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曲靖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下列划线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盛博士对中国传统的道家、兵家、儒家、法家等都有极高的造诣,因此在分析国际问题时,常常能够旁征博引,信手拈来,这就使才疏学浅的我感到不知所云了。

B . 许多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每到作文时就面临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只得去搜肠刮肚,或者胡编或者抄袭。

C . 他老是妄自菲薄,明明有实力参加诗歌朗诵比赛,却一直怀瑾握瑜,这次又放弃了。

D . 入夜,对于窗的处理也有“党派”之分:有的人窗内加帘,入夜合帘,阻止星月之光侵入;有的人相反,纵使窗内有帘,入夜也不合,甚至欢迎星月之光升堂入室。

2. (2分)(2017·深圳模拟)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 .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在成功控制了人口数量的同时,也催生了一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未富先老”的国家。

B . 第41届世界博览会首次在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上海举办,2010年5月1日是世博会开幕式的日子,当天在空中拍摄世博会的盛况,发现世博会的各个场馆前站满了前来参观的人群。

C . 在各大城市中,随着人口和部分家庭住房条件的改善,房屋租赁已成为房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D . 大学毕业生的毕业选择对其父母及家庭情况会有一定影响,父母的“职业等级”高,毕业生往往会选择继续学习而不急于就业。

3. (2分) (2017高一下·湖南期中)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A . 保安师傅老王说:“校长,您家父来了!”
B . 劳驾您把桌子上的红色小提包递过来!
C . 这里条件简陋,但没关系,我会海涵的!
D . 衷心感谢各位为我校所尽的绵薄之力!
4.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A . 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

B . 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

C . 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

D . 自从给枪炮打破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5. (2分) (2017高一下·清远期末) 小红原与小华约好一起去踏春,却因吃错东西、腹泻无法前往,于是她给同学发了条微信。

下列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 我今天不去踏春了!
B . 我偶染贵恙,无法出游,深表歉意!
C . 我吃错东西了,现在还在腹泻,真不走运!
D . 我腹泻不能去踏春了,实在抱歉!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6. (11分) (2016高三上·绥化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

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籍死,已而属汉。

高祖令诸故项籍臣名籍,郑君独不奉诏。

诏尽拜名籍者为大夫,而逐郑君。

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

孝景时,为太子舍人。

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

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

年小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

武帝立,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

以武安侯、魏其时议,贬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

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

”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

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

然其馈遗人,不过算②器食。

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

其推毂③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

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

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

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

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

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赍粮’,请治行者何也?”然郑庄在朝,常趋
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

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

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④,多逋负⑤。

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

顷之,守长史。

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

数岁,以官卒。

卒后家无余赀财。

月份《史记》一二○卷
注:①洗沐:官员休假;②算:竹器;③推毂:推荐;④僦人:这里指承揽运输的人;⑤逋负:拖欠款项(1)
下列对文中划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
B . 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
C . 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
D . 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
(2)
下列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黄老之言指“黄老思想”。

“黄”指黄帝,“老”指“老子”。

“黄老”也称黄老学说,道教别称之一。

B . 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表示升职的词语还有:晋,加,超迁,拔,擢,左迁和拜。

C . 战国时期,山东作为一个地理区域的名称,指崤山以东。

后秦人也称崤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

在战国七雄中,除秦国以外的韩,赵,魏,齐,楚,燕六国都在崤山函谷关以东,故有“山东六国”之称。

D . 庶人,泛指无官爵的平民百姓。

《左传•昭公十二年》中曾记载“三后之姓,于今为庶”是指夏,商,周三代帝王的后代,到如今成了平民。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郑庄的先祖曾因不奉诏而被逐,郑庄也以行侠仗义为自豪,因解救张羽而闻名,虽然年小官薄,却能结交天下名士。

B . 郑庄为人谦和平易,从不摆架子。

他交游十分广泛,连皇帝都有所耳闻。

C . 郑庄在任用官吏的问题上,与司马安意见不合,后来司马安乘隙诬陷,使他一度丢了官职。

D . 郑庄在朝廷上,常常揣测迎合皇帝的意思,不敢明确地决断是非。

但一有机会,也总向皇帝荐上士人及下属好的言论。

(4)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诏尽拜名籍者为大夫,而逐郑君。

②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7. (10分) (2017高二上·平安月考) 阅读下列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夕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①烟景有谁争?
【注】①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

