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下册写作训练——写出人物的精神
【训练目标】
1、学习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精神风貌。

2、学习借助写作手法突出强调人物精神。

3、学习运用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升华文章主题。

4、学会观察生活,阅读人生,让自己成长为有思想、有奋斗精神的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上学期我们曾练习了写人的文章,初步掌握抓住人物特点去刻画人物形象。

这学期我们长了一岁,写作文的要求当然更高了,这次我们继续练习写人的文章,人贵在品性与精神,这次作文我们要通过努力写出人物的精神来。

二、专题学习
1、请同学们学习课文第24页《写出人物的精神》专题,思考在作文中如何写出人物的精神,可以在课本上圈画整理。

并能结合课本语段有理有据地说清楚自己的观点。

2.学生汇报交流
3.明确:
(1)抓住典型的细节来表现人物的风貌; 可以在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中以形写神,使人物神跃纸上。

(越是微不足道的细节,越能折射出人物的精神和品质)
(2)借助一些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质。

(3)借助抒情、议论的句子,对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点睛式的概括。

三、学以致用,温故知新:
1、请同学们从第一单元学过的课文中找出作者在描写或议论、抒情中成功表现人物精神的例子,并进行分析,然后在小组或班级分享一下。

2、学生复习、交流:
3、指导强化:
A、抓住典型的细节来表现人物的风貌; 可以在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中以形写神,使人物神跃纸上。

例一:“我不能走。

”运用语言描写,写出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在层出不穷的问题面前,邓稼先不怕艰苦、无私无畏、勇于担当的科学家精神。

例二:他走到游行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运用了细节(动作、神态和外貌)描写,刻画了闻一多先生从容不迫、大义凛然的形象,突出表现他为争取民主、不畏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表达了作者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例三: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不没有颤抖?
运用了心理描写,引发读者的想象,抒发作者对朋友的关心和怜惜之情。

例四: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

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之内。

”饭几乎忘记了吃┄
运用了细节,刻画出闻一多先生研究学问时的专注认真、锲而不舍的精神。

例五: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细节描写,表现鲁迅先生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形象。

跟我们心目中“严谨忧郁” "犀利冷酷”的鲁迅形成了鲜明对照。

这是萧红用自己心灵感受到的富有人情味、生活化的鲁迅,是
一个使常人敢于走近并能够伸手去触模的可亲的鲁迅。

B、借助多种写作手法,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质。

(1)对比,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可以正面描写人物的言行举止,表现人物的精神,也可以采用侧面其他人物的评价、态度等来烘托人物的精神。

两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例一:《邓稼先》一文,将稼先与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进行对比,鲜明地表现出邓稼先忠厚朴实的气质和毫无私心、甘于奉献的品格。

例二:《回忆鲁迅先生》“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


采用对比的写法,突出鲁迅先生忘我的工作习惯,话语平淡,情感却十分真挚,表现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佩和担忧。

例三:《孙权劝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运用了侧面描写,通过鲁肃的吃惊与赞叹,从侧面反映出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突出“劝学”的效果之大。

(2)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个性化的语言,增强表达效果,突出人物精神。

(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长句、短句并用,整句、散句结合,铺陈渲染可以使人物的精神面貌更突出)
例一: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巨大贡献”与“鲜为人知”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邓稼先不平凡的功绩和默默奉献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的敬仰之情
例二:“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运用排比的修辞,强调核试验工作要求高、难度大,突出表现了邓稼先卓越的科学家素质和伟大的贡献。

例三:《邓稼先》作者引用《品古战场文》渲染了邓稼先工作环境的悲劣,烘托人物的心情,凸显人物的精神。

例四: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了闻一多先生试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经,表现闻一多先生忧国忧民的精神。

例五: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几穷年,沥尽心血。

运用结构整齐的四字成语,突出闻一多钻研学问时的专注、严谨的治学态度。

(3)借助景物描写,渲染烘托人物的心情,凸显人物的精神
例一:《邓稼先》《品古战场文》这段环境描写渲染了邓稼先工作环境的悲劣,烘托人物的心情,凸显人物的精神。

例二: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窗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么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不像夜里那样黑大。

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

开头通过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一点声音没有了。

这写出了夜晚的寂静,衬托出鲁迅先生在休息时间认真进行写作的精神特点。

通过“鸡鸣的时候”、“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玻璃窗白萨萨的”等标志时间的细节性事物,表现鲁迅先生工作时间长,全神贯注写作等特点,这样写得生动传神。

在写作中,我们也要学会抓住细节,通过对比衬托表现人物的品质。

例三: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的,无精打采的低垂着。

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的发着些白光。

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与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

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的老城像烧透的砖窑,使人喘不出气。

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的大,
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化开;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也好像要被晒化《骆驼祥子》
这里写的是祥子在烈日下拉车的情景,细腻逼真,令人感同身受。

