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德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入
在21世纪,很多孩子的童年是按照成人定义的模式生活……
孩子的童年不断地被毁掉,因为他们被迫急匆匆地进入成人的世界。

童年的消失是当代社会的悲哀,因为我们不在理解童年的真正需要。

而华德福教育有着对童年的独特解读,追求创造性的生活和学习体验,以培养意志力的发展。

所有的活动、课程、态度、组织、实践和责任都围绕着这一核心思想而进行。

滋养孩子,自养孩子的情感和认知,滋养孩子的身、心、灵,从而创造一种既挑战又保护孩子及其童年的早期教育模式。

([英]琳·欧德菲尔德《自由地学习》)
华德福基本介绍(定义奠基人)
华德福教育定义:
华德福教育(也称之为史代纳教育)是一种人性化的教育方法,它基于创立人智学的奥地利哲学家鲁道夫·斯坦纳的一种教育哲学理念。

第一所华德福学校创立于1919年,是位于德国斯图尔特的华德福阿斯托里亚卷烟厂为员工子弟建立的一所学校。

2012年,全球60个国家建立了1025所独立的华德福学校、2000所幼儿园、530所特殊教育中心。

同时还有很多基于华德福教育理念的公立学校、特许学校和在家教育。

奠基人鲁道夫·斯坦纳生平(1861-1925):
照片
奥地利科学家、哲学家,“人智学”创始人
“精神世界对于我来说是现实的,就像物质世界那样现实。

”——鲁道夫·斯坦纳自传,1923 1861年鲁道夫·斯坦纳出生于斯拉夫地区一个普通家庭,在一个小乡村中度过了他的童年。

一方面他深深沉浸于乡村的自然世界,另一方面又通过父亲的工作接触了技术、工业和科学。

自然和科学的强烈对比使他意识到很多人类经验已经超越了物质现实,他在学习几何的过程
中,体验到了精神世界,还学习了艺术表达。

青年时期维也纳大学的求学生活和几段伟大的友谊激发了他对于哲学的兴趣。

1897年他搬到柏林,开办讲座,讲授关于政治和社会的问题(这些思想后来再现于他的三元社会秩序论中),在这段时间里,他遇到了神智学者,加入了神智学社区,但他关于自由和发展伦理个人主义的主张并未被接受,因为这些观点的不一致,最后他离开了神智学社区,于1913年成立了人智学社区,中心设于巴塞尔的歌德大殿。

一战爆发后,他积极倡导三元社会秩序论中的社会改革,这些努力都为他最珍贵的遗产——全球华德福教育运动——打下了基础。

理论基础
人智学、人智医学和社会三元秩序理论是构建华德福教育模式的逻辑起点,也是华德福学校教育实践的理论基础。

一、人智学
史代纳“以科学为基础,来寻找研究心灵的新方法”。

他将自己的研究与探索命名为“人智学
(Anthroposophy)”,而他所命名的“人智学
(Anthroposophy)”的前身是“神智学(Theosophie)”,后来因为他必须与其他所见不同的神智学者们有所区分,而独立创建了人智学派。

他将那对人类启示的世界本质及以此而来的天职的超越感官之上的智慧称之为“神性科学(g觟ttliche Weisheit)”或“神智学(Theosophie)”。

[1]人智学主要内容概括为人的本质以及人的本质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方面。

1.人的本质
史代纳认为,身(Leib)、心灵(Seele)和灵性(Geist)是人类本质的三个方面。

“身”的本质描述为,人周围环境中的事物是透过它来呈现。

[“2] 如当我踏上铺满花朵的草地,透过我的眼睛所见,看到了花朵的颜色。

”[2]正因人借着这个“身”,才得以与物质世界相见。

他认为“人以身体的感官接受外在世界的现象与刺激,经由身体认识他所属的世界”。

[3]他又将人的身体本质分为头部系统(主要有神经—感官系统)、胸部系统(主要有节奏功能的心脏和肺)和新陈代谢—肢体系统(主要有消化系统、上肢和下肢)[4]这三大系统。

