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化学试卷(带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山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化学试卷(带解析)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镁+氧气氧化镁
B.锌+稀盐酸→氯化锌+氢气
C.碳酸钙氧化钙+二氧化碳
D.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
2下列现象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
B.铁器生锈
C.瓷碗破碎
D.酒精挥发3分子在物理变化中没有改变的是( )
A.构成分子的原子数量、种类
B.运动的速率
C.相互的间隔
D.自身的能量
4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在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少部分α粒子
改变原来的方向,发生偏转;③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由此不能推出关于原子内部
结构的信息是( )
A.原子核体积很小
B.原子核带正电
C.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
D.原子只有一个原子核
5下列物质一定属于纯净物的是
A.由不同分子组成的物质
B.由同种分子组成的物质
C.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
D.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6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A.硝酸铵:NH4NO3
B.氧化镁:Mg2O
C.碳酸钠:NaCO3
D.氢氧化钙:Ca(HO)2
72012年4月,在部分省市发现某些厂商用工业明胶来生产药用胶囊,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
工业明胶中含有毒的重铬酸钠(Na2CrO4),其中Cr元素的化合价为
A.+1价
B.+2价
C.+4价
D.+6价
8剧烈运动会感到肌肉酸痛,是因为身体产生乳酸所致,其化学式为C3H6O3。
下列四位同学在讨论乳酸化学式C3H6O3的意义,其中错误的是
A.表示1个乳酸分子
B.表示乳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表示乳酸这种物质
D.表示乳酸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构成
9下图是钠元素和氯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以及其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据此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氯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
B.①是一种阳离子,③是一种原子
C.钠元素单质常温下呈固态,而氯元素单质常温下呈液态
D.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
10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成功发射,它携“玉兔”号月球车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下图表示发生火箭子三级发动机内氢气和氧气燃烧生产水的微观过程,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 )
A.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燃烧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C.燃烧过程中,原子的种类也发生了变化
D.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属于化合反应
11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组装成套装置的顺序是从上到下,从右向左
B.用托盘天平称量5.8g食盐
C.选用10mL量筒量取8.6mL水
D.玻璃仪器洗涤干净标准是内壁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12下面是四位同学对分子、原子、离子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二、填空题
13酒精是我们生活中的常用品,如白酒中含有一定量的酒精,70%~75%酒精用于灭菌消毒,酒精学名为乙醇.某同学上网查阅了乙醇相关信息:乙醇是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其结构
式为:.乙醇是无色、透明、有香味、易挥发的液体,密度比水小,熔点-117.3℃,沸点78.5℃,极易溶于水.具有可燃性,能与金属钠发生反应生成氢气.依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乙醇的化学式为(右下角方框内填上原子个数);
(2)乙醇物理性质是:______;
(3)乙醇化学性质是:______.
14根据下列实验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1实验中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如药品有腐蚀性应放在__________中称量。
托盘天平属于计量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误差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条即可)
(2)按照图2所示方式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偏___________(填“大”或“小”);正确的读数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量取25mL水,应选择___________(填“50mL”或“100mL”)量筒。
(3)改正图3中两处明显错误: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4实验装置气密性的检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图表示物质分类、分离和转化关系,请根据图示信息要求填物质类别、分类标准、分离方法、变化类型:
(1)物质类别:①___________;分类标准:②___________;变化类型:④___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分离混合物常用方法有: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三种);
(3)下列七种物质中:A天然水;B铜;C冰水;D二氧化碳;E氢气;F氯化钠;G空气;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
___________。
16建立宏观、微观及化学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独特思维方式。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①在水(H2O)、铜(Cu)和氯化钠(NaCl)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___________。
②一杯水所有水分子中氢原子与氧原子的质量比:___________;
③的微粒符号___________;
④中+3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C表示三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①从微观角度看,B图表示:3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从宏观角度看,图中表示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17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物质都是由最基本成分——元素组成的。
根据所学“元素”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___数不同。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
___________关系密切。
(2)地壳中含量第二的非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_(填“元素名称”);地壳中含量第二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3)食盐水中所含元素有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4)小亮为理解物质、元素、原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下面类比:将蔬菜看成一种物质,那么芹菜、白菜、菠菜等都是其组成元素,而一颗白菜可以看成一个原子。
请模仿小亮的叙述,写出一例类比物质、元素、原子关系的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磷原子的核电荷数x=___________,该元素属于_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表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元素是___________。
(3)13号铝元素与硫酸根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某品牌化肥尿素包装袋上部分信息见下图,请根据相关信息计算回答:
(1)尿素(化学式的化学式量为___________;
(2)一个尿素分子中所含原子数为___________;
(3)尿素中碳元素:氧元素:氮元素: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
(4)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5)判断该化肥属于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6)某农田计划施用上述品牌的尿素(化学式)100kg,但由于货源短缺,现改用硝酸铵( 化学式NH4NO3),为保证含氮量相当,所需硝酸铵的质量是多少kg?写出计算过程。
(注明:该小问属于附加题,可选做。
)
20已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是1.67kg,又知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一个氢原
子的质量约为1.674kg。
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
1个氧原子的实际质量=
氢的相对原子质量=
(2)水分子、氧分子、氢分子的模型分别为
求2个水分子、1个氧分子、2个氢分子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
(3)不同数目的分子的真实质量之比与其相对分子质量乘以分子数目之比是_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三、问答题
21某小组同学为探究分子的特征,进行了以下三个实验,请你参与其中,并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实验1:两位同学各用100mL量筒分别取50mL水、50mL酒精,然后将这两种液体在其中一支量筒中混合,片刻后读数.其体积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0mL.你的解释______.
