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与普通解剖型锁骨钢板在锁骨中段骨折中的疗效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锁定与普通解剖型锁骨钢板在锁骨中段骨折中的疗效比较林杨景;赵文;林炎水;李连宏;蒲静;严小虎;贺军;肖建平;向登;刘金望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锁定与普通解剖型锁骨钢板在锁骨中段骨折中的疗效。
方法回顾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使用锁定和普通解剖型锁骨钢板的65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使用锁定解剖型锁骨钢板的患者29例(A 组),使用普通解剖型锁骨钢板的患者36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定法,CMS)。
结果 A组获得平均(7.7±2.1)个月随访,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5.0±3.4)周;B组获得平均(8.5±3.2)个月随访,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6.4±2.8)周。
A组肩关节功能评定CMS评分平均(90.4±5.7)分,B组肩关节功能评定CMS评分平均(89.6±5.4)分;两组CM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两组所有骨折获得愈合,无神经损伤、退钉、拔板、钢板断裂等情况发生。
结论在锁骨骨折中,锁定解剖型锁骨钢板并不比普通解剖型锁骨钢板具有优势,不建议将锁定钢板作为锁骨中段骨折的常规固定材料,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内固定材料。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locking and common anatomic clavicle plate in treatment of mid -shaft clavicular
fractures .Methods We performed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65 midshaft clavicular fracture patients , who were treated with locking or common anatomic clavicle plate in the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 at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engdu Medical College between January 2010 and December 2012.Among them, 29 patients received locking anatom-ic clavicle plate (group A) and 36 patients received common anatomic clavicle plate (group B).The bone union time and the Constant-Murley
scores for the suffered shoulder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mean follow-up period was(7.7 ±2.1)months in group A and (8.5 ±3.2) months in group B.The mean radiographic bone union time for group A was (15.0 ±3.4)weeks and(16.4 ±2.8)weeks for common reconstruction plate group (group B).The mean Constant-Murley scores was(90.4 ±5.7)in group A and(89.6 ±5.4)in group B.There w 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Constant -Murley scores (P>0.05).Conclusion Treating patients with midshaft clavicular frac-tures by locking or common anatomic clavicle plate could both receive satisfactory results .It may not be recommended to regularly treat a midshaft clavicular fracture with a locking anatomic clavicle plate .We should choose right internal fixation plate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patients .
【期刊名称】《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4(000)001
【总页数】4页(P54-56,64)
【关键词】锁骨中段骨折;锁定解剖型锁骨钢板;普通解剖型锁骨钢板;疗效
【作者】林杨景;赵文;林炎水;李连宏;蒲静;严小虎;贺军;肖建平;向登;刘金望
【作者单位】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四川成都610500;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四川成都610500;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四川成都610500;大连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辽宁大连116044;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四川成都610500;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四川成都610500;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四川成都610500;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四