“心”的本质描述为,人如何透过它将事物与自己的存在联系在一起,[2]形成个人的内心世界。

人透过它而感受到对事物的有趣或无趣、喜欢或不喜欢、快乐或痛苦等印象,但它不一定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而是透过这些印象宇宙与我们发生联接并产生意义。

“如我为这些花朵五彩缤纷的美而欣喜不已,这是事物给人的印象,人透过情感而将花朵与我自身的存在相结合。

”[2]他认为“以心灵将现象与刺激转化成内在的与自己有关或有意义的情感世界,经由心灵建立他自己的世界。

”[3]他认为人的心灵具有意志、情感(同感sympathy、反感antipathy)和思考的属性。

[4]
“灵”的本质描述为,当人以“近乎神性的本质”细察事物时在他身上启示的东西。

“如通过我对花朵长期的观察思考所掌握的其成长法则和本质,但这不同于我的喜悦之情。

我心的喜悦之情留在我内心中,而透过灵性启示所掌握的花朵成长法则和其本质却不因我的存在而存在,而是永存于世界之中。

”[2]他认为“以灵性指引生命的方向,经由灵性到达更高的境界。

”[3]他用意识的术语表达人的灵性本质,即睡眠、梦幻和清醒。

[4]
为了更好观察人类与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便于理解,史代纳又以自然界的四方和四种元素
(水火风土)来描述人之本性的生命四体——物质体、乙太体、星芒体和自我体。

物质体(physischerKrper)是指人类以矿物性为依据的生命存在形式;[2]乙太体(Lebenskraft)是以植物性为依据体现成长以及繁衍力量、每个瞬间维护物质体免于崩解的生命存在形式;[2]星芒体(Empfindungsleib)是以人类透过动物性为基础能感知周围事物、能以外在印象为基
础拥有内在体的存在形式[2];自我体(menschlich)是以净化和提高人的其他三个成分素质的生命存在形式。

[4]
2.人的本质之间的关系
史代纳认为人的身、心灵和灵性三重本质组成的是一个具有三重性的整体,体现在身心灵三个本质各自的属性及其相互联系中。

具体体现为,头部系统是思考的中心,且思考这一心灵能力在生理上与神经—感官系统相联接,意识是清醒状态;胸部系统是情感的中心,情感的表达存在于有节奏功能的循环系统中,意识是梦幻状态;四肢系统是意志的中心,意志存在于新陈代谢—四肢系统中,意识是睡眠状态。

如表1 所示。

表1 身心灵的三位一体
二、人智医学
人智医学,简而言之就是史代纳提出的将医学科学扩展到人类的精神科学现象。

人智医学着眼于病人个体的治疗,避免使用统一的治疗方法,医生在就诊时以病人的个案和调查个人历史为基础。

[5]
1.身体生命与思想生命的阶段性
人类身体生命以倒影式对应的方式发展。

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人类身体生命的建构和退化的作用和意义是为配合他们思想生命的成熟。

思想生命的发展具体体现在思考能力的发展。

人在出生以后,身体生命中先是神经系统的发展占据着重要地位,接着是呼吸循环节奏功能系统的发展,最后是骨骼和新陈代谢系统发展的完整成熟。

[6]然而在中年以后,身体的这三种器官系统,将以相反的顺序开始退化。

[6]思想生命中的思考能力的发展从童年开始经过各个成长阶段到成熟的生命期,乃至老年和死亡。

[6]
在人智医学的探究中发现,人类身体生命的构建及退化和思想生命的发展大体都可以分为七个阶段。

第一阶段0~9 岁,感官功能完全成熟,中枢神经系统达到90%以上的成熟,[6] 思考生命透过知觉感官的刺激,发展一种以图像为主的思考方式。

2.身体、思想生命两者活动的一致性
史代纳用人本质的四重性描述思考,即思考活动(乙太体)和情感力量(星芒体)的相互配合,其中还有无体无形的意志力量(自我体)。

[6]人类思想生命中的三体(乙太体、星芒体、自我体),与身体生命的三大系统(神经—感官系统、呼吸循环节奏功能系统、新陈代谢—四肢系统)相连结,才能使身体生命和思想生命拥有成长和再生的力量。

