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还是“想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想象”还是“想像”
2019-07-23
苏教版语⽂七年级(上册)的第⼀课《为你打开⼀扇门》第四节有这样⼀句话,“如果对⽂学⼀⽆所知,⽽想成为有个有⽂化有修养的现代⽂明⼈,那是不可想像的”。
有学⽣问我,这⾥的“想像”和在其它的⽂章中经常出现的“想象”是不是同⼀个意思,如果是,哪⼀个更准确;如果不是,哪⼀个是错误的?
我翻看了七年级(上)的教材,发现在这⼀册书⾥,“想像”这个词出现的频率还是相当⾼的,随意看看,就有如下⼏个:
1.第3页,《为你打开⼀扇门》中的例⼦(上⽂所选)。
2.第41页,注释⑨中“⼼中想像的景观(鹤舞)”。
3.第46页,“400万册图书!实在难以想像”。
4.第191页,出现4次,“想像是创造的先导,是⼈类腾飞的翅膀……驰骋想像,奇妙⽆⽐。
这些想像植根于现实⽣活……你能否从⽣活中选择⼀个主题,展开你的想像呢?”
5.第193页,“探究·练习”第⼀题、第三题中均有“想像”⼀词。
6.第196页,“探究·练习”第三题,“发挥你的想像,说说梦中的情景”。
7.第211~212页,在题为“想像”的写作专题中,“想像”⼀词出现了14次之多。
看⼀下与七(上)配套的教学参考书,只要是和以上内容相关的篇⽬,均是使⽤“想像”⼀词。
由此看来,苏教版语⽂教材及教学参考书中,“想像”和“想象”被统⼀使⽤为“想像”了。
再看⼀下⼈教版语⽂七年级(上)的第六单元吧。
这⼀单元和苏教版语⽂七年级(上)的第六单元的安排内容是⼀致的,都是“奇思妙想”板块,在这⼀单元中,也多次出现了“想像”⼀词,如:
1.第138页,“这个单元的课⽂,都是想像极为丰富的作品……”。
2.第147页,“夜空是那样神秘,⼜是那样亲切。
诗⼈以新奇的想像,融天上地下为⼀体,描画出令⼈神往的仙境,寄托着⾃⼰的理想”。
3.第149页,“研讨与练习”的⼀、⼆两题中,均有“想像”⼀词。
4.第150页,“阅读时想想,这个神话是怎样展开想像的”。
5.第153页,“研讨与练习”⼀,“……看看课⽂丰富了哪些内容,哪⾥最见出作者的想像⼒?”
这样看来,⽤ “想像”该是准确的。
但翻看了其它报刊书籍,却⼜发现“想象”和“想像”在使⽤时存在着极⼤的不确定性,这⼉⽤的是“想象”,那⼉⽤的⼜是“想像”,着实让我⼀头雾⽔。
为了给学⽣⼀个满意的答复,我进⾏了以下的求证。
⼀、求证于《现代汉语词典》和《汉字源流字典》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5版)对“想象”和“想像”这两个词条的解释是:
【想象】①名词,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头脑加⼯⽽创造出新形象的⼼理过程。
②动词,推想出不在眼前的事物的具体形象或发展结果。
也作想像。
【想像】同“想象”。
在《汉字源流字典》(语⽂出版社)中,“象”与“像”的意义分别是这样的:
【象】意义演变之⑤是“想象”,出处是《韩⾮⼦·解⽼》:“⼈希见⽣象也,⽽得死象之⾻,案其图以想其⽣也,故诸⼈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
”
为了分化字义,后来“相貌”、“类似”、“如同”、“形状”、“样⼦”等义便另加义符“⼈”,写作“像”来⽐⽰。
【像】《说⽂·⼈部》:“像,象也。
从⼈,从象,象亦声。
”本义为相似,即在形象上有相同或相似,有某些共同特点。
《现代汉语词典》对“想象”⼀词的解释,⽆论是第①项还是第②项的解释,都有⼀个共同的特征,都突出了“创造出新形象”的特征(第②项解释“推想出不在眼前的事物的具体形象或发展结果”中的“推想”⼆字,也具有“创造出新形象”的内涵)。
《韩⾮⼦·解⽼》所引⽤的这⼀语段中,“⽣象”、“死象”中的“象”的本义应该是⼤象,但是由“案其图以想其⽣”⽽产⽣的“象”则是“意想者”,也同样具有了“推想”和“创造出新形象”的内涵。
⽽“像”的基本义中均不含“创造出新形象”的意思。
因此,由以上两个例⼦可以看出,“想象”和“想像”⼆词中,⽤“象”是⽐较合理的。
⼆、求证于词性的分析
如果从词性的⾓度来分析“想象”⼀词的话,⼈们习惯认为是动宾结构,但也有认为是联合结构。
如果是动宾结构,想的是事物的形状、样⼦,⽤“象”应该说是合理的。
如果是联合结构,“象”字本⾝也是动词,即韩⾮⼦说的“故诸⼈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
“想”也就是“象”,“象”也就是“想”,因此在“想象”和“想像”两个词中,⽤“象”字似乎更为准确。
三、求证于《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出版)中对这两个词条的解释是这样的:
【想象】①名词,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头脑加⼯⽽创造出新形象的⼼理过程。
~丰富。
②动词,推想出不在眼前的事物的具体形象或发展结果。
不难~他当时该有何等的痛苦。
【想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和国家语⾔⽂字⼯作委员会已确定“想象”为推荐词形。
可以看出,《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想象”的解释和《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5版)对“想象”的解释是完全⼀致的。
《现代汉语词典》对“想像”⼀词的推荐⽤法为“想象”,《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想像”⼀词的使⽤已经从规范的层⾯上规定
为“想象”了。
综上所述,“想象”和“想像”似乎是应该统⼀使⽤为“想象”的了。
教材可以算是最权威的语⽂教学的载体,作为教材的编写者,应当以审慎的态度来对待教材的修订⼯作,向⼴⼤读者,尤其是师⽣提供更准确⽽优美的教与学的范本。
注:本⽂为⽹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场⽆关。
好⽂章需要你的⿎励
你需要服务吗?
提供⼀对⼀服务,获得独家原创范⽂
了解详情
期刊发表服务,轻松见刊
提供论⽂发表指导服务,1~3⽉即可见刊
了解详情
被举报⽂档标题:“想象”还是“想像”
被举报⽂档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