探究实验2:某同学为比较品红分子在热水和冷水中扩散的速率不同,设计了对照实验,该实验中除选用相同的两个烧杯和同时加入品红外,你认为还需要控制的变量有______,观测到现象是______.
实验探究3:小组同学利用下图实验探究水分子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
①用带火星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②用燃着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③写出水通电发生变化的文字表达式______;
④该实验理论上产生氢气与氧气的体积之比应为2:1.但实际观察到氢气与氧气的体积之比略大于2:1,你的猜想是______;
⑤该实验证实了分子的特征是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A选项不符合定义;B选项不符合定义;C选项符合定义,答案选择C;D选项不符合定义的叙述.
答案:B
解析:A、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铁器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瓷碗破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答案:A
解析:在物理变化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而分子的运动速率、分子之间的间隔和分子自身的能量会发生改变.
故选A.
答案:D
解析:A、有极少部分α粒子被弹了回来,得出的结论是:原子核体积很小,但是质量比α粒子大得多;
B、由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得出的结论是:原子核带正电荷;
C、由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得出的结论是: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
D、此现象无法说明原子只有一个原子核.
故选D.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一定是混合物;B选项由同种分子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因为是一种物质组成的,表现在微观上就是一种分子构成;C选项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中化合物,也可能是混合物;D选项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化学式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进行计算即可A选项是正确书写,答案选择A;B选项是错误的叙述,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代数和不为零;C选项是错误的叙述,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碳酸根的化合价为-2价,代数和不为零;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氢氧根中氢氧元素的顺序写错.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有化学式推求元素的化合价,根据化学式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计算,在该物质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求出铬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答案选择D.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化学式的含义知A选项是正确的叙述;B选项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是正确的叙述;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应为1个乳酸分子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构成,故答案选择D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是正确的叙述;B选项是正确的叙述,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确定;C选项是错误的叙述,氯元素的单质常温下呈气态,故答案选择C;D选项是正确的叙述。
答案:C
解析:A、各物质的微观构成模型图可知,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故该说法正确.
B、在燃烧过程中,氢分子和氧分子变化成了水分子,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故该说法正确.
C、该变化是分子的分成的原子重新组合,因此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会改变.故该说法不正确.
D、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该说法正确.
故选:C.
答案:A
解析:A选项是错误的叙述,组装仪器顺序为从下向上,从左向右,答案选择A;B选项
是正确的操作叙述;C选项是正确的操作叙述;D选项是正确的操作叙述.
考点:实验基本操作
答案:B
解析:A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因为分子不带电;B选项是正确的叙述,答案选择B;C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分子的质量一定大于构成
它原子的质量.
考点:构成物质的微粒
二、填空题
答案:1)由乙醇的结构式可知,每个乙醇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化学式是C2H6O.
故填:2;6;1.
(2)乙醇是无色、透明、有香味、易挥发的液体,密度比水小,熔点-117.3℃,沸点78.5℃,
极易溶于水,这些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乙醇的物理性质.
故填:无色、透明、有香味、易挥发的液体,密度比水小,熔点-117.3℃,沸点78.5℃,极易
溶于水.
(3)乙醇具有可燃性,能与金属钠发生反应生成氢气,这些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乙醇的化学性质.
故填:具有可燃性,能与金属钠发生反应生成氢气.
