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维新运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教育方面維新派主張採用西方近代教育制度興辦新式學堂這對中國近代教育的發展起了積極的推戊戌維新作為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竟失敗得這麼快這不但暴露了這個階級的軟弱性而且再次暴露出清朝統治集團的腐朽與頑固同時也說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企圖通過統是根本行不通的必須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聯合統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制度
在維新派的推動下,“詩界革命”“文體革命”“小 說界革命”“戲劇改良”“史學革命”等相繼而起, 形成了廣泛的文化革新運動。以維新運動為起點,資 產階級新文化開始打破封建文化獨佔文化陣地的局面。 在教育方面,維新派主張採用西方近代教育制度,興 辦新式學堂,這對中國近代教育的發展起了積極的推 動作用。京師大學堂的創設,更成為中國近代國立高 等教育的發端。在改革社會風習方面,維新派主張革 除吸食鴉片及婦女纏足等惡俗陋習,提出“剪辮易服” 的主張,倡導講文明、重衛生等,具有移風易俗、開 啟社會新風的積極作用。 戊戌維新作為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 次表演竟失敗得這麼快,這不但暴露了這個階級的軟 弱性,而且再次暴露出清朝統治集團的腐朽與頑固, 同時也說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企圖通過統 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實現國家的獨立、民主、富強 是根本行不通的,必須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國主義、 封建主義聯合統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制度。戊 戌維新失敗后,一部分人放棄了改良主張,開始走上 革命的道路。此后,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得以發展起來。
The Next……
第一阶段: 宣传维新思想 第二阶段: 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第三阶段:(高潮) 百日维新
维新运动的失败带给了我们怎样的 思考???
如何从戊戌维新运动中正确认识救 亡与启蒙的关系?
(一)救亡唤起启蒙
戊戌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思想发展路程中的一座丰碑。它有两 个鲜明的特征:既是伟大的爱国救亡运动,又是伟大的民主启蒙运动。 这次运动在提高民族觉醒和民主意识方面产生的那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是中国人以前从来没有见到过的。不管运动发动者们自己怎么想,它 为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以至日后中国历史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作了必 不可少的准备。 “救亡”,这个深藏在千千万万人心中的口号,就这样响亮地喊 了出来。从这时起,直到半个世纪后的抗日战争胜利结束,这个口号 贯穿始终,认识不断深化,成为中华民族行进时的主旋律。 人们一旦发觉自己已处在生死存亡的边缘,往日那种盲目自信再 也无法原封不动地保持下去了。它像一次突然袭来的风暴,虽不能把 旧事物连根拔起,至少也使它的根基发生严重的动摇。人们不能不对 自己民族的过去和传统信条引起深刻的反思,尽力以新的眼光去审视 外部世界,力图从中汲取足以挽救民族危亡的力量源泉。这便成为中 国近代民主启蒙运动的真正起点。
(二)救亡和启蒙都不能离开民众的力量 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救亡和启蒙一直是两个突出的课题。这两个课题经常交织在一 起。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从根本上说,是救亡唤起启蒙,还是救亡压倒启蒙?我想 是前者而不是后者。 救亡依靠什么?离开民众的力量。离开万众一心的共同奋起,就没有什么真正的 救亡可言,一次救亡运动的高潮,总是能有力地唤起或促进一次伟大启蒙运动的到戊戌維 新運動雖然失敗了,但它在中國近代史上仍然有著重大的歷史意義。首先,戊戌維新運動 是一次愛國救亡運動。維新派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高舉救亡圖存的旗幟,要求通過變 法,發展資本主義,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維新派的政治實踐和思想理論,不僅貫穿著 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而且推動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其次,戊戌維新運動是一場資產階級 性質的政治改革運動。維新派突破洋務派“中體西用”思想的局限,主張改革君主專制制 度。他們鼓吹民權並提出開議院的主張,也就是要用君主立憲制取代君主專制制度。戊戌 維新運動雖然未能成功地建立起資本主義的君主立憲制度,其頒布的促進民族資本主義發 展的若干措施也未能生效,但在政治、經濟等領域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封建制度。最后,戊 戌維新運動更是一場思想啟蒙運動。在維新運動期間,維新派大力傳播西方資產階級的社 會政治學說和自然科學知識,宣傳自由平等、社會進化觀念,批判封建君權和封建綱常倫 理,從而把頑固的封建主義思想壁壘打開了一個缺口,有利於民主思想在中國的傳播,有 利於人們的思想解放。
因个人能力有限,在PPT制作过程中难免 有疏忽,望大家原谅。
此次课件制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参与 收集资料的人员有:杨和飞,曹镜仙, 何春花,李国会,余永奎,陈新贵 PPT制作:郭嵘佳 主讲人:沈传勋
最后,我们一一首歌来结束今天的 讨论……
公车上书给皇帝,维新变法运动起。 中外纪闻强学会,康梁奔走救危急。 光绪诏书要变革,救亡图强改现状。 维新百日终失败,爱国忧民精神扬。
虽然,今天的讨论就此结束,但,对 于维新变法运动中救亡与启蒙关系的 讨论并未就此终止…… 我们还要深思,应该如何从失败中吸 取教训?怎样才能让我们伟大的祖国 巍然屹立?
