量:△v=-1m/s,则3s末物体的速度为0,所以0~3s内物体一直沿正向运动,3s末物体离出发点最远,故C错误,D正确。
9、BC
【解题分析】
A.加速度与速度同向时,速度增加,若反向时,速度减小,因此加速度增大,速度可以增加,也可能减小,故A错误;
B.根据加速度定义式
v
a
t
可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方向相同,加速度方向向东,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一定
向东,故B正确;
C.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越大,速度变化越快,故C正确;D.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比如自由落体运动的初始时刻,故D错误;
故选BC。
10、AB
A 、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运动方向相反,如自行车后轮受到的摩擦力与其运动方向相同,故A 正确;
B 、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故B 正确;
C 、静止的物体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又如:正在地面滑行的物体,地面受到是滑动摩擦力,而地面是静止的,故C 错误;
D 、受静摩擦力的物体可能是运动的,如放在车中随车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是静摩擦力,故D 错误. 故选AB .
点睛: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成正比,静止的不一定受到静摩擦力,而滑动物体的不一定受到滑动摩擦力,即可求解.
二、实验题
11、交流电 0.02 AB C 0.21 0.31
【解题分析】
(1)[1]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为交流电,频率为50Hz ,周期为0.02s ,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 打一个点;
(2)[2]电磁打点计时器在随物体一起运动的纸带上每隔0.02s 打下一个点,点的间隔就反映了物体的位置变化情况,所用可以从纸带上直接得到位移;通过数点的多少可以得到运动的时间间隔.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都不能直接得到,故选AB ;
(3)[3]A .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低压交流电,A 错误;
B .在测量物体速度时,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打点稳定后,再让物体运动,B 错误;
C .使用的电源频率越高,周期越小,打点的时间间隔就越小,C 周期;
D .纸带上打的点越密,说明相同时间内物体的位移越小,物体运动的越慢,D 错误。
故选C 。
(4)[4]BD 段的平均速度为
()2
1.90
2.3810m /s 0.21m /s 220.1BD BD x v T -+⨯===⨯ DF 段的平均速度为
()2
2.88
3.3910m /s 0.31m /s 220.1DF DF x v T -+⨯===⨯
12、6410d d T - 20.400m/s 0.100m/s 不变
【解题分析】
(1)[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F 点的瞬时速度等于EG 段的平均速度,则: 64210EG F x d d v t T
==- (2)[2]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在坐标系内描出对应的点,然后作出图象如图所示:
[3]由速度-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得:
220.3010.100m/s 0.400m/s 0.5
v a t ∆-===∆ [4]由图象可知计时器在打A 点时物体的速度:
0.100m/s A v =
[5]电网电压变化,并不改变打点的周期,故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不变。
三、计算题: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1)4.8m/s ; (2)29.4m ;(3)3m
【解题分析】
(1)由v =at 得,滑块的加速度:
21.2m /s v a t == 则滑块第4s 末的速度:
v′=at′=1.2×4m/s=4.8m/s
(2)头7s 内的位移
271 1.27m 29.4m 2
x =⨯⨯= (3)滑块第3s 内的位移
2222332111 1.2(32)m=3m 222
x at at =-=⨯⨯- 14、(1)0.3s (2)0.27m (3)∆t ≤0.4s
【解题分析】
(1)设小球自由下落至平板车上表面处历时t 0,在该时间段内由运动学方程
对小球有:h=gt 02
解得
(2)对平板车有:s=at 02
代入数据可得:s=0.27m .
(2)从释放第一个小球至第2个小球下落到平板车上表面高度处历时△t+t 0,设平板车在该时间段内的位移为s 1,由运动学方程有:s 1=a (△t+t 0)2
至少有2个小球落在平板车上须满足:s 1≤s+L
联立并代入数据可得:△t≤0.4s .
【题目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了运动学基本公式的直接应用,知道小球和小车运动时间是相同的,再抓住位移关系求解,难度适中.
15、 (1)2m/s (2)2m/s 2;方向沿x 的负方向 (3)9m
【解题分析】
(1)由图像可知,a 做匀速直线运动 a x v t
∆=∆ v a =2m/s
(2)由图像可知,a 车和b 车的x-t 图像在t =3s 时刻相切,所以3s 末b 车的速度2m/s t v =,b 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0t v v a t
-= a =-2m/s 2;
方向沿x 的负方向
(3)0-3s 内b 车的位移:
2012
x v t at =+ a 车位移为:
a a x v t =
由图像可知,在t =3s 时刻,a 车和b 车相遇,所以b a x x x ∆=- 所以
9m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