答案:(1)7.4(1分) 烧杯(1分) 称量前天平未调整至平衡,或把称量物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或读数时出现错误等(原因合理即可)(1分) (2)大(1分) 视线与量筒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1分) 50mL(1分)(3)①应用玻璃棒引流(1分)②漏斗下端应靠在承接滤液烧杯内壁(1分) (4)先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再用手紧握大试管,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
(2分)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砝码和游码的质量和位置得(1)图1实验中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
7.4g;如药品有腐蚀性应放在烧杯中称量。
托盘天平属于计量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误差原因可能是称量前天平未调整至平衡等;(2)按照图2所示方式,使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偏大,正确的读数方法是视线与量筒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要量取25mL水,选择的标准是一次量取且量程最小,故应选择50mL量筒;(3)改正图3中两处明显错误:①应用玻璃棒引流;②漏斗下端应靠在承接滤液烧杯内壁;(4)图4实验装置气密性的检验方法是先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再用手紧握大试管,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
答案:(1)①纯净物(1分) ②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1分) ④化学变化(1分) (2)过
滤吸附蒸馏蒸发结晶中任选三者即可(1分) (3)A G(1分) B E(1分) C D F 解析:试题分析:(1)物质类别:①纯净物;分类标准:②是否有一种元素组成;变化类型:④因为有新物质生成故为化学变化;(2)分离混合物常用方法有:③过滤吸附蒸馏蒸
发结晶等;(3)下列七种物质中:A.天然水 B.铜 C.冰水 D.二氧化碳 E.氢气 F.氯化钠 G.空气,属于混合物的是AG;属于单质的是BE;属于化合物的是CDF。
答案:(1)①氯化钠或NaCl ②1:8③④在氧化铝中铝元素化合价为+3
(2)①NH3②C
解析:试题分析:(1)①在水(H2O)、铜(Cu)和氯化钠(NaCl)三种物质中,根据常见物质的微粒构成,知由离子构成的是氯化钠;②因为宏观体现微观结构,故一杯水所有水分子中氢原子与氧原子的质量比1:8;③因为在微粒结构示意图中核外电子数与核内质子数多2个,所以
为阴离子表示为;④中+3的含义为在氧化铝中铝元素化合价为+3;(2)①从微观角度
看,B图表示3个氨气分子,符号为3 NH3;②从宏观角度看,图中表示混合物的是有多种物质组成,微观上是由多种分子构成,故选择C
答案:(1)质子最外层电子数(2)硅 Fe (3)H O Na Cl (4)把水果看成物质,那么苹果、桃、梨等都是其组成的元素,而一个桃子可以看成一个原子;或把粮食看成物质,那么小麦、玉米、大豆等都是其组成的元素,而一粒玉米可以看成一个原子(其他比喻合理即可)
解析:试题分析:有元素的定义可知(1)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根本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有关.有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知(2)地壳中含量第二的非金属元素是_硅元素,地壳中含量第二的金属元素是Fe; 依据氯化钠及水的组成知道(3)
食盐水中所含元素有H、O、Na、Cl四种元素;(4)类比物质、元素、原子关系的比喻为把水果看成物质,那么苹果、桃、梨等都是其组成的元素,而一个桃子可以看成一个原子等.
答案:(1)15 非金属
(2)Ar或氩
(3)
(4)
(5)它们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每空1分)
解析:试题分析:由题中提供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1)表中磷原子的核电荷数x=15,属于非金属元素,因为在外层的电子数为5个;(2)表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元素应为最外层尾个电子的原子,故是氩;(3)13号铝元素与硫酸根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根据元素的正负化合价
的代数和为零写出其化学式为(4)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5)上述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_它们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答案:(1)60;(2)8;(3)3:4:7:1;(4)46.7%;(5)混合物;(6)128kg
解析:试题分析:(1)尿素的化学式量
=60
(2)一个尿素分子中所含原子数为8
(3)尿素中碳元素:氧元素:氮元素:氢元素质量比为3:4:7:1
(4)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
(5)混合物(1分)
(6)设:需要硝酸铵的质量为x
答:要保证含氮量相当,所需硝酸铵128kg。
答案:(1)2.67×10-26kg;1;(2)9:8:1;(3)相等
解析:试题分析:(1)1个氧原子的实际质量=
氢的相对原子质量=≈1
(2)
(3)相等
三、问答题
答案:探究实验1: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酒精分子和水分子的大小不同,最后会出现混合后的体积比混合前的总体积小的情况.
探究实验2:分别在盛有同量的热水和冷水的两个烧杯中,加入一粒品红,观察到热水中的品红比冷水中的扩散更快,说明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
探究实验3:熟记:“正氧负氢,氢2氧1”来处理:
①用带火星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处,推测为氧气,故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的现象是木条复燃;
②用燃着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推测为氢气,故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的现象是气体被点燃,火焰呈淡蓝色,有爆鸣声;
③因为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氢气和氧气生成,故可以写出水通电发生变化的文字表达式水
通
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