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之:志愿军第38军参战概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美援朝之:志愿军第38军参战概况
抗美援朝之:志愿军第38军参战概况
1950年38军随13兵团首批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第38 军;军长:梁兴初政委:刘西元副军长:江拥辉参谋长:管松涛
政治部主任: 吴岱政治部副主任:王树君
第112 师(辖第334,335,336团)师长: 杨大易政委: 李际泰
第334团;团长:牟立善副团长:朱家礼(1952年10月升任长)
政治处主任:武鸿年
第335团;团长:范天恩(50年10月任,52年调离)政委:赵霄云
副团长:孙洪瑞政委:刘鸣鹄第336团;副团长:董福元
第113师(辖第337,338,339团)师长:江潮政委:于敬山
第337团;团长:温之印朱月华(1951.4任)政委:徐辉
参谋长:温克迪政委:苏章第338团;团长:朱月华胡光(51.4任)政委:邢泽
副团长:谢春林参谋长:胡光政委:崔浦
第339团;团长:裴飞正(51年升任)副团长:裴飞正邱大兴(51年任)
第114 师(辖第340,341,342团)师长:翟仲禹政委: 李伟
第340团;团长:关豁明(1951年调离)政治委员:苏承高
第341团;团长:蒋德富政治委员:张镇铭
第342团;团长:孙洪道政治委员:王丕礼
政治处主任:王志远
副主任:孙永章
38军是原东北野战军1纵,司令员为:李天佑,是东野的头等主力部队,一直跟着林彪作战。
在1947年夏季的四平大血战中,1纵3个师全部投入,顽强奋战。
虽最后攻坚失利,但从战斗精神和战斗力上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辽沈战役中,1纵作为全军预备队,没有什么表现的机会,很是遗憾。
不过,要不是最信得过的部队,也很难成为林彪的预备队。
在国内战争中,相对于其他野战军的兄弟部队来说,38军虽然战绩赫赫,但要说全军排头,那肯定会有许多部队不服气。
如果没有朝鲜战争,38军就绝不会有今天这样的地位。
38军入朝时军长为原东野10纵司令员:梁兴初,外号“梁大牙”。
初入朝鲜第一仗就是打熙川,本来是要包了韩8师,结果却夹生了。
原因仅仅是得到了误报,说熙川有一个美国黑人团。
梁兴初一含糊,韩8师就跑了。
不过38
军后来追得也挺猛,兜着韩国第2军团的屁股打,向前疾赶,连续在军隅里附近缠斗。
因联合国军火力强大,一时形成对峙,没能完成迂回敌侧后的计划。
其中38军112师335团与韩7师反复争夺飞虎山,是38军入朝的第一场硬仗。
总的来说,38军未能完成作战任务,且有失机表现,老彭发了雷霆震怒,连“斩马谡”的话都出来了。
在第一次战役中,因38军在与美第1骑兵师步兵第5团遭遇时,动作迟缓,贻误了战机,军长梁兴初被彭老总在志愿军高级作战会议上骂了个狗血喷头,并说“再贻误战机,我要送你上军事法庭“。
“知耻而后勇”,第二次战役可以说是38军的奥斯特里茨。
战役之初,梁兴初就打了包票,要独个打下德川,结果一仗就端了韩7师,歼敌3000余人。
接着38军插向军隅里、价川方向,准备大迂回兜住美第9军,包括美2师、美25师、韩1师和土耳其旅等。
在戛日岭,38军114师和土耳其旅练开了刺刀对长刀,反复冲击,终于从正面打开了缺口,重创土耳其旅。
突破之后,38军迅猛穿插,其113师14小时跑了145里,终于抢占了三所里和龙源里,而112师335团也插到松骨峰,卡住了美2师、土耳其旅、韩军第3团等部退到顺川的两条主要道路。
接着,就是一场惊天动地的血战。
38军113师及112师335团占据公路两侧的高地,集中所有火力封锁公路。
美2师则一面向两侧高地进攻,一面拼命沿公路突围。
而封锁线南面的美骑1师和土耳其旅也向北侧进攻为美2师解围。
战斗非常激烈,当面南北之敌最近处只相距1公里,可就是冲不过去。
后续中国军队39军、40军、38军114师等从正面不断压来,整个价川地区成了一个巨大的肉搏战场。
在历经苦战之后,美2师主力历经打
击,狼狈不堪地冲过龙源里公路逃向顺川。
