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三四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塔汽修中专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
《语文》
适应班级:17汽车维修(1) 17汽车维修(2) 17机械加工
17电子商务(1) 17学前教育(1)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座位号_______ 得分: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读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A.违悖.(bèi)黑黝黝
..(yǒu)奉赠.(zèng )
B.爱与憎.(zēng)喁喁
..(yǔ)放肆.(sì)
C.挪.移(núo)规矩.(jǚ)眸.子(mú)
D.羞惭.(chán)孤雏.(chú)受酬.(chóu)
2.下列各组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B )
A.蚩尤嗤笑妍媸嗤之以鼻 B.艾蒿篙子缟素稿木死灰C.庭院游艇挺拔铤而走险 D.温柔杂糅蹂躏矫揉造作
3.下列词语在文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沮丧:灰心失望。
B.强弩之末:比喻很强的力量已经开始结束。
C.濒临:紧接;临近。
D.精疲力竭:竭:尽。
精神、力气消耗已尽。
形容非常疲劳。
4.下列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B )
A.这个小山村风景秀美,依山傍水,空气清新。
B.沈从文的小说《边城》篇幅较长,真是长篇大论。
C.他这个人最能信口开河,谈论别人了。
D.这部作品本来是老舍的,他非说成是郭沫若的,真是张冠李戴。
5.修辞方法不同于别项的一句是(A)
A.翠翠的心被吹柔软了。
B.爷爷不在了,你将怎么办?
C.祥林嫂老了,四叔正骂她。
D.同志们杀敌,挂了花。
沙家浜就是你们的家。
6.下面一段文字的五个空格处缺少关联词最恰当的一组是(B )
翠翠抱膝坐________月光下,傍着祖父身边,问了许多________那个可怜母亲的故事。
间或吁一口气……________吁着这种气,________却________把那种东西挪开。
A.于关于将不过无从 B.在关于才可是无从
C.于至于才不过无以 D.在至于将可是无以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A沈从文曾有“京派作家”之称,但最能代表他创作成就的是描写湘西边地风土人情的“湘西小说”。
B.《边城》一方面在有意识地歌颂边地人民的原始人性美,另一方面又似乎不自觉地流露出对这种人性美被封建文明、“近代文明”污染、破坏的忧虑。
C.沈从文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小说家、历史文物研究家。
D.《边城》在创作上融合了古典抒情诗画和游记散文的艺术要素,再加上笔调舒缓,语言古朴,遂形成了一种抒情、优美、古雅、忧郁的艺术风格。
8.下面对《红楼梦》及其作者的解说,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B )
A.《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古典小说,是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
B.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祖先原是满人。
曹家曾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后家遭败落。
作者“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都是血”,表达了自己的民主思想和新的朦胧的理想。
C.《红楼梦》在描写一个封建大家族没落的同时,又流露了惋惜和感伤的情绪。
此外,还有宿命论、虚无主义、恋爱至上等消极思想倾向。
D.《红楼梦》共120回,前80回为曹雪芹所写,后40回为高鹗所续,使小说成为首尾齐全的文学巨著。
但高鹗在小说最后让贾家家道复兴,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9.对王熙凤和贾宝玉两个主要人物的出场亮相分析不当的一项是(D )。
A.凤姐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宝玉是未闻其声,先写其人。
B.凤姐主要是正面描写,宝玉是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
C.凤姐出场是“形神兼备”,极尽自我表演之能事;宝玉出场是先写“形”,再出场是由“形”写到“神”
D.宝玉的出场是由他在贾府中的特殊的地位、身份和性格特点决定的。
凤姐的出场是为了迎合贾母的欢心。
10.根据人物身份、性格等,在括号内填上相应人物的序号:( DABBC )
┅┅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起来,()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呦;()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
A、林黛玉 B 、贾宝玉 C、王夫人 D、史湘云
11.在下列句中括号内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袁朗()地看看他,又看看远处的许三多和伍六一,他的眼神里充满了一种( A )。
A.意味深长钦佩
B.耐人寻味敬佩
C.意味深长敬佩
第 1 页
D.耐人寻味钦佩
12.近年来相继脱颖而出小说类型有架空小说、穿越小说、历史小说、军事小说以及幻想类小说等,《士兵突击》的小说类型正确的是( B )
A.历史小说B.军事小说 C.穿越小说 D.架空小说
13.选出下列句中人物与语言相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B )
①“让你们先跑啊!我没事!”()简直是要炫耀一下地开始冲刺,第一步便重重摔在地上。
②()的嘴唇有些发抖:“你就拿这条腿跑啊!”
③()咬着牙,喊着:“再加把劲就到啦!我们三个!我们三个人!”
