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线引水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西线引水方案
按:民间水利专家郭开提出的南水北调"大西线引水方案",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启发和希望,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工程建设技术,发展到现在的水平。
如果能下决心建设大西线引水工程应该是很容易的。
现在我们有能力很轻松地建设60公里长的特大隧道。
调水方案就可以调整为:多建引水隧道,以引水为主,不建或少建堵水的高坝。
引水的主要目标水源是,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雅砻江、等国际河流、汛期的洪水和金沙江水、长江、白白流入大海的优质淡水,
三十年前的.大致设想,引雅鲁藏布江水,串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过阿坝分水岭入黄河,简称雅黄工程.计划年引水2000亿立方米,相当于4条黄河水量.经青海湖调蓄,自流入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经岱海调蓄,自流入东北及晋、冀、京、津等;通过给黄河补液,满足陕、豫、鲁等地的需求.
比如自流问题,源头朔玛滩水库海拔3588米,引水渠入黄河处3410米,千把公里流程,落差170多米,怎么不能自流呢?关键的关键是,用爆破方法堆石垒坝可不可行?长距离的隧洞能否打通,技术上有没有问题?你没有调查验证就给人家否了,不是科学态度.科学嘛,应提倡争论,重在调查.从某种意义上说,支持科学,其实就是支持论证.
哪有这么大的水量填补这一空缺?郭开一语惊人:"青藏高原实际上是座'湿岛'.来自印度洋上空潮湿的西南季风,在青藏高原3500米等高线以上地区形成降水,年降水量1000到2000毫米.东南部念青唐古拉山年降水高达2800至3600毫米,是全国大面积降水最多的地方.西藏地区以积雪冰川和地下水形态保有的水资源达680万亿立方米,是我国最大最丰富的水源,其中只有千分之一形成径流."
要点是:"在雅鲁藏布江朔玛滩筑坝,把水抬高至海拔3588米,引水到波密、松宗,过3500米高的分水岭,进入怒江.在夏里朔瓦巴筑坝堵江,提高水位至海拔3500米,回水过嘉玉桥,在马利打隧洞入澜沧江,在昌都筑坝拦水,开凿隧同到江达,做工程过分水岭,引入金沙江.在金沙江筑坝拦江,使水位达海拔3469米,使水入四川省白玉县境内的赠曲,溯源到打错开隧洞过分水岭到甘孜入雅砻江.在甘攻(海拔3402米)南多雅砻江筑坝,回水向东,过分水岭入达曲一尼曲,在入口下游筑坝,使水位达3454米,开隧洞过分水岭入大渡河上游的色曲——杜柯河.在两河口筑坝成库,回水过壤塘入麻尔柯河.引水到阿坝查理寺,过分水岭进贾曲,入黄河(海拔3399米),一期工程到此结束.入黄河的水经黄河拉加峡库沿共和盆地216公里拉青大渠流入青海湖边的耳海淡水湖,成为新疆、甘肃、内蒙古、宁夏、河北及京津等地的水源;部分水沿黄河下流,成为黄河的新鲜血液,以解晋、陕、豫、鲁之渴."综上所述,从雅鲁藏布江到黄河,这就是朔天运河的雅黄工程,又称大西线南水北调工程.(这个概述是最初的设想,经实地勘察后略有改变——作者)
壅坝蓄水方案
大西线调水工程各取水点只宜筑堆石坝,不宜建造钢筋水泥坝,同时尽可能
降低堆坝高度,最大坝高不超过400米,将淹没损失降至最低限度。
1、雅鲁藏布江水系的朔马滩水库坝高92米,库容量48亿立方米;主体水库
松宗水库坝高360米,库容量100亿立方米。
2、怒江夏里水库为大西线调水工程的第一大水库,库容量逾1000亿立方米
,但设计坝高亦仅为396米。
怒江可调水量为480亿立方米,可争取达到680亿立方
米,为大西线调水工程的又一举足轻重的水源。
怒江调水条件得天独厚:打6公
里隧洞即可沟通雅鲁藏布江水系和怒江水系;夏里的朔瓦巴大峡谷为典型的V型
大峡谷,年均径流量达419亿立方米,上游人烟稀少,淹没损失小;无暴雨,无洪
