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阅读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骆驼祥子》阅读教学设计
一、导语
《骆驼祥子》是鲁迅先生创作的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通过设计一节阅读教学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这部小说,探究其中的人物形象、社会背景和主题思想,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骆驼祥子》,培养学生对于小说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及其背后的社会原因。
3. 掌握小说的故事情节,把握其背后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思考。
4. 思考小说中所传达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5.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社会背景。
2. 难点: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思考。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15分钟)
1. 引入: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片段,激发学生对《骆驼祥子》的兴趣。
2. 提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出问题如,“你听过《骆驼祥子》这部小说吗?这部小说的作者是谁?你对这部小说有什么了解?”等。
第二步:阅读文本(30分钟)
1. 分段阅读:将小说分段进行分配,要求学生在课前自行阅读,并在第二步时段里进行分析和讨论。
2. 学生讨论: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分享各自的阅读体验和理解,讨论骆驼祥子这一角色形象在整个小说中的作用。
第三步:人物形象分析(35分钟)
1. 整理观点:学生汇总各组的讨论结果,整理出骆驼祥子的个性特点和形象特征。
2. 小组展示:各小组派代表进行骆驼祥子形象的展示,通过多角度的呈现,深入分析骆驼祥子及其形象背后的社会原因。
第四步:社会背景分析(25分钟)
1. 引导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小说中所展示的社会背景,如封建社会倒退、城乡对比等。
2. 模拟情境:设计情景让学生站在不同社会角色的角度上,分析背后的社会现象以及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第五步:主题思想探究(30分钟)
1. 提问启发: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小说所表达的主题思想,例如,“骆驼祥子的命运是个人努力的结果还是环境决定的?你认为作
者想要传达什么样的价值观念?”
2. 学生讨论: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探究和讨论,归纳总结各自的思考
结果。
第六步:思考拓展(20分钟)
1. 学生发言:鼓励学生自主发表对《骆驼祥子》的深度思考,可以
包括对情节、人物和主题的自由发挥。
2.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加深对小说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阅读教学设计,学生在思考骆驼祥子的形象和社会背景的
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小说的理解,更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思维和文学
鉴赏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问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并设置小组讨
论等环节,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
此外,教师还可以布置相关作业,如写读后感或书评,巩固学生对于《骆驼祥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促进他们的综合素养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