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专项综合练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专项综合练习题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游园不值》是一首赞美__的诗,作者游园看花进不了门,本来是一件扫兴的事情,但他从“__”想象出“__”,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发,心情由___转为___。

[2]对“应怜屐齿印苍苔”的正确理解是()
A.也许是园主可怜他爱惜的青苔,怕我的木屐把它踩坏。

B.也许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

[3]读后两句诗,你想象到的情景是: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的后两句说明任何新生事物都是无法阻挡的。

下面也能反映此哲理的诗句是()
A.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B.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 诗词阅读。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里。

“劝君更尽一杯酒”中“尽”的意思是()
A.饮完
B.全,都
C.尽头
[2]“西出阳关无故人”中“故人”指()
A.死去的人
B.老朋友
C.故事中的人
[3]诗的前两句点明了送别的时令是:________,地点是:________,景物是________和________,这样为送别创造了一个愁郁的环境气氛。

[4]诗中作者用一个“____”字委婉地表达依依离情。

[5]王维的这首诗由于写出了人们深情惜别的普遍感受,后来被编入乐府,成为离筵上反复吟唱的歌曲《阳关三叠》。

有评者认为,这首诗中的“朝雨”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为什么这样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春夜喜雨
唐·杜甫
_______________,当春乃发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江船火独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春夜喜雨》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

[3]你认为颔联中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写的是_________,前两句点明_______的季节,后六句集中写
_______(白天下雨夜雨),诗中没有一个“喜”字,却体现出诗人的
_______之情。

[5]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_______ 、_______的思想感情。

4. 读《浪淘沙》,完成下列各题。

浪淘沙
(唐)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浪淘沙》。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牵牛织女”指的是民间故事中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4]判断对错。

①诗人以浪漫的想像结合传说,把黄河汹涌澎湃的特点写在具体、生动、形象。

(______)
②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______)
③这首诗以极大的热情,描绘了黄河的雄伟气势,抒发了作者豪迈的气概和奋发精神。

(_______)
5. 课内阅读。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诗歌描写的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第一、二句写____________,第三、四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转折。

[2]诗歌第一句中的“无处不”可不可以改为“处处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第三、四句中的哪个字用得妙?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知道寒食节有哪些习俗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阅读《回乡偶书》(其二),感受贺知章的乡愁。

回乡偶书(其二)
[唐]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1]从题目中的“______ ”字可以看出,诗人写这首诗是有感而发,随感所想。

[2]诗的前两句中,体现诗人离家数十载,家乡世事变迁的词语是
“______”从这两句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______)
A.悲伤 B.慨叹 C.凄凉 D.哀怨
[3]下列对后两句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句从人事变化转到了景物描写上,借物是人非来表达自己的感慨
B.诗句运用反衬的手法,以“湖波不改”反衬“半消磨”,加强了诗人的感情
C.诗人写门前的镜湖,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美景的喜爱之情
D.“春风不改旧时波”中“不改”的不仅仅是微波粼粼的镜湖,还有诗人的乡情
7. 读古诗,完成各题。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此诗的作者是______,这是一首(填序号)_____
A.送别诗 B.田园诗 C.咏物诗
[2]“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这两句诗表面的意思是石头需要经过_____和_____等重重磨难才能变成石灰。

面对这个过程,石灰的态度是
______,表现了石灰的_________。

[3]此诗使用___________的写法,借石灰自喻,“要留清白在人间”说明作者具有___________的高尚情操。

[4]“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中的“浑不怕”所体现的石灰形象可以让我们想到描写英雄人物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还可以让我们想到文天祥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


8. 课内古诗。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就体裁而言,这是一首描写江南风光的______。

[2]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用了寥寥七个字形象地勾勒出了江南的无限风光。

B.第二句描写更加别致,用七个名词构织了一幅江南美景。

C.第三、四句描写了烟雨中的寺院楼台,给人一种神秘美。

D.这首诗以疑问作结,表达诗人对江南美景的赞叹和向往。

9. 完成下面练习。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_________________的神话传说,它写的虽然是天上的事,反映的却是现实的生活。

