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2019年八上生物期末模拟检测试题之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州市2019年八上生物期末模拟检测试题之一
一、选择题
1.小兔在草地上吃草属于动物的
A.争斗行为 B.防御行为 C.觅食行为 D.繁殖行为
2.在家兔的胸腔中可以看到的一组器官是()
A.心脏和肺 B.肝脏和肠 C.膀胱和膈 D.心脏和胃
3.下列各组生物中,都属于真菌的是()
A.海带、银耳、酵母菌、紫菜 B.酵母菌、香菇、猴头菇、青霉
C.灵芝、曲霉、乳酸菌、大肠杆菌 D.酵母菌、口蘑、醋酸杆菌、木耳
4.蜥蜴和扬子鳄等爬行动物是真正适应陆生生活的脊椎动物,重要原因是:
A.有脊柱 B.是恒温动物 C.有鳞片或甲 D.生殖和发育都脱离了水
5.下表所示食品及其保存原理,正确的是
6.东营黄河三角洲动物园已于2012年“十一”正式开放,首批引进了东北虎、金钱豹、狗熊、斑马、金刚鹦鹉等60余种野生动物。

某同学参观后对上述动物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梳理总结,你认同的是
()
A.从呼吸方式看,都是双重呼吸
B.从生殖上看,都是体内受精、胎生
C.从体温调节上看,都属于恒温动物
D.从内部结构上看,体腔内都有膈
7.下列食品与酵母菌有关的是()
A.酸奶 B.醋 C.酱油 D.馒头
8.在自然界中,动植物遗体不会出现永远保留、堆积如山的原因是
A.动植物遗体自行分解 B.动物中的小虫子可以分解
C.腐生真菌细菌分解动植物遗体 D.绿色植物吸收动植物遗体
9.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是()
A.节肢动物 B.软体动物 C.线形动物 D.环节动物
10.蜥蜴呼吸的特点是()
A.完全用肺呼吸 B.肺,皮肤辅助 C.体表呼吸 D.鳃
11.如果用下图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A.A B.B C.C D.D
12.三峡大坝修建后,人们将坝区的很多稀有物种迁出了原地,这是为了保护()
A.生态系统多样性 B.基因多样性 C.环境多样性 D.物种多样性
13.生物进化使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也使生物类群具有不同的等级.下列选项中的两种动物相比较,a一定比b高等的是()
A.a动物比b动物体积大得多
B.a动物生活陆地上,b动物生活在水中
C.a动物的身体有脊柱,b动物的身体有外骨骼
D.a动物总是捕食b动物作为食物
1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迁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B.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主要场所
C.植物园、动物园、水族馆等是实施迁地保护的主要手段
D.对某些珍稀动物进行就地保护吋还要进行迁地保护
15.关于下列几种动物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鲫鱼依靠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游泳
B.乌龟体表覆盖坚硬的甲起保护作用
C.蜥蜴的生殖发育需要在水中完成
D.鸟类的骨轻、薄、坚固,可减轻体重
16.下列分类单位中包含生物类型最多的是()
A.门B.纲C.科D.种.
17.现在很多人在刚搬进新家的时候会买些绿萝和吊兰等植物吸收家里的装修气体,这利用的是生物多样性中的()
A.直接价值 B.间接价值 C.潜在价值 D.没有价值
18.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
A.退耕还林
B.围湖造田,种植多种农作物
C.多进行无性繁殖,保护濒临绝种的生物
D.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9.现有四种生物甲、乙、丙、丁,已知甲、乙同科不同属,甲、丙同属不同种,甲、丁同目不同科。

与甲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
A.丙 B.乙 C.丁 D.不确定
20.制作酸奶或泡菜时主要起作用的是()
A.霉菌 B.酵母菌 C.醋酸菌 D.乳酸菌
二、填空题
21.除建立自然保护区外,人们还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___、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还建立了濒危物种的____,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22.自然保护区是“________”,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是进行科学研究的“________”,为开展生物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自然保护区还是“________”,是向人们
普及生物学知识和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
23.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_______和________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

24.若以“神经冲动→骨骼肌→①→关节→运动”表示哺乳动物运动产生的过程,其中①所示的内容是_______。

25.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单位,也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实例来认识这一生物学原理。

(1)骨能够长粗,骨折后能够得到修复和愈合,这离不开骨膜内层分布的一种细胞的作用。

这种细胞就是____ 。

(2)蜜蜂的受精卵也是一种细胞,能发育成两种不同的个体,就是___,未受精卵则发育成____,这在动物界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现象。