美2师断后的残部无法冲过公路,抛弃重装备,翻山越岭向西逃至安州一带沿海公路,会合美第1军南逃。
这一段公路上的遭遇,战后被美军战史称为“印地安苔刑场”。
整个二次战役中,38军重创美2师和土耳其旅,以阵亡415人,负伤5005人的代价,毙伤俘敌11000余人,缴获各种火炮239门,汽车1500余辆,歼敌总数占西线全军歼敌总数的33%。
而美2师自己统计,全师伤亡在5000人以上,失去了包括46门榴弹炮在内的几乎所有重装备,单兵装备则损失了40%。
战报呈递志司,彭德怀大喜,当即去电嘉奖,亲笔疾书“38军万岁”!”梁兴初和他的部队终于一战成名,奠定了中国陆军中的老大地位。
第三次战役中,38军作为右纵队从西翼进攻,突破当面之敌韩6师防线,追过汉城,渡过汉江。
一路倒很顺利,但没打什么大仗。
在第四次战役中,38军担负西线战场的阻敌任务,为保障东线横城反击战役的胜利,在汉江南岸拚死阻击美军的进攻。
这一路都是美精锐部队,包括美骑1师、美24师、英27旅、韩6师、希腊营等。
在火力兵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38军官兵以血肉之躯苦苦拒敌。
当时的台湾报纸就幸灾乐祸的称这一仗为“火海洗人海”。
在左右友邻部队都撤过汉江后,38军仍独守南岸,终于完成了保障东线进攻的任务。
在接令后撤不久,汉江就解冻了,好险全军覆没。
在第四次战役中,38军阵亡3359人,负伤8279人,几乎将百战精锐打光了一半,严重伤了元气。
而汉江南岸阻击战更是其军史上最惨烈的一仗。
38军参加了朝鲜战争一至四次战役,然后奉调回国休整。
1952年,38军再次入朝,前往中部战线担任守备任务。
在当年的秋季攻势中,38军负责攻取铁三角附近的白马山。
因战前一个参谋叛变投敌,导致军情泄露。
结果这一仗打成了艰苦的攻坚战。
当面之敌韩9师极为顽强,双方反复拉锯,将部队添油般一批批投入。
白马山各高地上鬼哭狼嚎,血肉横飞,战斗非常残酷。
经9天苦战,38军伤亡6700余人,仍然没能攻占全部高地,不得不撤出战斗。
韩9师也伤亡9000余人,几乎打光。
而韩军自己统计,韩9师伤亡3500余人,歼灭38军10000余人。
这一仗成全了韩9师,战后被韩国国防部授予“白马部队”称号。
后来的韩国总统朴正熙时任韩9师参谋长。
其后不久,38军撤回西海岸守备,再就奉调回国,结束了其“万岁军”的朝鲜征程。
在整个朝鲜战争中,38军共歼敌66750余人(其中美军21000余人),缴获、击毁敌汽车1732辆,坦克175辆,各种火炮700余门、枪720余支,击落敌机312架、击伤60架。
38军共牺牲官兵6772人。
38集团军现为北京军区部队,为甲类重装集团军,拥
有机械化步兵、摩托化步兵、装甲步兵、炮兵共3师2旅加1个陆军航空团,是中国三大陆军重装集团军之一。
志愿军第38军第113师敌后破袭经过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保存有一份抗美援朝时期的作战标示图,即"志愿军第38军第113师敌后破袭经过标示图"。
单纯地看这张左下部已经残破的标示图,人们也许并不能理解其中的一个箭头或一个圈的意义所在,但如果联系到第38军"万岁军"称号的由来,联想到战火弥漫的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人们就不难想象这一个箭头或一个圈所表达出的志愿军官兵的机智与勇敢。
1950年11月底,"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在遭到志愿军第一次战役的打击后,迅速调整部署,再次发起进攻。
志愿军则以运动防御,诱敌深入。
在使"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分兵突进,暴露弱点后,志愿军首先以第38军、第42军在西线发起反击。
11月26日,第38军攻占德川后,遵照志愿军司令部的指示,实施战役迂回:一路为军主力向军隅里推进;一路为第113师向三所里前进,以切断美军南撤退路。
第113师接到命令后,深感责任重大。
三所里,是美军第8集团军腹地的一个小村,位于价川以南约13公里处,南临大同江,一条通往平壤的公路穿过村西,是西线"联合国