A.许三多成才伍六一
B.伍六一许三多成才
C.伍六一成才许三多
D.许三多伍六一成才
1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A )
①一个人跳起来进行火力掩护,两个人撤离。
②地图上终于标出了最后一个火力点,这时候他们已经只剩下三个人。
③那两个兵最后看了一眼,开始了他们精疲力竭的奔跑。
④轰鸣的枪声终于哑了,那个掩护的兵也被射中了。
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④②①③D.②①④③
15.对《士兵突击》这篇小说的主题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C )
A.这不仅是一部小说,它是哲学、是人生,是我们成长的历史。
每一位读者都能在许三多身上找到自己的一些影子。
B.小说通过三个普通士兵的描写,你会觉得:“一本好书,能教会你怎样做人!”金戈铁马,斗志男儿,士兵的精神世界丰富和冷峻;一个有着性格缺点的普通农村孩子,他单纯而执着,在军人的世界里跌打滚爬。
C.小说通过写三个普通士兵,在严酷的特种兵选拔赛中“不抛弃、不放弃”的故事,演绎了一段意气飞扬的军旅生涯,表达了生死与共的战友情。
D.金戈铁马,斗志男儿,士兵的精神世界丰富和冷俊。
这不仅是一部小说,更是哲学、是人生,是我们成长的历史。
16.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 D )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B.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C.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D.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17.对文中有关联想江南采莲风俗的文字,理解最贴切、最准确的一项是( C )A.作者在夜晚闲居无事,沿着荷塘漫步而浮想联翩,这一段文字没有太大的意义,可以删去。
B.作者触景生情,表达了他对祖国美好河山的无限热爱,由眼前的荷塘联想到故乡的荷塘,流露出热爱家乡的情感。
C.对古代采莲盛况的向往,对故乡的惦念,是想把自己从“颇不宁静”的心情中解脱出来。
D.为了充实作品内容而附加的,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18.以下作品不属于作家托尔斯泰的一项是( B )
A.《复活》 B《装在套子里的人》
C.《安娜·卡列尼娜》
D.《战争与和平》
19.下列选项中对课文中涉及的知识陈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拿破仑,法国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法国第一帝国和百日王朝皇帝,曾经取得过滑铁卢战役的胜利。
B.歌德,德国诗人、歌剧家、思想家。
主要作品有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诗剧《浮士德》等。
C.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诗人。
主要剧作有《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斯特》等。
D.托尔斯泰,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主要以长篇小说著称于世。
20.下列将托尔斯泰墓与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的坟墓进行比较分析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C )
A.可以显示出这3人与托尔斯泰思想品格的差异,从而表现出托尔斯泰的真正伟大。
B.从坟墓迥然不同的风格,可以反衬出托尔斯泰的“逼人的朴素”。
C.后三者也都闻名世界,只有让伟人与伟人相比较,才能使人体会到这幽暗小土丘的“宏伟”。
D.前文虽提到托尔斯泰与其他伟人墓不同,但较笼统,以这3人的木为例,读者才能得到具体而深刻的印象。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边城》是沈从文(作者)的代表作,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
他以20世纪30年代湘川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川边地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名字)的爱情悲剧,凸显了人性的闪亮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表达了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 《士兵突击》主要写了三个普通士兵,他们分别是许三多、伍六一和成才。
3.在任何困难和灾难前,我们都应该像士兵一样突击,像许三多一样,
不抛弃、不放弃。
4.《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和
第 2 页
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艺术而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日趋衰落的历史趋势。
5.《荷塘月色》的作者是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中国近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代表作品《背影》、《绿》、《荷塘月色》。
6.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三.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文后练习。
(15分)
(一)东方已经晨光熹微。
又一个兵头上()出了白烟。
这支小部队实在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他们看起来和许三多他们一样,一样脏,一样累,一样饿,一样狼狈也一样的()。
地图上终于标出了最后一个火力点,这时候他们已经()剩下三个人。
一个人跳起来进行火力掩护,两个人撤离。
轰鸣的枪声终于哑了,那个掩护的兵也被射中了。
那两个兵最后看了一眼,开始了他们精疲力竭的()。
1.在选文括号内词语填写正确的一项是( B )
A.冒和谐还奔跑 B.冒默契只奔跑
C.升默契还追赶D.升和谐只追赶
2.对“精疲力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D )
A.竭:尽。
精神已经用尽了
B.精神和力量都用完了
C.精力已经用尽了,形容非常疲劳
D.竭:尽。
精神、力气消耗已尽。
形容非常疲劳
3.选出对选文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C )
A.“A大队”特种兵选拔
B.开始了“A大队”特种兵选拔的比赛
C.开始了“A大队”特种兵选拔的新一轮比赛
D.许三多三人开始加入了“A大队”特种兵选拔的比赛
(二)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1.与“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中“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C )A.弥留之际 B.欲盖弥彰 C.弥天大谎 D.弥补过失
2.把荷叶比作舞女的裙,荷叶给人的感受是( C )
A.翠绿欲滴B.轻盈飘逸 C.舒然展放 D.高高耸立
3.这一段描写荷塘,精彩的一笔是作者敏锐地捕捉并生动地描绘了“微风过处”的景色。
下面对微风在这段景物描写中所起的作用进行分析,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B )
A.开头写叶和花的静态,微风过后才写出它们的动态,使景色多样化。
B.因微风吹开密密地挨着的叶子,才见到叶子底下脉脉的流水。
C.因微风吹动叶和花,才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D.因微风送来缕缕清香,才引出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这个精彩的比喻。
4.这一节依次写了荷叶、荷花、荷香、荷波。
四、写作(25分)
以“一堂生动的语文课”为题,叙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第 3 页。