(3)草履虫的身体只有一个细胞,也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它依靠____的摆动,使得水中的浮游生物集中在口沟的位置,从而完成取食活动。

(4)艾滋病病毒寄生在人体的中____,当这种细胞遭到破坏时,人体的免疫能力就会下降,人体就很容易受到病菌的侵袭。

三、判断题
26.判断题
①保护动物多样性的核心是保护动物遗传多样性。

(_____)
②大多数细菌的营养方式属于自养。

(_____)
③骨组织的营养物质供应主要依靠骨膜中的血管。

(_____)
④完成一个运动只需要由一块骨骼肌独立完成。

(_____)
⑤老年人的骨中缺钙,所以无机物含量降低,易骨折。

(_____)
27.对人类来说,原生生物是有害的. ______ .
28.判断正误
(1)生物圈中的动物必须直接或者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

(____)
(2)我们保护动物的多样性,就是要禁止一切形式的猎杀、买卖和开发利用。

(____)
(3)食物链一般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共同组成。

(____)
(4)我国有许多闻名世界的特产珍稀动物,如大熊猫、白唇鹿、扬子鳄、中华鲟、长颈鹿等。

(____)
(5)野外采集的蘑菇都可以放心地食用。

(____)
(6)蘑菇是由许多菌丝组成的,能够进行孢子繁殖,产生孢子的部位是菌褶。

(____)
(7)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内核组成的,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

(____)
(8)艾滋病是由病毒引起的,这种病毒寄生在人体的淋巴细胞中,破坏人体的循环系统。

(____)
(9)在氧气充足时,酵母菌能将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

(____)
(10)苏云金杆菌可以寄生在某些害虫体内并对其有致病力,所以可以用来进行生物防治。

(____)29.生物分类完全根据生物的外形来划分。

(_______)
四、连线题
30.(9分)请将下列生物与他们生活环境连线.
31.将下列生活、生产工艺与相关的微生物用线连起来。

五、综合题
32.传统栽培的大豆易患萎黄病。

后来美国科学家利用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杂交,培养出了一批抗大豆萎黄病的新品种。

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大豆的品种繁多,反映了____的多样性。

(2)野生大豆在很长时间内一直被人们所忽视。

而今,它被科学家用来培育优质大豆。

这能给你什么启示?_____
(3)如果当初人们因为野生大豆没有经济价值而消灭了全部的野生大豆,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_________
(4)大豆的抗萎黄病的特征是由____决定的,野生大豆具有而传统大豆没有,这从一个方面体现了____的多样性。

33.如图为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几种动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E的飞行器官是___,终身生活在水中的动物是___(填字母)
(2)根据动物体内有无___,可将上述动物分为两大类,其中E、F属于___动物,A、B、C、D属于___动物.
(3)图中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是___(填字母)
(4)图中对绿色开花植物的繁殖帮助最大的是___(填字母)
(5)图中用气管进行呼吸的动物是___(填字母)
(6)把图中所列动物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起来,并___.
34.将下列成语与对应的行为用线连起来
35.材料:鱼缸中的一条活鱼、溴麝香草酚蓝(简称BTB,BTB是一种化学试剂,当水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时,该该试剂由蓝色变成黄色)。

请根据题意并观察图,回答以下问题:
(1)鱼的口与鳃盖交替一张一合,这是鱼在水中进行_____。

在此过程中,水与①_____上的毛细血管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2)吸有BTB的胶头滴管,应该先把BTB滴放在_____点。

预测滴加BTB之后,_____点将呈现黄色。

(3)结论:若结果与预测一致,得出的结论是进入鱼体和流出鱼体的水相比,其中溶解的二氧化碳
_____(填增多或减少)。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21.植物园种质库
22.天然基因库;天然实验室;活的自然博物馆.
23.生活经验学习
24.骨
25.成骨细胞蜂后、工蜂雄蜂纤毛淋巴细胞
三、判断题
26.对错对错错
27.错
28.对错错错错对对错错对
29.错
四、连线题
30.
31.
五、综合题
32.基因每一个物种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对于某些生物,我们并不认识或不能利用这些生物,但是它的潜在价值是巨大的如果人们当初消灭了野生大豆,就不会有杂交大豆的研究成果,就不会有抗大豆萎黄病的新品种基因基因
33.翅 B、F 脊柱无脊椎脊椎 E E E 蜜蜂、虾(节支动物)→银鲳(鱼类)→青蛙(两栖动物)→壁虎(爬行动物)→燕(鸟类)
34.
35.呼吸鳃 A B 增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