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1)本诗的首联、颔联选取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意境?
(2)简要说明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

四、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
8. (6分) (2016高二下·杭锦后旗期末) 补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庄子《逍遥游》中认为“________ ,________”的人才能遨游在无穷无尽的境界中,而无需有所待。

②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________”印证了这句话。

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观点相同。

③南宋教育家朱熹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论语〉十则》》中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 , 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
9. (18分) (2016高一上·六安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栀子花,旧庭院
许冬林
喜欢一些开白花的灌木类花树,像茉莉、木槿、栀子……开起花来,一朵朵都是心思简静,悠然芬芳。

在南方,在乡下,一个女孩子,几乎都有一棵栀子花树伴她长大。

五六月的初夏天气,乡村沉陷在疯长的绿色里,是一朵朵淡雅的栀子花来打捞乡村了。

女孩子的日月过得都有仙气,是开门见花,闭户则花香缭绕。

依花长大的女孩,长得也像栀子花一样素洁婉丽。

童年时,我家有一棵单瓣栀子,大伯家是一棵重瓣栀子,都是姑姑在出嫁前栽的。

花树大了,开花了,我和堂姐刚好到了戴花的年龄。

那时候,还没起床,母亲已经将带露盛开的栀子花掐回来,就等我起床给梳辫子戴花。

我坐在窗台边的椅子上,闻着花香,觉得晨晓潮凉的空气都有殷勤待我的情意。

我戴着洁白的栀子花,穿着杏黄色的连衣裙,背着小书包,走在乡村的小路上,觉得整个世界都好美。

觉得自己是一只白色的蝴蝶,幻作了人形,来人间游览,处处都有新奇和感动。

多少年过去,我一直觉得那一段时光最有人间的美意。

后来,母亲一时贪念,将家中的那棵栀子花卖给了村干部,移栽在新建的村办公楼的大院里,令我号啕。

好在,南方水乡的女孩子,天生都是种花好手,我很快就从同学家里移栽了一根插枝。

夏天的黄昏,一放下书包就去给花浇水,没几年,也开花了,而且是硕大的重瓣栀子。

夏日,不论黄昏还是晨晓,看着一朵一朵的白花盛开,就觉得内心甜美。

伴有栀子花的庭院,那才是世上一处端庄秀美的人家啊。

少年时读过一首古诗: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读过就喜欢得要命,好像是算命,被人一桩一桩算得准,即使有过崎岖有过黯然,那一刻也是感慨欢喜。