通过对人智医学中身体生命与思想生命发展的理性的分析和感性的描述,使华德福学校的教师们能更仔细地观察了解孩子们在发展中各种不同的需求,并且能确认目标地支援孩子的成形过程并提供适当帮助。

这也使得华德福的教育者们更人性化得理解教育的影响对于人一生的影响之间是恒久深远的。

三、三元社会秩序
史代纳把社会同样视为三位一体的,即文化(精神)领域、政治(法律)领域和经济领域,他把各个领域分别与人类三大理想——自由、平等和博爱相联系,即精神的自由、法律的平等和经济的博爱,他又把这种理想的社会实体的机制用人类的三重属性来反映,即精神之自由、心灵之平等和身体之博爱。

1.社会实体本质的三重性
史代纳认为社会实体组织在本质上不是单一的,而是三重性的,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与经济领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着的。

他所谓健康的社会实体,体现在经济事务上的博爱,政治(法律)事务上的平等,文化(精神)事务上的自由。

[4]他认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各自独立、成熟且又互为支持着,而维持三者之间关系的基石是从属于人类经验的自由精神的文化领域,应当独立于政治控制和经济取向。

[8] 他认为实现这种社会理想,社会机制应与人类的三重属性相联系。

2.在人类属性中寻求三元社会
史代纳坚持认为社会实体的三重性即文化、政治、经济一定在人类的三重属性中展现。

在三元社会秩序中,“文化”范畴指作为个体存在的人的自由。

他认为在人类的三重属性中,个体通过身体的神经—感官系统进行独立的思考,从而坚持真理和对事物的客观性,使得个体的精神清醒自由,从而使得文化领域实现真正的自由。

在“权利”范畴或“政治”范畴中所处理的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4]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每个人的相互付出奉献都有助于为他人提供所需,史代纳认为这种相互协作是基于博爱,就如同新陈代谢系统默默地服务于整个身体,这才是经济领域所需的博爱。

表3 人类属性与社会各领域的关系
华德福幼儿园课程内容和特征(国际和国内)
(一)课程目标
华德福教育重视人的智力艺术和道德的平衡发展,尤其重视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强调在滋养儿童心灵的基础上促进其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华德福幼儿教育注重健康的身体敏感的情绪社会活动能力丰富的想象和智力的发展,帮助孩子寻找有意义的抱负和理想,尤其是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教师的任务是唤醒每一个儿童的潜能,允许儿童自由地表现和发展个性为了使其成年后不会迷失生活方向,引导儿童要追求真善美感恩是幼儿期真善美的核心教育目标为了实现对真善美的追求,华德福幼儿教育极为重视儿童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发展这在课程的材料方法和内容等方面均有所体现除了使用一些天然材料之外,华德福学校有一些特殊玩具,叫作未完成的玩具这些玩具外形简单,例如娃娃只有个别的感官,没有表情,也不做太多的装饰;教师讲故事时,都使用平淡的语调和语气,而将想象的空间留给孩子;孩子们经常开展一些富有创意的活动,如手工制作布偶戏蜂蜡捏塑故事表演等等;教师的教学通常采用拟人化手法,避免简单讲授和说教,而是赋予教学内容以生命,注入情感,让儿童在其中体验情感和寓意,滋养灵魂深处的想象力
(二)课程内容
华德福教育非常重视教学内容的生命意义,反对将原本具有生命意义的事物脱离生命而孤立地展现在孩子们面前,而且在12岁之前通常不给孩子们讲无生命教育应该促使儿童在身体和心灵上与自然协调,所以,儿童所用的材料都应该是自然的成人还要教导儿童尊重大自然,关怀自然在华德福幼儿园中,教师反对孩子们玩积木,认为孩子天性中没有任何想要由零件造出整体的倾向,给孩子们玩积木就会使孩子们远离生命华德福教育重视当前教育内容对儿童终生的价值和意义,把儿童放到人生的一个阶段来认识史代纳说:要站在生命是一个整体的观点来看,要以儿童整个人生来判断教师自己该做什么 2 生命头七年的教育中,没有学术内容,如读写算等因为在大脑没有成熟时,不能有效地利用,如果过多使用,会造成身体情感和精神的整体发展失去平衡 3 生命头七年主要是身体成长,显示出植物性和动物性的特征教育对其感官要小心呵护,不要过度刺激用于幼儿的声光色都应该是柔和的(三)课程组织
史代纳强调,教育不是为理想社会预备儿童,而是要按照生命原来的本质预备儿童,促进儿童在身体情感意志和心灵的发展2 其中,意志的发展表现为手的运动,心灵的发展表现于思想的表达,主要是培养感恩之心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儿童发展的主导任务各不相同七岁前儿童发展分为三个小阶段,每个阶段有其发展的主导任务1 3岁幼儿学会三个重要的生存能力:挺身坐起走路和说话;3 5岁幼儿会展现想象力和创造力;5 7岁孩子们指尖运动变得灵活,开始会想象有图象和做计划性的游戏3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不同发展任务,华德福学校采用整段式教学一个主题会延续4至6周,作为每天早上的主要课程他们认为这种安排使孩子不需要同时应付多种课程的压力。