军"和南朝鲜军北进南退必经的一道"闸门"。
能否按计划准时插到三所里,关上这道"门",堵住敌人的退路,关系第二次战役的成败。
而要到达三所里和龙源里,行程72.5公里,沿途山路崎岖,又多是敌占区,可说是险关重重。
并且要经过"闸门"的美军共3个师,300多辆坦克,400余门火炮。
可见穿插三所里难,守住三所里更难,容不得半点疏忽。
为此,第113师决定关掉无线电台,轻装前进,途中不恋战纠缠。
出发前,彭德怀司令员命令:一定要插到三所里,切断价川与平壤的联系;插到了,切断了,就是胜利!时间就是力量,就是胜利,就是军队的生命!为此,志愿军副司令员韩先楚向第113师发出指示:第一,必须保证当天(27日)下午6时以前从现地(德川)出发。
第二,在路上不论遇到多大困难和伤亡,没有权力停下来。
第三,到达三所里以后,不论付出多大代价,必须把敌人截住。
第113师带着志愿军首长的重托,满怀胜利的信心,踏上了征程。
第113师从德川以南沿安山里、船街里、龙召里,冒着严寒,在雪野上趁着微明的月色疾进。
已经连续作战两天两夜的战士们,忍受着极度的疲劳急速行军。
天亮后,当部队进至距三所里30华里的松洞时,极具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从大同江方向飞来十几架美军飞机,在113师数里之长的行军纵队上空不停地盘旋和低空侦察。
情况万分紧急,第113师领导当机立断,去掉所有伪装,公然大摇大摆地行进。
此
举果然奏效,美机误认为第113师是从德川逃出来的南朝鲜军,一炮没开便飞走了。
战土们情绪大为高涨,不顾疲劳,向三所里疾速前进,终于以14个小时急进70多公里,在28日8时许比"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早到5分钟进至三所里,关死了"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南逃的"闸门"。
叉上了"门栓",还得堵上"门缝"。
第113师迅速又占领了三所里附近的大同江公路桥及水洞站、仁谷里。
堵上了"门缝",第113师又主动寻堵其他漏洞――29日凌晨,所部第337团抢占龙源里,封死了美军南逃的另外一个小"门"。
为此,彭德怀司令员不无期望地指示第113师:你们要卡着敌人的退路,像钢钉一样扎在那里。
现在南逃的敌人正在涌向你们,我军主力正向你们靠拢,围歼敌人,关键是看你们能不能堵住敌人退路。
你们让敌人跑掉,我决不饶你们!
29日,西线美军开始全线撤退,涌向三所里、龙源里,同时急调后方的美军骑兵第1师主力及英军第29旅各一部,向龙源里地区北援接应。
志愿军第337团对南逃的美军第2师第38团实施顽强阻击。
30日,在完成分割包围后,志愿军在西线发起进攻。
南逃的美军为了打通龙源里,以百余架飞机和坦克及1个营至1个团的兵力,向第337团阵地连续猛攻。
第337团在腹背受敌的危难之际,采取坚守和反击相结合的战法,将主力疏散隐蔽在机动位置上,少数兵力扼守着防御前沿。
始终没
有让相距不到1公里的南撤、北援之敌会合。
12月1日,美军从三所里、龙源里突围的愿望已经彻底破灭,于是丢下大量辎重装备向安州方向突围。
是日19时,战斗结束。
第113师就如一根钢铁"门栓",死死地叉在了"三所里、龙源里"这道门上,彻底粉碎了美军、南朝鲜军从三所里、龙源里地区突围的企图,完成了影响整个战役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任务,并毙伤俘敌8000余人,缴获汽车500余辆。
为此,彭德怀司令员在亲笔起草的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给第38军的嘉奖电上挥笔写下:"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三十八军万岁!"
今天,抗美援朝已经胜利结束近50年了。
在这样的和平时代,当我们重新审视这张几近残破的"志愿军第38军第113师敌后破袭经过标示图"时,相信您一定会感受到它每一个箭头和圆圈的重大意义。
志愿军第113师敌后破袭经过标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