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复习课导教案(学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复习课导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习积累文字词汇文学常识等基础知识。

2 梳理记叙文的有关知识
3 品析课内精彩段落
4 拓宽阅读面,培养学生的知识牵引能力 教学重难点: 把课内学习的阅读知识应用于课外阅读 教学方法: 竞赛活动,知识讲解,训练巩固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程
同学们,第一单元的内容已经学完,下面我们把学过的内容归纳整合。

二 、复习基础知识 (一)出示题目
1 看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分歧.
( ) 一sh à( )间 ch āi( )散 水波l ín l ín( ) ( ) 瘫痪( )( ) 憔悴( ) ( ) 絮絮 d āo d āo ( ) jue( ) 别 抹.泪( ) 攥.着( ) 逮.着玩( ) 寒颤.( ) 匿.( )笑 沐.( )浴 祈祷..( )( ) 菡萏..( )( ) 徘徊..( )( ) 欹.( )斜 并蒂.( ) 荫.( )蔽 梗.( ) 花瑞.( ) 2、根据课文原文用成语填空。

(6分) (1) 我想ch āi 散一家人,分成两路,________________,终不愿意。

(2)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___________________.
(3)爸爸的声音一直很平静,不过带着一种__________________的力量。

(4)我们俩__________________,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二而一”。

(5)她却________________地说:“算了吧,反正我已经站了一个钟头。

” (6)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________________呢?
3、 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进行解释。

喜出( )外: 翻来( )去: 恍然大( ): 名( )其实: 4、 文学常识填空。

(1)《散步》作者 。

文体: 。

文章主旨:《散步》一文叙写了祖孙三代人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 的传统美德。

(2)《秋天的怀念》作者 ,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3)《羚羊木雕》选自《 》,文体: 。

作者 。

(4)《散文诗两首》 ①《金色花》本文选自: ,文体: 。

作者 , (国家)作家、 、社会活动家。

②《荷叶 母亲》是一篇借景写人,托荷赞母的散文。

作者 (1900~1999),原名 ,福建长乐人,现代 家、 、儿童文学家,诗歌代表作 、 等,散文集 ,儿童文学集 。

(二)学生答题 (三)订正答案并总结讲解。

三 、复习记叙文知识点(师生共同回忆): ●记叙文是以写人、叙事、写景为主要内容,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的文章一般以时间(事情的发展)为顺序来记叙。

●记叙的详略
●记叙文的语言:生动、形象、富于表现力,应由此体会作者充溢在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从而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所揭示的整体意义。

●记叙文的主旨:包含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两方面,一般用“通过……表现……”的格式可以概括表达。

四、课内语段品析
(一)出示课内阅读题
1、《散步》
(1)选文以___为顺序安排材料,标志性词语是__
(2)按要求填空
时间_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 人物_____________
起因___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
(3)找出课文中两处景物描写,结合上下文仔细品味,说说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先口头完成,再课后巩固)
2、《秋天的怀念》
(1)朗读课文,把握全篇的感情基调。

说说课文几次写到秋天?为什么文章的题目叫“秋天的怀念”?
揣摩课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表现了母爱的伟大的句子,完成下列习题。

(可结合课后习题二)
(2)当“我”摔东西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我”的动静。

因为()
A、母亲怕东西砸到自己身上。

B、母亲理解“我”的心情,但又关心“我”,怕“我”做傻事。

C、“我”的脾气已经无法控制,母亲想等“我”能控制自己时再出来。

(3)母亲推“我”去看花,是因为()A、她想让“我”通过看花来散心。

B、她爱花,可她身体不好,想让“我”陪她一起去。

C、北海的菊花很漂亮,不看可惜。

(4)下面的句子是什么描写,选择正确的答案:
A、神态的
B、语言的
C、动作
他憔悴的脸显出央求般的神色。

()
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你去看看吧。


(5)“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意思是()
A 、母亲很难过我的双腿瘫痪了 B、母亲怕我心里难过
C 、我的双腿瘫痪后,母亲变得神经质
D 、母亲怕刺痛我的心
(6)“她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意思是()
A、她离开家了 B 、她死了 C、她生气了 D 、她住在医院里了(7)母亲昏迷前说的话,说明()
A、母亲最爱自己的两个孩子 B 、母亲最想自己的两个孩子
C、母亲最不放心自己的两个孩子 D 、母亲这时已经不清醒了
3、《羚羊木雕》
(1)本文的中心意思是()
A.写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思想矛盾。

B.写“我”将羚羊木雕送给万芳,表现了少年朋友珍惜友情的心灵世界。

C.写“我”送羚羊木雕后,被迫反悔,表现了父母虽爱儿女,但不了解少年心理,重财轻义的狭隘思想。

D.写“我”将羚羊木雕送给朋友及被迫反悔的经过,赞美少年朋友忠诚无私的友爱,告诫做父母的要理解少年之心,尊重他们之间的友谊。

(2)阅读
①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

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

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只见万芳
跑了过来。

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
②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

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
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

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③可是,这能全怪我吗?
第①段刻画了“我”的什么心理?用一两个词语概括。

“月亮出来了,冷冷的。

”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文段对人物描写运用了哪些方法?
为什么“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
“可是,这能全怪我吗?”,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散文诗两首》
(1)《荷叶·母亲》这首诗所用的修辞手法有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二)学生答题
(三)出示答案、总结讲解
(四)总结:
1.答题法则:阅读题的答案在原文中找。

⑴用原文语句回答:摘录全句。

⑵用自己的话回答:截取关键字词作为答题要点。

2.修辞方法的判断及作用: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写出了……
(2)排比强调了……增强了语言的气势,有感染力。

3.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1)渲染-------气氛(2)衬托人物-------心情。

4.概括故事内容。

方法:⑴谁(为什么)干什么(怎么样);(2)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5.重点句子的作用
(1)文章的开头;
作用: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设置悬念。

(2)文章的中间;
作用:独立成段的是过渡句(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
段末的总结句是总结上文,引起下文。

(3)文章的末尾;
作用:篇末点题,画龙点睛;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