川成都610500;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四川成都610500;成都医学院第
一附属医院骨科,四川成都610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3.41
锁骨骨折是骨科创伤常见骨折,发生率占成人全身骨折的2.6% ~4%[1]。
其中大部分的骨折位置在锁骨中段,传统保守治疗的固定效果不理想,满意度差,并发症(骨折不愈合、持续疼痛、活动受限等)较多,而随着内固定技术的发展,手术治疗锁骨骨折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目前,锁定钢板已经在骨科普遍使用,在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也被大量使用,是否比普通钢板更具有优势,这方面的报道较少见。
本研究回顾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使用锁定解剖型锁
骨钢板和普通解剖型锁骨钢板的病例,探讨两者之间的疗效。
选取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共65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入选标准为创伤引起的单侧中段移位具有手术指征的锁骨骨折,排除年龄<18岁者、开放性锁骨骨折、病理性锁骨骨折、术前神经血管损伤者及患侧
原有上肢功能障碍者。
所使用器械均由同一制造商提供(江苏艾迪尔医疗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
解剖型锁定锁骨钢板组(A组):共29例,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0例;左侧11例、右侧18例;年龄19~69岁,平均(48.0 ±15.7)岁;解剖型普
通锁骨钢板组(B组):共36例,其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2例;左侧21例、右侧15例;年龄18~68岁,平均(43.7±13.7)岁。
两组之间所有基本资料比较差
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表1)。
术前准备:两组所有患者入院后予以患肢制动,入院时拍摄X线片,积极准备急诊
手术治疗,对于自身原因无法急诊手术的患者,于受伤后2周内择期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采用全麻或臂丛麻醉,患者取仰卧位,患侧肩下垫高以利于手术操作。
常规消毒铺无菌单巾。
按锁骨体表走行切口切开皮肤、皮下及颈阔肌,暴露骨折断端,彻底清除断端软组织及血块,粉碎性骨折中较大的骨折块应用拉力螺钉固定,而较小骨折块则填压于骨折断端,复位后用持骨钳临时固定,根据锁骨形态及骨折特点选择钢板长度。
A组选择解剖型锁定锁骨钢板,B组选择解剖型普通锁骨钢板,两组均必要时进行钢板预弯处置,按要求植入螺钉固定,术中均仔细操作避免锁骨下神经血管损伤。
固定完成后检查骨折稳定性,透视观察固定情况,满意后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分层间断缝合关闭切口,植入引流皮条,无菌包扎切口。
术后处置:术后常规预防感染、消肿、定期换药等对症处置,术后24 h拔出引流皮条,复查X线片。
临时患侧上肢肩肘带悬吊保护,指导功能锻炼,术后2周拆线。
对患者进行随访,本随访内容包括临床功能和影像学两部分,分别在术后每个月复诊,拍摄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及内固定物情况;6个月骨折断端仍未出现骨连接,
则认为发生了骨延迟愈合,再观察3个月无进一步骨愈合倾向,即认为发生了骨
不连[2]。
临床功能评分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定法[3](CMS),其标准为总分100分,共4个部分,即疼痛:15分;日常社会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20 分;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40分;肌力:25分。
其中35分(疼痛15分,ROM 20分)来自患者主诉的主观症状;65分(ROM 40分,肌力25分)来自医生的客观检查。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处理,对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构成比表示,对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解剖型锁定锁骨钢板组(A组)随访6~14个月,平均(7.7±2.1)个月,骨折愈合时
间8~20周,平均愈合时间(15.0±3.4)周;解剖型普通锁骨钢板组(B组)随访5~16个月,平均(8.5±3.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7~23周,平均愈合时间(16.4±2.8)周;两组所有骨折获得愈合,无神经损伤、退钉、拔板、钢板断裂等情况发生。
在临床
功能方面,A组肩关节功能评定CMS评分为68~100分,平均(90.4±5.7)分,B 组肩关节功能评定CMS评分为70~100分,平均(89.6±5.4)分;两组 CM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见表2。
锁骨骨折是上肢骨折中的常见骨折,常发生于高能量创伤当中。
70%的锁骨骨折位置处于锁骨中1/3段,并且大部分是明显移位[4]。
对骨折断端短缩超过2 cm、移位、成角>30°或粉碎性的锁骨骨折进行保守治疗,发生骨不愈合的机率是很高的[5],也容易导致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肩部不对称等并发症,据统计表明由保守治疗导致的并发症高达47%[6],因此,锁骨中段骨折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是减少并发症的有效办法。
锁定钢板使用的历史其实比较悠久,最早使用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脊柱及颌面外科手术固定当中,随着固定技术及骨科手术方法的进步,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四肢创伤骨折中,因其独特的生物力学固定原理,与普通钢板相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固定的可靠性、减少了软组织及骨膜的血运破坏,提高了骨折愈合率,不可否认带来了骨科的进步。
但是,在锁骨中段骨折中使用锁定钢板往往不一定能体现出其超越普通钢板的优势。