(四)课程实施
史代纳说,我们不应塑造幼儿适应社会,而是帮助他发展个性他认为儿童具有四种性情,教师必须重视个别差异,了解个人的特质,并透过学习儿童四种性情的活知识以深入地帮助每一个儿童1华德福幼儿园中孩子的生活和活动都以节奏性规律性和重复性为原则因为生活和活动的节奏就像呼吸一样重要,重复和秩序能给孩子带来稳定感和安全感,培养儿童的意志力,是健康身体发展的基础4 同时早期的顺序规律生活经验可以为幼儿未来的逻辑思考奠定良好基础一日一周甚至一年生活中,教师交替使用收和放的策略来安排儿童的活动收就是教师安排的有组织的以静为主的活动;放就是儿童自选的自己开展的以动为主的活动通常周一老师会使用收的手段,周二至周四会使用放的手段,而周五又使用收的手段来管理幼儿的生活春天教师多会放,而夏天老师又多会收,秋天则又改为放,冬天又变为收,依据季节
特点,交替使用收放手段,使幼儿的生活富有节奏和韵律把幼儿看作大自然的成分之一,使其充分地与自然和谐一致教育内容和形式也比较固定将儿童对于色彩的感知限定在三原色水彩颜料,作画内容限定在流畅的线条每次每个布偶戏都有千篇一律的开头方式和基本一致的场景布置,教师表演布偶戏的言语和动作表情也无一例外地全是平淡此外,每日饭前必作祷告和感恩;再有,教育手段比较单调,每日的教学活动主要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身体运动;第二类可以归纳为文学艺术活动,如布偶戏故事水彩画手工(制作布娃娃)蜂腊造型唱歌等;第三类可以归纳为创意游戏华德福教育认为七岁之前,儿童学习的主要方式是模仿,儿童会模仿物和人,所以,要把最美好的自然的环境和材料呈现给儿童,成人还要向儿童表现出高尚的情操华德福教育培养真善美的终极目标在幼儿期以善良和感恩为核心在幼儿期,主要通过四种手段来完成这个教育任务一是给儿童创造美好善良和谐的环境和氛围,将善的东西呈现在幼儿面前,而将丑陋邪恶隐藏隔离开来;二是给儿童树立榜样,成人的言谈举止要谨慎,同时成人也要净化自己的心灵;三是开展常规感恩教育活动每日饭前,孩子们都要在教师的带领下采用诵诗歌咏的形式感谢大地感谢动物植物矿物,感谢父母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四是将感恩善良等内容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之中文学艺术活动中以善和美为永恒的中心主题。

课程设置:
在华德福幼儿园,每天至少会有两次户外、两次室内的自由创作游戏时间,孩子可以自由地选择他想要的玩具、他想要建造的空间,进行独立或是团体的游戏,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并不介入,只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完全将主导权交还给孩子。