灾威胁,故可建造库容量千亿立方米以上的巨型水库。
3、澜沧江水系的昌都调水工程的主体水库麦曲水库坝高181米,库容量20亿
立方米。
4、金沙江大水库为大西线调水工程的第二大水库,库容量达400亿立方米,
坝高386米。
5、雅砻江水系的甘孜水库坝高100米,库容量16亿立方米;炉霍水库坝高1
81米,库容量68亿立方米。
6、大渡河水系的两河口水库坝高292米,库容量118亿立方米。
7、入黄后工程拉加峡水库坝高380米,库容量488亿立方米。
大西线调水方案运用倒虹吸原理建造翻水工程,解决输水线路在雅鲁藏布江
水系各主要河流的河口地段的过水问题。
通过输水集水两用水渠和倒虹吸翻水工
程的巧妙构思和设计,可克服雅鲁藏布江河谷西高东低,地形复杂的困难,将雅
鲁藏布江水系的径流的绝大部分汇入水位达3566米的松宗水库,从而为藏水北调
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帖最后由这里不错于2009-3-2211:48编辑]
从朔天运河(即大西线南水北调工程)的反对声音看专家们逻辑思维的缺失
自修建朔天运河提议出现后,就有许多反对的声音,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情,也是有好处的事情。
因为不管是赞成还是反对,大家总是要说出自己的理由,通过辩驳和讨论,最后不管是建还是不建,都有充分的依据
对于这项关系国家千秋万代的大工程,凡参与讨论者都应当慎重对待,在提出自己赞成或反对的理由时都要力求做到逻辑严密,论据充分,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对于水利工程我是一个门外汉,但我关心这个工程,正反双方的意见我都加以学习和思考,通过学习和对比,我发现赞成方的意见更能说服人,而反对方的意见,不管是普通人的意见还是官员与专家的意见,都有一个共同的毛病:那就是逻辑思维缺失症。
下面让我们举一些最重要的反对意见,来证明我的这个看法。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反对意见都是本人从网络上看到的,引文的准确性不敢保证,但其观点肯定是有代表性的。
一是认为各种“大西线”方案,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没有现实的技术可行性。
认为按郭开的大西线方案,需筑三百米以上的高坝,国际水利界尚未解决这一技术难题,高原施工过程中的泥石流、高寒缺氧、岩爆、岩石的放射性物质也是难点,如何解决高原的环境与生态问题、回避该地频繁的地震等都是难点。
评点:问题是,筑三百米以上的高坝,什么时候成了国际水利界的“技术难题”?是外国没有碰到这个问题还是碰到过而没有能够解决?发表意见的人没有具体指明。
这样,就使得意见的发表者用了一个似是而非的问题糊弄了大家。
退一步说,就算这是一个“国际水利界的
技术难题”,我们就不能自己首先解决这个“难题”?至于“高原施工过程中的泥石流、高寒缺氧、岩爆、岩石的放射性物质也是难点,如何解决高原的环境与生态问题、回避该地频繁的地震等”难题,我们更不可能依赖“国际水利界”,因为外国没有海拔这么高的青藏高原,只能靠我们自己来解决。
人们看不出我们现在不能解决这些“难点”。
在这里,把施工中正常的技术难题说成是不可克服的障碍,从而拿来否定这个工程的可行性。
二是认为不必要。
说就我国未来16亿人口的发展形势看,也没有大开荒、大移民以至兴建“大西线”的现实必要性。
评点:这是典型的得过且过思想。
国家建设的重大项目不仅为当代服务,更是着眼千秋万代,为后人造福。
就是从现实着眼,也不是没有“现实必要性”,而是严酷的现实把这个工程提到了我们当代中国人的面前。
由于地理的关系,我们有一大半国土由于缺水而在许多方面无法开发利用,草原退化严重,沙漠在快速扩大,沙尘暴越来越厉害等等。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在于水利,在于把现有的水源合理地和充分地加以利用。
一面说我国人均水量少,一面又有大量的水源未能利用,不是太可惜了吗?
