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力推进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
作者:谢菊兰麦中坚
来源:《江西教育A》2024年第07期
江西高校创新性推进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帮助大学生在厚重的历史中感受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伟力,不仅丰富了高校思政课的内容体系,更提升了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爱国情怀。
本文以南昌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师范大学、井冈山大学、江西警察学院等高校为例,探索推进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践。
强化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高校思政课作为大学生开展思政教育的主渠道,是推进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进校园进教材进头脑的重要途径。
新时代的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总体认知水平较高,但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具体内涵掌握不够、入心入脑践行不深。
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促进大学生理解、认同、笃信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筑牢精神根基、坚定理想信念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为了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融入思政课教学,江西高校以贴近重大历史节点、贴近江西红色资源为导向,通过专题式教学精心设计授课内容,以增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通过组织大学生去瑞金、井冈山、安源、于都等地参观考察,进一步提高他们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深刻认识。
比如,井冈山大学拥有得天独厚的红色教育资源,该校积极寻求与地方政府、企业等社会各界的合作,共同建设红色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到基地考察和学习,引导大学生感受井冈山革命斗争的艰苦历程,深入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
事迹,深刻理解井冈山精神的内涵。
这种将红色资源与高校思政课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丰富了思政课教学内容,还增强了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大学生在学习中深刻领悟井冈山精神从孕育到发扬光大的艰难过程和伟大力量,实实在在地增强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有效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创新实践。
强化课程思政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普及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深化,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过程。
这项工作既要在思政课教材、理论学习、实践教学等方式上体现,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也要与各专业课程形成协同体系,形成教育合力,在提升大学生专业素养、综合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认识。
这需要专业课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共鸣。
专业课教师不但要加强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认知和理解,还要将现实发展和实践体验融入思政课堂,才能真正有效地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传播给高校大学生。
例如,江西警察学院在“治安学导论”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坚守“公安姓党”的政治立场,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融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在课程设计上,江西警察学院将伟大建党精神、公安英模精神等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作为教学重点,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模拟演练等多种教学形式,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深刻领会和感悟这些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将党史学习教育贯穿于课程教学中,通过讲述党的光辉历程和公安英模的先进事迹,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鼓励教师将自身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教学中,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注重大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小组讨论、学生演讲等,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大学生的参与度和获得感。
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大学生不仅能全面掌握治安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更能深刻理解和领悟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践,为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宁贡献自己的力量,以行动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积极营造环境育人的文化氛围,全面宣传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积极健康且葆有特色文化氛围的高校环境,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好的校园环境不仅能为大学生的学术追求和个人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源和条件,更能在无形中塑造他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充满活力的学术殿堂中,学生们可以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学术研讨中感受到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同时,高校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特色也为大学生提供了深入了解国家、民族文化的机会,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这种文化熏陶不仅有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更能为他们的未来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积极健康且蕴含特色文化氛围的高校环境,是实现环境育人的关键所在,对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具有深远影响。
一方面,把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融入校园的各个角落。
例如,江西师范大学不仅建有红色教育文化馆,还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元素融入学校宿舍、教学楼、绿化景观、校史馆等,实现育人与校园实用功能的完美结合;定期邀请革命先烈后代、专家学者、时代楷模、劳动模范等到学校作报告,积极开展“伟大建党精神进校园”活动,让大学生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理解;在学校新媒体平台及时更新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相关的内容,分享国内外关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学术研究动态和成果,以及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基础的现实案例,让大学生能全面、系统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学习、吸收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
另一方面,加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以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赣南师范大学等高校为代表,针对大学生的接受特点,充分依托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的红色文化等各类党史学习教育资源,并结合专业发展史、专业教育元素,使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氛围中,凸显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价值意蕴和核心内涵。
锻造教师队伍,追求人人精彩的教学效果
江西高校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策略,致力于提升教师理论水平,促进深入研究和讲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其中,“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中的“赛”,不仅是指校级、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的各类教学竞赛,更是指校内常态化的读书竞赛和演讲竞赛。
读书竞赛是筑牢思政课教师党史知识根基的重要途径。
通过读书竞赛,思政课教师得以深入理解和学习党的历史,进而达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的。
这种学习方式促使教师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开展系统研究、关联研究、比较研究,有助于教师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诠释,向大学生讲解精神谱系的基本构成、发展脉络和内在联系,驳斥歪曲党的历史、亵渎英雄、贬低经典的错误观点,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教育人、激励人、鼓舞人。
演讲竞赛则是锻炼教师讲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基本功的有效方式。
讲好党史事件、党史人物、党史文獻中的故事是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关键。
江西高校为此组织了以讲好“三个一百”为主要内容的演讲竞赛,即讲好100个党史事件、100个党史人物和100篇党史文献。
这种竞赛方式不仅展现了党史演进的脉络和党从初创到壮大的苦难辉煌,而且通过党史人物和党史文献的讲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江西高校在推进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与高校思政课程融合的过程中,不仅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的丰富资源优势,更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大胆创新和尝试;不仅体现江西高校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深刻理解和高度重视,也展现出其在思政教育领域的独特视角和前瞻思维,为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和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对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和坚定信念的新时代青年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作者单位:江西警察学院赣南师范大学)
【本文系江西省高校党建研究项目“推进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研究”(项目编号:22DJYB036)、江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SZ222005)、江西警察学院校局合作专项研究课题“公安红色文化融入民警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3XJYB02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