百年前,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为了改 变中国积弱局面,发起了一场在列强环伺下救亡图存的 政治改良运动,从制造舆论、伏阙上书、诏令迭下,到 六君子喋血菜市口、康梁流亡、光绪被囚,戊戌变法以 喜剧开始,悲剧告终。百年来,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环 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戊戌变法似乎已经成为遥远的往 事。然而,在历史演进的长河中,百年岁月不过是一瞬 间,加之中国近现代前进历程的艰难曲折,时至今日, 维新志士追求的强国梦仍然是国人奋斗的理想,“兴民 权、开民智、新民德”的“三民主义”还是今天知识界 任重道远的启蒙目标,衍生于这块古老土地上的若干痼 疾也并未随着时代的转换而彻底根除。因此,百年前康 梁们的奔走疾呼、问难辩驳,以及他们的颠沛流离和斑 驳血泪,在今人眼中依然是那么惊心动魄,那么难以忘 怀。戊戌变法,依然是今天知识界的灼热话题。百日维 新夭折不久,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袁世凯的《戊 戌纪略》相继问世,或褒扬,或诋毁,或纪实,或辩诬, 对戊戌维新运动的评价从此拉开序幕。与历史上任何重 大事件一样,百年来,每一代人都从自己的生存环境、 利益立场出发,对戊戌维新运动作出了各自的研究评价。
戊维新运动
------如何从戊戌维新运动中认 识救亡与启蒙的关系
简单回顾: 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 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 治改革,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1898年)的一项政 治改革运动。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 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 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 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被囚,维新派 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和日本。谭嗣同等6人 (戊戌六君子)被杀害,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 终于失败。因此戊戌变法也叫百日维新。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戊戌维 新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
( 1 ) 19 世纪 90 年代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 展。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挣脱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 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 ( 2 )甲午战争的惨败,造成了新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新的 民族觉醒。而站在救亡图存和变法维新前列的,正是代表民族 资本主义发展要求的知识分子。他们把向西方学习推进到一个 新的高度,即不但要求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且要求学习西 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 3 )在内忧外患的冲击和中西文化的碰撞过程中,人们逐 步形成了一个共识: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 那时的外国只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进步的,它们成功地建设 了资产阶级的现代国家。日本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 向日本学。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迅速 地高涨起来,逐步形成为变法维新的思潮,并在 1898 年发展 成一场变法维新的政治运动。
在維新派的推動下,“詩界革命”“文體革命”“小 說界革命”“戲劇改良”“史學革命”等相繼而起, 形成了廣泛的文化革新運動。以維新運動為起點,資 產階級新文化開始打破封建文化獨佔文化陣地的局面。 在教育方面,維新派主張採用西方近代教育制度,興 辦新式學堂,這對中國近代教育的發展起了積極的推 動作用。京師大學堂的創設,更成為中國近代國立高 等教育的發端。在改革社會風習方面,維新派主張革 除吸食鴉片及婦女纏足等惡俗陋習,提出“剪辮易服” 的主張,倡導講文明、重衛生等,具有移風易俗、開 啟社會新風的積極作用。 戊戌維新作為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 次表演竟失敗得這麼快,這不但暴露了這個階級的軟 弱性,而且再次暴露出清朝統治集團的腐朽與頑固, 同時也說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企圖通過統 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實現國家的獨立、民主、富強 是根本行不通的,必須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國主義、 封建主義聯合統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制度。戊 戌維新失敗后,一部分人放棄了改良主張,開始走上 革命的道路。此后,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得以發展起來。
The Next……
第一阶段: 宣传维新思想 第二阶段: 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第三阶段:(高潮) 百日维新
维新运动的失败带给了我们怎样的 思考???
如何从戊戌维新运动中正确认识救 亡与启蒙的关系?