七岁前的孩子并非靠头脑来理解,而是透过生活来形成自我,这其中非常重要的是「模仿」。

孩子将自己接受到的印象全部吸收后,由其中挑出自己感动的部分,再加以模仿,形成自我的表现,这样的自我表现,在自由创意游戏中,能很轻易地发现。

室内以多处游戏角为主,如小厨房,娃娃家,小客厅,木工角等等。

加上不间断的手工制作穿插在活动中。

使用的各式各样的玩具,大部份都是天然物品。

户外主要以沙坑、独木桥,溜滑梯、荡秋千、照顾小动物、散步和园艺等等为主。

故事
内容多以古老的童话故事、或是神话寓言故事为主。

同一个故事每天重复地讲一个星期的,也有重复到三个星期不等的。

孩子们最喜欢重复地听自己喜爱的故事。

故事也可以用小小布偶戏来展示。

说故事时,老师会先点上蜡烛,并将事先熟记的故事,用平常的语气说出,不需要刻意地声调变化和戏剧性地夸张,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从叙述的故事中,发挥自我想象与创造。

说故事在华德福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因为童话故事不仅浓缩历史,帮助引导孩子的心走过人类的发展,发展过程中人类遇见困难、惊险、患难,童话故事让孩子看见善良的心、勇敢的行为,以及智慧的思想可以帮助挑战困难、跨越困难…,童话故事使孩子对看不见的世界产生崇敬、热爱的情感,并帮助他们走过害怕、惊吓与困难,在聆听故事的时候,也是对想像力的发展和注意力的培养。

通过聆听美好的,描述性的语言,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能力和文学感受能力。

布偶戏
每周或每两周出演,以配合当时的季节节庆作调整。

老师可以以桌子为舞台,铺上棉布或丝巾等天然的布料,再利用石头、贝壳、木头搭制成不同的场景,并将布偶悬挂于后方的木架上。

开始前和完成后,老师会拿起一块很大的白色丝绸将整个桌面盖起来。

等孩子进入教室并安静后,老师会用五音琴做为开场,再将丝布掀开,进入布偶戏。

对孩子而言,布偶戏呈
现一个更为真实且立体的空间,与观看电视所呈现的平面、冷应的感觉是不同的,布偶戏带给孩子是温暖且有生命的感觉
湿水彩及蜡笔画
在幼儿期,孩子的世界是整体且不分内外的,孩子不只能感受色彩,更能察觉到色彩内在的特质,华德福教育特别强调让孩子有纯色彩经验的水彩画,老师并不询问幼儿画了什么、画的是什么意思,只让孩子透过画纸与水的渲染,及色彩所产生的重叠或流动,产生调和心灵的作用。

体验色彩的湿水彩画每周一次,蜡笔图画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经常在自由活动中进行。

画画的重要功能之一是表现幼儿自己内在的感觉。

蜂蜡造形
每周一次的蜂蜡雕塑,一直很受孩子们喜爱,蜂蜡是用蜂巢的蜡所制造的。

老师会将捏制成小圆球的蜂蜡,以谨诚的态度交给孩子,孩子们会将它置于手心中做手指游戏,让原本稍硬的蜂蜜腊,透过手掌的热度变的柔软。

在捏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是安静不说话的,老师不指导孩子如何造型捏塑,只与孩子们一起做,并将孩子的作品收藏好。

蜂蜡不同于陶土或泥土,它能够反复使用,不会沾手并且有天然的香气,在孩子专注捏塑创作的同时,也享受纯粹捏、揉、搓、拉等纯动作的快乐。

通常每周一次,进行时间依幼儿年龄与需要决定,约三十到四十分钟左右。

手工
手工活动穿插在创意自由活动中,内容主要以毛线编织,绒布玩具,编篮子,做木工等等。

进行时间依幼儿年龄,五岁以上幼儿约进行四十分钟。

五岁以下,原则上是老师做,幼儿则依自己感觉,在老师的指导下,可以「模仿」老师「做」,也可以不做,但是,安排好的手工时间,老师一定会「做」.而孩子也同样喜爱这样的课程,自己制作袋子、娃娃…,每个经自己缝制出来的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如同自己主宰着力量,孕育出另一个新生命,在制作的同时,他们懂得如何去爱。