微雨的初夏,忙碌的母亲和奶奶们,还有依旧在庭院里不慌不忙吐露芬芳的栀子花,那就是我们的乡村我们的生活啊。

成家后,住公寓楼,住在楼上,养花不易。

幸运的是住一楼的邻居家有个庭院,院子里栽有栀子花。

我就有福
气了,时常傍在阳台边,享受那摇荡蓬勃的花香,领受那饱满甜蜜的情意。

后来,又贪心,终于抱回一大盆的栀子花,养在家里,一养多年。

每出门,不担心家财被盗,其实也无甚家财,只是担心那栀子花无人照料。

养花养到后来,就像养了一个女儿,一边欢喜,一边念念放不下。

花开时节,一朵一朵的白蝴蝶落在绿叶里,或藏或现,或豪放或婉约地开。

我们枕着花香入睡,浮游在花香里饮食起居,世事悠然,无哀无忧。

有一年,在北京的一处广场边,看到人卖花,其中就有栀子花。

北京的栀子花是从花棚里移出来的,枝叶稀疏,花开胆怯,眉目之间甚是楚楚可怜。

可能还是气候和水土的原因,养得不够丰润有神采。

我彼时离家已有些日子,再见栀子花,如遇流落在此的故人,又感动又心酸。

身边是一位西北长大的朋友,我问他,知道那是什么花吗?他一脸懵懂茫然。

他说他们那边没有栀子花,也没有莲藕,没有芦苇,没有菱角……我听了,替她遗憾半天。

我一直以为,有家的地方,就有栀子花,有村庄的地方就有栀子花。

人总要在水气和花气里长大。

在苏州,在南京,在长江中下游一带的江南江北,初夏路过人家的院子前,一路是栀子花的香气相迎相送,让人觉得,这尘世美好得每一分每一秒里都充盈着爱意。

我奶奶青年时守寡,中年时又失去了我的大伯,她自觉自己是个不幸的人,自此穿衣再不穿艳色,连从前的绣花鞋子也摁进了箱底。

但是,却一辈子保持着戴栀子花的习惯。

初夏的浓荫下,坐着一位身穿藏青色斜襟褂子的老人,他头发绕在脑后,绕成一个扁圆的髻,髻边斜插一朵栀子花。

她颤颤走动在树荫下,一阵一阵的香气软软袭来。

戴花的奶奶,有着观音一样的慈悲温和的美。

栀子花,开在南方多雨的庭院里,开在简洁庸常的平民生活里。

它多像一个素色的女子,没有遗世独立,也不轻易伤感。

她只以一种温婉清美的姿态,将一种小格局的生活撑得格外饱满,撑得别具情味。

——摘编自《散文》2015年8月刊
(1)
下列队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文章开篇列举茉莉、木槿等一些开白花的灌木类花树,是为了反衬栀子花,突出作者对栀子花情有独钟。

B . 作者回忆童年生活,表现了栀子花伴随自己成长,带给自己的温馨和感动。

C . 文章写戴花的往事,写庭院人家,写有栀子花的古诗,写成年养花、遇花的经历,形散神聚,借栀子花表达作者对南方乡村生活的怀念。

D . 文中写到了回忆中的姑姑、堂姐、母亲、奶奶,都是为了表现我对栀子花的深厚情谊。

E . 栀子花贯穿全文,与之相关的人情世故,读来让人感受到宁静美好,虽其中也夹杂了一丝淡淡的忧伤,最
终仍给人以温和的美感。

(2)
“我彼时离家已有些日子,再见栀子花,如遇流落在此的故人,又感动又心酸”中,为什么“我”会有“感动”和“心酸”?简要分析。

(3)
文章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
文中的栀子花有哪些特征?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条陈述。

10. (6分) (2017高二下·阿拉善盟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龟兹,是佛教传入中国的第一站。

宗教的传播,留下来的是文化和艺术的永恒。

外来却扎根于中国文化的佛学,深深影响着中国文化和艺术的发展。

在其沿丝绸之路向龟兹传播的过程中,汇聚了来自两河流域、南亚次大陆和地中海文明的多种文化和艺术风尚。

同时,佛教的回传,又给龟兹注入了黄河长江文明下的汉地文化艺术传统。

这种多元性的文化元素,日渐与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融合在一起,给龟兹画师们提供了丰富的养料、激发了创作灵感,通过融合发展,创造了瑰丽多姿的龟兹石窟艺术。

石窟艺术中,建筑、雕塑和壁画三位一体。

建筑提供了艺术开展的神圣空间,雕塑是灵魂和核心,壁画则是具体的阐释和展开。

龟兹石窟壁画的艺术成就既基于深厚的本土文化底蕴,也源于对外来文化的兼收并蓄与融合,由此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其题材和内容以本生故事、因缘故事和佛传故事等与释迦牟尼有关的故事画为主,佛教故事画内容之丰富,超过了印度和敦煌以及中原地区。

其艺术风格分为龟兹风、汉风和回鹘风。

其中,龟兹风融合了希腊化的犍陀罗艺术、印度本土风格的秣菟罗艺术和西亚波斯艺术元素,并创造使用了独特的菱格装饰构图形式和凹凸晕染法。

凹凸晕染法凸显了人体的立体感,人物线条如“曲铁盘丝”。

这种产生于西域的独特晕染法,后来被西域画家尉迟乙僧带到了长安,丰富了中国传统人物画的创作方法,在画史中被传为佳话。

龟兹石窟中心柱窟的主室券顶中脊壁画,集中反映了中外文化的融合。

在那里,常常有日天的形象——佛教中的天界诸神之一,掌管着太阳的运行。

其艺术表现形式多样,既有源于自然的圆日造型,也有身披盔甲、坐于马车之上的王者造型。

王者造型显然是受到古希腊神话中太阳神阿波罗形象的影响;而头戴虎皮帽的金刚形象更有古希腊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的影子。