付备刚等[7]研究认为直形锁定钢板应用于锁骨干骨折容易发生应力集中效应,骨折端无法得到加压作用导致骨折延迟愈合,不推荐采用直形锁定钢板固定治疗锁骨中段移位骨折,尤其是应用于简单骨折。
Little KJ等[8]对使用锁定解剖型锁骨钢板和普通解剖型重建锁骨钢板进行研究认为:锁定与否不会显著影响固定结构的生物力学性能。
虽然本研究中,使用解剖型锁定和解剖型普通锁骨钢板都未发生如钢板断裂、退钉等生物力学并发症,但是锁定钢板依然存在潜在的风险性。
在术中,为了必要的适应锁骨解剖形态,许多时候解剖型锁定和普通重建锁骨钢板都需要一定的预弯处理,锁定钢板一旦预弯就将改变自身结构应力及强度,严重时将影响锁定钉与钢板间的锁定角度,当锁定螺钉和锁钉孔间超过5°的成角就可使螺钉固定失败,螺钉的锁钉螺纹对线不良也可以导致螺钉松动
和复位丢失[9],这也就是锁定钉退钉的主要原因之一。
国内外都有关于锁定钉在一段固定时间后出现退钉,甚至联带钢板一端翘顶皮肤的报道[7,10],这因为锁定钢板放置钢板时可以完全不与骨发生接触,许多时候被看作是内固定架,所以往往不会追求与锁骨贴附,但对于体型较瘦的人来说,翘顶皮肤将影响外观和引起一定的皮肤刺激,而普通钢板则可以基本贴附于骨面。
从本研究患者功能观察来看,在患者肩关节上肢功能评分当中的差异不大,不能在患者康复功能上体现出锁定钢板的优势。
从骨愈合时间来看,使用解剖型锁定钢板组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5.0±3.4)周,解剖型普通重建锁骨钢板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6.4±2.8)周,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虽然锁定钢板对骨膜血运影响较小,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但对于中青年锁骨骨折患者来说,正如本研究所发现,对骨愈合的优势体现不出来,并且据统计锁骨骨折70%发生于成年男性,平均年龄
接近30岁[11],在这个高发年龄段中,骨折易愈合,骨不连或延迟愈合的发生率不高。
锁定钢板使用的四项原则是:(1)加压原则:适用于伴有骨质疏松的骨干骨折。
(2)中和原则:也适用于伴有骨质疏松的骨干骨折。
(3)桥接原则,即锁定内固定器原则:适用于粉碎性骨干和干骺部粉碎性骨折。
(4)联合原则,即联合接骨板原则:适用于粉碎
性干骺部关节内骨折[9]。
而在锁骨中段骨折中,许多患者其实可以不使用锁定钢板,锁定钢板不仅昂贵,也不能改善复位,也不能明显促进骨折愈合。
在锁骨骨折内固定物的选择中,还是应该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
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依据,结合医生个人的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同时考虑到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结合、制定出病人的治疗措施[12]。
本研究结果提示,在锁骨骨折中,解剖型锁定型锁骨钢板并不比普通解剖型锁骨钢板具有优势。
因此,不建议将锁定钢板作为锁骨中段骨折的常规固定材料,应该根
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内固定材料。
【相关文献】
[1]Postacchini F,Gumina S,De Santis P,et al.Epidemiology of clavicle fractures [J].J Shoulder Elbow Surg,2002,11(5):452-456.
[2]Canale ST,Beaty JH.坎贝尔骨科手术学[M].王岩译.第1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2768-2769.
[3]Constant CR,Murley AH.A clinical method of 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the shoulder [J].Clin Orthop Relat res,1987,214:160-164.
[4]Robinson CM.Fractures of the clavicle in the adult.Epidemiology and classification [J].J Bone Joint Surg Br,1998,80(3):476-484.
[5]Nowak J,Holgersson M,Larsson S.Can we predict longtermsequelae after fractures of the clavicle based on initial findings?A prospective study with nine to ten years of followup[J].Shoulder Elbow Surg,2004,13(5):479-486.
[6]Ilija Ban,UlrikBranner,Kim Holck,et al.Clavicle fractures may be conservatively treated with acceptable results-a systematic review[J].Danish Med J,2012,59(7):1-7. [7]付备刚,王秀会,陆燿刚,等.锁定与普通重建钢板治疗移位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比较[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3):228-230.
[8]Little KJ,Riches PE,Fazzi UG.Biomechanical analysis of locked and non-locked plate fixation of the clavicle[J].Injury,2012,43(6):921-925.
[9]张功林,葛宝丰.锁定钢板国外应用进展[J].中国骨伤,2009,22(8):643-645.
[10]Turhan ÖZLER,Melih GüVEN,Abdurrahman Onur KOCADAL,et al.Locked anatomic plate[J].Acta Orthop Traumatol Turc,2012,46(4):237-242.
[11]Nowak J,Mallmin H,Larsson S.The aetiology and epidemiology of the clavicula fractures,A prospective study during a two-year period in Uppsala,Sweden[J].Injury,2000,31(5):353-358.
[12]裘法祖,邹声泉,龚建平.外科学前沿与争论[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