晨圈〈歌唱〉
每日早上在固定的时间里,老师和孩子们围成圈,手牵着手,配合歌曲及故事,用身体表现出它的内容。

故事与歌曲依季节的不同进行更换,每月也更换不同的主题,亦将自然、生活、四季融入轮舞中。

进行的当中,孩子配合着歌及故事,以韵律的方式来表现,这些印象深刻的歌及轮舞动作,常会在自由游戏中,透过孩子们自发的行为,成为一种自主性活动的再现。

除了每天固定要进行一次的晨诵以外,同时在各种活动中、交替过程和点心和午餐之前都有唱歌。

最不同于一般音乐教育的是,我们教的「第五韵〈the fifth mood〉」,孩子本身就是乐器,幼儿园的孩子主要是依季节节庆变化,调节自己的音阶,学习乐器是五音阶的竖笛和五音琴等简单的乐器。

烹饪或烘焙
每周一次的烹饪活动是由孩子们与老师一同动手制作简单的食物,在制作的同时,可以让孩
子感受食物的变化;手腕和手指小群肌肉的练习;器具的使用;完成后的成就感,也是孩子充分体验将想象和计划转为现实的一个最佳途径。

用餐
对七岁前的孩子而言,最重要的是奠定健康的身体基础;然后在情感方面,重要的是培养「感谢的心」。

史代纳曾说:人为了使自己更为富足,便从外在环境取用各种东西加入自己的生活中。

倘若不能对由外而来的东西心怀感谢、尊敬,便无法真正使外来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

因此,用餐时间就显得特别重要,就彷佛是一种仪式般,优美而隆重的用餐。

大人必须教导孩子对食物的感谢及喜悦,唯有如此孩子才能将食物的养分充分吸收。

在幼儿园里,每次用餐和用点心前,都要朗诵祝福词,用餐和点心后,朗诵感恩词。

食物也都是尽量用天然有机的食品,不用精致、现成的食品。

园艺农作和照顾小动物
让孩子直接参与农业劳作和种花,以及照料动物的方式来加强孩子对自然的认识,教育孩子们用特别的方式对待树木、动物、河流、蝴蝶等一切自然的东西,就像我们小心对待朋友那样来热爱自然,热爱动物、树林、花草和昆虫等。

当这种爱的增强并最终植根于人类之中,就会形成一种相互同情相互依赖的情感和责任感。

基于这种情感和责任感的支配,学生才会对工作,对自然,对人类本身赋予自然之爱和积极关怀,也只有跟自然融合为一体,人才能找到生命存在的意义。

生日会
在华德福幼儿园,每个孩子都拥有一个美好的生日庆祝会。

老师提前铺好彩虹桥,用五彩的丝绸、鲜花和水晶石布置好场地;小朋们和老师一早就为寿星烘培蛋糕、寿桃;小寿星的家长们也会到场为自己的孩子过生日…。

在一切准备就绪后,生日的故事开始了,从神殿里住着许多天国的小天使,他们希望有一天能成为人类的孩子,…,一直到孩子的诞生,每一年中他发生了什么事情…,每过一年,老师就点亮一只蜡烛,直到这一年,大家为小寿星唱生日歌,最后由小寿星为孩子们分发蛋糕…,过程是隆重而神圣的,孩子们可以从给予和得到的祝福中,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是多么的伟大与重要。

节日的庆典
华德福教育的原则,各种节日的庆典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来准备,积极参与庆祝节日等活动,培养对时间规律和自然变化的感受能力,建立起对各种传统文化的感性认识,通过动手准备庆典活动,以培养孩子们的创造能力,同时通过活动也可以把幼儿园,家长和孩子们充分的联系在一起,增强之间的合作和理解。

希望孩子们从有规律和充满喜悦的庆典活动中,产生对生活的热情和渴望,以培养一个健康的人生观。

语言学习
在语文方面,以自然、直接的方法进行中文、英语教学,采用歌谣、故事的方式带领,并不做认知、写字的工作,强调每一种语言均蕴含了各自不同的思想模式,因此从学习的经验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