[2]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泣涕零如雨——涕:眼泪
B.相去复几许——去:离开
C.终日不成章——章:文章
D.盈盈一水间——间:中间
[3]诗中描写两星相对的清冷环境,于景中寄寓离愁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抒发了什么感情?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课内阅读。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第一句中的“地白”、“树栖鸦”分别从觉和觉的角度来写景的,“树栖鸦”巧妙地烘托了月夜的。

(2)“冷落无声湿桂花”中的“冷”表现了诗人的心境;“桂花”既指庭中的桂花,又让人联想到。

(3)如果把“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字改成“在”,行不行?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课内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朗诵下列句子时,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明月/ 别枝/ 惊鹊
B.七八个/星天外
C.听取/ 蛙声/ 一片
D.旧时/ 茅店/ 社林边
[2]词中描写的是______季节的景象。

你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出来的。

[3]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明月”、“清风”点染夏夜美好景色,“惊鹊”、“鸣蝉”以声衬静,表现夏夜幽静。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述丰收后人们热烈畅谈的情景,进一步补充夏夜特色。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巧用数词、名词,清新活泼,朴素通俗。

D.这首词描写美丽的农村风光,抒发词人喜爱农村生活的感情。

12.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

太阳的话
打开你们的窗子吧,
打开你们的板门吧,
让我进去,让我进去。

进到你们的小屋里。

我带着金黄的花束,
我带着林间的香气,
我带着亮光和温暖,
我带着满身的露水。

快起来,快起来,
快从枕头里抬起头来,
睁开你的被睫毛盖着的眼,
让你的眼看见我的到来,
让你们的心像小小的木板房,
打开它们的关闭了很久的窗子,
让我把花束,把香气,把亮光,
温暖和露水撒满你们心的空间。

[1]联系诗歌内容,填空。

①诗中的“你们”指__________________,“我”指__________________。

②诗的第二小节用___________句式写出了太阳所给予人们的美好事物,这些都是人们生存必不可少的,其中___________可以滋润万物,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能使人神清气爽,_________能让人感受到光明,_________可以为人驱除寒冷。

[2]用“”画出诗中的比喻句。

[3]判断下面的说法,对的打上“√”。

①在这首诗中,诗人用拟人的手法,赋予了太阳人的语言和思想。

()
②“让我进去,让我进去”是祈使句,要读出命令的语气。

()
③作者写这首诗,其实是借太阳之口,表达热爱光明、追求新生活的心声。

()
[4]从“月亮、风儿、小鸟”中选一个,以它的语气仿照第四小节写几句。

让你们的心像__________,打开它们的__________,让我把__________,把
___________,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撒满你们心的空间。

13. 课内阅读。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通过阅读本诗的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这首诗是诗人题写在庭院的墙壁上的。

(2)结合诗句,写出下面字词的意思。

书:茅檐:
无苔:成畦:
排闼:
(3)对诗歌内容和方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多选)
A.诗歌前两句写庭前优美的景色,突出了湖阴先生居住环境干净、香雅、清幽的特点,侧面烘托了主人湖阴先生的高洁形象。

B.诗歌赞美了庭院的清幽,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生活方式、生活情趣的肯定,也流露出诗人对这种生活渴望而不可得的无奈和苦痛。

C.诗歌描写景物极具层次,从院内写到了院外,多角度观察,由远及近,既是对主人的赞叹,又写出了山水的情态。

(4)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后所作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古诗欣赏。

观书有感
文/〔宋〕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①巨舰一毛轻②。

向来③枉费推移力④,此日中流⑤自在行。

注释:①艨艟(ménɡ chōnɡ):古代攻击性很强的战舰名,这里指大船。

②一毛轻: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

③向来:原先,指春水上涨之前。

④推移力:指浅水时行船困难,需人推挽而行。

⑤中流:河流的中心。

[1]写出诗句“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说“艨艟巨舰一毛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以水上行舟比喻什么?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在现代社会,我们要不要学习古人的那些读书方法?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