在龟兹壁画中还出现有作为佛教护法神的双头金翅鸟形象,以及波斯萨珊王朝时期流行的联珠纹饰,这深刻地反映出西亚文化对龟兹艺术产生的重要影响。

同时,中原地区汉代以来所流行的不同纹饰和汉地造像在龟兹石窟壁画中的出现,也明显地揭示出佛教艺术回传的历史轨迹。

如同本生故事中的粟特商人形象
呈现出中亚地区商业文明的印迹,身着各种服饰、形态多样的供养人绘画,也反映着多元文明在龟兹地区的和谐共存。

跨民族、跨文化的包容性和多元性,成为龟兹石窟艺术的重要特征,既反映出龟兹文明的开放和文化自信,也见证了丝绸之路上文化的融通和共荣。

沧海桑田,多元荟萃的龟兹石窟艺术在延续了五六百年之后,逐渐走向衰落。

与此同时,地处河西走廊西端、西邻新疆东境的敦煌石窟艺术却是一派繁荣的景象。

一枯一荣间,石窟艺术在龟兹与敦煌的互动传播中得到了更加辉煌的发展。

(选自徐永明、苗利辉的《从龟兹到敦煌》,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影响中国文化和艺术发展的佛学,在传播过程中,留下了文化和艺术的永恒,最终扎根于中国文化的土壤。

B . 佛学在传入中国的过程中,汇聚了多种文化和艺术风尚;在回传过程中,又注入了黄河长江文明下的汉地文化艺术传统。

C . 瑰丽多姿的龟兹石窟艺术是多元性文化元素,日渐与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

D . 建筑提供了艺术开展的神圣空间,雕塑是灵魂和核心,壁画则是具体的阐述和展开,从而形成了石窟艺术三位一体的格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龟兹石窟壁画的艺术成就呈现出多元化特征是由于其深厚的本土文化底蕴,以及对外来文化的兼收并蓄与融合。

B . 龟兹石窟壁画的题材和内容以本生故事、因缘故事和佛传故事等与释迦牟尼有关的故事画为主,超过了印度和敦煌以及中原地区。

C . 龟兹石窟壁画的龟兹风是在融合了希腊化的犍陀罗艺术、印度本土风格的秣菟罗艺术和西亚波斯艺术元素而形成的。

D . 产生于西域的凹凸晕染法,后来被西域画家尉迟乙僧带到了长安,丰富了中国传统人物画的创作方法,在画史中被传为佳话。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日天的形象的艺术表现既有源于自然的圆日造型,也有身披盔甲、坐于马车之上的王者造型,集中反映了
中外文化的融合。

B . 王者造型、头戴虎皮帽的金刚形象以及双头金翅鸟形象,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西亚文化对龟兹艺术产生的重要影响。

C . 龟兹石窟艺术的衰落、敦煌石窟艺术的繁荣,充分证明了石窟艺术在龟兹与敦煌的互动传播中得到了更加辉煌的发展。

D . 中原地区汉代以来所流行的不同纹饰和汉地造像在龟兹壁画中的出现,明显地显示出佛教艺术在传播过程中的历史轨迹。

六、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1. (5分) (2018高一上·嘉兴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当年,顾炎武说:“吾辈所恃,在自家本领足以垂之后代,不必傍人篱落,亦不屑与人争名。


今天,有人说存在感是活在这个世界的某种自豪感,说明这个世界需要你,你之于世界仍有价值。

针对存在感你有什么感悟或想法?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

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1、
2-1、
3-1、
4-1、
5-1、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6-1、
6-2、
6-3、
6-4、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7-1、
7-2、
四、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
8-1、
五、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
9-1、
9-2、
9-3、
9-4、
10-1、
10-2、
10-3、
六、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