三是认为无效益。
认为大西线存在两大误区:误区一,以为必须以南水北调的“大西线”来增补西北水资源,实际上“大西线”只调水到黄河,以大柳树为调节水库,没有(调水)到内陆河的具体设想。
对内陆河,只能靠当地的水资源,包括当地的调水工程。
对黄土高原来说,不是没水,而是没能力用水(指不少土地在高坡上,用水靠抽水机从河边抽水,这样抽水费就会比较高,当地不少农民用不起这样的水),
评点:说高坡上的土地用水很贵这是对的,但把这个当成反对该工程的理由就十分牵强了。
显然,这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大型水利工程能使其所经之处都受益。
虽然有许多地方用不上所调的水,但有更多的地方可以很经济地用上它。
比如广大的草原,较平坦的农业区,大沙漠等。
在这里,这些专家犯了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
四是认为“违反自然规律”,破坏自然环境,并连带否定了我们国家几十年来的水利建设。
有一篇文章这样说道:新中国治水,先是治理黄河,治理到现在,黄河一年中有200多天断流;再是治理淮河,淮河上能建水库的地方都建了水库,淮河的洪水灾害如旧,最终导致淮河的水质急剧下降,现在淮河的水源已不符合饮用水标准;治理海河,致使海河无水入渤海,成了一条内陆河.最后给长江动手术,长江的洪水灾害不是少了,反而更加频繁.现在,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上只剩下西藏还有那麽几调河,还处于自然状态,就使一些人动心了,要来干一番大事.如果他们想证明,他们有能力完成这个大西线工程,那麽就应该先拿出治理黄河长江的成功经验和成果来,让人们信服他们的能力和才智.他们却又拿不出这个成果来.如果有了这个成果,黄河就不会如此长时间断流,华北地区缺水也不会这麽严重,这样中国根本就不需要搞什麽南水北调,更不需要搞什麽大西线调水工程,也不需要进行什麽命运的大决战.并呼吁“千万不要再瞎指挥破坏了”。
评点:总之,这些人全部否定了我们以前的治水成就。
当然,如果他们的理由正确,否定也不是不可以,可是从上述这段话看,说的却全部都是歪理。
首先,“黄河一年中有200多天断流”是因为治理黄河引起的么?我们认为不是这样的。
引起断流的原因很多,最重要的有几条:一是由于气候变迁,北方这些年降水量减少;二是黄土高原的植被破坏或退化严重,降低了其涵养水的能力;三是农业灌溉面积的扩大;四是工业用水越来越多。
除了第二个原
因需要我们总结经验教训外,其它都是合理的。
可以说,与治理黄河一点关系也没有。
其次,说“淮河上能建水库的地方都建了水库,淮河的洪水灾害如旧,最终导致淮河的水质急剧下降,现在淮河的水源已不符合饮用水标准”,完全是信口开河。
说现在淮河还会发生洪水是不错的,谁说过修了水库就不会有洪水了?但说“洪水灾害如旧”就不是事实求是的态度了。
淮河水质下降是事实,但不是因为修了水库,谁都知道那是工农业污水与生活用水未经达标处理就排放引起的。
第三,说“治理海河,致使海河无水入渤海,成了一条内陆河”,这难道也是一个错误吗?治理它是为了减少洪涝灾害,更好地利用它;变成内陆河是因为其水量不够用,所以才要南水北调。
第四,说“最后给长江动手术,长江的洪水灾害不是少了,反而更加频繁”,请拿出统计数据来。
看看,他们的这些话没有一条站得住脚,好象一个庸医,乱扯病因。
连一点逻辑性都没有。
五是把调水和节水对立起来。
说“解决缺水问题有两种思路:调水与节水。
数据分析发现,中国不少地区在缺水的同时还存在大量浪费,所以节水仍有较大空间。
跨流域调水则是最被迫无奈的方法,拆东墙补西墙又耗资巨大,易引发复杂的地方利益博弈,以及生态、移民等难题”。
评点:有两种思路是对的,但把它们对立起来,说成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就没有道理了。
中国有地区缺水和浪费同时存在,所以全国就不能调水了吗?如果只通过节水就能解决问题,当然不需要调水,可我国北方许多地方和大西北地区,只节水能行么?我们中国人历来是开源和节流并重,我们完全可以做到调水和节水并行。
六是“无水可调”论。
还是我们上面引用过的那篇文章说:南水北调,明明知道长江流域到2030年没有多余的水可供调出,但是还是要把南水北调的中线,西线工程推上马,为的就是引出大西线调水工程,藏水北调工程.从国际关系上来看,从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每年保证调走2006亿立方米水是根本不可能的.就是从西藏具体情况来说,也和长江流域一样,是无水可调.西藏的平均年降水量为594毫米,低于调入水量的北京(625毫米),天津(604毫米),河南(773毫米),山东(724毫米),为什麽要从降水量少的地方向降水量多的地方调水?西藏平均年径流量为4482亿立方米,如调出2006亿立方米的水量,就要占45%,西藏的生态系统,根本就无法承受这样的冲击.最近,一位名叫东君的先生根据他在西藏的所见,一针见血地指出:西藏无水可调!西藏生态环境迅速恶化,如果再这麽下去,高原的植被被毁坏,草原沙化,势必会使气温升高,雪线上移,冰川减少.雪水融化后,没有植被保存,一入沙土即被烈日蒸发出来,又怎麽能汇成滔滔江河呢?到那时,我们还能到哪里去调水呢?如果能把用于调水工程的庞大费用来治理沙漠,绿化荒山,保护植被,不让水土流失,让黄河长江的源头万年常青永不枯竭,岂不更有意义?