(一)救亡唤起启蒙
戊戌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思想发展路程中的一座丰碑。它有两 个鲜明的特征:既是伟大的爱国救亡运动,又是伟大的民主启蒙运动。 这次运动在提高民族觉醒和民主意识方面产生的那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是中国人以前从来没有见到过的。不管运动发动者们自己怎么想,它 为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以至日后中国历史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作了必 不可少的准备。 “救亡”,这个深藏在千千万万人心中的口号,就这样响亮地喊 了出来。从这时起,直到半个世纪后的抗日战争胜利结束,这个口号 贯穿始终,认识不断深化,成为中华民族行进时的主旋律。 人们一旦发觉自己已处在生死存亡的边缘,往日那种盲目自信再 也无法原封不动地保持下去了。它像一次突然袭来的风暴,虽不能把 旧事物连根拔起,至少也使它的根基发生严重的动摇。人们不能不对 自己民族的过去和传统信条引起深刻的反思,尽力以新的眼光去审视 外部世界,力图从中汲取足以挽救民族危亡的力量源泉。这便成为中 国近代民主启蒙运动的真正起点。
(二)救亡和启蒙都不能离开民众的力量 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救亡和启蒙一直是两个突出的课题。这两个课题经常交织在一 起。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从根本上说,是救亡唤起启蒙,还是救亡压倒启蒙?我想 是前者而不是后者。 救亡依靠什么?离开民众的力量。离开万众一心的共同奋起,就没有什么真正的 救亡可言,一次救亡运动的高潮,总是能有力地唤起或促进一次伟大启蒙运动的到戊戌維 新運動雖然失敗了,但它在中國近代史上仍然有著重大的歷史意義。首先,戊戌維新運動 是一次愛國救亡運動。維新派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高舉救亡圖存的旗幟,要求通過變 法,發展資本主義,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維新派的政治實踐和思想理論,不僅貫穿著 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而且推動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其次,戊戌維新運動是一場資產階級 性質的政治改革運動。維新派突破洋務派“中體西用”思想的局限,主張改革君主專制制 度。他們鼓吹民權並提出開議院的主張,也就是要用君主立憲制取代君主專制制度。戊戌 維新運動雖然未能成功地建立起資本主義的君主立憲制度,其頒布的促進民族資本主義發 展的若干措施也未能生效,但在政治、經濟等領域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封建制度。最后,戊 戌維新運動更是一場思想啟蒙運動。在維新運動期間,維新派大力傳播西方資產階級的社 會政治學說和自然科學知識,宣傳自由平等、社會進化觀念,批判封建君權和封建綱常倫 理,從而把頑固的封建主義思想壁壘打開了一個缺口,有利於民主思想在中國的傳播,有 利於人們的思想解放。
因个人能力有限,在PPT制作过程中难免 有疏忽,望大家原谅。
此次课件制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参与 收集资料的人员有:杨和飞,曹镜仙, 何春花,李国会,余永奎,陈新贵 PPT制作:郭嵘佳 主讲人:沈传勋
最后,我们一一首歌来结束今天的 讨论……
公车上书给皇帝,维新变法运动起。 中外纪闻强学会,康梁奔走救危急。 光绪诏书要变革,救亡图强改现状。 维新百日终失败,爱国忧民精神扬。
虽然,今天的讨论就此结束,但,对 于维新变法运动中救亡与启蒙关系的 讨论并未就此终止…… 我们还要深思,应该如何从失败中吸 取教训?怎样才能让我们伟大的祖国 巍然屹立?
百年前,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为了改 变中国积弱局面,发起了一场在列强环伺下救亡图存的 政治改良运动,从制造舆论、伏阙上书、诏令迭下,到 六君子喋血菜市口、康梁流亡、光绪被囚,戊戌变法以 喜剧开始,悲剧告终。百年来,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环 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戊戌变法似乎已经成为遥远的往 事。然而,在历史演进的长河中,百年岁月不过是一瞬 间,加之中国近现代前进历程的艰难曲折,时至今日, 维新志士追求的强国梦仍然是国人奋斗的理想,“兴民 权、开民智、新民德”的“三民主义”还是今天知识界 任重道远的启蒙目标,衍生于这块古老土地上的若干痼 疾也并未随着时代的转换而彻底根除。因此,百年前康 梁们的奔走疾呼、问难辩驳,以及他们的颠沛流离和斑 驳血泪,在今人眼中依然是那么惊心动魄,那么难以忘 怀。戊戌变法,依然是今天知识界的灼热话题。百日维 新夭折不久,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袁世凯的《戊 戌纪略》相继问世,或褒扬,或诋毁,或纪实,或辩诬, 对戊戌维新运动的评价从此拉开序幕。与历史上任何重 大事件一样,百年来,每一代人都从自己的生存环境、 利益立场出发,对戊戌维新运动作出了各自的研究评价。
戊维新运动
------如何从戊戌维新运动中认 识救亡与启蒙的关系
简单回顾: 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 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 治改革,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1898年)的一项政 治改革运动。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 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 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 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被囚,维新派 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和日本。谭嗣同等6人 (戊戌六君子)被杀害,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 终于失败。因此戊戌变法也叫百日维新。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戊戌维 新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
( 1 ) 19 世纪 90 年代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 展。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挣脱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 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 ( 2 )甲午战争的惨败,造成了新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新的 民族觉醒。而站在救亡图存和变法维新前列的,正是代表民族 资本主义发展要求的知识分子。他们把向西方学习推进到一个 新的高度,即不但要求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且要求学习西 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 3 )在内忧外患的冲击和中西文化的碰撞过程中,人们逐 步形成了一个共识: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 那时的外国只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进步的,它们成功地建设 了资产阶级的现代国家。日本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 向日本学。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迅速 地高涨起来,逐步形成为变法维新的思潮,并在 1898 年发展 成一场变法维新的政治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