环境叙述和比喻生动形象,真实地烘托出祥子拉车生活的艰辛和遭遇的悲惨。

C、运用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对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点睛式概括,真实地传达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一:《邓稼先》中,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赫精神的儿子”, “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

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运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深刻而准确地点出了邓稼先的精神品格。

例二: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结尾抒情、议论的语言画龙点睛地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大勇的革命烈士。

通过这样的抒情、议论更好地凸显人物的精神品格。

D、选取典型事例,展现人物精神
例一:《邓稼先》一文中,通过“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成功设计了"两弹, ",“在戈壁滩坚持研究”等
这些典型事例,展现出邓稼先执着追求、无私奉缺、热爱祖国的品格,人物形象丰满而鲜明。

例二:详写闻一多“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典型事件刻画出闻一多先生忧国忧民的品质,潜心治学的专注,谦逊淡泊的学者形象。

四、习作指导
1.审题指导
从作文类别看,本次作文属于半命题作文。

从给出的例词中可以看出,横线上要求填写的词语“尊敬" “佩服” “感动” “叹息”等最能体现作者情感态度的词语。

本次文题是《这样的人让我》,首先看“这样”,到底是怎样呢?显然不仅仅是人长得美或丑,或有什么显著的外貌特征, “这样”指人具有某种精神品质或代表某种风气。

“这样的人”可能是品格高尚,可能是能力超群,可能是意志坚定,可能是温柔细腻……,但不管怎样,“这样的人”一定在某一方面激荡了你的心灵,给你带来冲击,这就是人物的精神。

“让我”,表明本次作文要采用第一人称来写,写出所写的这样的人对你的影响,引起的情思变化,后面的“ "上要求填写表现情感态度的词语,要生动再现这样的人给你带来的影响。

在文中要正面写这个人的事例,事例中注重刻画这个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还要通过一定的途径来表现我的情思变化。

那么怎样的途径来表现我的情思变化呢?用词用句饱含感情色彩,直接通过心理活动表现,通过环境描写烘托,通过抒情、议论的话语来表现等。

这样的人,“这样“可以是指一种品性的人,也可以是一类人。

在写作时,除了要表现出一个人或一类人的品性,还要足以由点到面的概括提升,这样才能做到更好地切题。

相比较而言,还是写一个具体的人比较容易些。

这个人可以是你熟悉的人,比如你的同学、邻居、老师、家人;也可以是陌生的人,比如路人、偶遇之人、新闻报道中的人,历史上的人,但所写之人一切要融荡你的心灵,与你的生活也有交集,这样你的作文才会写得鲜活,也更容易表达你的情感,有话可说。

2、佳作欣赏:
《这样的人让我牵挂》
余晖洒落大地,秋风过,望着眼前那棵高大的桂花树,香气迷人,不禁牵挂起了我的外祖母……
记忆里,外祖母是一个慈祥却爱唠叨的人,佝偻的背,一头白发好像顽固的野草,一根一根
地在她头上蔓延,每一根白发都是对我的操心,对我的爱,如同麦芒一般刺痛着我的心,她的脸上爬满了皱纹,如同一张揉皱的纸,写满了沧桑。

那年秋天,外祖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种下了一棵桂花树,那树并不高大,叶子也不多,看起来像一个孱弱的病人,仿佛随时都会倒下。

不久之后,冬天悄然而至。

雪,在狂风中悲吟,漂泊,旋转,无形的锋芒一刀一刀地割在我的脸上。

大片大片的雪花在呼啸的寒风中不住地打着旋儿,然后有力地拍打在地上,树上,不禁让人想起“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这句诗。

外祖母向窗外望去,刚种下的桂花树上落满了雪花,在寒风中摇曳,犹如一个蹒跚学步的小孩,是多么的无助啊!外祖母望着窗外的桂花树,感觉有些怜惜。

许久,外祖母拿上绳子和木棍,便走出了家门,去帮助小树加固。

她佝偻着背,天气虽然很冷,她却毫不手忙脚乱,井井有条地将小树加固好。

外祖母回到屋里,嘴里还喘着热气,“外祖母,为了一棵刚种下的桂花树,而让自己冻感冒了可不值得啊!”我握着外祖母那双冰冷的手说。

接着,外祖母的回答却出乎我的意料。

“那是因为你爱吃桂花糕呀!外面买的总是没有家里做的好。

”外祖母笑着说,恰似在冬日绽放的桂花。

“那是因为你爱吃桂花糕呀!”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饱含着外祖母对我的关爱。

这些年来,这句话一直萦绕在我的耳畔。

在我的脑海中,一直有一个人,她曾经陪我玩,陪我成长,这样的人怎能不让人牵挂呢?
3、编列提纲,准备下节课的写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