评点:说“长江流域到2030年没有多余的水可供调出”有什么依据?把西藏的平均年降水量与北京、天津、河南、山东相比更是荒唐。
因为西藏虽然降水量少于这些地方,但其工农业用水量和生活用水量能和这些地方比吗?况且西藏的水除了雨水之外还有冰川水。
说调了西藏的水就会使西藏“生态环境迅速恶化,如果再这麽下去,高原的植被被毁坏,草原沙化,势必会使气温升高,雪线上移,冰川减少”,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十分可怕的景象。
可仔细想一想,就是觉得十分可笑。
因为我们要“调走”的不是西藏的降雨量,西藏的雨水还是会照样落在西藏的土地上;也不是西藏土壤中的水份,而是河流中的部分水。
这些水即使不调,也会流到海洋中去。
我们调水,也只是改变了部分河水的流向而已,怎么会造成那么可怕的后果呢?
我认为,恰恰相反,调水更有利于西藏。
为什么呢?因为要调水就要修大坝蓄水,对上游的水量没有影响,而下游可用水库中的水灌溉。
西藏有了几个大水库,空气就会更潮湿一些,所以对西藏是有利的。
当然,这还不说对西藏的社会、经济效益了。
七是地质灾害论。
其中人们最担心的是地震灾害。
我们可以采取避开大的地震活跃区加上在施工中采取一些抗震措施来克服这个问题。
如果还有人一定要100%地避免地震,我请他(她)看一看唐山,那一带也是地震重灾区,我们不也是毁了建,不屈不挠吗?
八是“国际冲突论”。
还是那篇文章,说“雅鲁藏布江发源于西藏西南部喜马拉雅山麓,进入印度后称布拉马普特拉河,再经孟加拉国与恒河会合,注入印度洋.澜沧江发源青海唐古拉山北麓,经云南流入缅甸,称湄公河,然后经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流入南海.怒江发源于西藏北部的唐古拉山南麓,经云南进入缅甸,然后流入印度洋.由于中国和印度,孟加拉,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之间没有签订任何国际协议来共同管理国际河流水资源,如果这个"大西线"工程变成事实,每年出境水量将减少65%,因此,矛盾激化是不可避免的,导致战争也是可能的.”
评点:确实够吓人的。
但我认为这不能构成反对大西线的理由。
虽然这几条江是国际河流,但下游国家都是靠近大洋,雨量充沛的国家,他们的工农业和生活用水不会因为我们的工程而受影响,就是航运也不会受大的影响。
况且我们修了水库,在洪水期可以帮助下游国家调节洪峰,减少其灾害,在枯水期可以保证其正常对水的基本需求。
至于一定时候发生点矛盾是不可避免的,那也可以通过协商来解决。
总之,我们的开发利用不会影响下游国家的利益,完全符合联合国在这个问题上的规定。
至于为此而发生战争,几乎没有这种可能性。
因为国与国之间打仗,发动战争一方先要考虑自己能不能打胜。
在这个问题上,我国不会发动战争,其它几个国家要对我发动战争,它有这个资格吗?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反对大西线的声音中,几乎找不到严肃认真的思考,全是缺乏逻辑,东拉西扯的言论。
可悲的是,虽然这些言论不怎么样,却已经影响了这个伟大的工程。
在此,我郑重呼吁反对者,请拿出点象样的理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