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课山水篇课件(21张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一作者不同文章的比较
(2016年鄂尔多斯试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 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 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 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 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 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采。顾影颓然, 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节选自欧阳修《丰月亭记》)
25、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
夫 宣 上 恩 德 以 与 民 共 乐 刺 史 之 事 也。
2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林壑尤美
②有冀然临于泉者
③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
④掇幽而荫乔木
27、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山行六七里
山之僧智仙也
• 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修之来此
治国篇:《大道之行也》《邹忌讽齐王纳谏》《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人物传记篇:《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 命》《隆中对》《五柳先生传》 劝谏篇:《出师表》《邹忌讽齐王纳谏》 《公输》《马说》 民间艺术篇:《口技》《核舟记》 生活情趣篇:《陈太丘与友期》《庄子与 惠子游于濠梁》《咏雪》 寓言神话篇:《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狼》 《愚公移山》《河中石兽》
求通类:这类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
由现象到本质的分析推理能力。一般选取内容上可以相互解读、互 为印证的材料,要求考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探究其中的内在联
系,找出对应之处或相通之处。 【甲】一箪食……此之谓失其本心。
( 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
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 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 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 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九下:《公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鱼我所欲也》《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曹刿论战》
《邹忌讽齐王纳谏》《愚公移山》 (9篇)
按主题分类:
言志篇:《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五柳先生 传》《鱼我所欲也》《惠子相梁》 战争篇:《唐雎不辱使命》《公输》《得道多助,失道寡 助》《曹刿论战》 学习篇:《〈论语〉十二则》《虽有佳肴》《伤仲永》 《孙权劝学》《送东阳马生序》 山水篇:《三峡》《答谢钟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观 潮》《湖心亭看雪》《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岳阳 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 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论语·里仁》)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
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9《孟子》中有这样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
(7篇)
八上:《桃花源记》《陋室铭》 《爱莲说》 《核舟记》 《大道之行也》
《三峡》 《答谢中书》 《记承天寺夜游》《观潮》《湖心亭看雪》
(10篇)
八下:《与朱元思书》《五柳先生传》《马说》《送东阳马生序》
《小石潭记》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 (8篇)
九上:《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对》《出师表》 (4篇)
(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
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 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同一题材不同体裁作品的比较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 真不知马也! (乙文)燕昭王求贤(节选)
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 已死,买其骨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 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 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 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主要考查考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分析辨别能力。一般选取内容相 似的材料,要求考生从表面的相同或相近中发现不同点,从思想 感情、人物形象、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写作意图等方面概括出
材料的不同之处. (2017年真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 者。《答谢中书书》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 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 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 5.甲乙两文都是写自然之景,表达了作者对------之情。但两文 的思想格调不尽相同,(甲)文全篇充满乐观情趣,而(乙)文 则暗含作者-------之情,从文中------可以看出。
文言文复习课
文言文比较阅读:
其具体形式就是将内容和形式有一定联 系的两则或几则文言材料放到一起,让考 生分析比较,对照鉴别,求同存异中深化 学生对选文阅读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 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考 题就是在比较阅读中”同中求异”和“异 中求同”的总体原则下进行的有效延伸。
不同作者相似作品的比较
作家作品和作家事迹的比较
(2014年呼伦贝尔试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 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 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 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愿 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 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 不胜受恩感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课题
《岳》
内容
写作特色
主要表现作者积极向上、奋发有 为的思想,及忧国忧民、以天下 为己任的政治抱负,情调激昂。
是于写景抒情中穿 插议论,语言凝练, 富有哲理性
《醉》
主要表现作者仕途失意、壮志难 酬,只能强颜欢笑,与民同乐, 寄抑郁之情于山水之中的无限感 慨,情调较为低沉
是于写景抒情中结 合叙事,语言优美, 富有诗意。
以上作品都是古代游记或名胜记,通过描写 奇山异水,自然景观,从而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的。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满井游记》《记承天寺夜游》是“记”。《答 谢钟书书》《与朱元思书》是以书信短札的形式, 描写了秀丽的山水景物。
尽管文体有所不同,但都是叙事、写景、状 物的成分居多,而目的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操和抱 负。其中《三峡》《答谢钟书书》《记承天寺夜 游》《湖心亭看雪》《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 均是清新的山水小品,这些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 之作,艺术性较高而思想性不强。它们都抓住了 景物的特点,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及修辞手法,突 出了山水的特点。文章由景及情,以情入景。虽 所记景色不同,写作心境不同,却都是感情抒怀, 借景言情的名篇。
《岳》《醉》两篇作品则更是流传千古的名 篇佳作,不仅思想性强,而且艺术性高。且 两位作者--范仲淹(文学家,其作品具有鲜明 的政治内容)、欧阳修(唐宋散文八大家之 一,散文创作风格独特),在文学作品的创 作上,均个性鲜明,风格独特。
【甲】环滁皆山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 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
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乙)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论语.子罕>
4.两段文字都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从中你能看出
“君子”应具有怎样的情操?
求异类:同中求异也是比较阅读中常见的类型,这类试题
• C.名之者谁?
遂书以名其亭焉
• D.山水之乐
乐其地僻而事件
• 2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②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 29、【乙】段中
和
(用原文语句回答)交代了作
者为亭子取名“丰乐亭”的原因。甲段所在文章和乙段都表现
出作者
(提取【乙】段中四字短语回答)的高尚情怀。
(选自苏轼《游白水书付过》)
2018对于文言文考查的考试说明
• “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的意义和用法;能用现代汉语 准确地译文言句子,了解文言 文的主要内容,对作品的情感 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 己的评价。”
考查要点:
比较阅读材料内容、写法、结构、 表达方式的异同;领悟两个材料中作者 的观点和情感的异同;就比较材料的内 容谈自己不同体验或感受或获得的启示 的异同。
题型归类:求同类、求异类、求通类。
求同类:异中求同是常见的比较题,这类试题主要考
查考生的聚合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一般选择差
异较大但本质上又有一定联系的材料,要求考生能由
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分析、探究、发现并概括材料的
共性。
(2017年安徽试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
【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①,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 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 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 肱②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③后主 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 开府④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⑤。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⑥,故未便加兵,且遣 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⑦国。(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 传》)
(2015年呼伦贝尔试题)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 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 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 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 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 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能屈。”请从甲、乙两文段中各找出一个最能体现“贫贱不能移” 精神的句子。(2分)
初中文言文阅读篇目(43篇)
七上:《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论语十二则》
《虽有佳肴》 《河中石兽》《智子疑邻》《塞翁失马》(7篇)
七下:《伤仲永》 《木兰诗》《孙权劝学》 《口技》《夸父逐日》
《共工怒触不周山》《狼》
(2016年呼伦贝尔试题)
(甲文)《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
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 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 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