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后头晕恶心是怎么回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灸后头晕恶⼼是怎么回事
有些⼈艾灸后会出现头晕的症状,可能还伴有纳呆、乏⼒等现象,这种情况⼀般都是在刚开始艾灸,或者艾灸百会⽳的时候出现。

那么为什么艾灸会出现这种情况,⼜该如何解决这种状况呢?下⾯有店铺为⼤家介绍的艾灸后头晕恶⼼的原因。

艾灸后头晕恶⼼的原因
第⼀种是阴邪困脾胃。

如果脾胃功能⽐较弱,或者多有寒湿,艾灸之后体内阳⽓上升,相关脏腑的阴邪被化开,顺着脏——腑——阳经的路径排出体外,⽽此过程中,阴邪可能会困住脾胃,导致脾胃功能下降,脾胃腐蚀⽔⾕、运化功能下降,就会出现不想吃饭,恶⼼、呕吐的症状。

如果是因为阴邪困住脾胃导致的恶⼼、呕吐,同时不想吃饭,那就暂时让脾胃休息,适当吃⼀点粥、蔬菜,保证基本的营养,不⽤担⼼,可以加强在中脘、⾜三⾥、脾俞、胃俞的艾灸,尽量缩短邪⽓在体内停留的时间,让其尽快排出体外。

根据临床经验,艾灸后导致的恶⼼、呕吐⼀般不会超过半个⽉,最长⼗⼏天这种症状就消失了。

第⼆种是⾃⾝体质的问题。

如果是阴虚体质,艾灸后阳⽓上浮,就会出现头晕、恶⼼。

这种情况下多配合肾俞、太溪、⾜三⾥等滋阴⽳位,同时减少灸量和时间。

下焦的时间可长⼀点,艾灸上焦,每个⽳位时间尽量保持在5~10分钟即可,如果没有明显难受的症状再继续进⾏艾灸。

同时,要保证充⾜的睡眠,尽量在10点之前就进⼊睡眠状态,有利于阴⾎的⽣成。

⼀⽇三餐保证营养齐全,以五⾕、蔬菜为主。

第三种是操作不当。

⽐如过饥、过饱后艾灸,⽓⾎循环增加,会将胃部的⽓⾎调动起来,影响胃的消化功能,从⽽产⽣恶⼼、呕吐的症状,另外,如果刚开始艾灸的时间太长,灸量太⼤,⾝体没有适应的过程。

特别是上焦的⽳位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在临床中,最明显的⽳位就是⼤椎,有⼈第⼀次艾灸这个⽳位就灸了20多分钟,很快就出现恶⼼、头晕症状。

此时可以按摩⼀下头部经络,缓解⼀下症状,第⼆天减少时间,或者灸量。

如果症状有所缓解,逐渐调到适合的灸量和时间,待⾝体完全适应后,再恢复即可。

另外,有些⼈只要闻到艾烟味就会出现恶⼼的症状,这类⼈⼀般是对烟雾敏感,可以带着⼝罩艾灸,如果戴着⼝罩还出现恶⼼难受症状,那只能放弃艾灸,选⽤其他⽅式调理。

这⾥顺便提⼀下晕灸,晕灸也会出现头晕、恶⼼、呕吐的症状,多发⽣在患者第⼀次艾灸的时候,特别是体质⽐较弱、过饥、过饱、过于紧张的⼈容易出现。

晕灸还可能引发昏迷、⼿⾜发冷、⼼慌多汗、恶⼼、呕吐、头晕、眼花、⼼慌、⽓短等症状,此时要及时停⽌施灸,让患者平卧,点按内关⽳。

如果是因为过饥导致的就要及时吃点甜⾷。

另外,对于体质⽐较弱和精神疾病患者要减少⽕⼒和灸量。

如何避免艾灸后头晕恶⼼
1、⼼理预防主要针对有猜疑、恐惧⼼理者,或针灸时哭笑、惊叫、战抖、躲避、肌⾁痉挛。

伴有瞳孔、⾎压、呼吸、⼼跳、⽪温、⾯⾊、出汗等植物神经系统和内分泌功能改变者。

均可作预先⼼理预防,以避免出现晕针等不良反应。

共分三法:
语⾔诱导:施灸前,先耐⼼给患者讲解针灸的具体⽅法,说明可能出现的针灸的感觉、程度和传导途径,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松弛训练:对好静、压抑、注意⼒易于集中、性格内向的患者,令其凝视某物体,待其完全进⼊⾃我冥想(⼊静)状态后,始⾏灸刺。

转移注意⼒:对急躁、好动、注意⼒涣散、性格外向的患者,可令患者作⼀些简单的快速⼼算,或向其提出⼀些⼩问题,利⽤其视、听觉功能和思维活动等,转移其注意⼒,促进局部组织放松。

2、⽣理预防饥饿患者,灸前宜适当进⾷;过度疲劳者,应令其休息⾄体⼒基本恢复。

特别对有晕针或晕灸史者,最好采取侧卧位,简化⽳位,减轻刺激量。

艾灸的禁忌
由于艾灸以⽕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肤的烫伤,另⼀⽅⾯,施灸的过程中要耗伤⼀些精⾎,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是不能施灸的,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

古代施灸法,禁忌较多,有些禁忌虽然可以打破,但有些情况确实是应禁忌的。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2.⽪薄、肌少、筋⾁结聚处,妊娠期妇⼥的腰骶部、下腹部,男⼥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

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

此外,⼤⾎管处、⼼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部,也不要灸。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经期忌灸。

4.某些传染病、⾼热、昏迷、抽风期间,或⾝体极度衰竭,形瘦⾻⽴等忌灸。

5.⽆⾃制能⼒的⼈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艾灸的注意事项
1.要专⼼致志,耐⼼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以免艾条移动,不在⽳位上,徒伤⽪⾁,浪费时间。

对于养⽣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位的准确性:体位⼀⽅⾯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然,要根据处⽅找准部位、⽳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防⽕:现代⼈的⾐着不少是化纤、⽻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定要注意防⽌落⽕,尤其是⽤艾炷灸时更要⼩⼼,以防艾炷翻滚脱落。

⽤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头塞⼈直径⽐艾条略⼤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扇,及时换取新鲜空⽓。

5.要防⽌感染: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灸疮,⼀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消炎药。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后四肢的顺序进⾏。

7.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

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即施灸。

8.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剂量,如⽤⼩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些,壮数少⼀些。

以后再加⼤剂量。

不要⼀开始就⼤剂量进⾏。

9.防⽌晕灸晕灸虽不多见,但是⼀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苍⽩、⼼慌、汗出等,甚⾄发⽣晕倒。

出现晕灸后,要⽴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三⾥,温和灸10分钟左右。

10.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对于⽪肤感觉迟钝者或⼩⼉,⽤⽰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肤,⼜能收到好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